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诗篇系列6: 如何理解咒诅诗歌

2023-07-08 作者:嘟嘟接力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我也要投稿

 
 
1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 
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2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3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 
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4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5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6我若不记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 
以东人说:拆毁!拆毁!
直拆到根基!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这仇!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 
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为有福!
 
诗篇 137:1-9
 
 
        理解诗篇绝对不是看我几篇文章,学习几种方法就可以做到的。读圣经需要我们在掌握一定的方法的基础上,认真、仔细、严谨、长年累月的研读、理解、体会。正确的方法是前提,方向对了,才有可能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真理,如果方向错了,那我们就离真道渐行渐远。我鼓励弟兄姐妹,不要将你的信仰建立在神学理论上,而是将你的信仰建立在圣经上。
 
        学者给诗篇137篇归类为“咒诅诗”,历史上很多教会领袖曾经建议将这首诗歌从主日学和讲台上涂抹、移除,因为不好教导小孩子和其他弟兄姐妹仇恨的信息。“把敌人的婴孩摔死在石头上”体现了当时犹太人的凶残和仇恨,不适宜在教会里传扬。
 
        诗篇137篇的确有很多的争议。当然也不乏现今的知名牧师为这首诗歌解释、申辩。例如我们所敬重的唐崇荣牧师在解答诗篇137篇的问题时提出了他的观点:
 
        具体的文章链接在此:http://www.guizheng.net/jiejing/jiaodian/038.htm
 
        文章中,唐牧师指出了两个观点:
 
 
        1. 诗人的敌人就是神的敌人
 
        如果神的敌人就该被咒诅,就该把他们的孩子摔死。请问,我们哪一位在认识上帝之前不是上帝的敌人呢?圣经怎么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罗马书 5:8)上帝如果不是上帝在我们还做他仇敌的时候,就先爱我们,差派他的独生爱子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由此来显明他的爱,我们今天会是什么光景,我们未来还有什么盼望?
 
        2. 诗人的敌人违反了律法和道德律,被咒诅是最理所应当的
 
        再请问,以色列人就没有违反律法和道德律吗?以色列为什么灭亡,圣经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吗?不是就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律法和道德律吗?所以以色列被咒诅也是应当的,摔死以色列婴孩的是有福的?圣经(哈巴谷书第一章)告诉我们是上帝自己兴起巴比伦来教训以色列人的。巴比伦作恶,被咒诅也是应当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违反了,所以我们都要受咒诅,所以摔死我们的孩子的都是有福的。然而圣经怎么说?“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 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诗篇 103:10)
 
        有人会反驳我:我们有耶稣、有救恩;我们被拣选,巴比伦人没有被拣选 bla bla bla。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 29:7) 上帝要以色列人为巴比伦求平安,因为耶和华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巴比伦平安,你们就得平安。巴比伦人没有被拣选就不配有平安?再说多了就是无止境的争论了。。。。
 
        单单靠神学解释往往不会令人信服,所以自古至今神学上的争论向来没有停止。我们如果读圣经靠的是用神学作为根基和依据,那么我们永远不会理解到圣经的本意,永远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真理,争论也永远不会停止。
 
        我想再给大家介绍一种读诗篇的方法,盼望可以对各位有所帮助和启发。
 
        诗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需要我们用心、带着感情去理解、去欣赏。读哀歌诗篇137篇如果用读诗篇第8篇那种严谨的态度去读,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所以,读诗篇137篇就得用感性,用欣赏诗歌艺术体裁的方式去理解,去体会。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诗篇137篇,我们发现有两处斜体字,第一处是第3节“要我们”;第二处是第5节“技巧”。原文是没有这些字的。没有这些字,句子就是断开的,不通顺的。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 。。。作乐。于是翻译者自己加上去“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情愿右手忘记”,英文版圣经在这里解释非常详尽,原文动词的意思是忘记,语法上后面必须有一个对象,所以翻译者加上去“技巧”;后来又有学者研究认为原文的那个词还有可能译作“枯萎”,这样就不用加对象(宾语)了,所以某些新的译本,包括中文的,就翻译成“情愿右手枯干”。
 
