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跟彼得使徒学宣教

2021-07-03 作者:陈向舟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跟彼得使徒学宣教.png

  使徒行传可以说是两位使徒的行传,1-12章是彼得使徒的行传,13-28章是保罗使徒的行传。保罗使徒是一位伟大的宣教士,有丰富的宣教战略。彼得使徒也是一位伟大的宣教士,与保罗相比较显得有些被动,有些逊色。但在彼得身上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探讨他的宣教战略。

  1.祷告等候

  赛40:31

  31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耶稣在复活之后,吩咐使徒不要离开耶路撒冷,等候所应许的圣灵降临。耶路撒冷是当时最为危险的地方,使徒在那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但使徒顺服耶稣的吩咐,同心合意的祷告在神面前,直到五旬节圣灵的降临。他们都被圣灵充满,得着圣灵的能力,为主做见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要认为祷告等候是浪费时间,学习祷告等候,直到领受圣灵的能力,使我们事半功倍。让我们谨记,在没有好好祷告等候之先,不要开始一项新事工。

  2.福音布道

  太4:19

  19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彼得被圣灵充满,站起来福音布道,结果三千人受洗归主。另外一次彼得医治了一位生来瘸腿的病人,引起很多人的围观。彼得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福音布道,四千人信主。

  彼得是大型露天布道会的布道家,他的布道信息聚焦福音,以基督为中心,呼吁人悔改归正。我们可以向彼得学习如何福音布道,领人归主。

  3.巡回牧养

  徒9:32

  32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

  彼得曾有一段时间进行巡回牧养,他去到吕大,医治了瘫痪八年的以尼雅。又去到约帕,叫多加从死里复活。这两个神迹一同为福音做见证,促使很多人相信了耶稣。

  彼得巡回牧养的宣教战略,也是耶稣曾经有过的宣教战略。并且我们发现彼得行这两个神迹的做法,也是模仿耶稣基督的做法。

  今天,教会要求驻堂牧养,牧师和传道能做到按时分粮的工作。但是在福音初传的阶段,或工人欠缺的情况之下,巡回牧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宣教战略。

  4.宣教突破

  徒10:28-29

  28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29所以我被请的时候,就不推辞而来。现在请问:你们叫我来有什么意思呢?”

  当腓利在撒玛利亚城宣教,带来整个城市的福音复兴,连男带女都受洗归主。由于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所排斥,因此圣灵的洗延迟临到他们,直到彼得和约翰来到撒玛利亚城。借着圣灵的洗,使撒玛利亚信徒和耶路撒冷信徒合而为一,接纳撒玛利亚信徒进入弥赛亚的团契之中。这是宣教事工的突破,福音从耶路撒冷进到撒玛利亚。

  宣教事工的另一个突破,是福音从犹太人进到外邦人。彼得给外邦人开启了天国之门,开了向外邦人宣教的先河。彼得固有的思想观念,是不可能与外邦人来往的。在神的引导之下,他的思想观念被更新,突破传统的束缚,接纳外邦人,带领第一个外邦人即哥尼流信主。

  在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上,关乎外邦信徒要不要受割礼守律法的争议。彼得坚持外邦信徒赖恩得救的真理,努力促进外邦教会与犹太教会的合一。

  宣教学家何泽恩(StewenC.Hawthorne)说:“千百族群仍被拦阻相信基督,千百万人仍被拒于福音门外——不是因为基督的缘故,也不是因为他所要求的悔改,而是因为那些所谓维护‘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要求。外表的事物如饮食、服饰、音乐、姓氏等及其它与福音毫无相关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看得如此重要,我们实无异于把神不要求的‘基督教割礼’强加于人。”

  5.受苦心志

  约21:18-19

  18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19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彼得曾经有过软弱,三次不认主。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他被圣灵充满,勇敢的见证主。官府对彼得进行逮捕、恐吓、鞭打、囚禁,在一系列的逼 -/迫患难之中,他仍然勇敢的见证主。最后,彼得为主殉道,被倒钉在十字架上。

  为了宣教,耶稣在受苦;为了宣教,彼得在受苦;为了宣教,保罗也在受苦,借着他们的受苦成为了世界的祝福。宣教的路是十字架的路,是耶稣基督曾经走过的路,耶稣挑战我们要舍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他。没有受苦的心志,是根本走不了这条宣教的路。

  6.书信牧养

  彼后3:1-2

  1亲爱的弟兄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2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彼得使徒写了两封书信,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彼得前书的历史背景是教会面对外在的逼 -/迫患难,而彼得后书教会所面对的是内在的异端搅扰。当教会身处外患内忧之中,彼得使徒写信给教会,勉励在逼 -/迫患难中的信徒,务要认识神的真恩,在这恩典上站立得稳。同时也勉励在异端搅扰中的信徒,务要在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追求长进,防备假师傅的诱惑。

  在使徒的时代,书信是牧养教会的一种形式。这些流传下来的书信,直到今天仍然牧养我们的灵魂。使徒们虽然死了,但今天仍然借着书信在对我们说话。

  笔者特别喜欢约翰·斯托得的著作,深受他的影响。他笔耕不辍,一生著作等身,写了约60本书。虽然已经离去,但借着他的著作继续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教会。因此,我们需要在文宣上努力,留下著作祝福世世代代的百姓。

  结语

  教会有一个特性是使徒性,使徒性不仅是指传承使徒的教训,而且也要效法使徒的生活,并且还要像使徒那样去宣教。“使徒”是“受差遣”的意思,因此彼得是受差遣的宣教士。我们不仅要跟随耶稣基督的脚踪,也要跟随彼得使徒的脚踪,将宣教使命进行到底,直到基督耶稣再来的那日。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