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转背
得1:1-5节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后来神藉着约书亚把他们领进迦南,打败了仇敌,分地为业。按着常理来说,接下来的以色列民应该是安居乐业,清心的侍奉神。但从以色列民的历史发展看并非如此,他们曾处在神恩典的高峰,可惜的是在经历神恩典之后一步步走向失败。在《士师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以色列民是如何的从恩典的高峰上一步步的往下滑落。在那450年中,以色列人曾有9次在信仰上堕落,7次被邻邦异族奴役,5次内战;共有14位士师兴起治理他们,而这些士师本身大多有缺点。每当一个士师兴起,也只是带来短暂的悔改,瞬息即逝,神的百姓仍落在无边的黑暗中。到了最后,连这样短暂的复兴亦不复见,所以士师记最后一句话,是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至此,神儿女的命运似乎已经到了尽头。而《路得记》就是写在《士师记》后面,就是在这样一个使人无望悲痛的光景中,忽然出现了路得的故事,使我们顿觉峰回路转,在万暗之中看见了一线曙光。《路得记》是圣经中一卷很特别的书,它续述了《士师记》。《士师记》是一本记载混乱时期的书,而《路得记》记载的是混乱时期中的一个美好故事,它结束了荒凉的士师时代,引进大卫王权的荣耀。因此《路得记》就像荒漠中的甘泉,荆棘中的玫瑰。路得是摩押地的一个平凡女子,但她的名字被列入耶稣的家谱之中,圣经又以她的名字命名,由此可见,神是犹太人的神,也是外邦人的神;神不分种族,国界;更向我们传达了恩典胜过律法的真理。得1:1-5是全书的导言,虽然只有5节经文,71个希伯来字,却把整个故事的人、时、境都介绍出来。
一、各人任意而行——得罪神
(得1:1-2)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经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当士师秉政的时候”,这也让我们注意到当时的以色列民的属灵光景。士师记的时代,以色列民的属灵光景一直处于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犯罪——上帝惩罚——以色列民哀求——上帝拯救。可悲的是每次神兴起士师拯救之后,以色列民很快重新将拯救他们的上帝抛诸脑后,再次陷入罪恶之中,且是每况愈下。(士21:25)“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说的是以色列中没有上帝,他们偏离正路,去侍奉偶像,拜假神。上帝在人的心中失去地位,不受尊重。(得1:1)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国中”的原文是“这片土地”,是指犹大支派所居住的土地。位于迦南地,也就是神赐给以色列民的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这片土地丘陵起伏,有山有谷,既有可耕种的农田,又有可牧放的草场。只要有雨水浇灌,麦子、葡萄等作物生长茂盛,自然丰衣足食,并且神也曾应许“降下时雨”。然而多世纪以来,巴勒斯坦遭受着周期性的旱灾,上帝的应许似乎并没有实现。更有意思的是,经文说以利米勒一家是从哪里出来逃荒的?V2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伯利恒”这名字原本指的是土地肥沃之意。后来也有另一个意思“粮仓”,是表示粮食之家的意思。然而没有想到连被称为是“粮仓”之地也会发生饥荒。“以法他”意即“结果之地”,那地理应是结满“丰盈的果实。”但可悲的是,这结果之地,竟无所收成。(诗34:10)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这也让我们想到粮仓之地所以有缺乏,必是因为远离主的缘故。因此奈特认为路得记中所遭遇的饥荒形成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在士师时代“各人任意而行”造成混乱的局面所带来的恶果。事实上在《申命记》中,上帝就藉摩西的口对以色列民说过:他们的丰饶在乎的乃是他们所依靠的神。申11:11-17“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你们若留意听从我今日所吩咐的诫命,爱耶和华你们的神,尽心尽性事奉他,他(原文作我)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也必使你吃得饱足,并使田野为你的牲畜长草。你们要谨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犹大地的干旱,不单纯是天气的问题,而是干旱的后面有造物主的手。上帝的应许没有实现,暗示了以色列民的背信。路得记序言向我们展示的,是神的选民离开了神之后的恶果。当神的选民失落了对神的爱,不再听从神的话,各人任意而行得罪神的时候,就陷入了可怕的境地。而从以利米勒一家遭遇饥荒后的选择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以色列民的确是任意而行。以利米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我的王”。名字在古时往往反映出诚挚的宗教信念,而把神的名字冠于一个小孩身上,其实是让这小孩在某些方面与神联系起来。(我们给孩子所取的名字)可是以利米勒并未活出如他的名字一般的生活,在伯利恒地饥荒来临之际,以利米勒根本未曾来到神的面前,寻求神的旨意,竟然自作主张,自行定夺,带着一家四口,逃荒摩押地,这正是为肉身安排,靠自己的计划,不以神为王,体贴肉体。他打着“神是我的王”的旗号,实际上并不尊主为大,他有着敬虔的名字,却背了敬虔的实意。就像今天很多的信徒只追求外在而忽略生命的实质。以神是我的王的以利米勒,竟然只看见环境的艰难可怕,而忽略了信仰上的一个基本事实——神是掌管一切的神。然而以利米勒却不是靠神,他忘了自己是神特选的子民和特殊的权力,他只靠自己理智的头脑,自谋出路,将这位永活的全 - 能 - 神弃置一旁。我想以利米勒这个家庭的选择大概不过是那个时代里的一个缩影,神在以色列人的信众失去地位,不受尊重,各人都任意而行以致得罪神。