        圣经的原文不通顺,诗人刻意的省略了几个词语,让句子断开了。难道是诗人不通语法?一定不是,能写诗歌的人的文学修养往往要比普通人高好几个档次,怎么能连基本的语法都不懂?弟兄姐妹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断断续续不连贯的?你有没有试过一边哭一边说话或者唱歌,当你发自内心的难过哭泣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就是诗篇137篇这个样子。这首诗歌是哭着唱出来的,那些词本来就是诗人故意不填上去,故意让句子断掉,以符合整首诗歌的情绪和感情的。无奈我们的神学家、学者、圣经翻译者自然不自然的受到神学教义的影响,受到教育体系的影响,自作主张按照语法修改圣经,甚至无中生有为了给他们认为的“语法错误” 洗地,讲“忘记”的翻译生搬硬套弄出“枯萎”的意思。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谦卑下来好好回归圣经的时候,真理才会向我们显现。
 
        我们虽不懂希伯来文,但是有严谨谦卑的学者懂,这是李思敬牧师给出的圣经原文翻译:
 
詩篇137 [李思敬譯]
1
在巴比倫的河畔
那裏我們呆坐,並且泣不成聲
因爲記住錫安
2
在柳樹叢,在她中間
我們掛起自己的琴
3
因爲那裏他們要求我們
俘虜我們的歌唱的辭藻
監視我們歡笑
為我們高唱
一曲錫安之歌吧!
 
 
4
我們怎能高唱
上主之歌
在此異域
5
若我忘記你,耶路撒冷
寧願我右手忘記
6
寧願我舌緊貼上膛
若我不記住你
若我不看重耶路撒冷
過於我盡興的歡笑
 
 
 
7
記住!上主啊!
(是那些以東人)
耶路撒冷的那日
那些人說:拆毀!拆毀!
直到它的根基
8
巴比倫的女兒,那要遭毀壞的啊!
祝福那報復你的
以你曾對待我的對待。
9
祝福那抓住摔碎
你孩童在磐石上的。
 
 
        诗篇137篇的分段很清晰,结构原本清晰,只是译本被翻译者“润饰”过之后反而就不清晰了。该诗篇有3段,每三节为一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结构是3-2-3-2,中间一段是3-2-2-2。今天我们都唱过歌,我们知道歌词是有结构的,结构和字数都是讲究的。所以绝对不可以乱加乱翻译的,不然不但词不配曲并且我们就读不到作者真正的意思了。
 
        诗篇137篇的主题是什么?
 
        之前我们讲过分段和分析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出主题。第三段(第7节)用“记住”开头,呼唤上帝记住。请问记住什么?第一段第一节有没有“记住”?记住锡安。第二段有没有记住?我若不记念你,耶路撒冷。整首诗歌不断重复的词语就是“记住”,不能“忘记”。如此,我们就总结出了整首诗歌的主题“记住耶路撒冷”,这压根就不是“咒诅诗”,而是一首彻彻底底的“思乡诗”。例如:窗前明月光,慈母手中线,你说这些是讲思乡还是讲夜色或者母爱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一字一字的读一读诗篇137篇原文翻译
 
1
在巴比倫的河畔
那裏我們呆坐,並且泣不成聲
因爲記住錫安
 
        诗篇开头交代了地点、人物和环境,我们国破家亡,被掳掠在巴比伦,我们呆坐在河边,我们泣不成声,因为怀念家乡,怀念耶路撒冷。开头提到了“泣不成声”,也就为后面诗歌的不连贯和顺序错误交代了原因。“因为记住锡安”开门见山的讲明了该诗歌的思乡主题。
 
2
在柳樹叢,在她中間
我們掛起自己的琴
 
        我们挂起自己的琴,说明作者是写诗唱诗之人,在柳树从我们可以理解,我们不理解“在她中间”,这个“她”是单数,作何解释。根据后面诗歌的结构,大概率是对应着“在此异城”和“巴比伦的女儿”。
 
3
因爲那裏他們要求我們
俘虜我們的歌唱的辭藻
監視我們歡笑
為我們高唱
一曲錫安之歌吧!
 
