雅博网

趋向高原

2006-04-13 作者:施玮  
来源:施玮工作室我也要投稿

 

<<趋向高原>>

(一)
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灵魂中却渴望着高原,趋向着高原。血液与骨骼,思恋与情感都趋向着高原上纯粹并直接的阳光,趋向着那歌唱般的光芒。在中国时,西藏与青海我都不曾涉足,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对高原一种近乎崇拜的隐密恋情,令我不敢也不忍冒然亲近它,甚或进入它。
童年的故乡是软语温情的姑苏。然而那种约束的缠绵的美,却在离开那里许多年月后,仍将我困琐在记忆里。不仅是姑苏的记忆,而是我人生所有的记忆,都如石桥下幽暗的几乎不动的水般,禁闭着我的心灵。
我在幽暗、唯美的桥石下,何等渴望歌唱,一种纯粹的歌唱。虽然,我是一个完全不具备歌唱技巧与天赋的人,但我对歌唱的渴望也许超过了一个歌唱家。在无数个随时随地生发着的白日梦里,我常站在想象的高原上,独自一人对着明晃晃的云朵和太阳,全无章法地纵情放歌。渴望自己的心灵能借着纵歌而从姑苏的水中脱离出来,一直升向高空。
在我梦想的深处,渴望着能有那样的一刻,站在荒凉而贴近日月的地方,远离自己曾经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远离自己肉体中纷杂喧哗的七情六欲,远离一切吮吸我生命的空洞,来得回自己,来亲近自己。
一种超乎理念的信心,让我坚定地确认自己的生命一直在某个荒凉而旷远、纯粹而洁净的地方,踏踏实实地等待着我。
当飞机越过太平洋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趋向自己灵魂的所在地。美国对我来说是个异域。事实上,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给我一个异域的感觉,包括几个算是故乡的地方。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寻根”的人,但我的根却在我从不曾涉足的高原上,甚至不是在某个高原的某方土地中,而是在广意之“高原”的阳光里。
当飞机离开海滨之城——洛杉矶那名信片似的美丽与熟悉后,我进入了灵魂的旅程。
机翼下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黑、黄、白、灰交替的壮阔中有两条细细的白线,是40号高速公路。它们那样地纤细又执着,好象让我看到自己的心与精神趋向高原、趋向灵魂与生命的过程。
太阳在云层之上,滚来滚去,如一个赤裸的婴孩,欢乐地翻滚在干净的散着皂香与太阳香的毯子上。我不禁大口地呼吸着,觉得这就是我的灵魂、我的梦想、我的真实、我的生命——一个在光芒中戏耍的赤裸的婴孩。

(二)
阿尔伯克基是从加州到德州之间的一个最大的城市,它座落在荒漠而隆起的戈壁高原上,大大咧咧地摊开着四肢。它是现代化的西部开发后的城市,和美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高楼不多,现代化都藏在平凡朴实的外貌下。与邻近小城艺术之都圣他菲不同,阿尔伯克基如一个豪迈而沉静的男人,伫立着,眸中深蓄着戈壁高原的气息。
这里绿色不多,作为点缀的树木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房屋与山脉都裸呈在太阳下。这儿的太阳正是我梦想中的太阳,一年四季都坦率无忧地歌唱着。它是那样热烈地向你扑过来,而在触碰你的那一刻却化成了一声爱的叹息。并不象不认识这里的人所想的那样狂暴伤人,它实在是个完美的情人。
在这里的生活几乎是完美而纯粹的。新墨西哥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西班牙语,亚裔人很少。虽然有几所大学,但因为在这里的公司机构大都是美国能源部的保密性实验室和空军基地,故而能留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很少。
语言的隔阂令我宛若远离了人世,灵魂如脱茧的蛾,虽还未被阳光燃烧成蝶,却已经可以飞翔了。起初的许多年我来不及使用文字,因为自己原本不是个需要写作的人,而是个需要飞翔的人,写作只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代替我的灵魂飞翔。然而,在那初上高原的几年中,我感到自己那仍被禁锢的语言,如老旧的破车般跟不上灵魂飞翔的速度。
我在布景般的房屋与街道间飞翔,放纵而奢侈地思想着一些换不来面包的东西;我在礼拜日下午一位割草的男人面前驻足,感动于婚姻和爱情;我在购物中心旁坦然自若的黄土与荒草前流泪,领悟生命的尊严与美丽;我在圣诞节弥赛亚歌剧中升华,触摸那属于天上的荣耀;我也在洁净的厨房中,以完全不正宗的调料烹饪出正宗的中国菜,由此体会着上帝给我的聪慧与女姓。
这里因着是高原,因着是空军基地,因着无工业污染,空气洁净而透明。每一朵云都独自展示着它的色泽与个性,即使在阴雨之日,也不肯混浊成阴灰的一片,而是如孩子染出的水墨,深浅不一地喜悦着。
我喜欢驾着车在笔直的路上随意滑行。无论是过去的那辆大红的美国“雷鸟”,还是现在的淡金色日本“无限”,它们本身在驾驶中己失去了意义,而它们的名子却成了我灵魂飞翼上的羽毛。
这里的人常喜欢把手伸出窗外,起初造成我许多次误会,以为他们和中国司机一样是为了转弯或别的示意,但一些日子后我也染上了这个习惯。当溪流般的清风流过指间、滑过指尖时,仿佛高原的呼吸正梳理洁净着生命。在高原,一切的记忆都成为可以放手的“过去”,包括刚刚发生的事,刚刚遇见的人。在高原,我仿佛每天都是一个新生的婴孩,充分地吮吸,全力地体会着生命之美。