二、离开应许之地——远离神
(得1:2)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在饥荒临到的时候,以利米勒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圣经说“他们到了摩押地”,也就是说他带着妻子与儿子离开了神给以色列民的应许之地。圣经记载,离开上帝所赐的产业,是上帝不喜悦的。亚伯拉罕曾经因那地遭遇饥荒下到埃及,结果却使他说谎犯罪(创12:10-20),当我们去回顾犹太人先祖的历史,差不多每次他们的先祖离开应许之地,迁往四围的外邦地居住时(除了神特别的安排之外),他们先祖的心灵都受到了亏损。所以当雅各得知约瑟在埃及作宰相,并请他前往团聚时,他虽爱儿心切,并且那时在神的应许之地,也有非常严重的饥荒,他却不敢贸然前往,直到神清楚许可他时,他才放心前往(创46:1-5)。而且一直念念不忘死后让约瑟把自己带出埃及,葬在列祖那里(创47:29-31,49:29-33)。因为那是上帝所赐的应许之地,是神选民的产业。然而以利米勒却把上帝的心意置于一边,擅自做主,带领全家离开应许之地,到了上帝极不喜悦的摩押地。当然神的儿女并不是宿命论者,我们对所遇到的艰难痛苦,决不可听天由命的态度。我们当竭力谋求解决之道,但是却决不可不择手段,而是当根据真理的原则和神的引导去寻求。因为当我们按着自己的心意随意离开应许之地时,我们的心也就慢慢的远离了上帝。我们知道摩押人乃是罗得和他的女儿乱伦之后产生的子孙(创19:37),摩押也是敬拜偶像的地方,他们祭偶像的条例非常污秽,凡战时所掳的人,必杀而献于偶像,却献婴孩为祭物,圣经称之为可憎之物(王上11:7;王下23:13)。摩押王巴勒曾花钱雇了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民22章)。所以神憎恶摩押人,他们的子孙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23:3-6)。在士师时代早期,摩押王伊矶伦曾统管以色列人长达18年之久(士3:14)。而一个称神为王的人竟不听从神的警戒去往神所诅咒的地方。可见当以利米勒决定离开应许之地时,他的心已经远离神了。再者当时近东人民多不愿意寄居异乡,以免跟自己的家断绝来往,出相当代价的。事实上当以利米勒定意往摩押地去时,心中并没有十分平安的,因他知道摩押地不是一个可以长久居住之地,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在摩押待那么久。V1“往摩押地去寄居”,这里”寄居一词在原文的意思就是去几天避一避就回来,然而当以利米勒离开应许之地后,一切就开始变化,他的心渐渐远离了神,以致于最后他就在摩押住了下来。
三、长住寄居之地——离弃神
(得1:4)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V1-4的经文,很明显可以看出以利米勒与神的关系一步步的疏远。V1说他们去“寄居”,这里“寄居”一词在原文的意思是去几天避一避就回来,好像外出旅行住宿酒店一样。然而到了V2说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这里的“住”是滞留在那里的意思,稍微延长一点,就好像今天的我们到了一个地方不再租住在酒店,乃是寻找了合适的房子租住下来。信徒的堕落是一步步变坏的——以利米勒原先只不过打算“寄居”,但久而久之却不想回家了,到了摩押竟“住”下来了。而到了V4说他们在那里“住”了十年,这里的住在原文有安家落户的意思。这三个不一样的动词,描述了以利米勒一家怎样一点一点离开了神的家园,长住在寄居之地,离弃神。不仅如此,V4提到以利米勒的两个儿子的婚姻状况,“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对于玛伦和基连娶摩押女子为妻到底有无违背摩西律法很多的学者对此是颇具争议的。有些学者认为圣经并未有提到说“不可娶摩押女子为妻”,确实在《申命记》7:1-3的经文中明确提到以色列人不能与许多的异族人通婚,但并没有指出摩押人,然而从后来的经卷资料来看,就十分清楚了(拉9:1-2,尼13:23-25)。很明显,摩押人也是列在不能与之通婚的范畴里。然而以利米勒一家在摩押居住,不久就与摩押人同化;不但随了他们的风俗,更是为两个儿子娶了两个摩押女子为妻,这好像住惯了摩押,就入了他们的国籍,再也不回犹大去了。在历史上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曾因饥荒逃难而离开故乡,但他们却始终持守着自己的信仰,可是以利米勒这一家人从开始的躲避饥荒渐渐的就不再持守神的律法,背离了神的约。结果以利米勒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我们不能说这三个人的死是神的惩罚,但有一点可以清楚的看到当他们久居摩押地并娶摩押女子为妻,这事是不讨神喜悦的,当人离弃神,不在神的圣约中,就失去了神的保护,苦难必然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利米勒是一个好丈夫,也是一个负责人的父亲,因此当饥荒来临时,他不是坐以待毙,为了减少家人受到波及,他竭力寻求对策,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安排把自己带进了死亡,也把自己所爱的家人带进了绝境之中。这也给我们带来提醒,当困难来临之时切不可凭眼见看环境,以致离弃我们的神。因为人一旦离开神,人的耳朵就闭塞,听不到神的声音,更得不到神的帮助了。
【作者简介】 作者:陈国平或李佳,为主内夫妇,文笔细腻,引人入胜,循序渐进得到属灵的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