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路程上的危机
2019-02-19
作者:阿斗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创世记12章1-3节的经文提到,神向亚伯拉罕提出离开本地,本族,父家的呼召。并应许要赐给他后裔,土地,和使万民蒙福的福分。这对当时尚没有儿子的他而言,只是遥远的梦想。
搭棚与筑坛的信心旅程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5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姪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6亚伯兰经过那地,到了示剑地方摩利橡树那里。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7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8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2:4-8)
亚伯拉罕一听到神的呼召,就顺从神的吩咐,收拾财产,离开了哈兰,往应许之地出发。如果他当时准备暂时出外旅游,还期待将来再回到故乡,那不会把财产,亲友都带着同行。但他离开家乡是连根拔起,再也没有回来的打算。跟随神的呼召是需要像他这样义无反顾,决心出去了,就不打算回头。开弓没有回头箭,对神的呼召三心二意的人,不可能完成神在他身上的计划。
他们全家一步一步走进了迦南地,就是神所应许赐给他的地方。第一站来到了示剑的摩利橡树,是一个位于撒玛利亚与耶路撒冷中间的城市,主前1900年就已经有居民的村落存在。当时,这块地上住着迦南人,地的拥有权属于他们。并且迦南人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当败坏,神也不愿意亚伯拉罕与他们混杂居住。神并未让他们定居下来,反而因着放牧羊群,逐水草而居。亚伯拉罕就成了四处漂泊的异乡人,迦南地就是他暂时借住的地方。
就在此时,神向亚伯拉罕显现,明确地向他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拉罕脚下踏的这块土地,就是当初神呼召他出哈兰时,答应要赐给他的。当他听到这句话,不知心中是如何感受?明明现今这块地的主人是迦南人,怎么可能有一天成了自己拥有的土地?神要赐给他的应许之地,将来会怎么实现?当人听到了太过遥远的承诺,一般都会当作笑话来看,不会当真。亚伯拉罕心中怎么想,我们难以猜测。我们教会现在正在建堂,弟兄姊妹非常热心寻觅可以建堂的地点。有时候站在一块极佳的土地上,心中梦想如果这块地愿意卖给我们就好了。然而,很快也会回到现实,怎么可能呢?这是别人的土地,别人怎么可能割爱。就算要卖,我们负担得起吗?现实会把我们从梦想中拉回来,但是理想最终得以实现的因素,也是因为一开始有梦想。我们对建堂心存盼望,或许也能感受到亚伯拉罕当时的心境。神向他应许的三件样福分都还未实现,后裔还未得到,土地是被迦南人占有,「成为万民的祝福」更是遥遥无期。他还能带着全家人继续往前走,乃是因为仍然抱着对神话语的信心。神既然应许,必会实现。
亚伯拉罕在暂住的地方,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坛是敬拜神,向神发出求告的地方。是以色列先祖时代最简单的的敬拜场所。人类在该隐亚伯的时代就已经会筑坛,在坛上献给神祭物。坛的存在证明了,先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最简单的敬拜神方式。这坛经历长久时间的演变,成为后来的会幕,进一步成为圣殿,当主耶稣降临后,外在的形式不再重要,对神的敬拜内化成为按照圣灵与真理的指引而进行。在一切复杂的敬拜礼仪尚未形成之前,筑坛就是先民最原始的敬拜形式,单纯发自于内心对神的崇敬,也是蒙神喜悦的。
亚伯拉罕飘流在外,没有自己的土地,需要随时拔起营帐,往前迁徙。第8节记载亚伯拉罕前往下一暂居的地点:「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随到一处,当帐篷一立起来,就记得先筑起敬拜神的坛。可见他对神的尊敬之心。有人称亚伯拉罕四处漂流的生活方式,就是搭棚与筑坛的生活。虽然住在简陋的帐篷里,敬拜神的坛还是要建的。亚伯拉罕对亲近神的重视,值得我们今日基督徒学习。我们是否随到一处,先寻找敬拜神的地方?无论是寻找可以礼拜的教会,或是安静自己的心单独亲近神,都是向神发出敬拜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当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信心考验上的失败
「9后来亚伯兰又渐渐迁往南地去。10那地遭遇饥荒,因饥荒甚大,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在那里暂居。11将近埃及就对他妻子撒莱说,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12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我,却叫你存活。13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14及至亚伯兰到了埃及,埃及人看见那妇人极其美貌。15法老的臣宰看见了他,就在法老面前夸奖他。那妇人就被带进法老的宫去。」(创12:9-15)
