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平安城里的三座山

2016-03-08 作者:洪光良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读经:诗篇121篇;125篇

 
  前言
 
  耶路撒冷位于犹大山地南部高原,旧城的海拔高度约为760公尺。整个耶路撒冷连同附近的橄榄山和了望山在内,周围都被山谷与干涸的河床所包围,只有北面不十分明显。
 
  在耶路撒冷有三道明显的山谷:汲沦谷、欣嫩子谷和泰罗波恩谷,它们都在城南交叉。汲沦谷经过旧城东边,把橄榄山与城市隔开;欣嫩子谷位于城的西面,在末世论中是地狱的象征。泰罗波恩谷位于西北方,靠近今日大马士革门之处,朝南偏向东南注入西罗亚池。今天,这道峡谷大部分已被数千年来不断堆积起来的砂石泥土所填塞。
 
  距耶路撒冷西面60公里就是台拉维夫和地中海,距东面35公里就是地球表面最低处的死海。在耶路撒冷邻近的城市有南面的伯利恒和拜特贾拉,东面的阿布迪斯和马阿尔阿杜米姆(Ma'aleAdummim),西面有梅瓦塞莱特锡安(MevaseretZion,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两国使馆就在这里),北面则有吉瓦特扎伊夫。(Giv'atZe'ev)。
 
  如今的耶路撒冷明显地分为新城和旧城两个部份。新城位于老城西面,是19世纪之后才建立起来的,她比旧城大好几倍,映入眼帘的多是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攘繁华的街道和商场,在在显得布局得当,错落有致。
 
  旧城区则被一道14公尺高的城墙围住,耶路撒冷的主要宗教胜迹大多都集中在这里。整个旧城区又被两条分别由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大街分隔为四个部分。东北区是穆斯林居住区,西北区是基督教居民区,西南是亚美尼亚居民区,东南是犹太人区。四个城区中以穆斯林居民区为最大,亚美尼亚居民区为最小。整个城区就像一个不端正的中文“由”字。
 
  耶路撒冷的历史不仅是一部世界史的缩影,也是一部城市编年史,她诉说的虽然是一座位于犹大山地长期陷于贫困不安城市的历史,却始终被世人视为是世界的中心。因为它分别是亚伯拉罕诸宗教也即犹太教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争夺的圣地。而这些宗教在耶路撒冷城内,受时空因素的影响,又各有各的意义特别的地标,而且都各自占据着“圣中之圣”的角落。受犹大山地地表高低不平的影响,这些“圣中之圣”的历史遗迹也就散落在耶路撒冷城内各个不同的山头上。然而,山头虽多,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关系最深丶启示最大的应该仅此三座。就是摩利亚山丶锡安山丶和各各他山了。
 
  “山”字通常象征着事物的某种高度,在一般文学描述中,常常代表着人生各种高贵的目标,如生命的高峰,事态的高潮,业绩的顶点等等。在圣经里面,向山举目是信徒寻求帮助的代称;得众山围绕则是十足安全的底气;在属灵生活上,我们提倡登山丶上行丶向上。耶路撒冷既然是大君王的京城,是领受“平安”祝福的根基,是耶和华殿宇的所在,她里面的“山”,对我们的意义当然也就更大。所以,这三座山头也就成为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三大目标。
 
  摩利亚山(Moriah)
 
  这座岩石山冈,是我们最熟悉的山冈之一,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亚伯拉罕遵照上帝的吩咐,要献其爱子以撒为燔祭的地方就是在这座山头上(创21:33,22:2;34;22:4,19),后世犹太人的传统也是这样记述(参《犹太古史》第七卷329-334节之[13章4段])。
 
  大卫统一王国以后,不顾大家的规劝,强要点数全国人口;因此得罪上帝而受到惩罚,最后照上帝指示,在阿耳南(Araunah或作亚劳拿)禾场上为祂筑一座坛并且给上帝献祭,这样灾殃才告终止。(撒下24:16-25;代上21:15-28)。虽然后世的亚剌伯人及回教徒强调亚伯拉罕所献的是他的长子以实玛利而非以撒,但却为亚伯拉罕的信心表现提供更多的旁证。
 
