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献上痛悔的心为祭

2022-05-10 作者:谢怀安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5DF05843-9EEF-4FB9-8CCC-CC65DAB48603-760x360.png
 
        经文: 诗篇51:1–19
 
        A、前言
 
        在史考特‧派克的着作「邪恶心理学─真实面对谎言的本质」中,提到:犯罪导致成为恶人的几个特徵是:
 
        1.寻找代罪羔羊是恶人最显着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不容自己受人责难,恐丧失颜面。
 
        2.自我憎恨是无法喜乐面对自己、生自己的气这也是恶人寻求顶罪羔羊之罪的根源。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邪恶的必要元素是不愿意忍受罪恶感及不完美的感觉,而不是丧失罪恶感或无法体会出自己的不完美。
 
        3.恶人不会心平气和受痛苦的试炼,事实上,他们连忍都不想忍。恶人拒绝承受本身有罪的痛苦;也就是拒绝承受自身有罪、不足、不完美等痛苦的认知。于是,经由投射作用及找人顶罪的方式,将痛苦转嫁给别人。这些人本身也许不会受苦,但週遭的人却因而受害──恶人替受其宰制的人塑造一个小型的病态社会。
 
        所谓心灵健康的人必须是使自己能够顺从、屈服于层次高于己者的事物。在某特定时刻,人必须顺从于层次比自己内心慾念更高的原则,才能让自己的生命面对自己的存在。对于有信仰的人,此一指导原则就是上帝的旨意。
 
        B、经文释义
 
        1.诗篇中共有十三首特别具体指出了大卫生平的事件。例如:第三篇「逃避他儿子押撒龙时」、第三十四篇「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被驱逐离去时」、第五十一篇「和拔示巴同房以后,及先知拿单来见他以后」……等。更有趣的是,在某些古希伯来文撒母耳抄本中,特留下空位,引导读者细想跟大卫生平事件相关的诗篇。
 
        在这些清单中,有件事特别突显。每个事件的大卫都是在忧患痛苦之中所吟诵的祈祷。没有一篇是在他登基作王时的作品,(诗篇十八篇有部份是例外)。清单所回顾的大卫生平都是他痛苦的时刻,都是他经历每个人都会走过黑暗的时刻。这证明一件事:祷告生于忧患。因着需要,我们才有深刻的祷告。祷告带领我们与大卫一样真实的在痛楚中需要上帝,在呼求中遇见上帝。
 
        2.卢俊义牧师在他的圣经导读中,指出:在这首诗中,大卫在祈求上帝用爱来「除掉」、「清除」、「洗涤」他的罪。这三个字眼都是在描述上帝对人的罪的怜悯、宽恕,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一颗纯洁的心」(10节)。换句话说,不是人自己有能力可以使自己洁淨,是上帝的慈爱,人才能从罪恶的污秽中得到洁淨的力量。因此,「除掉」等字眼也构成这首诗重要的关键用词。
 
        3.15节「主啊,求你开我的口;我要颂讚你。」隐含着一个人犯了罪就马上失去了自由,罪孽深重的人,往往因着羞耻感而闭口,不敢也不能讚美上帝,并且心裡与讚美的群体分离,而行动上也渐渐地远离属上帝的团体。因此,蒙上帝赦罪的人,方能重获讚美的新歌(三十11~13)。此外,蒙赦罪的人,能够口唱新歌讚美上帝,是基于内心有一份因着罪得释放而涌现出来的喜乐。这是见证。换言之,讚美上帝就是一个活泼生动的见证,见证真实地领受了上帝恩慈喜乐(四十3)。
 
        C、思考方向
 
        1.还可以从祷告者犯罪后,内心煎熬苦楚的方向,来分析:
 
        a.大卫犯了奸淫与谋杀的罪之后心情如何?
 
        b.大卫犯罪之后对于「罪」有何新的认识?
 
        c.大卫怎麽面对「罪」?
 
