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不要照我的意思”

2016-01-31 作者:李世峥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0.jpg

  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耶稣就已经知道自己“被卖在罪人手里”,于是“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这是他此刻最为真实的心声。带着这种伤痛,耶稣开始在上帝面前恳切祈求:“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稣口中的“这杯”,是指即将临到他的十字架酷刑,这种刑罚所带给他的,将是疼痛、屈辱和死亡。拥有血肉之躯的耶稣,当然不愿承受“这杯”,所以他以“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祈求上帝。不过,他的祈求中丝毫没有强求的意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他立即加上一句:“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之后的第二次祷告,他更为直接地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参太26:36-46)耶稣希望“叫这杯离开我”,但他知道这只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上帝的意思,他的祷告所体现出的,正是“我的意思”与“你的意思”之间的权衡与取舍。三次祷告之后,他放弃了“我的意思”,顺从了“你的意思”。

  耶稣的这段祷文,是关于祷告的一个标准的范本,深思这段祷文,一定受益无穷。“求你叫这杯离开我”,这是耶稣最为实际也最为迫切的需要,但他并不因此勉强上帝,所以他在祈求之前加上“倘若可行”,在祈求之后加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上帝赋予我们祷告的权利,所以我们可以在他面前坦然无惧地表达任何诉求,无需拘束,无需掩饰,但我们必须记得,每一次祈求都不能成为勉强甚至胁迫上帝的行动。我们必须像耶稣那样,在“倘若可行”的前提下祈求;也必须像耶稣那样,能够在祈求中说出“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真正考验基督徒灵性程度的标准,不是看我们是否祷告或者祷告多少,而是看我们在上帝面前的祷告中放弃了多少“我的意思”,顺服了多少“你的意思”。莱尔(J.C.Ryle)主教在其名著《〈马太福音〉释经默想》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意思全然顺服上帝的意思,这应成为我们在这世上的首要目的。”“我们想知道自己是否重生,在恩典中有长进吗?那就来看看在我们的意志这方面自己如何。我们能承受失望吗?我们能忍耐接受出乎意料的试炼和烦恼吗?我们能看到我们心爱的打算、珍爱的计划遭遇挫折,却不发牢骚起抱怨吗?我们能既积极工作,也能安静坐下,平静受苦吗?这些事情能证明我们是否有基督的心。我们绝不可忘记,火热的感觉和喜乐的心态,并不是蒙恩最真实的证据。一个被治死的意志,是更宝贵的财富。就连我们主自己也不总是喜乐,但他总是能说:‘愿你的旨意成全。’”如果我们不能对上帝说出“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就永远不会理解祷告的意义,也永远不会明白上帝的旨意。

  现实地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可能意味着失落,意味着损失,意味着伤痛,但我们不要忘记上帝的应许:“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8-9)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