  其后,大卫就想在阿耳南禾场那座祭坛的基础上为耶和华建造圣殿,但因他一生杀戮无度而被上帝拒绝,不过上帝还是准许让他的儿子所罗门来做这件大事;于是所罗门就秉承大卫的遗志,用乃父大卫所预备的许多材料(代上22:1-4、29:1-9),在推罗王希兰的帮助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花七年时间为上帝建造了一座美仑美焕的圣殿(代上28:1-8、28:20-21;代上28:11-19)。史称之为“所罗门圣殿”或“第一圣殿”。在漫长岁月中,几经重建与摧毁,到了主后687年至691年,伊斯兰教的第9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本·玛律万·本·哈卡姆在此建造了一座伊斯兰教的“岩石圆顶清真寺”(英语:TheDomeoftheRock)。数百年来,游客却习惯称之为“奥玛清真寺”。它不单是一个伊斯兰教的重要圣地。也成为耶路撒冷最亮眼的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从“摩利亚山”上读到的最耀眼历史讯息乃是: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的信心,而亚伯拉罕之所以能成为信心之父,不少人都认为乃是通过他无私献上以撒的缘故,我对此说持保留态度。难道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不能预知亚伯拉罕的信心反应吗?所以,我的理解是这样:第一丶亚伯拉罕的信心是始自他对上帝慈爱良善本质有足够的认识。他相信所拜慈爱良善的上帝绝对不是其他以活人为祭的邪教陋习所拜的假神。因为圣洁的上帝决不容许人做邪恶的事,所以,亚伯拉罕的信不是迷信或愚忠,反而是清醒的正信和有理据的忠心。以色列人以凡人的心态去揣度上帝,这是不完美的。第二丶在这件事上,与其说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倒不如说是上帝要试验的其实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历代信徒。上帝藉此立亚伯拉罕作我们的信心楷模,鼓励我们要爱上帝过于一切所爱的。试想想,如果连老年所生所爱的独子都可以献上,还有甚么不可以献给上帝的呢。
 
  锡安山(希伯来语:HarTzion;英语:MountZion)
 
  锡安山又称郇山或熙雍,“锡安山”一词在圣经中出现过21次,它是耶路撒冷老城南部偏东一座山丘的名称,简称为“锡安的保障”或“锡安”。这个词在圣经中出现过168次,。首次出现则是在大卫占领耶布斯的记载中(撒下5:7)。再出现在王下19:31所记先知以赛亚对希西家王的安慰中(先知说: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这个名称又经常被用来借称耶路撒冷全城甚至以色列全地。她也常常被用来指称天上的耶路撒冷(赛60:14;来12:22;启14:1)。虽然在希伯来语中“锡安”含有干燥光明的意思,但“锡安的保障”的语义却不详。学者甚至怀疑“锡安”中真有一部分是坚固的堡垒;因此,“锡安”和“保障”较有可能只是同位语(apposition)而已,意即锡安本身就是保障。若从属灵的角度来说,因为耶和华常常和锡安连在一起,那么:我们有了锡安便有保障了。今天,在锡安山上的名胜则有圣母安眠堂、大卫墓、以及耶稣最后晚餐厅等。
 
  锡安的实际面积并不大,充其量只是一处突出的土堆而已;被大卫攻占后,大卫就刻意在这里扩大堆填工程并称之为“米罗”(撒下5:9;王上9:15,24;11:27;王下12:20)。从米罗以内的保障就是“俄斐勒”(Ophel)。大卫又称这里为大卫城。后人有时会把大卫城丶耶路撒冷丶耶布斯混肴起来,其实它们是各有牵涉的。当然,锡安也可以是耶路撒冷的另一种称谓,但锡安山(参下图:俄斐勒Ophel的位置)则更多倾向于地理上的意义,而锡安则更多倾向于历史的意义。
 