        D、参考资料
 
        1.周郁晞着  中文圣经注释─诗篇(上)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
 
        2.Walter Brueggemann着范约翰译  诗篇信息─生命的对话  道声出版社1988
 
        3.林鸿信着  那尼亚神学  校园出版社2011
 
        4.Eugene H.Peterson着廖金源译  回应上帝─用诗篇祷告  天道出版社2006
 
        5.Eugene H.Peterson着汇思译俗世圣徒  天道出版社2003
 
        6.M.Scott peck着 游婉娟译 邪恶心理学─真实面对谎言的本质  张老师文化1999
 
        E、讲章全文
 
        诗篇与大卫
 
        旧约圣经中读到五经律法,我们会联想到作者可能是摩西;读到箴言等智慧文学,我们会将他与所罗门王联结;若是诗篇,代表人物则是大卫王。诗篇150篇中,开头标题直接连结上「大卫」的诗篇共有七十三首。这裡头包括有「属于大卫」、「为了大卫」、「大卫所收集」、「关于大卫的」、「大卫的子孙」…等。当然,这些诗篇不一定都是他的作品,有的是其他人为纪念他而写,有的是根据他的某种情况而创作。
 
        总之,他总是成为焦点,与他一生的传奇色彩与丰富的情感表现有关。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旧约圣经中大概没有人像他,那麽被清楚的记录、且公开。
 
        从青少年到中年到老年;他的失败、落魄与他的成就;他的情感世界,与家人朋友间的友情与背叛,丰富浪漫的情史;他性格上的英雄作为与卑鄙的行径。就像我们能总是能在诗篇的祷告中,读到一句与我们心有戚戚焉的祷词一般。我们似乎也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那我们生活的一部份、看到我们的犯罪。他虽然贵为王,有着上帝拣选的特殊身份。但详细读他的故事,那最特别之处是,他简直跟我们平常人一样的世俗且时常犯错误。他的平凡让诗篇的作者,最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也使我们愿意亲近他去了解他。他的罪,对于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启示,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谈到罪的生活实况时,他总是被我们搬出来举例。因为我们真的很难得找到一位典范人物是如此的贴近我们,且把他的罪展示在我们面前。
 
        诗篇51篇的焦点是罪。有一间教会,週日上午礼拜前的有一场祈祷会。牧师习惯性的都在讲道之前,祷告中为他过去一週的错误、软弱、不够完全来认他的罪,使他能够圣洁的宣讲上帝的道。有位会友不喜欢牧师在週日早晨这样公开认罪的祷告方式。跟他说:「牧师,我不喜欢我有一个会犯罪的牧师。」我想,牧师或许不必把认罪当勳章使用,公开自我。ㄧ个认罪的人,不必老是把认罪挂在口上,我们也能深刻体验到他认罪的改变。更重要的,罪该真正展现的对象是上帝,不是人。不过,信徒却一定要记着,无论你喜不喜欢,牧师都会犯罪,犯的罪如所有人一般。
 
        然而,特别的,大卫似乎不是那麽在意他的面子,或别人的观感。在罪被揭发公开后,他不仅公开的认罪,而且这认罪的祈祷,还让许多人读了他的故事一起为他认罪,或与他一起认罪,代表他祈祷,为他讚美上帝。
 
 
 
        大卫向上主的祈祷
 
        诗篇五十一篇是所有十三篇有特殊情况作为标题的其中的一篇。和合本圣经的标题上标示着「和拔示巴同房以后,及先知拿单来见他以后」。这故事是记载在撒母耳记下十一~十二章,提到的故事是大卫与拔示巴的姦情被先知拿单掀开指责。撒母耳记下十二章11~14节,拿单代表着上帝向大卫如此宣佈:
 
        我向你发誓:我要叫你自己家里的人起来作乱攻击你。你要看见我把你的妃嫔给靠近你的男人;这个人要在光天化日下跟她们睡觉。你在暗中犯罪,我却要在光天化日下使这事显露出来,让全以色列看见。』」于是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上主了。」拿单回答:「上主饶恕你;你不至于死。但是,因为你做这事藐视了上主,你的孩子会死。」
 
