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必备的六个“Q”
2016-12-15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彼后1:5-8
×××.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盛赞清教徒精神,称其造就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成功。而在某些基督徒身上,却恰恰就是他的信仰观念导致了他人生的失败。为什么呢?这并非因为基督教信仰有问题,也非环境使然,而是他所接受的“基督教”信仰有悖于真正的基督信仰,或者说是某些观念蒙蔽了他本该有的信仰。
现代人喜欢用“Q”来表示一个人某一方面的能力指数(商数quotient),比如IQ(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Q被用来表示我们在面对某一挑战时所具有的相关承受力,形象而较客观。
信仰观念所造成的人生失败其实就是源于某一Q值的缺失,健全的信仰生活必备六个“Q”。
SQ——灵商
SQ(spiritual quotient)灵商。灵商是指灵性生命在世俗引诱中的主导力,信仰在人生中的主导地位。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被他的价值观所驱动,而决定其价值观的则是他个人的信仰。人生的信仰是什么呢?大多数的基督徒会说“我信基督”!但你信基督什么?你信仰的是怎样的基督?你又是怎样信基督的?不少的基督徒是把信仰基督当作一种个人修养,他们的“信”本质是一种“知”,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是分离的,生活被利益而非信仰所驱动。信仰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在具体的生活中与神同行的实践。当面对现实的生活挑战时,你确知你所选择的正是基督要选择的,那才能说明信仰基督。信不仅仅是知道,有时我们信,但不一定知道;有时我们知道,但不一定能信。信是与基督建立起的一种合一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更糟糕的是一种混合式的基督徒信仰。他的信仰既有某些圣经的观点,更有一些世俗思潮以及一些来自他人一些不合宜的观念。可怕的是他会以自己接受的既定的观念来理解圣经,在圣经中找到只言片语来附和他已经有的某些观念,这种观念便成了他的信仰主体也成了支配他生活的动力和方向。在过去中国教会潜意识里就有穷即属灵的观念,现在一些教会受极端灵恩主义的影响,强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成功主义”变成了他们神学的基调。两者都有悖圣经的教导。
基督教信仰的特别就在于它是启示的信仰,上帝祂将祂所有对人的计划都记在圣经上。圣经就是基督徒的信仰的表述,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可操作性。圣经的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对经文的理解需要从整个经文的处境和圣经的总体原则中寻找,任何对圣经字句的强解,都可能误读它的本意。
SQ需要辨别我们所接受的是来自圣经的本意,还是某些强加给我们的观念,圣经的教训不会导致生活的失败,而观念则可能使人迷失自己。
EQ——情商
EQ(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指我们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基督徒首先还是人,一样会面对内外的压力。人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生存的困境、情感的失空(失落与空虚感)以及信仰的不确定性(对信仰的本身缺少确定感)。三者的影响是相互的,而情感和情绪问题则尤为突出。前不久,听一位在南方某神学院进修的同工介绍,在他们的教牧辅导班上,对30多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教牧同工进行心理测试的结果是,除了一位心理较健康外,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甚至有较严重的忧郁症。笔者不知道当时的测试是否科学,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权威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传道人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情感上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果传道人的EQ太差的话,他将无法承受牧养的职责。最智慧的国王所罗门在为王之初曾得到上帝的许诺,可以向上帝随便求什么都会得到应允,所罗门求了两件事:智慧和宽广的心(参王上4:29)。其实就是IQ和EQ。前者使所罗门有智慧可以处理国事,后者使所罗门在面对褒贬不一的声音时,有宽广的心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不被社会情绪所左右。
EQ之重要甚至不亚于我们的神学知识,很多优秀的传道人最后都失控于自己的情绪,甚至被苦毒和怨恨驾驭,就是在EQ上出了问题。EQ帮助我们摆正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被他人的情绪左右,不被各种的声音操控,敢于面对压力作正确的事。像伟大的神学思想家但丁就说过:走自己的路,不管狗在狂吠!即不要被外部的环境左右我们正确的决定。
EQ与SQ成正比。保罗的EQ和SQ都很高,他曾经说过: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但他却从不被外部的东西左右他侍奉的脚步。在保罗的书信中,信心一词贯穿他所有的书信,信心也是他人生的主调。这个信心不仅是他得救的信心(SQ),更多的时候被描绘为侍奉的信心(EQ)。谈及他的侍奉,保罗说,靠着那加给我信心的,我凡事都能。保罗这里谈得不仅是经验,相信也是他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常有的宣告。在保罗的宣告中,你找不到一个负面的词汇和令人消沉的描述,哪怕是在罗马和以弗所那最阴暗的地牢里,保罗的书信一样绽放着阳光和希望。言语是带着能力的,一个人言谈中负面的东西太多,他人生的态度就会逐渐消沉。
最能左右人的行动的是人的心情。怎样操练我们的EQ呢?就像保罗那样向一切的艰难宣告: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我凡事都能!开始每一天的生活前宣告:我是上帝的儿子、我是得胜的!