  大卫时期的大卫的王宫称为香柏木宫,大概就在这个地区,虽然由于历史事件的冲击,迄今无法指认出可靠的痕迹,但学者咸信就在香柏宫很可能就埋在大卫城偏西的深土层中。至于所罗门的黎巴嫩宫,则可能包括在圣殿区的建筑群里。不过在一般人的模糊意识中,可视摩利亚山和锡安山为同一座山,在其横陈的山脊上,朝北的一面便是圣殿所在的摩利亚山,朝南的一面便是锡安山。虽然都同属耶路撒冷,但一个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一个是国家政zh i的中心。机制不同,至于被上帝所膏抹的君王则居其中,尽其敬天祝国的本份。几千年来,以色列多次国破家亡,但犹太人虽然四海流散漂泊,但其民族凝聚力始终不受影响,而支撑着犹太民族命脉的,正是出自对锡安山万古眷恋的盼望。没有锡安精神,以色列就不可能复国。
 
  以色列亡国以后,其中有部分人沿着丝绸之路辗转来到中国,一千多年前,又有一批犹太人来到中国的开封,得到北宋皇帝恩待,赐姓定居就业,甚至做了中国朝廷的官。直到今天,全中国境内还有不少犹太人后裔,单是开封一地就有618人。这些人都爱中国,也缅怀以色列,因此成了中以两个伟大民族的共同见证和美好记忆。窃以为,中国历史悠久,虽然未曾亡国,但近两百年来外侮不断,直到今天才再次复兴,但内忧外患仍然严峻。每思及此,总觉得锡安精神对我们不失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一种坚强斗争文化。在数典忘祖,积财不积德,重己不重国的歪风中,我们确实须要借鉴锡安山的精神来凝聚内外同胞对中华母国的热爱和捍卫。
 
  各各他山(英文:Calvary或Golgotha)
 
  各各他,意译为“髑髏地”,位置在耶路撒冷旧城的西北隅。耶稣时代,其地却在城外。乃是罗马治下耶路撒冷城郊之山,统治者经常在这里处决犯人。至于称其为髑髏地的理由则有两个,其一是,此山冈地貌形状远望极似一个人头骷髅;其二是,因为犹太典籍上有记载说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骸骨就埋在此山上。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全然是善意的臆测。然而,根据《圣经》四福音书的记载,上帝的独生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却的的确确是在这里被钉十字架而死的。因此,长期以来,“各各他”的名称就总是和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紧紧联系着,并且一直都是耶稣基督被害受难的标志。是基督徒仰望和跟随的对象。
 
  圣经学者滕近辉牧师在其《灵程高处的经历》中,谈及各各他山的时候,提到耶稣基督在此山上为人类赎罪牺牲而死所造成的影响时,极有见地地强调各各他山的十字架曾使七个人的生命得到改变。按顺序排列分别就是罗马的百夫长,蒙恩的巴拉巴,十字架上及时得救的强盗,亚利马太的约瑟和犹太人文士尼哥底母,承受特别托付的门徒约翰,和代主扛负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我们来看这些人:
 
  1,罗马的百夫长(路二十三47;可十五39)。百夫长是个有实权的军官,他就是指挥兵丁钉耶稣在十架上的人,竟然能说耶稣真是个义人。如果不是受到强烈的感动,他能反过来说出“这真是一个义人。”和“这真是上帝的儿子。”这様强烈的见证吗。
 
  2,死囚巴拉巴(路二十三18)。巴拉巴本来是该死的罪犯,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一个无罪的耶稣来替他被钉十字架。教会传统说他后来悔改归主,并到处为耶稣作见证,最后且成为殉道者。瑞典作家拉格奎斯特(P?rLagerkvist)曾以巴拉巴作为题材,写成了《大盗巴拉巴》一书。在1951年,拉格奎斯特凭此作品夺得诺贝尔文学奬。
 
