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直面冒牌的上帝》系列二:孩子不是你的上帝!

2017-06-19 作者:鲍承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0025eDctzy7bY2Zh2n82a&690.jpg 

  经文:创22:1-14

 
  有一个人叫安娜,大龄未婚,但她非常渴望自己可以生养儿女,后来终于结婚了,虽然她已经过了适合生产的年龄,但她管不了那么多,她非常想要孩子,生了两个健康的宝宝。但是她的美梦并没有成真,因为她极强烈地盼望能给孩子们完美的生活,结果造成她不能真正地享受养育他们的快乐。她过度地保护孩子,心中充满恐惧和焦虑,并且控制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这一切都使得全家非常痛苦。她的老大在学校的表现很差,有严重的情绪障碍;老二则是充满了愤怒。她想让孩子们过美好的人生的盼望和驱动力,却很可能是毁掉他们的原因。这个女人实现了心中最深的原望,但到最后这却可能成为发生在她身上的最糟糕的事。
 
  当年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
 
  上帝呼召亚伯拉罕离开他所熟悉的一切——他的朋友、大多数的亲人,以及一切对他来说代表保障、财富和平安的事物——到旷野去,而他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上帝呼召他,要他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放下几乎所有属世的盼望和人心所渴望的事物。
 
  不过,虽然上帝的呼召要求他放下所有的盼望,但上帝也给了他新的盼望。上帝的预言是说地上万国要因他的家——“你的后裔”(创12:7)——而得福。这表示亚伯拉罕要有一个儿子。然而,当时亚伯拉罕已经75岁,他的妻子撒拉也65岁了,主要是撒拉属于不孕不育者,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她是不可能会有孩子的,但是上帝却应许亚伯拉罕会有一个儿子,并且是从撒拉生的。
 
  一年一年的过去,转眼之间就过了十年,撒拉的肚子一点动静也没有,上帝的应许变得越来越难以让人相信。直到亚伯拉罕100岁,撒拉90岁的时候,她才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以撒。这个儿子,亚伯拉罕夫妻两个足足等了25年,你想想等了25年等到的儿子,这得多么宝贵呀!所以,以撒这个名字的意义也说明了这一点,以撒的意思是“喜笑”。
 
  这里我们需要交待一下背景,亚伯拉罕是属于家大业大的主,但是他没有儿子继承他的产业,这在古代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如果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产业,那是一件当时中东族长们极大的荣耀。我想,当年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不会生育,这给亚伯拉罕的打击是极大的。正在他痛苦的时候,上帝却给他一个应许说要给他一个儿子,这对他来说是简直比中大奖了还要兴奋。谁知道这个应许一等就等了25年,这期间的痛苦等待,有谁能够体会呢?如果上帝没有应许他,他就不会有等待的痛苦。你有没有过的非常想要得到的东西却又没有能力得到的经历,比如你在网上看中了一件宝贝,你关注了很久,研究了很久,但是你却买不起,直到最后你终于买下了它,在等待那件宝贝到你手中的这个过程,你的心情如何?我想从来没有一个人比亚伯拉罕更盼望有儿子了,而他为了等待这一个应许的实现,已经放弃了所有。当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可以在众人面前见证,自己抓住上帝的话而放弃一切,绝不是个傻瓜。他终于有了一个后裔,是和他相像的儿子,这也是所有古代中东族长们所盼望的事。他经过长久的等待和牺牲,最后他的妻子终于生了一个婴孩,而且还是个男孩。
 
  然而,在亚伯拉罕还沉浸在拥有宝贝儿子的喜悦中时,上帝突然再次呼召亚伯拉罕,这次呼召对亚伯拉罕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上帝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
 
  开什么国际玩笑,把儿子献为燔祭。什么是燔祭?燔祭意味着要把他的儿子放在祭坛上杀了。这是献人祭呀!这上帝也太残忍了。有人说这个上帝就是太无聊了,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既是这样,何必要把儿子给他呢?这个上帝真是无聊又残忍。
 
  我们再来看亚伯拉罕是如何回应的?照理来说,亚伯拉罕应该是拒绝的。我在想,如果今天上帝叫我把儿子给杀了,我一定不干。不要说是杀了,就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作父母的都焦急万分。上帝疯了,没想到亚伯拉罕也疯了,他竟然顺服了,带着他的儿子前往摩利亚山去,准备真的把他杀了献祭。这故事听起来真的是太荒唐了。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很荒唐?
 
