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你还缺少一件什么?

2019-05-10 作者:江守道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你还缺少一件什么?.jpg
  读经:
 
  路加福音十八章十八至二十七节:“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
 
  马可福音十章十七至二十七节:“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祂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门徒希奇他的话,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门徒就分外希奇,对祂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
 
  圣经不光是一部记事的书,更是一部原则的书。圣灵在取材的时候,特别注意到典型的人物。所以上面所提的那个官,足以代表世界上某一部分的人。他所想的,就是他们所想的;他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问题。他的难处,即是他们的难处;他的结局,亦可能变成他们的结局。巴不得从这个人的经历,我们认识了福音的奥秘,得到恩典的祝福。
 
  少年的官
 
  我们首先所要注意的,就是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马太福音十九章二十节和二十二节,称他为“那少年人。”可见他并非是个年近古稀的人,而是一个新生篷勃的青年。多少人以为只有白发苍苍,行将就木的人,才会想到永生、永死的问题;至于年轻力壮的人,正贪求世间福乐尚不及,何来心思想到灵魂的归宿。许多人讥讽宗教,称它为老年人的拐杖。当人传福音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一笑处之,推辞说将来总有一天会接受救恩,但是现在还早,不能谈到宗教问题。然而这种眼光并不能代表所有的青年,因为最少有一部分青年确实已经考虑到永生的问题。不要以为少年人都是嘻嘻哈哈,不知死之将至,也不明事之轻重的;有一些年轻的人时常思念到人生之谜,甚至废食忘寐,可惜百思不得一解,因此心灵苦闷,无所适从。这一个少年一直思想永生问题,尽力准备他自己,盼望得到圆满的结局。
 
  他不只年轻,而且真是少年得志;原来他是个官。因着他的聪慧过人,加上他的努力上进,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就逐渐高升。他堪与古时约伯比美:“我出到城门,在街上设立座位。少年人见我而迴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王子都停止说话,用手捂口;首领默默无声,舌头贴住上膛。耳朵听我的,就称我有福;眼睛看我的,便称赞我”(伯29∶7-11)我们不是常听人说,宗教是失意人的寄托么?人总以为精神上受了什么刺激,前途上受了什么打击,然后才会接近宗教,以将来的盼望弥补现在的缺乏。可是这里明显是个例外,而且这样的例外多得不胜枚举。聪明人未雨绸缪,愚昧人才临渴掘井。纵然有不少人容易得意忘形,需要失意才开始觉悟人生真谛,但是也有很多聪明人,像这个少年的官一样,正在得意场中,就已经感悟名利的虚空,而起来追求那永远不朽的福乐。
 
  他也是一个财主。他很富足,产业很多。他不愁衣食,而且有余。有钱财的人何等容易忽略灵魂的需要。岂不见那个路加福音十六章里的财主:他“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他沉溺在物质的享受里,以为人生莫如及时行乐,今日有酒今日醉,何必关心到未来,况且他的积蓄丰富,此生可以高枕无忧。不料死期忽然临到,“他在阴间受痛苦。”这是他所未曾想到的。他有钱有势,何以来到这痛苦的地方呢?他呼求祖宗亚伯拉罕可怜他,“亚伯拉罕说:儿阿,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你不是贪求生前的福乐么?你已经得到你所求的。但是你从未追求永生的福乐,所以现在你也无分。这岂不是非常公道的么?人常说,宗教是穷人的倚靠。财主容易倚靠他的钱财,惟有一无所有的人才来依靠神。这句话有它相当的地位,因为主耶稣也曾说过:“主的灵在我身上,……祂用香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路4∶18)又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6∶20)人的天性何等败坏,只要稍微有些地上的东西,就会受迷惑,而远离神。但是财主中也有追求永生的人,这里就是一个明证。
 