MQ——德商
MQ(Moral Quotient)德商,包括道德伦理。指承受世俗诱惑的能力。
很多基督徒提到MQ可能会不屑一顾,以为基督徒的信仰指数(SQ)高于一切道德,因此可以超越道德。我承认这种想法,但超越并非否定,教义、信仰始终不会排除专门的道德诉求。特别是在社会日趋多元和复杂化的时代,道德的界定也日趋复杂。几乎保罗所有的书信都能有这样的规律:前半部讲教义,后半部讲基督徒的伦理道德(即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如果说前半部是SQ的话,后半部则是保罗讲的MQ。可见基督徒不仅要讲教义(SQ),也要讲伦理(MQ)。
什么是基督徒的MQ呢?每一个时代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道德挑战也不同。保罗的时代没有试管婴儿,没有复制人的问题,但我们这个时代有。基督徒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这不能单纯从教义中找答案,它是基督徒伦理道德(MQ)要研究的问题。有人说宗教是社会的良心,基督教要成为社会的良心不是靠自己的教义宣传,而是要确立自己明确的道德伦理立场。经济学讲的是“行”还是“不行”,道德伦理则是“对”还是“不对”的问题。
MQ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社会了解我们的信仰,首先就是通过我们的MQ。所以我们不可以在自己的MQ上含糊或者媚俗。
IQ——智商
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
智商简单地说就是见识,圣经对基督徒的见识有较高的要求。当耶稣在讲到管家的资格时说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和见识。当耶稣在讲到按才干受银子的比喻时也明确说上帝的托付是按仆人们的才干(IQ)分配。圣经甚至在讲到上帝的选民所受的诸多苦难时说:“我的民因无知(IQ低)而死亡!”上帝对他的选民因无知而受苦深深叹息,说:“看哪!你们新打的伤口还没有收口,难道还要再受责打?”《箴言》甚至说:“心无知识乃为不善”!类似的经文很多,它表达了一个基本的原则:上帝是希望他的子民更有智慧的,上帝称自己就是智慧的源头。
不过我们常会有种误区,以为诡诈是一种智慧,是高智商的表现,而忠诚则被以为是低智商,因此有些信徒会以为高IQ是不属灵的。这是对IQ的误解。圣经十分重视基督徒的IQ。《箴言》要求我们要卖一切买智慧,说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以与智慧比较。箴言中的智慧有着广泛的意义,但智慧的内涵之一就是IQ,它要求我们以上帝的原则,运用智慧处理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少基督徒有个惰性的思维:将一切的失败都归咎于上帝的试炼和魔鬼的攻击,因此处理失败唯一的方法就是忍受或者奉耶稣的名斥责撒旦。他们从不想自己的IQ是否出了问题。
基督徒的信仰始于也本于忏悔,忏悔不仅是认罪,忏悔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反省为什么上帝给我们的银子(生命的潜能)没有在上帝给我们的处境中发挥到更大!这就是IQ要处理的问题。
RQ——友商
RQ(relation quotient)友商、关系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管理一词是当代一个社会性的关键词。无论是工商界、学术界还是政界,大家重复最多的就是管理。甚至在教会里,管理也是一个高频词。可见大家对管理的重视。但什么是管理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管理的话,我以为定义为处理好各种关系是不会有太大争议的界定。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技能的社会,但有比技能更重要的就是RQ。一个人可以没有太大的学问,但不可以没有亲和力(包括团队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少人会因为学历低而失败,但很多人会因为关系糟糕失败。信仰的本质其实就是建立与神、与人的合宜关系。圣经特别把象亚伯拉罕、摩西、但以理等的属灵伟人称为上帝的朋友,他们与上帝的关系远超一般先知。新约时代,耶稣在升天前对门徒说:“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了!”因仆人不明白主人所做的,朋友间却相互理解。这是上帝在新约时代给我们的特别恩典。
