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万人归向上帝
2019-02-26
作者:陈光胜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讲道内容
讲题:万人归向上帝
经文:启示录7:9-10
主讲:陈光胜牧师
此后,我观看,看见有许多人,没有人能计算,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
一、前言
上个礼拜六选举,我相信大家都参与了这一个特别的日子,许多人因为这一次增加的公投议题太多,排队排得十分辛苦,不过这也更加地显示出,在这自由民zh u的土地上,人们愿意珍惜这美好的价值,而摆上代价。而这次选举的结果与公投议题的呈现,也引起了众人对于结果各自的解读。其中意见的冲突,与彼此之间因为政zh i立场与议题分歧所造成的张力,更是严重了不少。
这样的冲突不只是在台湾社会中,在教会中也无可避免。我想这次的选举结果许多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也有人因着自己在信仰上的反省对于这次的结果十分地不甘心。我们看到这一个礼拜中各种检讨声浪不断,无论是对于党派立场的责难,还是对于公投议题的分析,在教会中我们应该怎麽样来看待这样的张力与不同呢?或许我们可以透过今天启示录的经文给我们一些帮助。
二、圣经中的时代处境
1.基督徒受犹太人的排挤
启示录几乎可以说是圣经中公认最难阅读的书卷,其实跟它相似的但以理书与以西结书这一类的天启文学都不容易阅读。启示录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主后七、八十年甚至九十年以后,这个时候的基督徒已经慢慢独立成为一个自主的群体。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犹太教徒与基督徒两个群体并没有分得那麽清楚。我们从圣经保罗传福音的做法就可以看得出来,保罗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先去找犹太的会堂,并与其中的经学教师做许多信仰上的讨论。一开始保罗并没有想要宣传一个新的宗教,保罗想要做的,是希望当时的犹太人能够认识在圣经中一再宣扬的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
不过当基督的福音慢慢传开的时候,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也同时感受到了威胁的存在,并因此开始驱逐信仰基督的犹太教徒离开犹太会堂。我们可以看到在使徒行传中,保罗就多次被犹太人聚集的群体追赶甚至驱逐。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提到他被犹太人鞭打过五次,被人用石头打过一次,这些都是从犹太人对他的直接攻击。启示录中在写给士每拿教会或非拉铁教会的信中也提到:有一群人说他们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是骗子。我们可以看到初代教会基督徒认为自己才是真以色列人,他们才是继承亚伯拉罕信仰的一群人。这些基督徒不把逼 -/迫基督徒的犹太教徒当作是真以色列人,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是真以色列人,一定会了解圣经对耶稣基督的启示,他们不应该与上帝的教会为敌。而他们还联合外邦人逼 -/迫基督徒,那麽这群人根本就是骗子。
2.政zh i环境的逼 -/迫
而另外一个部分的逼 -/迫就是政zh i环境对基督徒的不友善。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时期,因为国势非常兴盛,他个人的为人与治国能力广受肯定,因此有人尊他为神,并建议在罗马神庙拜他。本来奥古斯都也只是接受人们的尊敬,后来因为寻求国人对帝国的向心力,并没有拒绝部下为他安排当作神明敬拜的事情,后来几位皇帝也跟着这样子做。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真的认为自己是神的皇帝,譬如有名的尼禄皇帝,他为了重建罗马城,放火烧了大半个城市,并将罪名推给基督徒。
也因为这种敬拜皇帝的风潮兴起,许多人逼 -/迫不敬拜皇帝的基督徒为他们讨好皇帝的方法之一。而不拜罗马的神明和皇帝的神像,会被认为对帝国不忠诚。当中犹太教的一神论,因为受到z /-府的承认或许受到的影响有限,但是基督徒被当作一个有别于犹太教的其他团体,这个时候这群人坚持不祭拜帝国神像,所受到的逼 -/迫就变大了。
从古典的记录看得出,许多当时的人们认为基督徒是一群吃人肉或乱伦者,他们认为这群人有神秘的仪式又不愿意祭拜帝国的神明,这群人也不喜欢跟其他人接触,甚至不参加地方的宗教节庆或政zh i社团活动。所以若当代发生甚麽天灾人祸,基督徒这群对神明不敬虔者,便是祸害主因。也因此基督徒受到许多不明不白的攻击。
