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基督徒的孝道观

2013-08-30 作者:陈鼎亮   
来源:作者空间我也要投稿

  一、老龄化引发的社会危机

  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据一些大城市调查,目前空巢家庭已占30%,京、沪、津大城市己达30%以上;第五次人口普查,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199万人,占13.6%,丧偶的老人占38%。此外,患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就有一千多万人,以上几类老人共有几千万人,他们极需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据调查,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100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但当前也存在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老人进福利院5-7%的社会供养比例。(引自百度百科“老龄化社会”词条。)

  中国社会提前进入老龄化,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制约经济的发展,由养老问题引发社会压力以及道理伦理危机。2012年1月30日,新华网以《八旬翁露宿女儿门外这年过得好冷》报道一个老人,因子女赡养出现分歧,6个子女均未探望照料,老人被冻4天3夜。84岁的綦江县老人何大兴有6个子女,如今他却无家可归。1月26日,幺儿媳按之前签订的协议,将何爷爷送到小女儿家赡养,不料小女却不接纳,无奈老人只好在小女儿家门口的楼道上睡了4天3晚。令人寒心的是,目前几个子女都不愿去接父亲回家。

  还有近期,国内热映的香港影片《桃姐》,影片大量篇幅表现的桃姐中风后在养老院的生活,此片在中国内地放映时,观众感动于少爷Roger和桃姐之间的感情,也唏嘘于养老院中老年人凄凉的晚年生活,如浓浓的乌云层积在心中挥之不去。同样,德兰修女生前,有一次谈到她去敬老院服侍老人。看到他们的生活环境很好,也有人照顾他们,床单洗得很白,冰箱里有许多食物,每顿饭都有人做好送到他们的房间,但他们的眼神里并没有幸福、快乐,呆在老人院就是个漫长等待死亡的过程。德兰修女问一个老人,“你的孩子在哪儿?最近他们来看你了吗?”老人说,“孩子离这儿不远,就是太忙,还是五年前来看过我。”是生活的压力,还是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当今社会的一些情况,虽然不是事情的全部却反映中国老年的困境。无论是农村老人没有温暖的归宿,还是城市老人有了归宿却没有心灵的喜乐,都是沉重的话题。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基督徒无法回避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信仰层面阐明我们的立场,呼唤社会来回应这一现实。

  二、圣经中的孝敬观

  1、旧约《圣经》的孝敬观

  圣经中的十条诫命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讲前四条是对上帝,后六条是对人。对人的第一条(就是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就是论孝道的总纲。在上帝的眼中,父母的地位受尊崇,既使觉得老人难相处,也要孝敬他们。由此可知,上帝对孝道是何等的注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和睦了,社会就和谐。家庭不安宁,就会影响社会治安。圣经告诉我们:“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孝敬父母的,神会赐他长寿。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圣经《申命记》说:“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地的长老那里,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以色列众人都要听见害怕。”(申21:18-21)这虽然是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律法,但这里教导的精神是千古不变的,强制个人的道德情操的持守,宗教信仰的虔诚,社会治安的必要。孝敬不但是个人的负责,也是全社会化的要求,旧约把孝敬提到一个很高的层面。

  2、新约圣经的孝敬观

  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借口不奉养父母:“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太15:5-6)还有,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生命垂危,还特意叮嘱门徒约翰要照顾他的母亲马利亚。这是我们效法的最好典范。《路加福音》15章21节记载浪子归家的第一句话是:“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基督教强调实践爱心生活,最重要的是爱神,其次是爱人如己,因此爱神者,必然爱人。在爱人的生活中,实现对神的爱。《约翰一书》4章20节说:“人若说,‘我爱神’,却恨弟兄,就是说谎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所没有看到的神。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神既然要我们爱身边看的见的弟兄,每天最常见的当然是身边的父母。对于基督徒来说尊敬老人不是社会公德这样简单,是敬畏上帝,尽人的本分,讨主喜悦。