RQ包括几个基本的层面:与神、与己、与人、与环境等的关系,健康而喜乐的生活就必须在这四个关系结构中取得和谐。关系决定成败!很多基督徒人生的失败就是出在他的关系上,往往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接着又与人的关系出现矛盾,于是既怨天又尤人,却不肯承认自己处理关系的失当。箴言说,人的愚昧顷败他的道路,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人们很容易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上帝容忍世道的不公,却不愿反省自己在不公的世道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世道从来就没有公平过,这不仅是因为别人也是因为我自己——那一样不完全的人。耶稣说你:“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健康的关系是需要“我”去主动的。关系顺了,人生也就顺了。
旧约的智慧书就是教导人建立智慧关系的书,箴言开宗明义就讲到神人关系的法则: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这样你就必在神和人眼前蒙恩宠,被记念。
FQ——财商
FQ(Financial Quotient)财商,理财能力。
过去我们在教会一提到钱,就会被视为不属灵。甚至有人把金钱解释为启示录中的大淫妇。这明显有悖圣经的教训,也背离了基督教新教的一贯传统。大淫妇从来都不是一种实存的物质,而是我们对待某种人事物的态度,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基督徒的大淫妇,如果他对你的影响力超过了上帝自己。美国开国元勋的那批清教徒,就把“尽量赚取、尽量节俭、尽量奉献”当作他们的传家宝训,实际上这也是真正的清教精神和基督教精神。耶稣说好管家的特质之一就是要好好管理。保罗讲到执事的条件之一:善作执事的就好好管理自己的家。这里的管理都包含了家庭关系的管理和财务的管理。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靠货币流通的社会,人们经营的东西越来越单一,许多的生活必需品就是藉着金钱进行交易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理财的话,我们一样不能荣耀上帝。人们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理财的民族,这是由他们的宗教传统决定的。犹太人一般会将他们的收入作计划性的处理:十分之一的奉献、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税收、投资、存款、生活开支等。每一笔的开支都是有比率、有计划的。现代教会有了一个专有名词——过信心生活。这一名词在现代教会表达的内涵是没有工作,也不准备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参与福音性的事工,但没有被有形的教会认可,靠他人的捐助生活的人。由于别人的资助没有强迫性,因此受助者需要“信心”等候上帝的感动,故名信心生活。几乎早期所有的使徒和宣教师都是“靠福音养生”,这是教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传道人必然、也必须的生活形态。我们常听说的过信心生活与保罗书信中靠福音养生的概念还是有些差别的。今天,有些过信心生活的信徒可能忽略了对生活本身的责任,即生活是侍奉的一部分,生活是需要规划的,钱财是需要管理的。耶稣说过,不要为明天忧虑,但从没有说过不要有计划。“今朝有酒今朝醉”本质是一种颓废的生活态度。
圣经说,人若不知道管理好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在一个经济的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的经济管理混乱,他也一样会在自己的侍奉中失败。
结语:耶稣所启示的福音是身心灵的完备福音,偏废某一方面都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失败。健全的信仰生活至少应该具备这六个“Q”!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