  我们需要回到那时的文化背景中,我们才会明白这个荒唐的故事如何显得不荒唐。
 
  古代的文化和今天文化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今天的文化,注重个人,个人的成功、利益、地位、财富和自由;
 
  古代的文化,注重家族,家族的成功、利益、地位、财富和自由,远远大于个人的荣辱。
 
  古代的法律中,长子是可以继承家族中大部分的产业和财富的,这样就可以保全家族不会失去社会中的地位。所以,古代的每个家庭都非常注重长子的地位。
 
  在我们今天这个注重个人的文化中,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和价值通常在于他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可是在古代,一个人及其家庭所有的期望与梦想,都落在长子的身上。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这个要求,就如同今天要一位外科医生失去他的双手,或要一位视觉艺术家失去他的双眼一样。所以,长子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圣经反复地提到,因为以色列人的罪孽深重,他们本该失去他们的长子,所以我们看到旧约中日常的献祭、利未人的服侍、祭司的献祭等,这些都是他们通过不断地献祭来赎回长子的性命。你有印象吗?当上帝拣选摩西去带领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民时,上帝对埃及人最高的惩罚就是取去他们长子的性命。他们所有人的长子死了,就是因为全国和全家族的罪。
 
  长子代表整个家族。所以当上帝宣告说,以色列全国的长子属于祂,都要被赎回时,祂乃是用文化中最生动的方式指明,地上的每个家庭都亏欠了永恒的公义——他们都有罪债。
 
  这个文化背景非常重要,如果不是在这样的文化中,人是无法明白上帝对亚伯拉罕发出的命令的。你想想,如果上帝对亚伯拉罕说:“起来,把你老婆撒拉给杀了!”那么亚伯拉罕绝对不会遵行,上帝不会要求他违背他所启示的公义。但是当上帝命令他把长子杀了时,对亚伯拉罕而言,那不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我们需要注意,上帝并不是叫亚伯拉罕走到以撒的账篷里直接把他杀了,而是要他把以撒献作燔祭。重点就在这里,献燔祭乃是指出亚伯拉罕欠了罪债,因此他的儿子要为全家的罪而死。
 
  当我们回到那个时代的文化中时,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上帝的这个要求并不是荒唐的要求。
 
  我们从赎罪的角度理解了上帝为什么要让亚伯拉罕把儿子献为燔祭。我们现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帝为什么要让亚伯拉罕把儿子杀了?
 
  12节,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句比较通俗易懂的话就是:“现在我知道你爱我超过世上的任何事了!”
 
  上帝为什么要用以撒来考验亚伯拉罕呢?很明显,因为上帝如果不介入,亚伯拉罕必然会(或已经是)爱以撒超过世界上任何的事物;这样的爱将会变成偶像崇拜,而所有的偶像崇拜必定会带来毁坏。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这个极严厉的作为,其实是充满怜悯的。以撒是上帝给亚伯拉罕美好的礼物,但是如果亚伯拉罕不愿意以上帝为先,那么拥有以撒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我们之前谈到的那个安娜,她要怎样回应上帝对亚伯拉罕提出的要求呢?
 
  辅导专家会建议她不要强迫孩子们去做一些他们没有兴趣的事,不要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责打孩子,要容许孩子有失败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对的,但她还有一个隐藏在表面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需要能够从心底说:“我想要孩子们完全成功和快乐的欲望是自私的,那完全是因为我自己需要有价值感。如果我真的认识上帝的爱,那么我就能接受不那么完美的孩子,也不会一直压迫着他们。”她必须要把她的“以撒”放在祭坛上,让上帝成为她生命的中心。一旦我们将“以撒”摆错位置,他就会成为我们的偶像。
 
  亲爱的!今天你的“以撒”在你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今天许多父母或爷爷奶奶对自己家的孩子过度的溺爱,结果当孩子令家长失望的时候,大人们就会非常愤怒和残酷,甚至向孩子施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偶像会使人变成它的奴隶。
 
  我们来看一下,当你的孩子听话、顺从、有礼貌,或者学习成绩好,你是不是特别的开心,或许你没有写在脸上,但你心里特别舒服,甚至有意无意的总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如何优秀。
 
  但是,当你的孩子不听话、老给你惹事,学习成绩又很差,你是不是会显得格外生气、焦虑和沮丧呢?
 
  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承担起做父母的偶像的角色。亚伯拉罕若有这些期望,那么他不是将儿子推离身边,就是扭曲甚至摧毁儿子的心灵。
 
  今天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觉得中国教育就是毒药,如果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那就一辈子都完蛋了。中国教育确实是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但我们需要小心,许多时候我们把某样东西妖魔化了,其目的很有可能是标榜另外一样东西。孩子的未来不在教育上,孩子的未来乃在上帝的手中。请想一想,我们在座的有谁是因为教育的好才成为基督徒的呢?不,我们成为基督徒不是因为教育好,其实我们从小的教育都是不好的,但是非常奇妙的是我们竟然成为了基督徒,这是上帝的恩典!
 
