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后的教训
凯歌悲声–胜利后的教训(上)
经文:[士师记1:1-2:5]
《出埃及记》的主角是谁?摩西。摩西把以色列民从埃及带出来,来到西奈山。在那里,他们领受了上帝赐下的十诫和律例典章,建造起旷野中的敬拜场所-会幕。接下来他们应该进入迦南地,上帝给他们的应许之地Promise-Land。
《约书亚记》的主角是谁?约书亚。摩西和以色列民在旷野漂流了四十年之后,最终把征服迦南地的使命交给了接班人约书亚。约书亚带领着以色列百万之众,从摩押平原向西横跨约旦河,在吉甲扎下大营。从攻下耶利哥城起,十年间南征北战,扫平迦南地,铲除三十一个王。于是把地分给各个支派居住。
《士师记》的主角是谁?不止一个,士师有十几个之多,主角一直在转换。这本书紧接在《约书亚记》之后,讲的是主前1400到主前1000年间,约400年里的事情。那时以色列人进入了神给他们的应许之地-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原以为可以安居乐业,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哪知一次又一次,强敌围困,内忧外患,到了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怎样才能国中太平,安居乐业?书中描述了一条信心的道路:离弃神,背约行恶就失败受压;亲近神,守约尽忠就得胜平安。
《士师记》的结构对称严谨:两重序言,两重结尾,由中间六个大士师周期性循环发生的故事,加上插在其间的六个小士师的故事组成。
先来研读第一重序言,从第一章1节到第二章5节。
经文解读
[经文之一1:1-10]
约书亚死後,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後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於是西缅与他同去。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姆指。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姆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著我所行的报应我了。」於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後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
和前一部《约书亚记》的开头“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一样,《士师记》以“约书亚死后”开篇。五个字承上启下,交待了整个时期的背景。读这一段气势磅礴的史书,如同看一部上中下三集电影的下集(上集出埃及记、中集约书亚记、下集士师记)。
片头字幕推出书名,一个浑厚有力的男中音响起-约书亚离世了。
激昂的音乐回荡,镜头快速回放,闪回一个个约书亚在世时,挥刀纵马,驰骋疆场的场面。
第一章其它所有经文都和约书亚在世时的事迹有关;拉开序幕,回首往事,正所谓“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首先是犹大联合西缅向迦南南地进攻。犹大和西缅分得的土地在最南边,西缅的地业就坐落在犹大地的中央,打仗当然一起上了。犹大支派人多势强,加上西缅如虎添翼,一路杀来,势如破竹,连最牛的亚多比色王都望风而逃,逃也逃不掉,被抓住砍了手脚的大拇指。这是当时的风俗,让统帅丧失拿刀的能力,敌人闻风丧胆。灭了比利洗人,打下耶路撒冷城,攻占希伯伦,又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杀这三个人惊动天地,因他们是亚衲族的三个首领。民数记13章说到,亚衲族是伟人,个个身材高大,可能比姚明还高。以色列人相比之下成了蚱蜢。但敌人一样成了刀下鬼。
犹大西缅,威风八面,传出胜利凯歌。
[经文之二1:10-21]
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他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他说:「你要什麽?」他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他。摩西的内兄(或作: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10到15节的故事在约书亚第15章中有同样记载。犹大支派的首领迦勒(当初去迦南地打探军情,十二个探子中只有他和约书亚不畏强敌,报告好消息)为取底壁城,以招女婿的方式征集突击队。