在暂时居住示剑,并经过伯特利与艾的中间后,亚伯拉罕逐渐往南地迁移。那里是迦南地的南边,通往埃及的路上。当时迦南地遇上了饥荒。在圣经中的记载,迦南地出现饥荒多次,亚伯拉罕、雅各,都曾经因饥荒逃到埃及过。相对于迦南地,埃及有尼罗河的水源,及完善的灌溉系统。即使在他国出现灾害的时刻,埃及还能生产足够的粮食。
在这个时刻,亚伯拉罕面临一个潜在的危机,也就是他的妻子撒拉生长的很美丽。他担忧埃及的法老可能会想要夺取他的妻子,纳她入后宫。古代的君王权力很大,想要娶谁为妾,只要一声令下,谁也不敢违背其命令。此时亚伯拉罕身为撒拉的丈夫,他的存在就是法老逞其欲望的拦阻。面对难以抵挡的强权,他自认为法老一定会为娶撒拉,而夺其性命。在还没有到埃及之前,就先与撒拉讲好,不要称自己是她的丈夫,而要称他是哥哥。这句话并不全然是真话,虽然撒拉确实是亚伯拉罕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更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限制近亲结婚的伦理规定,他们的婚姻是合法正当的。反而是亚伯拉罕说出的这个谎言,会让自己的妻子,被送进法老的怀抱,变成法老的妃子。不但陷妻子于不义的危险,自己更是犯了欺骗的罪。
为何亚伯拉罕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难道他不知道这个决定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毫无疑问,他一定知道。然而,在生命受到威胁之下,他不得已只能牺牲个人与妻子的名节。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所做出的选择,往往很难用一般时期的伦理标准来评判是非。只要反问一个问题,许多义正词严的卫道之士,大概也会哑口无言。这问题就是:「如果轮到你,你会做出胜过恐惧,超越生死的选择吗?」要别人牺牲生命保全名节容易,轮到自己的命保不住的时候,才能考验出自己所坚持的伦理原则是否当真。
我们可能心中会有个疑惑。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刻,说谎算是犯罪吗?这个问题可能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情形,也就需要按照当时的情境来判断。亚伯拉罕的这事件,不单是说出个无关痛痒的谎言而已,事关他妻子的贞洁,还有他的名节,不可谓小事。但是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他选择先保住生命,似乎也情有可原。毕竟保全生命,是伦理判断中非常重要的判断原则之一。生命存留下来,还可能有机会为自己的冤屈平反。丧失了生命,只能冤沉大海,含冤莫白了。
这里并非指亚伯拉罕说谎有理。谎言是罪,因着说出的谎言导致,妻子贞洁被污辱,自己的被名声毁掉,再怎么也不能光明正大地声称自己无辜。罪就是罪,无需狡辩。只是在作出一个抉择时,可能面临多样的伦理原则影响着人的判断。例如,在纳粹威逼人说出藏匿的犹太人,想要对他们做出种族灭绝的暴行时。藏匿犹太人的人选择不说出他们的行踪。这件事面临两种原则来影响他的判断,一是不可说谎,一是不可陷害人的性命。当两者无法兼顾时,选择影响较小的罪去作。这是伦理学上常遇见的问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尽一切力量让善果最大化,而让罪的冲击减到最低。
亚伯拉罕遇到的威胁,很像初代教会时面临信仰与保全生命的两难抉择。初代教会时期,作罗马皇帝戴克理先曾经极力逼 -/迫教会。他命令基督徒,若要存活则需交出圣经,让他销毁,并宣示效忠罗马皇帝。当时有些牧者为保护会众,而屈服于暴君的威胁,选择交出圣经,以免信徒遭到处死。后来,当君士坦丁即位,发布米兰敕令,停止对基督徒逼 -/迫。信徒们重新回到教会中聚会,那些曾经为了保命而背叛信仰的也回来了。但是当时有一群在逼 -/迫中积极鼓吹宁死不屈的信徒,称为多纳徒派,拒绝接纳曾经软弱背叛主的信徒,再进入教会,视其为叛徒。甚至革除那些为了保护信徒生存,而交出圣经的牧者的职务。并主张这些牧者所施的洗礼,及按牧的传道人都不算数。到底该不该重新接纳,在生命遭威胁时软弱跌倒的信徒,成为教会争执上百年的问题。虽然后来大公会议定多纳徒派为异端,他们在教会中的势力逐渐消失,但是对教会造成的伤害极大。亚伯拉罕软弱说谎,差点造成严重的后果。值得我们今日信徒警惕。但是我们也当承认,自己遇到和他同样情况的时候,难免也会与他一样跌倒。当考验还没有面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无法自以为刚强而自夸。
彼得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当他被大祭司的仆人的指认,与耶稣是同一伙的,生命受到威胁的那一刻,他发咒起誓不认耶稣。这件事主耶稣早就料到,也早就警告过他。只是彼得在事情没有来临之前,还自以为绝不会因为害怕而背叛主。事实上人只有在切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才可能考验出他的品格。我们都不是如自己所想像的刚强。当我们批评彼得不认主时,当自我反思,我遇到彼得的情况,会比彼得强吗?同样的情形应用在亚伯拉罕的身上,我们也实在不比亚伯拉罕好多少。我们都需要承认自己面对危险的时候,会感受到胆怯,并可能出现软弱。我们都需要主的赦免。感谢主的是,主的恩典能够胜过我们的软弱,将我们从软弱中挽回来。我们不是让自己留在软弱的境地,而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愿意让神施恩的手临到我们身上,让我们经历神转化的作为。下一段经文我们将会看到神在亚伯拉罕身上的工作。
