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与心态平衡
2015-04-25
作者:计文
来源:基督教《天风》杂志我也要投稿
生态神学作为当代神学家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它并不孤立地考虑人与自然本身的危机和衰变,而是与人的政zh i、经济、科技、道德、文化、思想等结合,即看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社会这些领域的复杂关联。
生态神学的进步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神学只解决神人和好、人人和好的框框,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复和的境界。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提供一种全新角度的神圣参照。生态神学把救赎的范围扩大,意味着神、人、自然的最终和谐和一致。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生态神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形成主要源于对由于工业的发展而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关切,全球变暖、部分物种灭绝、臭氧层空洞、饮用水污染、热带雨林破坏、土地沙化等报道铺天盖地而来,生态学家的研究引起了神学家们的同情和关注,继而站在神学的角度投入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基督教信仰的意义,并对基督教的创造论、人类论和末世论等与生态问题相关的理论加以重新认识和诠释,寻求如何用基督教思想体系来克服生态危机、协调生态环境的有关办法和途径。并表示出教会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
生态神学作为当代神学家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它并不孤立地考虑人与自然本身的危机和衰变,而是与人的政zh i、经济、科技、道德、文化、思想等结合,即看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社会这些领域的复杂关联。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突破口是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社会存在。如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不能单从自然环境上下功夫,而要从人的社会环境去寻找途径,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生态危机必须从人的心态危机中找答案。正如余心达所说的:“生态危机基本上是人文精神的危机,所显示的是人失却了自我约制和生命提升的能力。生态的破损根本性地揭露了人性破损的事实。”
本文仅在生态神学之思考的启发下,试从圣经立场提出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所必须具有的几项“心态平衡”:
一、“管理”与“顺应”的平衡
生态神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运用大量圣经及教会历史的、神学的材料为基督教寻找生态保护的神学依据,并以此来抵消外界(如汤恩比、林怀特等人)对基督教在生态问题上的责难。
其实,即便传统基督教会曾有过忽视生态思想的倾向,但就整本圣经的教导来看,基督教非但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倡导者,更不是人类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尽管上帝赐人以“管理”重任,但这管理不是统治,更不是肆意践踏。在上帝赋予人类支配地位时,人类并没有参与创造自然的过程,而是与自然过程合作。我们对地球行使支配权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出于造物主的恩宠。是的,上帝确实委人以 “修理看守”的重任,但这“修理”不同于无情的干涉,“修”有改正、更正、扶正之意;“理”有调节、理顺、呵护、修养、管理之意。“看守”有照料、守护、爱护、扶持、忠诚喂养之意。人固然有超然的地位和能力,但神的用意似乎是在于让人能参与维系神所赋予的秩序。人是管理者,但其管治之典范是神的管理,即是一种爱的管治。
上帝给了我们管理地球的权利,因我们同上帝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按着神形象而造的人,有别于其它被造物。但我们理当清楚,这管理权是被委任的、授权的,是负责任的管理权,也是一种合作的管理权。我们没有随心所欲的权利。
地球属于谁?圣经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然而圣经又说:“天,是耶和华的天;地,他却给了世人。”所以,地球既是属神的,也是属人的。但人类对于地球仅仅拥有一种“租赁权”,上帝才是拥有“产权”的主人。圣经中上帝说:“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故此,人的工作务必要尊重神既定的旨意和规律。事实证明,如果没有上帝对大地的继续恩赐,人的劳作就可能“枉然劳力”。上帝把全部受造物交给我们,但他自己并不放弃对它们的责任,神给人有限的管理权不等于统治权,更不是破坏权。
神虽然在创世后给了人以种种特权和自由,但同时他也给人设定了必要的秩序和纪律,设立在伊甸园内的分别善恶树便是最好的一个缩影。神造的世界中,神不让人不为所欲为,是有他的美意所在。也正因为人违禁令,破坏了全方位的关系,包括神人关系的大破裂导致了与自然的冲突不谐,使原本温暖的家园里“起了凉风”,大地因此受到了诅咒。与当初一样,今日的生态危机同样源于现代人那种自大、自恋、自我为中心,“以机械科学理性建构的机械宇宙观将大自然与生命之约化成纯物理结构,而将‘价值’、‘意义’摒除于大自然之外”的“罪入了世界”。