侄儿俄陀聂奋勇当先,攻下城池,娶回美人。这是伏笔,先露个脸。到第三章9节,俄陀聂将作为书中的第一位士师登场,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
说了半天士师记,到底什么是“士师”啊?希伯来原文是“审判官”和“管理者”的意思,英文译成“Judges”法官。中文译本用“士师”,好像很生僻,却是独具匠心。因为在中国的周朝称判官为士师,而当时的年代正是中国的商周(西周)两朝之交。所以才用了这么个古朴的字。
其实士师含义的重点不在判断纠纷和管理民众,读下去就会明了,士师在这本书中核心含义是“拯救者”。“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2:16)”。士师就是英雄,民族英雄,带领百姓打败强敌的人。用今天的话讲,士师记可以冠名“儿女英雄传”!第二段经文的结尾,21节,“直到今日”把故事从回忆带回到“后约书亚”时代。
南部战役
两族联手,擒一王,斩三枭,犹大西缅威风八面,频频山区传捷报
翁婿同心,赐双泉,取四境,迦勒押撒志得意满,唯独平原遇铁车
捷报频传,凯歌嘹亮,可是中间掺了一丝不谐和的声音-铁车!铁车轮子吱吱呀呀滚动,发出刺耳的噪音,挡在以色列通往平原的路上。
[经文之三1:22-26]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第一、二两段经文,把犹大、西缅和便雅悯放在一组,聚焦在南方战役。迦南地是南北方向狭长的一条。约书亚率军从中央突破,切成两块。先南征后北伐,各个击破。
六十年前,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在同样狭长的朝鲜半岛,仁川登陆,成就了近代战史上的一个经典,可能就是和约书亚学的吧。
第三段经文转向约瑟和其它所有支派的北部战役。以小见大,从收买内应探得道路,一举攻取伯特利城,看到约瑟众支派近乎狡猾的机智。
约瑟这段与犹大段有同样的结构,都是先回忆约书亚在世时的征战,然后拉回到约书亚死后的日子。犹大段以“直到今日”作结尾,约瑟段说“到如今”如何如何。
两段中有四个共同元素:
1.耶和华神-“耶和华说”,耶和华把敌人“交在他们手中”,“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2.人的谋略-兄弟联盟,嫁女为赏,收买内应等等。
3.征战得胜-取耶路撒冷,占底壁,灭伯特利等等。
4.未得之地-“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没有赶出耶布斯人”…打了许多胜仗,但是尚未占得全地。约瑟段较短,其中胜利越来越少,转入下段讲失败之处,即未得之地。未得之地是接下来经文的重点。
[经文之四1:27-36]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於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於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於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
北部战役
约瑟家施计前行,灭强敌呈勇,伯城称雄,显彰耶和华同在
众支派知难后退,收外族服苦,北地偏安,失却神子民荣光
连续不断地出现“没有赶出”的句型,语气殊为强烈。好像神在指着他们的鼻子批评,犹大没有赶出、便雅悯没有赶出、玛拿西没有赶出、以法莲没有赶出、西布伦、亚设、拿弗他利…,一个个都辜负神的期望,一个个都背弃神的圣约,可气、可恨、可叹、可怜哪!这样就引出今天经文的最后一段,第二章1到5节。
[经文之五2:1-5]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於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神的宣判
未得全地是因为百姓背约,离弃神必陷入网罗,凯歌变悲声
神的使者站在高处,发出从神来的喊声:你们脚下所站之地,不就是神起誓赐给你们的应许之地吗?神按着承诺把你们带来,为你们打败强敌。你们竟然与敌人立约,不听神的话!这样,你们必陷入他们的网罗,成为他们的奴隶!百姓如梦初醒,放声而哭。地名“波金”永久地记下了这个由凯歌转为悲声的时刻。这第一重序言,从凯歌捷报开始,先是胜多败少,进而胜少败多,最后以哭声恶讯结束,成为士师记时代的缩影。士师记全书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离开神,各人任意而行的结果是从凯歌变悲声。
读了经文,掩卷深思,以色列民从凯歌到悲声的教训是什么?在下一讲,士师记序言一(下)中,我要从以己当神、纵敌作友、奉假为真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凯歌悲声–胜利后的教训(下)