  他也是一个行善的人。他不像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嘴里说得好听,而指头动都不动。他不像偶而行善的人,因为他从小就遵守律法上的诫命。他乃是一个要好,而且道义心很重的人。这种人在现在实在稀罕。时代的青年大多放荡无羁,缺少道德观念,没有责任心。尤其在少年得志,有势有财的群中,更是轻侮傲慢,肆无忌惮。“青年”,“作官”,“有钱”几乎成了“行善”的反对语。所以这位少年的官,真是可敬可爱。不要说人要尊敬他,甚至主耶稣看着他,就爱他。

  承受永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些问题,那些问题影响我们的道路,断定我们的趋向。有些人终日所顾念的,乃是物质的享受,因此他们就千方百计想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人生观是吃喝宴乐,他们的为人也就以此为重。至于什么道德,精神,都不在他们的眼中。也有些人的问题是精神的,即如何能使心怡神爽,如何能发展满足里面魂的要求。他们并不在乎物质的享用,只求精神的畅快;因此他们就在文学,美术,音乐,这些事上求造诣。凡能发表他们里面情绪的,表达他们高尚理想的,并且表彰他们个性人格的,他们就趋之如骛;即便穷极潦倒,亦所不顾。但是也有些人的问题是心灵的,就是怎样可以承受永生,怎样可以进入神的国。他们知道物质的享受是暂时的,正在吃喝快乐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也晓得精神的寄托不能长久,因为人生在世的年日非常短暂,“得着魂的,将要失丧魂”(太10:39)今日的痛快,就是明日的痛苦。他们的眼光看到永远,他们决不肯贪求暂时的快乐,而失掉永远的福乐。他们感悟神既是永远的神,神所造的人也必定是永远的。今生的时间不过是一种考验,一种训练,来证明自己究竟在永世里该得何种地位。“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罗2:7、8)因此他们鼓足勇气,轻看世界的享受撇弃属魂的痛快,竭力行善,修身克己,遵守诫命,盼望能在永世里得到一个美好的地位。属物质的人,认为他们太愚昧,不知生焉知死,何必拘泥于未来而放弃今世。今日吃吃喝喝,明日要死了,这才是达观的人生。属魂的人,以为他们太抽象,不求自身精神的满足,而来追求至善至美,非但不表扬自己,反而攻克己身,这实在太残忍太乏味了。然而“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太11:19)
 
  这少年的官所问的,实在是极恰当的。试问人还能问出比这个更高尚的问题么?经上记着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3:11)万物都是为时间而造的,万物的功用都在时间里显扬出来。譬如“昙花一现,”虽为古今诗人所惋惜,但是在昙花本身却已经完成使命,毫无自怜之用。可是人与万物绝然不同,在人心里就有永生的欲望。人纵在今世功成名就,仍不免有遗憾之感。人之生存岂仅区区数十年?人的功用岂限于今世?人不能不想到永远。多少人似乎专以地上的事为念,无暇想到水远,但是这并非说他们没有永生的意念在心里,他们不过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到了一天,或者是人生的最后一天,他们的天良惊醒起来,开始问到永生的问题。可惜好些人已经问得太晚,欲解决而已无法解决。虽然也有人在这最末后的关头,得到怜悯,而进入永生,可是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趁着年幼起来寻求永生。亲爱的读者,这少年的问题,是否也是你今日所问的?你愿意糊涂混过一世,或者愿意准备自己迎见神?
 
  承受永生,就是进入神的国,也就是与神永远同在。人是从神出来的,也应当回到神那里去。人是神所造的,也是为着神所造的。“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歌1:16)因此人永远的安息,就在归回于神。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除非人在生命的经历上认识了神,接触了神所差来的耶稣基督,人的心坎总是虚空,若有所失的。一日得着了神,有了神同在的感觉,人才进入平稳安静。从今以后是属于神国的人,受神的管治,活在神的旨意里。这样,就纵然天地都要毁灭,被火焚烧,他却照着神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这是何等高尚的企图,是惟一合乎神创造旨意的人生观。巴不得读者个个都怀有这种志向!
 
