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路
2015-10-29
作者:蔡茂堂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讲道内容
讲题:回家之路 Way Home
经文:路加福音15:11-32
主讲:蔡茂堂牧师
影片:回家之路 (台) / 回家之路 (华)
MP3: [华][台]
I、引言:领我回家
想到家时,我们联想到的是什麽?是漂亮的房子?还是房子内亲爱的家人?「家」的英文有House 跟 Home。但是,若用台语说,House是”厝”,Home是”兜”。因此,当我们说:「回家。」,是指回到那个建筑物?还是回到那个建筑物裡面的亲爱关係呢?
我认为关係应该比较重要,所以有人说: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家是心之所繫。令你牵挂的是归属的关係,而不仅只是拥有的房子。
II、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家:一个父母生养我们的家,称为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另外一个是我们结婚以后生养子女的家,这个叫做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影响,常会被带进衍生家庭当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两个家庭当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给我们温暖,家庭也让我们受伤。
1.甜蜜家庭并不完美
故事中的原生家庭只有三个人:爸爸,流浪回来的老二,还有不高兴的老大。在这故事裡,有爸爸、两个儿子,却没有妈妈的角色,是一个缺席的妈妈(Absentee Mother),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是什麽。在旧约,亚伯拉罕的老僕人,到利百加家提亲时,是她的哥哥和妈妈出来讨论利百加出嫁的事情。「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亲说:『让女子同我们再住几天,至少十天,然后她可以去。』」(创24:55)利百加家是缺席的爸爸(Absentee Father)。圣经中没有记载,利百加的爸爸出面,讨论利百加出嫁的事情。
目前社会存在有各式各样组合的家庭,这个只有一个爸爸,二个孩子,妈妈去处不清楚的故事,这家庭虽不完美,是一个家,也可以是一个甜蜜的家。
2.子女各有独特性格
在故事中,爸爸扶养两个孩子,一样的遗传、教养,却养出两位性格南辕北辙的孩子。老大是辛勤工作,老二是纵情享受。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我跟太太用相同的方式教养他们,但三个孩子都不一样。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恩典,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
旧约中的雅各和以扫,他们虽然是双胞胎,性格却不相同。以扫,喜欢打猎,深得爸爸喜爱。雅各喜欢待在家中,帮妈妈做事,所以妈妈喜欢他。「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创25:27)
两个孩子个性不同,爸爸爱老大,妈妈爱老二,家庭问题就此产生。每一个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而不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是不容易学习的功课。因为孩子的不一样,父母跟孩子产生的互动也不一样,这容易使一个家庭分隔为二个小群体,甚至三个,这是互动「不一样」所产生的问题。
3.子女长大离开父母
孩子长大离开家是不孝还是应该?是上帝的命令还是叛逆?圣经上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孩子长大了,就应该离开家,发展自己的衍生家庭,这是上帝建立家庭时,所设下的循环。我们要离开原生家庭,才能学习建立衍生家庭。即使不结婚,也要离开原生家庭。怎麽离开?在心理要离开,要自己独立做人生重要的判断;在经济要独立,不能完全依赖家裡。在亲暱关係上也是要离开,才不至于孩子结婚了,为人父母的还是担心,一直干预。老二离开老爸并没有错,老二的问题是在父亲活着时,要求老父将遗产分给他带走。长大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孩子,反倒成为啃老族。离开,离不开,对家是爱,还是一种负担,值得我们思考。
4.手足情深阋牆之争
家裡如果有孩子,一定会吵架。因为如果彼此不讲话、不见面,怎麽会吵架,有时就是因为手足情深才会吵架,英文叫Sibling Rivalry。所以吵架是正常的,只是父母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而已。例如雅各与哥哥,还没生出来就吵架了。「孩子们在她腹中彼此相争,她就说:『若是这样,我为甚麽活着呢?』」(创25:22) 。这是家庭裡常遇到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子女间争执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就会造成伤害。
5.赠与产业教导理财
父母给小孩财产对吗?父母给小孩财产是对的,但是没有教导理财的观念就是不对。这故事裡的老二只知花钱,不知道怎麽赚钱,最后落得养猪,然后又遇到饥荒。这是很可怜的。所以我们到底要留给孩子什麽呢?