3.社会团体的反对
不过,不只外在的攻击,在圣经中最常记录的一件事情,就是有钱人欺压穷人的现象。事实上,犹太人中有许多与罗马帝国交好的有钱人,他们以经济利益为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标的,他们不在乎民族的兴亡,他们只在乎自己能够有多少经济优势,而这些人常常也成为穷人的伤害者。基督徒本着信仰的良知,常常出面反对这些人的恶行,启示录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启示录作者对这群人的批评。也因为基督徒的这种行为,更常常触怒了这些富人,并因此遭受更多的抵制与伤害。
三、圣经中上帝的心意
在现实环境的不友善之下,启示录的作者清楚指出上帝的心意,上帝不只拯救以色列各支派,上帝也呼召全地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归向祂。启示录的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氛围下,应该最深刻地感受到异邦文化对犹太文化的冲击,他甚至应该是最清楚感受到希腊文化对犹太文化影响的伤害。但是从上帝的启示中,他看见上帝要全世界各地不论如何的不同,上帝都要他们一起来敬拜祂,尊重祂,讚美祂。
许多时候,我们看到这段经文都讚叹,上帝对犹太人以外的所有人有极大的恩典。但是,当我们深刻认识当时基督徒的生命处境,我们会发现,这样子的论点对他们来说,是极度残忍并且难以接受的。二十年前,台湾有一个枪击要犯受洗成为基督徒,就有人生气地说,如果天堂裡面会有这种人,那麽我宁可不进去。虽然,当时的基督徒也有外邦人,也就是希腊人或在希腊地区做生意的其他种族的人,但是,大部分的基督徒依然是犹太人,对他们来说,自己在逼 -/迫中能蒙恩得救已经需要极大的盼望与信心,又怎麽能理解从上帝而来的启示?不论甚麽人,不论现在看起来多麽难以相处的人,都是将来有机会蒙恩,从世界各地来到上帝面前蒙受祝福的人。
四、今日我们时代的处境
1.不同的政zh i立场
我们怎麽来看今天我们的时代处境呢?我们刚刚谈到了犹太人成为基督徒逼 -/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缘由在于他们对基督徒信仰认知不能认同。但是,启示录的作者看见从上帝来的启示,犹太人将依照各个支派蒙上帝恩典的祝福与拣选。上帝不只拣选这一群认识基督的基督徒,上帝甚至要拯救整个以色列人回到他的面前。如果以今天的处境来看,不就像在这片土地中,不同政zh i立场的人,依然必蒙上帝拣选一般吗?在台湾的这片土地上,有人认为上帝公义的彰显,需要台湾这片土地成为独立的国家;有人认为上帝恩典的带领,是要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这是立场明确对立的两群人,也是目前在每次选举的时候造成最大张力的两种主张。启示录的作者清楚地指出从上帝来的启示,是要这所有的人都蒙上帝恩典的呼召,一起前来敬拜讚美上帝。想想看,今天启示录的这篇描述,如果改成各种不同政党立场的人都来到上帝的殿中,一起敬拜讚美上帝,一起大喊着「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那是一个什麽样的情景啊?
2.不同的信仰反省
事实上,不只是政zh i立场的不同,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更多的是信仰反省的不同,这样的人们还能够在同一个群体中一起敬拜讚美上帝吗?以最近社会极度冲突的公投桉来说,有人认为同志婚姻权是一个重大的议题,有人认为传统婚姻价值是一个极度需要保护的立场。这样的两群人激起了台湾社会激烈的对话,甚至选举中各样的耳语谩骂。彼此指责对方虚伪与说谎,甚至「没有爱心」、「压迫者」、「没有信仰」等等的话语都说出口了。这些人有机会一起来到上帝的殿中一起敬拜讚美上帝,一起大喊着「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吗?
3.不同的性格与价值观
更不用说,教会裡面我们总能看见许多性格不同,或是价值观迥异的情况。譬如说,常常看到有些人对于处理事务比较明确,他们或许会觉得,教会处理事情太花时间没有效率;而有一些人处理事情比较温柔,总是体贴人们的感受;又总觉得教会是不是太过事工导向,整天都在开会解决问题,却没有花时间在陪伴人的生命上面。曾经听说,有教会为了建堂,牆壁要选择甚麽样的建材,就分裂成了两个教会。但是从启示录的观点看来,这许多不同的人,却能一起来到上帝的殿中一起敬拜讚美上帝,一起大喊着「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
五、圣经中的对话学
这是不可能的幻想,还是其实在圣经中,早有一些提醒,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呢?