  义作什么
 
  人既具有高尚的企图,要承受永生,就自然揣摩达到这志愿的途径,到底怎样才能承受永生。按照天然的逻辑,要得到永生,就必须行善;要与神同在,就得像神一样。神是良善的,这是天经地义。因此要进入神的国,总得竭力作好。若能作到一个地步,非但自己感觉满意,连神也能认为可以,就定规配得永生。这种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一贯思想。古时的该隐,即是最早的例子。“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创4:3)他并非无神派,他觉得人没有神是不够的。虽然他可以劳力作工,汗流满面糊口,但是人生不光有物质的需要,也有心灵的需要。人没有神,可以糊口;但是人没有神,不能完全。他爱慕永生,想得到神的同在,于是就起意把地里的出产,就是把他自己劳苦的果效,拿来作供物献给神。他以为人不能空手见神,总得带些供物,盼望因着这些供物,可以蒙神悦纳。该隐的作风,成了今日世人一般的作法。经上说:“走了该隐的道路”(犹11)。这位少年的官也是这样想法:“良善”和“永生”当然是连系的。“永生”既是神所给的,“良善”自然就是人要有的;“永生”乃是“良善”的酬报。
 
  根据这种逻辑,少年的官称呼主耶稣为“良善的夫子。”意思是说,我十分钦佩你的德行,我很盼望能领教一下,我还该作些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他在主耶稣的身上看见一种超凡的德性,他看出主耶稣是满有神的同在的。其他的人都是内心矛盾的,独有主耶稣是与神和谐一致的。到底这个秘诀在哪里呢?究竟祂作了些什么善事才达到这种光明的境地?祂必定是特别良善,作了特别善事,所以才蒙神青睐,如此悦纳。至于少年本身,他已经努力向善,从小遵守诫命,旁人也许对他已经备加赞扬,但是不知怎的,自己心里总嫌不足,总觉得还缺少什么似的。经上说得好:“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约壹书3:20)自己已经觉得不配,在神眼中当然是不够的。他心里没有安息,他知道自己没有得到神的同在,换句话说,尚未蒙神悦纳。因此他非常迫切,四处寻找指示。他那种迫切的情形,可以见于他的行动。当主耶稣在行路的时候,他已经急不能待,跑来跪在祂面前。他不像尼哥底母,可以等到晚间,无人在旁的时候,来求教于耶稣。他不能等待,他不顾人群,他跑,他跪,他要得着承受永生的秘诀。
 
  根据他的思路,主耶稣答复他的问题。先劈头反问:“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你要恭维我,其实是恭维自己。你以为人凭着自己能良善么?良善岂只是作好,良善还得心灵洁净。一个在罪孽里生的人能谈良善么?神岂不已经明白判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3:10、12)你不服神的判决,以为自己还能达到至善至美。唉,你何等的不认识自己!只有神是良善的,人都是不义的。但是你还不能懂得这个基本的原则,你要看看自己过去的好行为而辩说,难道这些都不值一分么?好罢,就以诫命来试试你罢。果然不出耶稣所料,他高兴的答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缺少一件
 
  他满心以为主耶稣要说出一些又新又难的诫命来,纵然难,他仍愿拚命一试。岂料主所提的,就是那些陈旧熟悉的诫命。这些诫命他从小都已遵守,难道这样就可以承受永生么?他所认为容易办到而且已经办到的,恰好成了他的难处和审判。主说:“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这句话如同当头一棒,把他呆住了。他所遵守的,是“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主所吩咐的,是“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难道这就是一条新的诫命么?守了从前的诫命,再行了后面的吩咐,这样就可以称为良善,而承受永生么?不,主耶稣并没有加上新的命令,祂不过重新申说旧诫命的真意。“不可……不可,”为什么不可?因为神的旨意要我们“爱人如己”(太22:39)使徒保罗曾经说过:“像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罗13:9)少年的官默守了律法的字句,但是主耶稣注重律法的精神。字句是外表行为的问题,精神乃是里面心灵的问题。字句容易叫人自高自大,精神才真真造就人。少年人说我遵守了,主耶稣说你尚未遵行。你家有千万产业,独不想念四围的穷人?你自己丰衣足食,独不怜恤缺衣少食的人?你自己有余,力足解舒别人的痛苦,为何视若无睹,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呢?这种自私自利的心,能誉之为良善么?
 