 三

 偶尔,也会借着电话或网络与旧友们触碰一下,好象是借着一条名叫“诗歌”的通道进入地下,在地下室里有个朋友还着两杯余温的酒。只是朋友像张照片似地不能与我对话,我们相对看着,看着,就看出了岁月的眼泪。不是叹老了,而是叹隔离。岁月把我们与许多事、许多人隔开,以至不能再去道歉或是打上一拳。
昨晚千辛万苦地弄来朋友写的电视剧,看着一瞬而过的名字,想着曾给他起过的外号——一只淹咸菜的大水缸。只是如今这只大缸喋喋不休着,让他给我的亲近都陌生了。想到自己也在弄电视剧,好象偶然站上一条机场的黑皮输送带上,被机械毫无表情地带走一段岁月,这一段生命应该是没有皱纹的吧。
再回来时,我们大家的头发也许都白了吧?
前些日子差点死去,被人推着在走廊与手术室这类的地方跑来跑去。美国的医院里清静得无人情,白衣天使们的笑容好象挂着的画。想象着你们一大帮地闯进来,乱嚷着让我别装病,起来去爬香山。只是一回神,仍是白白的礼节性的安静。
没了纷繁的男女朋友们,丈夫变得格外亲近,就象自己亲近自己,就象骨骼亲近骨骼。昏迷或不昏迷时一直抓着丈夫的手,好象是抓着这个世界,或者说是抓着自己的存在。过去天天和朋友们混着,其实在心里笑话对丈夫的依恋,只是美国文化改变了我,脱掉女侠的外衣,坦然地平凡了。
美国人很少男人与男人一起活动,女人与女人聚集。有家的人大都以家为单位进行业余活动。彼此非常尊重家庭的私人空间,即使是邻居,也是打电话约了才能去“拜访”一下。于是,无事也就不便联络了。虽难得兴起,无事找事一番,大家皆欢喜,却不会常这样。饭馆里和中国一样热闹,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爱上馆子,一个吃美味一个吃情调。只是中国人是一群群的多是朋友,在美国却多见一家一家地围着,有事无事地大吃或小吃一顿。
家庭生活起初让人觉得很无趣,渐渐却发现了许多的乐趣,天天在丈夫身上挖掘出个旧友或新朋。于是,就想告诉我那些终年不爱回家的往日友人们,还是抽空去挖掘一下自己的夫或妻,毕竟他或她是你老来的伴。
我很爱你们,却陪不了你们。
想想圣经中男人称女人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这才是婚姻,很美又很实际。夫妻好象吃饭的木桌,朋友最多是一杯啤酒加束花。原谅我这么说,实在是只有在婚姻中才能踏踏实实地体验骨中骨、肉中肉的缠绵,在其它环境中总是让人因伧促而泄气。

喜欢高原吧!踏踏实实,光光明明,当个没文化的牧民,吼句不成调调的歌子,亲个脸蛋红红的妻,偎个肩膀宽宽的丈夫,等着死后重生,生成个赤裸的婴孩,滚在太阳里。

【作者简介】 施玮,诗人、作家。六十年代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干过工厂技术员、团干党干、总裁助理、文化公司经理、诗歌编辑、书商等。1996年底移居美国,攻读圣经文学博士。获美国西南三一学院硕士学位。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编辑、出版、电视栏目主持及文化研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