        我们挂起琴来,拒绝弹琴唱歌,因为俘虏我们的、监视我们的巴比伦人羞辱我们,他们要我们唱赞美上帝的诗歌给他们听。从这里开始,句子已经开始不连贯了,用来表达诗人是一边哭泣一边写下这首诗歌。
 
4
我們怎能高唱
上主之歌
在此異域
 
        我们拒绝的原因除了敌人的羞辱,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在异域唱赞美上帝的诗歌。
 
5
若我忘記你,耶路撒冷
寧願我右手忘記
 
        忘记、忘记重复,表达我们思念耶路撒冷的决心,绝不会忘记。右手忘记本应有宾语“技巧”,但是由于是“泣不成声”,所以宾语省略。
 
6
寧願我舌緊貼上膛
若我不記住你
若我不看重耶路撒冷
過於我盡興的歡笑
 
        这里顺序又是很奇怪,第一句应该放在最后才对,所以我们的译本就是这样改的。这群专业弹琴唱歌赞美上帝之人,上句表达宁愿右手忘记弹琴技巧都不肯忘记耶路撒冷,这里又刻意的强调宁愿成为哑巴都不愿意不记住圣城。哪怕不能弹琴(手)唱歌(口),都要记念家乡。诗人将感情和情绪一步一步的铺垫升华。主题就是“思乡”而不是”咒诅“。
 
        之前我们说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结构是3-2-3-2;中间这段是3-2-2-2。李思敬博士认为第6节很有可能有多一句,只是这一句没有文字,只有哭泣或者旋律,这样整首诗歌每一段的结构就都是3-2-3-2了。
 
 
7
記住!上主啊!
(是那些以東人)
耶路撒冷的那日
那些人說:拆毀!拆毀!
直到它的根基
 
        诗人用“记住” 开头,将“记住家乡”的主题升到高潮,这次是呼喊上帝记住。是敌人拆毁的耶路撒冷,拆毁的家园,拆毁的圣殿。
 
8
巴比倫的女兒,那要遭毀壞的啊!
祝福那報復你的
以你曾對待我的對待。
9
祝福那抓住摔碎
你孩童在磐石上的。
 
 
        诗人祈求上帝出手,但是不是通过咒诅,不是通过上帝的报复,而是通过“祝福”。诗人祈求上帝祝福那用同样手段对付敌人的人。祝福还是咒诅,用词不通,表达的深意也不一样。不用咒诅而用祝福,表示哪怕仇恨都是有底线的、有理智的,没有被仇恨吞没。
 
 
        总结
 
        巴比伦拆毁了以色列人的家园、圣殿、摔死过以色列人的婴孩,令以色列人国破家亡,被掳他乡。如今羞辱以色列人,让他们唱赞美上帝的诗歌给自己听。论道仇恨,以色列人一定仇恨敌人;论道伤心难过,也是情理之中。诗篇137篇将伤心难过通过语言的断断续续和结构混乱表达出来,甚至刻意的省略词语,造成语法错误来表达那种“泣不成声”。这些只有踏踏实实的研读圣经原文才能读的出来,即便我们不懂原文,也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正确的读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往正确的方向走。
 
        圣经从来没有否定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是上帝美好的创造。诗篇137篇的作者面对让自己国破家亡的仇敌的羞辱的时候,发泄情绪的方式是哭泣和思念家乡。哪怕最后呼喊上帝的公义的时候,都没有祈求上帝“咒诅”,而是通过“祝福”的方式。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同?当然不同,一个人受了伤害和委屈的时候可以选择仇恨、也可以选择哭泣等候,诗人在这里选择哭泣和思乡。以色列人到头来都没有选择报仇,而是为巴比伦求平安。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会不会被仇恨的怒火彻底焚烧而丧失理智?诗篇137篇的作者,在愤怒中间选择“祝福”。这种有底线而不迷失自我的愤怒,不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圣经说我们“不可含怒到日落”,圣经从来没有否定我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只是我们当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合神心意。
 
        在次重申:诗篇137篇不是咒诅诗,而是思念家乡的诗歌。整首诗歌不断的重复“记住”“不能忘记”,从未出现过“咒诅”这个词,即便是要报仇,也是用“祝福”的词汇。不要先入为主,不要被神学教义蒙蔽双眼,而是要回归圣经。神学教义告诉你这是咒诅诗歌,所以你去“洗地、解释”,只会造成无休止的争论。信主的和你争论不休,不信主的看不起咱们基督信仰。
 
        诗篇系列的最后一篇就讲到这里吧。盼望我浅薄的分享可以激动大家更加喜爱读圣经。
 
        愿上帝祝福大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