「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箴13:22) 大部分的人,对于产业,想到的都是钱或是房地产。但是管理学家Stephen R. Covey不这样想,他说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四样:To Live; To Love; To Learn; To Leave A Legacy。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学会怎麽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彼此相爱,好好的持续学习,还有留给人可以传承的东西。
做父母的,如果把信仰留给孩子,让孩子跟上帝建立那美好的关係,以后不管碰到什麽样的困难,什麽样的挑战,都有上帝可以依靠。他从上帝的话裡,也学会如何跟人相处。我想这是父母可以留给子女最宝贵的遗产。
6.操练抉择学习负责
在故事裡,老二分到财产以后,爸爸就不再讲话了。当他花钱时,爸爸没有讲话。当他生活困顿时,爸爸也没有来帮忙。因为爸爸要让他学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学着做决定,而且要学习对所做的决定负责。这是非常重要的操练,因为我们的一生,就是从大大小小的决定组合而成的。「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顺着情慾撒种的,必从情慾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6:7-8)
III、浪子回家之路( Prodigal’s Way Home)
1.从应得家业到不配地位
一个浪子的心境从离家,变成回家,一定是情境有些改变了。
一开始,因为他与家的关係,所以有应得的家业,但现在却是从应该得到的权利,变成不配的地位。浪子说:「我已经不配做一个儿子,我得到的都是恩典。」雅各小的时候,他用红豆汤买到了给大哥的祝福,他认为这是他应得的,所以他就用骗的方法,得到他想得到的。离家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恩典,没有什麽是应得的。所以他对上帝说「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创32:10)
应得的想法,使人认为:「这是我的权利,我可以要求(Require Right)。」反之,如果认为不配,就会觉得是领受恩典(Receive Grace)。因此,在家中不管是子女、父母或是夫妻之间,家人所给的爱,若当作是恩典来领受,而非权利来主张,家人的关係就会很好。因为主张权利会带来计较、争吵,若视为恩典,就不会争吵。
2.从任意放荡到潦倒饥寒
当一个人,因上帝祝福他,凡事都顺利时,他很容易就放荡。因为他觉得自己什麽都办得到。可是当上帝将祝福取走以后,他就会惊醒过来,发现人生并不是他想的自己什麽都办得到。就如故事中的老二,当手边还有钱时,他继续放荡度日,不觉得自己有什麽问题。直到破产了,又遇到饥荒几乎饿死时,他才醒悟人生不是他想的那样。「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赛30:20)因此,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艰难、挫折,不要忘记,或许在这其中有上帝要教你功课,我们需要好好学习,不要白白受苦,人的尽头常是神的起头。这个浪子在潦倒的时候,终于醒悟过来。
3.从远走高飞到倦鸟归巢
浪子带着爸爸的钱远走高飞,这样就没有人管他怎麽用钱。但是,当他把钱花光,硬着头皮回家时。是什麽,让他愿意走上回家的路呢?
在路得记中,路得的公公因为环境困难,而带全家移民发展。却在异地遇到灾难,苦难中的婆婆想到,耶和华是看顾以色列地的神,因而决定回家。「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得1:6) 。
回家的路,需要窗户裡那一点点的灯光,一点点的盼望。所以,不管孩子做错什麽事情,离家多远。只要记得,父母依然愿意接纳他,而且还在等待他,孩子就会不怕困难地踏上,这不容易走的回家之路。
4.从心中醒悟到起身上路
当浪子醒悟过来后,如果继续留在猪圈裡,最后终必饿死。他必须要有行动,所以他爬起来,勇敢地踏上回家之途。
法利赛人曾请教耶稣:「谁是我的邻舍?」于是,耶稣讲了一个撒马利亚人帮助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的故事。说完,耶稣问他:「你说哪一个是他的邻舍呢?」法利赛人回答:「那个帮助他的。」耶稣没有夸奖他答对了,答得很好,却只是说:「你去,照这样做吧!」「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路10:36-37)
换句话讲,心裡的醒悟是一回事,而能把醒悟转换成生活上的改变,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有人说:「心动不如行动。」
5.从得罪上主到得罪家父
浪子回家后,对爸爸说:「爸爸,我得罪了您,也得罪了天上的父亲。」他会如此说,是因为天上的父亲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所以我们伤家人的心,就是伤天父的心。「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