  3,十字架上及时得救的强盗(路二十三42)。这个人在十字架上因为听了主为自己的敌人祷告之后受到感动,因而生命改变了,就及时作出了四种积极的反应。第一,对罪有了认识并承认自己有罪;第二,责备并鼓励同伴要把握时机敬畏上帝;第三,承认耶稣是王并相信他会复临;最后,他谦卑地向主祷告,祈求主记念他。终于被主接纳。
 
  4丶5,约瑟和尼哥底母。约瑟和尼哥底母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因为害怕犹太人而偷偷作了门徒,但是,经过各各他山事件之后,他们都改变了。(1)公开表白自己的信仰,约瑟公开请求彼拉多将耶稣的身体交给他,带去葬在他自己新的坟墓里。(2)这两个人不但如此,他们还有最好的奉献。尼哥底母带了一百斤香料去膏抹耶稣。他们一同都在大家面前公开作这件事。毅然决然地表明信仰的立场,公开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
 
  6,接受主的托负好像约翰(约19:27)。当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姊妹们因为知道没有危险,所以放心来看耶稣钉十字架;弟兄们知道自己危险,所以都逃跑了。只有约翰不顾危险,一直跟从主到十字架旁边,才有机会领受特别的托付;耶稣说:“约翰!看你的母亲!”主将自已的母亲交给约翰照顾。从此以后,他就有了要好好完成这个托付的新决心。
 
  7,为主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可十五21)。有人猜想,在使徒行传的教会举行布道会的时候,可能有两个特别的讲员,一个是巴拉巴,一个就是古利奈人西门。巴拉巴先讲“耶稣替我死”;用他自己的经验来讲;叫人更受感动,更加相信。古利奈人西门则讲他为主背十字架的感受,他把自己的经验讲出来,鼓励人们要与主同背十字架。如此现身说法,最真实,最透澈,也叫听见的人最容易明白。这两个人的经历,让我们想到,自己也必须是个感恩的人。
 
  其实,受各各他山上十字架影响而改变生命的何止上述七个人。由于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离城近,在耶稣十字架上又有个牌子,彼拉多用罗马,希腊,希伯来,三种文字写着“犹太人之王。”这三种文字代表当时所有的语言。罗马文代表政zh i的力量;希腊文代表文化和商业的力量;希伯来文则代表犹太教的力量。罗马帝国,希腊文化,以色列的宗教,都纠结在这三种文字中表达出来了。凡看见的人,无论在现场或后来看了福音书的记载,难道不会受感动而产生影响和改变?历代信耶稣作主门徒的不就是生命改变了的人吗?我自己在耶路撒冷城中背十架丶行苦路已经多回,每次所受的感动就都不同,再看看今天全球超过多少亿的基督徒,他们不都是因着各各他山上耶稣十字架大爱的吸引而改变的吗。何况,即使没有其他人改变,至少也应该是八个人而不是七个,其中一个就是我自己。
 
  殿语
 
  耶路撒冷素称平安之城,可是历史证明她从来就没有平安过,因为上帝所赐福的平安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丰富内容的。就如耶路撒冷一样,平安之城的内涵竟然有三个制高点,就是摩利亚丶锡安丶和各各他三处山冈。从代表人物来说它们分别是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丶伟大之王大卫丶和慈爱之主耶稣。从地理位置和性质来说,它们分别展示的是圣殿丶王宫丶与坟墓。从宇宙观来说,它们分别的是象征创造丶发展丶和圆融的意义。从属灵意义来看,它们应该是呼召丶犯罪丶和救赎的过程。总结来说,我个人却喜欢视摩利亚山为信心和奉献之山,锡安山为仰望和坚持之山,各各他山为爱心和救赎之山。这样,有了信的根基丶望的坚持丶爱的成全作基础的耶路撒冷,才是真正的平安之城。这一天,唯有等待主耶稣再来之时才会实现。

【作者简介】 洪光良牧师出生于广东潮汕。现任加拿大卡城华人基督教福禾堂主任牧师。他现任中国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荣誉神学教授、北京燕京神学院客座教授、福音时报网站专栏作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