第一章开始到第二章5节是《士师记》的第一重序言。从以色列征服迦南的南部战役和北部战役谈起,起先辉煌,继而乏力,最后“波金”(哭泣)。经文解读请参看上篇http://t.cn/zT468Lh,讲背景。这一篇是经文反思,讲教训。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於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士师记》2:1-5)
经文反思
士师记的境况与约书亚记形成强烈对比。约书亚记有一位主要领军人物,约书亚,他的灵命在斗争中长进;士师记没有核心人物,百姓的灵命倒退下滑。约书亚记从胜利走向胜利,士师记却不断失败。约书亚记讲的是忠心的榜样,而士师记则是悖逆的案例。
我们今日读的66卷本圣经,《士师记》排在历史书里。而在希伯来文旧约圣经中,《士师记》是归类在前先知书里的。这表明书中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神对人的警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色列的失败是信心路上的教训,要从三个方面学习功课。
一、败在惧怕困难–因崇尚武力而以己当神
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考验。逆境是考验,顺境是更大的考验。以色列民就是在一连串的胜利当中,头脑发热,迷失了自我。打了胜仗是要庆功的,论功行赏。迦勒不是就把自己的女儿作为“特等奖”吗?人们与生俱来的罪性是,功劳归给自己,错误推给别人。生活一帆风顺,觉得理所当然,因为自己聪明能干嘛。遇到苦难挫折,就满腹牢骚抱怨,都是神不好,不听我的祷告。以色列胜仗多了,连亚多尼比色王和亚衲人都不在话下了。于是飘飘然,觉得自己武功盖世,以为可以靠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这个时候铁车来了,在平原,铁车无人能挡。以色列傻眼了。
铁车是转折点:由胜利到失败,再到妥协,凸显未得之地中以色列在信心上的失败。
自满和自卑是一个根儿生的双胞胎。人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在顺利时自满自吹到天上,挫折时马上掉到自卑自艾的深渊。
人仅靠自己热情和能力作不成大事,完不成神的使命。
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儿,妖怪乔装成受伤的老道,唐僧就让孙悟空背着他。孙悟空心里气呀,想把他摔死算了。哪知妖怪也挺厉害,念咒语搬来须弥山,当头压来。孙悟空不含糊,头一偏把山担在左肩,照样赶路。嘴里还说怪话儿呢;“嗨,不平衡!”妖怪又调来峨眉山,压在右肩。孙悟空还是照样赶路!第三座山,泰山来了,压在头顶。齐天大圣也顶不住了,力软筋麻、七窍喷红,倒在地上(第33回)。小时候读了这些记住一件事:人不能觉着自己有本事就逞强。靠自己,到了极限就会崩溃,英文叫burn-out烧尽成灰。
以色列民惧怕铁车的根源是他们以为打胜仗靠的是武力强大。他们把过去得胜的功劳都记在自己身上。胜仗使他们的老我膨胀,远离了上帝。人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遇到困难就惧怕,遇到铁车就丧胆。
约书亚打败迦南地诸王时,一路都有神迹奇事伴随。过约旦河时,河水断流,百姓行走干地(书3:15);攻耶利哥城时,城墙坍塌,强敌束手(书6:20);追赶败兵时,日头停在空中不动,直到他们大获全胜(书10:12-15)。神在西奈山立约时说:“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面行,领你到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那里去,我必将他们剪除。...凡你所到的地方,我要使那里的众民在你面前惊骇,扰乱,又要使你一切仇敌转背逃跑。我要打发黄蜂飞在你前面,把希未人、迦南人、赫人撵出去。(出23:23,27,28)”
以色列人原本是“农民工”,在埃及盖仓库、做杂活的,根本不会打仗。是神在亲自为他们征战得胜。“黄蜂”这个希伯来词很神秘,圣经学者们都弄不清它的确切含义。一共出现三次,全是说神要用它击败以色列的敌人。约书亚记24章12节:“我打发黄蜂飞在你们前面,将亚摩利人的二王从你们面前撵出,并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
“黄蜂”是什么?再明显不过了,黄蜂就是神已经为以色列人预备的,对付铁车的秘密武器!纵然铁车像坦克,神的黄蜂就是反坦克导弹!以色列人信心软弱导致愚蠢,忘记神的应许,不向全能的神求帮助,却是害怕退缩,与敌人妥协了,违背了神的约,没有赶出迦南七族,辜负了神的使命。可惜呀,神预备的秘密武器没用上,由胜转败。信心上退一步,战场上溃百里。
当从两个方面吸取教训:第一,事工顺利时不居功自满,一切荣耀归给主。第二,遇到困难不气馁,紧紧抓住主的应许,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亚4:6)。