  他的难处在他的自义,他的拦阻是他的富足。他自以为有良善,自以为可以行善。他已经有了许多的好,现在盼望能够再好一点,这样就完全了。但是主耶稣剥去他的自义,清楚指示他,他根本没有遵守诫命。他虽然不像许多别人在字句上违反了诫命,可是他在精神上却同样破坏了律法。因为他没有在外表行为上作出杀人奸淫的事来,他就赢得世人的称赞,博得一个正人君子之名。他自己的心也被这些外面的好蒙蔽了,以致自命不凡。他纵仍感惭愧,未能达到完全,但是不免暗中自喜,究比别人接近神国,只差一级,就可承受永生。主耶稣提出变卖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岂是以此为换取永生的条件呢?老实说:“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3)主提出这件事的原因,是要缴这个少年的械,揭穿他所受的欺骗,使他看见毫无功德可以倚靠,他与旁人全无不同。只有当人被减到一无所有的时候,神才能开始把永生的恩典赐给人。读者,你的富足或者不在钱财上,而在学问上,品格上,地位上,名誉上,家庭上。请记得,这些富裕都可以蒙蔽我们的心,叫我们有所倚靠,而不来倚靠神。一旦我们得到光照,对于这些事有了准确的估计,就会无倚无靠的来仰望神的怜悯。
 
  “你还缺少一件!”这一件是什么呢?明显不是变卖所有的。变卖所有,不过除去他的多余,使他可以得到一个自由之身来作底下的事。变卖所有的,是个过程,是种准备,为着实行下面的呼召。“来跟从我”——这才是他所缺少的一件事。他不缺少钱财,老实说他太富足了。他不缺少普通所说的“义”,因为他从小就遵守诫命。在属世的方面,他不是缺少,而是太多。但是人所不能少的,只有一件;要承受永生,必须有这一件。在别方面的多余,并不能代替这一件的短少,何况那些富足常是得着这一件的拦阻。这一件是进入神国的惟一条件,是承受永生的独一法门。这一件不是平常人所认为特出的善举,因为这事的本身就是至善至美。这一件不是我们来作的,乃是我们来跟从的,也就是说我们来接受的。这一件不可少的,就是主耶稣本身!人可以黄金堆满屋子,但是这些不能买取永生。“那些倚仗财贸自夸钱财多的,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神,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诗49:6-9)他可以学问广博,聪慧过人,但是终久也要像智慧人所罗门王叹说:“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传2:15-16)他可以地位隆高,贵为君王,然而神并不偏待人,在神面前并无贵贱之分,祂必按照各人所行报应他。“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诗62:9)他甚至可以满有仁义道德,正像这个少年的官一样,然而先知以赛亚曾经宣判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象风把我们吹去”(赛64:6)哦,地上没有什么可以带领我们进入神国,没有什么配叫我们承受永生。要进入神的国,就必须重生。主耶稣明白的告诉人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要重生,就得接受主耶稣,因为神“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3、4)人有了主耶稣,就有永生。有了永生,就配进入神的国。问题不在我们行多少善事,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良善。问题乃在我们接受了主耶稣作我们的救主没有?主耶稣被神差遣,来到这个地上,为着我们的罪,代死在十字架上。祂的宝血流出,洗净了我们的罪孽。祂死后三天复活,证明祂的救赎工作已经蒙神悦纳。今天祂要把这经过死,而不能被死拘禁的复活生命,赐给所有相信祂名的人。凭着这个生命,人可以坦然见神,得到神的同在;因为神如何,这个生命也如何,这生命原来就是神自己的生命。
 