  温州很多父母从小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读,除了他们有钱,许多人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从小跟社会上层人士一起成长,将来这些同学都社会精英,就算自己的孩子没有成为大人物,那以后那些同学可都是未来成功之路上的金子啊。这跟商界的商学院如出一辙,那些企业家花大钱去读什么商学院,其实根本不是去读书,而是去结交朋友,那里面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为自己铺设成功之路。
 
  中国人常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说中国的教育仅仅只是应试,把人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而美国人是重视综合能力、生存能力。我觉得这些都没关系,相对来说肯定有某样方式或东西会更好一些。但是我们要思考的不是方式,而是背后隐藏的东西。我不是绝对的说每个人都是如此,但许多时候背后往往隐藏着: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渴望、价值和意义。我们总是想要透过下一辈的成功或比自己更好来肯定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一些很小的事上看出我们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主日学小班没有上课,孩子们都和家长一起在大堂敬拜上帝,那天我妻子坐在第一排,因为要献唱,一麦就跟我坐在一起。后面有好几个小班的孩子都跟家长坐一起,但是孩子很难安静的坐在那里,我跟儿子说要好好的坐在爸爸旁边一起敬拜上帝,散会了才能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他答应了。后来,有几个小朋友离开父母的旁边跑到后面去了,我儿子也蠢蠢欲动,我不许他出去,虽然他很想出去,但他不敢出去,只是在我的座位旁边,我没有回头看那些孩子,但我关注着我的儿子,看着我的儿子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出去,看上去还是比较乖的,当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优越感出来,觉得我的儿子比其他孩子要听话一些……我坐在那里,都感觉自己可以坐得比较直挺,因为我这个儿子还是拿得出手的。但是,若反过来呢?如果那天我儿子没有听我的,一意孤行,就是要跑到后面去玩,而且还发出奇怪的声音,那我肯定会觉得很丢脸,传道人的儿子竟然这个样子。可能当时我不会揍他,有可能我会把他拉到房间里去揍他一顿,或者散会后揍他一顿。
 
  我企图从儿子的身上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满足感,而不是从上帝那里。我儿子的表现比上帝更能影响我的喜怒哀乐。或许,我们不是一直把孩子当成偶像,但有可能是阶段性的,或者是隐藏性的。
 
  早上跟妻子在讨论偶像的问题,以前我儿子尿裤子不说,我会打他,我说我是在乎他,在乎什么?不是在乎孩子的本身,不是为他的益处,而是为自己的益处,不想他给自己添麻烦。……如此说来,我们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将孩子当成我们的偶像。
 
  有人说,你这样讲太片面了,照你这么说,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吗?对孩子都不要有期待了吗?我没有这么说。我想说,我们的关注点总是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旦我们的关注点在能不能做或怎样做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会觉得去除偶像就是否定了我们一切的行为。其实,我要讲的重点不是你做与不做,做与不做没有关系,你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每个人的教育方式都会不一样,有些人学了很多教育方式,有些人受自己父母的影响等,这些都不是根本的问题,我们要讲的是在这些教育方式的背后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意义和满足。
 
  我们说:首先,我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荣耀上帝,成为神国的栋梁。其次,在孩子身上也一些其他的期待,比如:孩子的判断力、思想力、行动力……能够更加突出。但是,你知道吗?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说的终极目标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而已。这就像,我们所说的“因信称义”,只是一个口号,实际生活中我们仍然是“因行称义”的,我们自己的表现远远比上帝无条件对我的接纳更能影响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都得了“属灵身份健忘症”,但是我们不知道,也不承认自己得了“属灵身份健忘症”。求主怜悯我们!
 
  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如何才能够不将孩子当成偶像,让上帝成为我们真正的上帝呢?
 
  除非我们在亚伯拉罕的故事中看到上帝真正要向我们显明的,那是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13节,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
 
  是这只公羊的血偿付了这个长子的罪债吗?不是。这只公羊乃是指向许多许多年以后,另一位长子在同一座山上被挂在木头上钉死了。那时,在那加略山上,当上帝的爱子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天上并没有声音宣告他将得拯救;相反,天父上帝在沉默中付上了重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正代替亚伯拉罕儿子而死的是上帝的独生爱子——耶稣,祂担当了我们该受的刑罚。“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保罗也明白以撒故事的真正意义,因此他特意这样说到耶稣:“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8:32)
 
  因此,这就是解决我们偶像崇拜问题的具体答案——我们不能紧抓着生命中那些会带来属灵危机的“以撒”,而是需要把他们献上;我们要想办法不去紧抓着他们,或变成他们的奴隶。然而,如果我们只是在口里抽象地称颂伟大的上帝,就永远也办不到;我们必须知道且又确信,上帝非常疼爱、珍惜并喜悦我们,因此我们的心可以安息在祂里面,因祂必赐给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保障,并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
 
  更进一步来说,上帝看见亚伯拉罕献祭的时候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创22:12)当我们仰望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牺牲时,我们对上帝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有多爱我们了,因为祢没有将祢的儿子,就是祢所爱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留下不给我们。”当我们开始知道上帝所做的事是何等伟大时,我们的心就更能交托给祂,而不再依赖别的事物了。
 
  除非我们深刻的明白天上的父亲为我们做的,我们这些在地上做父母的才会成为合神心意的父母!
 
  注:重点参考提姆.凯勒的《诸神的面具》
 
  

【作者简介】 鲍承恩弟兄:雅博网作者、80后专职传道人,2006年蒙恩被神呼召作传道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宏道改革宗神学院。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