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追讨你的许诺
2018-12-06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民30:2】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
《民数记》30章讲的是许愿的条例。有关许愿的条例《利未记》27章也有谈及,这里重提许愿条例,意在提醒我们许愿的神圣性——不可背约。
许愿一词源于“起誓”,“下决心”,指的是人自发,而非被上帝要求的誓愿。有时候是因为人为了表达特别感恩,自发的表达对上帝的刻苦己心,或者其它主动义务的意愿;有的时候是出于一种功利,或者交换的心理,希望自己刻苦己心,或者做点什么付出,以请求上帝的帮助;有时候许愿是一种志愿,希望达到某个自我努力的结果。
许愿是自己主动的行为,并非上帝要求的义务,或者责任。但我们一旦许愿,而且没有被我们的监护人制止,许愿就将生效。因为许愿代表了神人之间,或者人与人之间所签署,且有神作证的契约。
本章重提许愿条例,给了我们几点特别的提醒。让我们藉着上一次的分享,来看看许愿的实质:
六、许愿就是契约
许愿表面是我们对神心愿的表达,实质上是我们单方面与神签署的条约。上帝是守约施慈爱的上帝。我们所许之愿,祂都记念,也必追讨。因此,我们要谨慎信口开河的许愿。
七、如何解除誓愿
若你无法偿还,就当认罪悔改
无论是本章圣经,还是利未记27章谈及的许愿条例,都没有给我们任何“反悔”条款。也就是说,许愿一旦成立,就必成立。只有还愿方能解除许愿的属灵效力。可见许愿的神圣性(来自承诺与契约精神)。
不过,圣经还是提到了我们对人之许愿无法还愿的解决之道:
1 我儿,你若为朋友作保,替外人击掌,2 你就被口中的话语缠住,被嘴里的言语捉住。3 我儿,你既落在朋友手中,就当这样行才可救自己:你要自卑,去恳求你的朋友。4 不要容你的眼睛睡觉;不要容你的眼皮打盹。5 要救自己,如鹿脱离猎户的手,如鸟脱离捕鸟人的手。(箴言6:1-5)
这里描述的是你对人许诺无法偿还的解除办法——缠住朋友,请求他的谅解。方能解救自己“如鹿脱离猎户的手,如鸟脱离捕鸟人的手”——接触誓愿的约束力。
八、小心被人许愿
不仅我们自己不可信口开河而许愿。许愿本身就是神圣的契约。不仅如此,圣经也提醒我们,若我们在一个群体中,群体的人代表群体许愿,若我们不赞同而不表态,就意味着认可而受到该誓约的约束。因此,那些独善其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在圣经中是行不通的。故,我们不仅要谨慎我们自己不可随意许愿,更要小心自己不要被代表而许愿了。一个人主动交出了自己本可以有的主权,而甘愿被代表而接受群体的许愿,这个许愿就同样有效。
九、不可交换许愿
上帝许可感恩的许愿,但很多时候,许愿者带着交换的心态,幻想藉着刻苦己心,或者承诺作什么,而换取上帝的恩典。实际上,这是对上帝的不信任。我们所有的感恩和奉献不过是我们该有的本分,我们所有的一切也莫不是从神领受的。因此,我们根本就不该以交换的心态“换取”上帝的恩典。尽管上帝许可,但这并非上帝最好的心意。
十、上帝追究许诺
一个人的许愿一旦成立,上帝就会亲自监督而追求许愿的责任。除非还愿,或者解除了誓愿,否则,上帝就会一直在其失效期追究。因此,你见到某些现实生活中的纠结,可能源自其许愿不还的结果。简言之,许愿不还,等于是在自己的人生中施加否定的权势。
许愿本是上帝许可的感恩及主动的行为。但我们理当格外小心,不可以交换的心态许愿而换取上帝的恩典。也不可以心存诡诈,轻易许诺以换取他人的好处。你可以许愿,但不可以不还愿,更不可存心不还愿。要知道,上帝会亲自追究你的许愿。
—亲爱的父上帝:—
我不知是否有过承诺,
已经被我遗忘?
我不知是否对神对人有过许愿,
不仅遗忘而且无法兑现。
主啊!
求祢赦免我口舌之罪,
饶恕我无知的过犯。
提醒我能够偿还之债,
帮助我还清心灵的债务。
若我已经无法兑现某个承诺,
求祢格外怜悯而饶恕我,
若我尚能偿还我的承诺,
求祢给我创造条件兑现许愿。
求祢给我智慧做事,
给我谨慎避开麻烦。
使我的行为纯全完备,
使我的思想完全无暇。
求祢拯救我们,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并给我们亨通顺利通达之路。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灵修反思:
1. 这些许愿的条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30:3-8 按照以色列人的律法,为避免年轻人愚昧地许愿带来严重后果,父母可以否决儿女所许的愿。从这一条律法,看出父母与儿女之间关系的原则。儿女与父母住在一起时,要对事情作出抉择前,应先征求父母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帮助。父母有经验,能使子女免犯严重的错误。但是作父母的应当慎重善意地行使权柄。在保护儿女免受灾祸之时,也要使儿女从错误之中学到教训。──《灵修版圣经注释》
2.人们为何热衷许愿?你认为如何胜过信口开河的恶习?
3.反思自己是否许愿不还,以致进入不得亨通?又该如何处理?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