  从前有一位传福音的人,在一位将军家里作客。这位将军身经百战,获得许多荣誉奖章。他的官位极高,学问文渊博,加上为人非常正直,实在值得钦佩。这位传福音的人,觉得将军真是十全十美,似乎毫无所缺;而将军自己也一再表示心满意足,无所要求。可是这位将军没有神,也不信主耶稣。这是他惟一的缺点。传福音者好几次想把这件事提醒他,引他到主耶稣那里去,但是不知怎的,每次要说,都说不出来,他的勇气好象被将军的英雄气概压住了。他心里十分着急,在神前多多祷告,因为他知道将军纵然富有一切,若无主耶稣,就等于虚空,永远的问题无法解决。神赐他智慧,他临别之时,在寝室内故意留下一个戒指,上面刻着“你还缺少一件。”果然仆人把戒指交给主人,将军看见这几个字,开始揣摩其中意义,结果接受了主耶稣作他个人的救主。
 
  谁能得救
 

  这位少年的官来时情绪紧张,好象非在今天得到永生不可;但是去时却垂头丧气,似乎永远无望一般。究竟他不能跟从主耶稣的原因在何处呢?经上记着说:“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他不能“跟从”,因为他“很多”。他不肯放下他的“很多”,所以就不能跟从主。难道他过去的追求永生,都是虚假的么?难道他从小遵守诫命,都是装模作样么?不,他是真心诚意的。主耶稣知道人心,祂并未责备他是个假冒为善的人,反而“看着地,就爱他。”可见他是真实的。但是难处在这里,他虽然寻求永生,他也要今生。他一面要承受永生,另一面也要享受今生。当永生和今生发生冲突,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他认为钱财究属可见之物,比神国更加实在。他不愿意失去永生,所以他感觉忧愁;然而物质的吸力太强,使他不能不忧忧愁愁的走了。经上说:“心怀二意的人,在他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1:8)一个双魂的人,就是一个心中喜爱两件事的人喜爱钱财,又喜爱耶稣,结果要落在极大的忧愁里。哦,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像这少年的官一样!他们是诚实的,他们是恳切的。他们已经有所感悟,起来寻求永生。在表面上他们已经走上美好的道路,甚至达到优良的地步。但是到了有一天,也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关头,他要看见说,要得着主耶稣,就得先放弃自己的倚靠。钱财,学问,地位,善行,都得放下,这些非但不能使人得救,反而时常拦阻人得救。人决不能一半靠主,一半靠自己来承受永生。人必须被减到零点,看见自己的一切都如粪土,于是以无倚无靠的心情来倚靠主的拯救。罪孽必须放下,世界也得放下,连自己的善行也要放下,这样才能完全跟从主。可叹有些人不肯放弃罪孽,一面要救主,另一面也要罪孽,因此就受阻拦不能跟从主。人不知道福音的真理么?他完全清楚,只是他不肯放弃罪中之乐。他虽然知道这些快乐会带进忧愁,但是他仍恋恋不舍,以致失掉永生。有些人不肯放下世界,明知救恩可靠,却推诿迟延,因为他们的心被世界的荣华富贵累住了。也有些人能放弃罪孽,能放下世界,可是他们不能放下自己,他们总想倚靠自己的善行,以为只要多积功积德,就可达到完全地步。难道行善也是错么?是行得不够,不是行得太多,所以未曾得救。要求求耶稣,多多指教,以后就可承受永生。但是主的呼召是说:连这些所谓的善行也得放下,因为这些是污秽的衣服,不能呈到神面前,反而拦阻人亲近神。快快丢弃身上的污秽衣裳,穿上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的上好袍子。放下一切,来接受主耶稣。哦,主要把永生赐给你,不用代价,也不必变换。只要你存着谦卑的心,无倚无靠的投靠祂。千万不可蹈这少年的官的覆辙。何必因着一点暂时的富足,而失去永远荣耀的国度?赶快放下一切,跟从主罢! 

【作者简介】 江守道(Stephen Kaung)中国上海人,卫理公会江长川会督之子,1936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成为倪柝声的全时间青年同工。 1949年离开中国去东南亚。1952年移居美国纽约,那里有一个华人移民和回国传教士的小聚会。不久移居旧金山。1958年和李常受一同访问欧洲和中东,并回到纽约。 他主要的工作是把倪柝声的著作及信息翻译为英文,介绍给英语世界里的基督徒。 由他自己的机构,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Christian Fellowship Publishers (CFP)出版。也在北美与亚洲众教会服事。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