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孝道

2023-02-08 作者:高佳音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30203153627.jpg

       古人讲“百善孝当先”,中国人尤其重视孝道。古代也有许多关于孝顺父母的典故。书上也讲“孝顺父母,在世蒙福长寿”。可见无论古今,对于孝顺的看法都是一致相同。那么问题是“什么是孝道”?孝道不单单是孝顺父母。这个“道”它更是指一种文化和传承。

 
  顺者为孝
 
  古人认为“孝顺”就是完全顺服父母,否则就是不孝,所以古时候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婚姻要听从父母安排,配偶人选要父母决定,否则就是不孝。然后婚后如果儿媳妇没有生育子女,或者没有生儿子,就要给儿子纳妾传宗接代。这对当今注重女性权利的人来说,如果男人顺服父母安排,那就是完全的“愚孝”。陆游唐婉的婚姻,就是毁在这样的愚昧传统之下。
 
  奉养为孝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被古代认为是动物最知道感恩孝顺的表现。常以用来教育和激励年轻人孝顺父母,奉养父母的表率。他们养你小,你理当养他们老,如果作为人不奉养父母就连那啥都不如了。所以赡养父母安度晚年是应该的。即使是法律健全的国家,很多老人有劳保,也不能代替子女的孝道。
 
  孝为陪伴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相对过去社会不发达的时候,大了许多。所以很多年轻人觉得父母有劳保,经济有保障,就能安度晚年。不用拖累子女,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行了。他们不能理解父母倚门期盼的心,和送别子女时,千叮咛万嘱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做法。他们会觉得唠叨,啰嗦。不能体会父母的拳拳爱子之心。更不要说体会父母的想念需要陪伴的心。所以就出现了,纵使万贯家财,父母依然孤独终老。以后清明时节,祭祀怀念终遗憾的结果。所以民间传说“活着不孝,死了乱叫”,父母活着的时候,不能耐心陪伴,父母死后哭多大声也没用了。
 
  孝与不孝
 
  古今中外虽然确有一些不孝的例子。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孝顺的。可是我们往往会听到一些认为不孝的例子,是怎么回事呢?只能说事出有因的。首先在对于“孝”的问题,父母与子女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是处在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子女觉得,我不缺你吃,不缺你穿,就是孝顺了。父母却觉得,你没有耐心陪我说话唠嗑,就是不孝顺。年轻人觉得,父母有时候老糊涂了,提一些无理要求,不能一昧的愚孝。老年人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所以孩子们对自己没有孝心了。
 
  我们现在经常会从网络上看到一些民事纠纷,就是关于父母状告子女的问题。当然也不单单是赡养问题,其中也有许多原因的。比如父母年轻时离异,抛弃子女,年老子女拒绝赡养的。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父母拒绝子女继承产业的。什么情况都有。
 
  在孝与不孝这个问题上,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分析。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作为子女,应该对年老失去行动能力的父母进行赡养。即使他们曾经对子女有亏欠,在子女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应该饶恕接纳曾经父母的伤害。当然有人可能会喷“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这里,笔者只说应该,具体还要看个人能否做到心中无结。如果心结不解开,那么也不能强行道德绑架。
 
  人类繁衍,生生不息。孩子幼时,心智不成熟,无理取闹往往得到父母无条件的包容。但是,当父母年老,生理机能退化,心智退化,会变得和小孩子一样,就是俗称的老小孩。从医学角度来说,小孩子的大小脑,从小变大是发育。而老年人到了晚年,是从大到小慢慢退化。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会随着大小脑的变化而变化。老年痴呆是小脑萎缩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是有一些不严重的表现,依然代表着他们生理衰落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子女慢慢很孝顺,可是父母依然对外人讲孩子不孝顺的原因。
 
  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常常晚上哭闹,父母会耐心哄其入睡。可是如果父母年老痴呆,晚上折腾,子女却不胜其烦。还有一些老人,明明生理方面看着很正常,可是心理上却有一些变化被子女忽略,常常以为父母岁数大了无理取闹。99年春晚上张凯丽和严顺开老师主演的小品《爱父如爱子》,很好的诠释了,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的问题。
 
  孝是伦理,也是文化。中国人自古就崇尚孝道,今天我们更应该将这个文化和传统传承下去。不能因为科技发达失了本性,因为时代发展失了本心。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