神以恩典扶持软弱
「16法老因这妇人就厚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许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仆婢。17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18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他是你的妻子。19为什么说,他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他取来要作我的妻子。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可以带他走罢。20于是法老吩咐人将亚伯兰和他妻子,并他所有的都送走了。」(创12:16 -20)
因着法老喜欢撒拉,接她进宫中,亚伯拉罕被法老认为是妃子的哥哥,就是古代的国舅。于是赏赐他许多牛、羊、骆驼、驴、仆婢。能够跟法老攀上亲戚关系,一般人的感受都是喜出望外。但是亚伯拉罕欢喜不起来,因为他的妻子被人夺走,被迫受尽侮辱,这丑恶的结果就是他的一句谎话造成的。再追究说谎的原因,就是他自己贪生怕死。对一个身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而言,保护家人的安全,是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事上,亚伯拉罕显然亏负了丈夫的职责。他为了保全生命,出卖妻子的贞洁,竟然还得到了夺妻之人赏赐的财富。这丢脸的事就算不被人说闲话,连他自己想起来,都会成为一生的羞辱。
更有什者,他出哈兰的时候,从神那里领受的应许是,神将赐他后裔,且将要繁衍昌盛,成为大国。如今后裔还没出生,妻子就被人抢走,神的应许变成无法实现的泡沫。原本坚心信靠神的呼召,如今却遭到应许落空的危险。此时出现在亚伯拉罕面前的是个信心危机,成就应许的关键因素遭到致命的打击。他还能继续按照神呼召的道路走下去吗?
人会因为环境变化而信心动摇,意志消沉。然而,神计划要完成的事岂会轻言变卦。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是无条件的,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就算人走不下去了,神也要插手介入。此时就是神要干预的时刻。第17节记着:「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神用降灾来阻止法老夺取他人的妻子,特别亚伯拉罕与撒拉是承受神应许的对象。神在他们身上的旨意是不容外力阻挡的。亚伯拉罕差一点因个人的软弱,让神的计划落了空。但是,神永恒的旨意一旦定下,绝不会退缩。从整本圣经看来,这旨意就是拣选一位对神有信心的人,保护他,引领他,将神的应许在他的后裔身上世世代代传下去,直到神拯救世人的旨意完全实现,也就是神要让万民因着亚伯拉罕的后裔蒙福这应许。
当法老受到惩罚后,他缩了手。连忙把亚伯拉罕找来,责备他差一点让陷法老于罪,遭神惩罚:「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他是你的妻子。为什么说,他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他取来要作我的妻子。」显然法老做此事是出于不知,他没有因此惩罚亚伯拉罕,必定是因为畏惧神的威严。他命令亚伯拉罕带着妻子离开,原本赏赐给他的牛羊牲畜,也不再追回,让他们带走。最令人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反而是得到了出人意外的好结局。亚伯拉罕对此结果没有一点贡献,反而差一点因他坏了大事,其中掌管一切的是神。
以色列民对这件事的解释是,神对他的选民以色列特别的关爱,挽救他们于危难之中。因为他们种族的起源就在于亚伯拉罕。若是神当时没有介入,如今的以色列民族不可能出现。基督徒对此有更深的领悟,神在此事上显出的作为,不但是为了保护一个民族,更是为了他在永恒中定下的拯救世人的旨意。神应许万民必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蒙福,这是神永不改变,必然实现的心意。从亚伯拉罕的第一位后裔以撒诞生开始,直到后来降临的弥赛亚耶稣基督,祂也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因着神对万民永恒不变的拯救计划,他拣选亚伯拉罕,保护他的家族生存繁衍,领受启示的圣言,并将最初所蒙的福分,世世代代继续传递下去,直到最终实现。我们今日蒙神拯救的外邦基督徒,也是在此拯救计划中,亚伯拉罕之约实现在救赎历史当中,在我们身上也有份。这是值得我们庆幸,而对神发出赞美的事。
结论
亚伯拉罕凭信走上神召他去行的旅程,路上搭棚筑坛,不满足于安稳的生活,却不忘时时寻求神的面。历经信心危机,所幸神介入化险为夷。神是信实的,胜过了人的软弱。祂永恒的心意必然实现。
【作者简介】 阿斗:雅博网作者,电机专业,罗格斯大学毕业。原为信号处理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全心服侍主。20岁读本科时在团契信主,一直在团契及教会带职侍奉。八年前接受神学装备,之后一直参与圣经教导的工作、担任华神地区联络人、并在多家教会讲道。作品发表于网上博客《阿斗杂记》。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