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坛献美祭,悲喜交集立根基
2019-11-02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经过最少四个月的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家了,这群归回者并没有迫不及待地为自己建造房屋,享受安舒。他们深知第一重要的事,不是建圣城、圣殿、房屋居住,而是筑坛献祭,恢复与神的关系。
一、第一要事筑坛献祭(1-5)。
建造圣殿圣城不是由外往里建,不是先建城墙保护自己,把自己关在城墙里建造圣殿,乃先建起祭坛,向神献祭,他们深知城墙不能保护他们,神才是他们坚固保障,只有先爱神、敬拜神才有平安和能力建圣城。
127:1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所以,“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圣城圣殿建造是神激动人心,神定会使他们同心、热心建造。那时他们如同一人——数万会众竟都起来,聚在耶路撒冷,如同一人;这真是大家同心,无一人不看这事为要紧了。同时可见他们的热心——以色列人是住在各城,此时就把公私各样事务皆暂且放下,从各城里来到耶路撒冷。他们这样同心的、热烈的、聚集大会,建筑祭坛,无非是因他们看此为第一件要紧的事。
大家之所以这样同心,不单是感同身受,同甘共苦,更有同样的认识、同样的使命、同样的异象。认识到这是最容易做到、难能可贵、更是充满福乐:同心筑坛献真是好得无比。
献“燔祭”,又献“甘心祭”,是表明他们如何欢喜快乐把自己献给神,在灵里甘心以神为乐。守“住棚节”,更是表明他们全体的大喜乐。住棚节,是在七月十五,大家就同心守住棚节,显出神与人同住的快乐;因住棚节是个快乐节期,是神与人同乐的节期。此时会众如同刚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神对于他们当然体恤备至,所以于他们才回来建坛献祭之始,不提赎罪节——七月初十——只守住棚节献甘心祭。按理他们方从外邦回来,即从不洁之人中而来,首当献上赎罪祭,洁除他们的污秽;但仁爱的神,竟只让他们守住棚节,而不言赎罪节,这真是显出体爱他子民的美意。使他们经过苦难以后,深得慰藉,圣经之记载,真是奇妙!
二、悲喜交集立根基(6-13)。
1.预备建财(6-8)。他们从七月初一到第二年二月,仅仅半年就预备好了建殿材料。他们从七月一日起,向耶和华献燔祭时,就作起筹备工夫来。他们就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把粮食、酒、油给西顿人、推罗人,使他们将香柏木,从黎巴嫩运到海里,浮海运到约帕。仅过半年即KG,可见他们筹备工夫之迅速。
2.立基之人(3:8-9)
圣殿于KG之始,有帝王之胄所罗巴伯,同大祭司约书亚为领袖。“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来人,……于是犹大的后裔,……都一同起来,督理那在神殿作工的人。”既有好领袖,且能大家同心,事工进行就容易了。这些领袖先在祭坛上献了燔祭,把自己奉献与神,以后才可作神之工。今天在神家中作工的,也必须先作了属神的人,把身灵圣别归主;以后才可作神的事工,不然所作之工,必不得蒙神赐福。
3.奠基典礼(3:10-11)
“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皆穿礼服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都站着赞美耶和华”。祭司利未人,如此穿礼服,吹号奏乐,大声歌唱,他们对于圣殿行奠基礼,是何其隆重,且是何其欢乐!于圣殿立基之始,虽然圣殿尚未建成,也不知几时能建成,不过只是立了根基,为什么就吹号敲钹地快乐起来呢?这当然是信心,殿基一立,即是蒙神允许的明证,在放第一块石头时,也就像看见全殿已成功,所以不能不因此大声赞美,把荣耀归于神。那动了善工的主,能不成全他的善工吗(腓1:6)?
4.百感交集(3:11-13)
祭司吹号,利未人敲钹,称谢赞美神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欢呼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会众背境不同,感受不同,但都被神恩感动:
晚辈欢呼——会众当中,有多少人从未见过圣殿,只是在外邦敬拜假神之地,使他们的信仰受了种种压迫,他们渴慕圣殿之心日切一日,一旦看见圣殿立了根基,心中是何等高兴喜乐,能不因此大声欢呼,把感谢赞美归与神吗?
长辈哭号——当时回国的会众,其中有年长的。曾亲眼见过原来的圣殿。此时看见圣殿立了根基,即不由自主地哭号起来:或以乐极生悲、或念旧殿壮丽、或感神恩出死入生,重新建造,神旨奇妙!不管怎样,重建已开始,被掳已结束,欢呼号哭,皆感蒙福。
亲爱的天父,感谢你的爱不离不弃。亲爱的主啊,我们也多次得罪你,你仍怜悯顾惜,赐我们悔改的机会与能力,使我们重新归回你爱的怀抱里,恢复与你美妙的关系。求主救我脱离邪情私欲,不给魔鬼留下攻击的余地。求主赐我们同心合意,筑坛献祭,打好稳固的根基,建造生命的工程,敬拜事奉永活的上帝,凡事荣耀你。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