1.以斯拉与尼西米
我们翻开尼西米记,这一处记载着「13:1~3当日,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遇见书上写着说,亚扪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 神的会;因为他们没有拿食物和水来迎接以色列人,且雇了巴兰咒诅他们,但我们的 神使那咒诅变为祝福。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閒杂人绝交。」接着后面的经文,更清楚描述出尼西米对于与外邦通婚的深恶痛绝:「13:25~27我就斥责他们,咒诅他们,打了他们几个人,拔下他们的头髮,叫他们指着 神起誓,必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外邦人的儿子,也不为自己和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我又说:『以色列王所罗门不是在这样的事上犯罪吗?在多国中并没有一王像他,且蒙他 神所爱, 神立他作以色列全国的王;然而连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如此,我岂听你们行这大恶,娶外邦女子干犯我们的 神呢?』」
我们翻回以斯拉记可以知道,他们不只是禁绝与外邦人交往,以斯拉记10:3「现在当与我们的 神立约,休这一切的妻,离绝她们所生的,照着我主和那因 神命令战兢之人所议定的,按律法而行。」也就是说,凡是外邦的妻子与其妻所生下的子女,都要被赶逐离开以色列群体。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不人道的做法,但是对于当时的以斯拉与尼西米来说,这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2.路得记的提醒
不过外邦人就真的那麽可恶吗?圣经中另一处的记载,有一个人名字叫路得,她是一个摩押女子。路得记的内容就不多说了,但是这个摩押女子,一个圣经上记载着永不可入上帝的会的外邦人,她的结局是什麽呢?她与波阿斯生了儿子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而这个耶西就是着名大卫王的爸爸,也就是说,路得成了大卫的曾祖母。大卫是犹太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救星,是整个以色列历史中的模范国王,若从以斯拉、尼西米的概念来说,大卫根本不能存在于这个世界。是的,许多学者认为路得记的存在,正是与以斯拉尼西米当时种族洁淨政策做一个对话。圣经中完整地保留了这一段历史,除了路得温柔婉约的身影,更令人深思的是,上帝也接纳摩押人进入祂的救赎计画之中。
3.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
我们从圣经中看见两种孑然不同的立场有了对话,我们知道,原来我们认识的上帝都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在不断的对话中,看见彼此看见,并补足自己没看见的部分。关于对话约翰福音第四章,耶稣做了一个很完美的示范。在一个犹太人跟撒马利亚关係极度紧张冲突的时期,耶稣与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耶稣对他说:「请你给我水喝」,撒玛利亚妇人回答他:「你是一个犹太人,怎麽跟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接着我们看到他们精彩的对话,其中撒玛利亚妇人问耶稣:「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清楚明白地指出妇人在这件事情上面的迷思,指出正确的敬拜态度不是在敬拜的地点,而是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耶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从邀请建立关係,接着是聆听,并分享信仰的理解。或许我们不能像耶稣一般清楚地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最少可以学习耶稣,先进入彼此的世界,并愿意聆听。
六、合一是彼此对话的过程
合一是彼此对话的过程,而不必然是大家对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合一也不是隐藏自己的感觉,想要迎合大家而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历史中有许多事件,我们都是到了后来才能够说出一套逻辑,一个想法。当我们许多不同的人要一起回应上帝,我们所要面对的合一,应该是一个不断对话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不同的理解或声音,我们强烈地期待自己的想法能被别人认同,我们甚至完全无法容纳别人跟我们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论是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团体之间、政zh i或是民族之间,有太多的纷乱与纷争,不在于谁对或谁错,乃在于彼此之间无法听见或看见彼此所陈述内容的价值。毕竟,对话的重点不是我期望你理解我,而是我愿意开始理解你。如果我们期待更多人认识这个上帝,如果我们期待更多人经历这个美好,那麽我们必然要学习在不同中听见彼此,并开始对话。
七、万人归向上帝的上帝国
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不同的人,有人喜欢艺术的美好;有人喜欢理论所堆砌的世界;有人看大自然需要保护;有人看人类发展需要前进;有人慢慢地过生活;有人急促到一天二十四小时也不够用;有人说话大声;有人说话小声;有人凡事讲求效率;有人慢工出细活;有人喜欢黑;有人喜欢白。启示录说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除非我们认为这裡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支派,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甚至每一种个性或价值观的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教会,然后自己来敬拜上帝,否则,这裡对于上帝国的描述,就不会分出彼此,乃是我们虽然不同,但是我们敬拜讚美同一位上帝。耶稣所描述的上帝国景象--路加福音4:18「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乃是适用于所有人,不只在于启示录中,盼望得到救赎的基督徒,也在于排挤基督徒的犹太人,罗马z /-府,或是欺压贫穷人的富人和今日的我们所有人。
八、结语
我很喜欢雅各书中这一段话:4:12「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做的,是更多地认识上帝的话,更多地与不同的人分享我们对上帝的理解,不断地彼此代祷,同心讚美,并寻求上帝而来的对话,而不是彼此定罪。是的,有许多观点,的确因为不同,造成了或多或少不同的痛苦与伤害,但是,就如以斯拉尼西米时代一般,我们本来就在有限的时空下,做出有限的选择。我们愿意顺着圣灵的带领,一步一步走向上帝的美好,只是现在离那完全的时刻还没有到。不过,我们可以准备好自己成为一个让万人归向上帝的教会,是一个我们虽然不同,但是我们愿意一起敬拜讚美同一个上帝的教会。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