        大卫被先知拿单吓到了。他担忧的可能不是他将面对什麽事,或是悔改来改变上帝的旨意。他恐惧的是他是否被上帝抛弃了?他还是属上帝的人吗?他还能从他的信仰领受到上帝陪伴同在的恩典?他还能享受上帝的灵充满的喜悦吗?大卫的不安不是来自外在环境可能的变化,而是来自他自己犯罪。无法让自己面对上帝,使自己心灵不安,充满焦虑。
 
        大卫不以其他的方式来取代信仰,寻求麻醉自己,或为自己的心灵解套。他以最简单的方式「认罪祈祷」,来面对自己的罪恶与上帝。他知道,即使他多麽有权力,他有能力犯罪,却没有能力担当自己的罪。罪的后果与延伸,没有人能够「好汉做事好汉当」来担当。
 
        诗篇五十一篇是他的祈祷。
 
        1~2节是大卫悔罪的祈祷。大卫是凭什麽够资格来祈祷,恳求上帝的赦免?没有。他唯一的凭据是上帝的本性:怜悯、永恆的爱、无穷的仁慈。然后在悔罪敬拜的动作中求除掉、清除、洗涤,他的过犯、邪恶、罪孽。
 
        3~5节大卫在上帝的面前以「我知道」表达,毫无隐瞒坦承自己的罪,并愿意接受上帝的惩罚。当人愿意毫不保留的承认自己的罪,才是他悔罪的开端。罪我们并无法藉着时间来涂抹,只能在犯罪的那一点,重新来过,才可能得着怜悯。
 
        V6~14节是大卫的恳求。在这一段比较长的诗句中,他情求上帝必须做到他自己不能做到的事。他用尽了他所能使用的各种救援的字彙来表达他渴慕。你认为那一段与你的心境最为接近?
 
        因此,15~17节他再次深刻的体验到,人与上帝的关係建立在,两件事上:首先,是讚美上帝,指出一个犯了罪的人就马上失去了自由,罪孽深重的人,往往因着羞耻感而闭口,不敢也不能讚美上帝。其次,是忧伤痛悔的心。
 
        最后两节18~19节,可能是被掳归回后的以色列诗人,所加添的诗句,使之能够运用在圣殿献祭时的祈祷。看来与16节「你不喜欢牲祭,不然我就供献;你也不要烧化祭」有点冲突。不过,若从另外一个角度,一个后来阅读者的角度来诠释,这诗人其实是在这个故事上加注了一个注解。提醒我们,当我们犯罪偏离了上帝之后,能够重新再来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到敬拜中,与上帝建立关係,让上帝来悦纳我们。
 
        信息:
 
        林鸿信牧师在他的着作「那尼亚神学」中,引用了路易斯的神学观,指出:
 
        1.「罪」就像走错路必须回头,错误必须被改正。「继续错下去」并不会让人走上对的路,由于善恶是绝对分离的,就像天堂与地狱有如天渊之别。走错路只能从错误的那一点重新出发。由于「继续错下去」并不会变对的,时间更不能解决错误的问题,这对惯于使用遗忘来处理错误与罪恶问题的中国文化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提醒,面对错误总是一拖再拖,但并非只要时间够久,大家忘掉了,错误就可以改正。洗清罪状的不是时间,而是悔改与基督的宝血。
 
        2.若是不意识到知道自己的罪而认罪,会导致自我心灵污秽不清,影响对上帝的认识就模煳不清。导致认知错误,越做越错,否定自我。因此,我们可以说,越好的人越暸解自己的不好;而越坏的人越以为自己很好。一个还不是很坏的人,还知道自己不好;然而一个道地的坏人,却看自己是道地的好人。
 
        3.恶的循环利息,是比信用卡的利息还要高,以複利计算而增加的。
 
        4.基督教的信仰目标,不在于带促使人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改变一个人成为新人;不是进步改善,而是改造转化。而这样的生命追寻,正是引领基督徒改变自我的力量。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