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顺应自然,如《齐民要术》中所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意即凡事按生态规律办事,事半功倍。人若违天理,相悖行事,两手必空。这一点就我们国家来说从五、六十年代的“开林造田”到今天的“退耕还林”,教训已经够深刻的了。
二、“享受”与“保护”的平衡
青山绿水不但让人赏心悦目,也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处。因此,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世界宗教和平会议宣言》就这样说:
“我们是相互依存的,我们每个人都依赖于整体的福利,所以我们珍视生物共同体,珍视人、动物、植物,珍视对地球、空气、水和土地的保护。”
“人是无限宝贵的,必须无条件的保护。但同样地,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也应当予以保护和照顾。”
很可惜如今人类只顾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掠夺攫取而忽视了对自然的照料,使得大地叹息、资源哀号,正如圣经所提醒的“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赛51∶6)。
其实圣经里面有太多关于生态保护的要求:神设立“安息年”,除了要人记念他创世大功外,从生态角度看还有让土壤休养生息、保养土地肥力促进微生物分解的科学进步意义。
即便是战争年代,神也要人不可忘记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就不可举斧子砍坏树木,因为你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不可砍伐,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糟蹋吗?”
“你若路上遇见鸟窝,或在树上,或在地上,里头有雏或有蛋,母鸟伏在雏上,或在蛋上,你不可连母带雏一并取去。总要放母,只可取雏。这样你就可以享福。”(申22∶6-7)
主耶稣也说“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路12∶6)这里同样要说的是神对生物的看重和爱护。
德国杜宾根大学的神学教授莫尔特曼认为:自然不是上帝的形象,但却显示了上帝的踪迹,因此,生态浩劫影响了神圣的生命。如果我们把自然看作是为神作见证的媒介,那么,生态被破坏就意味着神的荣耀被减损。
他还说:人不应统治、利用自然而忽视自然界的地位。否则人为地破坏自然必会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这又一次应验一个铁律:“动刀的必死于刀下!”人类粗暴地砍伐森林、污染环境、滥猎稀有动物,致使百合花渐失往日芳香,天空飞鸟日趋绝种。而人的生存必须依赖两种环境,一方面是对人文环境(社会)的依赖,另一方面对自然(生态)的依赖。如果人类居住的世界不再鸟语花香,那么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主耶稣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这里的“温柔”指“自制不过分的人”,即是有节制的人,今天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开采中太需要这种“温柔”了!
三:“与人和好”与“与自然和好”的平衡
生态神学从上帝论出发,认为上帝的本质特征是“爱”而不是他的“权能”。人也不能炫耀其征服自然之能力,而必须追随上帝之爱,这种爱包括了耶稣所号召的“爱邻舍”之爱,即爱人及人类的“邻舍”——自然环境、各类生物并与之构成和谐和共融的生存团体、维系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圈。爱的诫命要求我们如施韦泽所言的“尊重一切生命”,而从“宇宙的基督”为基准而出发的神学思考,就必然抛弃人类偏爱自我的“人类中心论”思路,而是把人类定位于自然中的一员,认识到人与自然中的其它成员之间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丁主教说“诫命规定 ‘不可杀人’,用枪炮杀人是明显的,但乱砍树木污染空气造成地球升温等也是杀人,不过没有那么明显而已。忽视生态平衡实在就是破坏神的创造,无辜之中让无数无辜人们惨遭杀害。”
生态神学的进步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神学只解决神人和好、人人和好的框框,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复和的境界。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提供一种全新角度的神圣参照。生态神学把救赎的范围扩大,意味着神、人、自然的最终和谐和一致,而这正是保罗的思想:
“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8∶22)。“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8∶19-21)
“(神)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1∶10)
先知以赛亚所展示的末后天国正是一幅大生态图: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11∶6-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立地球“生态平衡”之前,必须先有人类心态的调整,心态的平衡。
(本文载于《天风》2003年第2期,总第242期)
【作者简介】 计文,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中国基督教《天风》杂志主编。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