二、败在顾惜身体–因贪图安逸而纵敌作友
前面第四段经文,1章27到36节,在不断重复的“没有赶出”、“没有赶出”…之中,我们读到:以色列强盛,迦南人做苦工;迦南人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约瑟家得胜了,亚摩利人成了服苦的人…等等。服苦的人就是干苦工的苦力,和奴隶差不多。这可是风水流转呐,昔日埃及的奴隶,如今大模大样地作起别人的主子来了。但这不是胜利,恰恰相反,这是失败!正是这事毁坏了神与人所立的约,引起神的公义之怒。以色列因悖逆受到神的管教。神的要求是把迦南七族完全赶出去,不许以色列与他们混居在一起。1章17节提到攻下城以后,要将城尽行毁灭,城的名字便叫何珥玛。希伯来字何珥玛指当灭之物,就是毁灭的意思。但这种毁灭不是日本人三光政策的那种残暴的毁灭,而是献给神的意思。英文表达是Todevotetodestruction,是指将人或物不可撤回地归给耶和华。换句话说,就是不可以为自己留下。打耶利哥城的时候,亚干把属神的战利品,私藏起来,导致艾城之败,结果自己成了当灭之物,被石头打死了。以色列人贪图安逸享受,竟然把神的约置之脑后。虽得胜,但除恶未尽,使自己陷在罪的网罗之中了。
懒惰是人的共性。你看停车场,总是最近的地方先停满车,完全不用指挥;连健身房外面的停车场也是如此。本来是为流汗出力而去,却禁不住被最省体力的地方吸引。人们的天然倾向是体贴肉体,贪图轻省。这就是让人陷在罪里的“老我”。我们要从以色列人的失败中学功课,在服事主、作主的工时,要殷勤,要努力,不要找捷径。虽然苦,虽然累,与神同在,为主作工,满心喜乐!
三、败在恋慕虚华–因顺从情欲而奉假为真
这方面的失败,经文着墨不多,却是至为关键,因为直接与信仰相连。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一看,这里太好了!迦南的山是绿的,水是甜的,女人是美丽的,“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迦南偶像丛生,管生产的有巴力,管生育的有亚斯他录;众神之父有伊勒,众神之母有亚舍拉,…正符合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啊。迦南的宗教邪恶,民风堕落,庙里养有男女庙妓,祭祀活动成了行淫放荡的表演。迦南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耕作、房屋建造、金属冶炼都比以色列的水平高,有威力强大的铁车为证。
以色列人一进去,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拥抱这个文化和他们的信仰,被他们同化。所以神要求他们在定居以前先做赶出和毁灭的工作。神的要求是“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2:2)。”
就像今天的物质主义、享乐至上一样,迦南地的丰盛物质、诱人文化,比铁车更有力地突破了以色列的心理防线。属神的人向世俗缴械投降了。
以色列人定居迦南后,在各处修建城市。怎么敬拜呢?没有办法都去设在示罗的会幕,于是在各城都仿照圣所至圣所的样子建敬拜神的地方。他们竟然在这种至圣所里放两块石头,一块代表耶和华,另一块呢,是亚舍拉,迦南的众神之母。他们创造性地解释说,耶和华征服了这地,那这地的女神就给耶和华当妃子吧。太荒唐是吗?我们现在能明白神的忿怒了吧?
顺从情欲,恋慕虚华的结果是信仰的变质。离开神的约,离开神的道,当然也就失去了神的祝福。教训呐,当记取!
你我的生命路上有铁车吗?你我的心里有未得之地吗?我们要深思,要预备,要努力。加州有个姊妹,本来夫妻和睦,儿女听话,日子红火。突然,就在先生刚刚启动了癌症早期诊断的科研项目12天的时候,先生自己却被诊断出晚期脑癌。晴天霹雳啊,才四十多岁呀。医生说还有大约一年。与癌症的搏斗可以用惨烈悲壮来形容,其间眼泪无数,祷告无数。十三个月后,先生闭上了眼睛。这是生命路上的铁车啊。我见到了这位姊妹,她满心喜乐地向大家问安。在祷告会上,姊妹带着平安和微笑作见证,讲了她一年多来的心路历程。她说,她曾走到黑暗的低谷,那里似乎什么都没有。可是,那里有耶稣!在最伤心无力的时候,耶稣与她面对面了。先生去世前不能说话,眼角流泪,可在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不久,脸上浮现出平静祥和的微笑!这个弟兄的幕碑上刻了四个大字-因他活着。因他活着,这就是我们战胜铁车的武器!亲近神,服事神,在神的恩典当中,抓住耶稣的手,与他同行。铁车不是滑铁卢,而是诺曼底!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诗篇16篇8-9节
愿神的恩典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