  三、圣经孝敬观与中国传统的异同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及儒家文化思想中都有对孝敬父母的特别强调,都把孝敬父母作为道德修为与人生履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传统以孝为伦理实践的中心。《论语》里有一段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孝”包含了“敬”。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精神乃立基于孝道,而所谓孝道者,亦即"亲亲"是也。其所谓"亲亲",亦即向其至"亲"之"亲"人父母,表示其"亲"爱之精神与行动之谓。此一"亲亲"之精神,不立基于权责,更无与于功利,而直指人之心性,诉诸其本性中之良知良能,是即孟子之所谓"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又即所谓"亲亲"之仁,乃仁爱精神之所由生,亦恻怛情怀之主要基石也。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与基督教中的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一定的区别。首先,中国人的孝道,是以人文本。“人之初,性本善”,孝敬父母是天然的良心所知道的,所能做到的,不需要教导,只需要倡导,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所以呢,父母就是至尊,父母就是至高权威,故有“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父母不管怎样打骂恶待伤害,作子女的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和孝敬,怨恨生气就是不孝。显然,这不符合人性。基督教的信仰是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圣经对孝道也有很好的教导。爱父母就是爱上帝,爱上帝是通过爱人表达出来的。圣经《以弗所书》6章1节说:“你们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就是基督徒行孝的标准。所谓“在主里”不是指父母必须是基督徒,而是指基督徒行孝必须照着上帝的要求,上帝是唯一的最高至尊。当父母孝顺的要求与上帝的旨意发生矛盾时,要顺服上帝的教导而不是父母的教导。

  其次,基督教的孝道源于上帝爱,是博爱,是完全单向的给予的爱。而儒家孝道源于人类的良知良能,是人类最高的本性。基督教的孝道以上帝为中心,源于上帝又归于上帝,而儒家的孝道,源于人也归于人。儒家过重人而忽乎天。由于此原因,至于其在伦理方面,乃由是而出现了"严父以配天,郊祀文王以配上帝"的思想,于是在宗教上,乃出现了以人为上帝,以祭祖而代崇拜上帝之信仰,因而乃又产生祭祀鬼神以求丁财贵寿等迷信之陋俗。

  四、基督徒如何实行孝敬

  孝敬在新国际版圣经NlV译作“尊敬”,有几种意思:照顾(诗91:15);顺从(申21:18-21,弗6:1);敬重(利19:3,20:9)。可以理解为赡养父母,顺从父母,敬重父母。

  1、赡养。“百行孝为先”。父母在世,作为儿女的不肯赡养,就是不孝。孝敬父母,要在他们生时,而不是在他们死后的拜祭。古贤曾子说:“杀牛祭祖先,不如双亲活着时,有鸡有肉的奉养他们。”欧阳修曰:“祭之丰,不如养之满也。”俗话说得好:“在生吃一粒豆,胜于死后一头猪。”古人都赞赏孝敬父母要在他们活在世上的日子,死后用丰盛的祭物来拜祖先,倒不如在他们生时尽力奉养。

  2、顺从。顺从主要是指我们要多了解父母——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顺从他们的心意。这里所说的“顺从”,不是指在父母犯罪的时候我们也顺着他们,而是在我们和父母的那种生活关系中顺从他们。顺从父母还包括了解他们,了解一个人在逐渐地衰老的情况下,有很多难处,需要我们每一个作儿女的去体谅他的难处。

  3、敬重。因我们的尊重和顺服使父母得到尊贵荣。敬重不仅仅表现在我们对父母的称呼和礼节上,还体现在包容上。但随着逐渐衰老,他们做事的一些习惯和方法可能也不是太得当,在生活中做出好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不该做的事情。圣经说:“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4),确实是这样。圣经记载,挪亚从方舟里出来就做了一个农夫,种起葡萄园来。有一次他喝葡萄酒喝醉了,就赤身露体躺在自己的帐篷里。这时候他的小儿子含看到了,就从帐篷里跑出来,告诉他的两个兄弟。他们听说以后,就拿着一件衣服倒退着进去给父亲盖上了。父亲清醒了以后,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诅咒了含的儿子迦南,但祝福了这两个能够遮掩他羞耻的儿子(参创9:20-27)。

  4、福传。怎么样在实际的生活里面来孝敬父母。我们讲到情感与身体都需要照顾到,都需要我们孝敬他们,都需要为他们安排。在“灵”这方面,当然父母的得救很重要,如果父母没有得救,你怎么孝敬他也都是枉然。所以,你一定要为他的灵魂祷告,你真的是要想办法看看有什么机会,请一些跟他差不多同龄的人可以向他传福音,留意有什么机会,让他能够参加一些好的福音营或是布道会等等,让他从中得帮助。而且,不仅是要让他得救,还要让他属灵生命成长;你一定要关心他灵命成长。

  感谢上帝让我们在你爱的眷顾下享受亲情所带给我们家庭里的温暖。主,我们在你的恩典里当存一颗感恩的心来尊荣你,我们也当在你充满恩典的话语里面顺服听命与你。主,你的话语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今天已经信靠了你,求你帮助我们让我们能听命与你的话语,当我们存着谦卑的心顺服听命与你话语的时候——我们相信我们在你的恩典里要成为蒙你赐福的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