IV、属灵的功课(Spiritual Lessons)
1.慈父尊重浪弟的抉择
上帝创造亚当时,祂给亚当一棵树。我认为那一棵树,代表的就是抉择与负责。上帝对亚当说,什麽都可以吃。但是,你要记得不要吃错,这裡有一棵树,你吃了以后会死。「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这正是告诉亚当:「你若吃了,你就要负责任。」自由意志是一个宝贵的礼物。但是上帝也告诉我们,使用自由意志,代表你必须承担它所带来的结果。就如同故事裡,慈父尊重浪弟的抉择,并要他自己承担那个后果。
2.慈父等待浪弟的醒悟
父亲在儿子离开以后,他一直等待,等这个老二回来。等待是一种爱的表现,显现出愿意给对方一个空间,一些时间,让他自主地做出他的决定后再回来。「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2:4)故事裡的爸爸,似乎只能等待,无法做点其他什麽事。但我们的天父不只是等,祂让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让圣灵光照我们,指引我们。只是要问:「你肯不肯回家?」
3.慈父欢庆浪弟的悔改
当浪子回家后,爸爸非常高兴,所以举办一个盛宴来庆祝。启示录中也提到,将来有一个羔羊的盛宴,庆贺所有愿意回家的人。「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路15:7)
4.慈父恳求浪哥的消气
当大家庆贺老二回家时,老大离家出走了。他说:「如果老二在家,我就不回去。」于是他待在屋外生气。爸爸从家裡走到外面劝告老大。哥哥对爸爸说:「从小到大,你命令什麽我都做。」老爸说:「这一次,我不命令你,我拜託你,我请求你,好吗?这家裡的东西全都是你的。而弟弟却像是我们失而复得,我们应该要欢迎他回来,你不要再生气了,好吗?」爸爸这样拜託孩子。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门1:8-9) 这是一个很温柔的态度。就如同父亲对老大所说:「我拜託你。」而不是将他强拉进门。从此看出,父亲不论是对哥哥、对弟弟,态度都是一样的-尊重。
5.慈父宽容浪哥的顶撞
爸爸对哥哥的态度是恳求(Entreating),而不是命令 (Commanding)。但哥哥的回应却是不高兴,且开始抱怨。此时,爸爸不发一语,只是安静地听。忍受顶撞。「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来12:3)每个作父母的人都知道,虽然孩子的想法会不成熟、出言不逊,但还是需要给他表达的机会,倾听他的想法,就像这位爸爸宽容哥哥的顶撞一样。
6.慈父教导浪哥的亲情
最后,哥哥甚至批评弟弟,与他划清界限,不当他是弟弟。对爸爸说:「你那个败家子。」但是爸爸对哥哥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他先说到「同在」,接着才说「所有的」。正是教导哥哥,所谓的「家」是建立在彼此间的关係,而非拥有的东西。如果关係被破坏了,我们需要把它修补起来,让家再次健全。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13:1)归属的关係比拥有东西重要。让我们想回家的是关係而不是东西。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家,重修那破裂的家庭关係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估计的。
V、结论:一位慈父 两个浪子
在美国的Duke Divinity School神学院,有一座「浪子回头」的凋像,是由Margaret Adams Parker所作。如图所示:父亲一手扶着跪在地上抱着他的老二,一手拉着站在旁边,双手抱胸不高兴的老大。一面安抚老二,一面恳求老大原谅老二。他们将这座凋像命名为复合。
从这座凋像,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慈父,两个浪子。双手紧抱胸前的是浪兄,而跪着拥抱父亲的是浪弟。故事中的浪弟自暴自弃放纵情慾,而浪兄则是自大自义计较怒气。这个浪弟代表的是Libertinism,放纵自己慾望享受,带来亲人伤心难过。浪兄代表的则是Legalism,夸口自己道德成就,指责亲人软弱失错。所以,两个人都只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亲人。这个父亲两隻手,一隻手搭着已悔改回家的浪弟,另一隻手拉着浪兄恳请他回家和好。
上週,郑硕帆传道讲道主题是「走向髑髅地」。当耶稣在髑髅地被挂在十字架上时,全世界的人便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耶稣同钉十字架,挂在上面的强盗,一类是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赛人。这两类的人,一类在十字架上,一类在十字架下。十字架上的大强盗已经被判死刑,挂在十字架上,但是他认罪悔改而蒙上帝赦免。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赛人,却是不知悔改,但是耶稣仍为他祷告,希望上帝可以赦免他。所以,不论是十字架上或十字架下的人,都需要被赦免。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而言,这是无庸置疑;但困难的是,十字架下的人是否明白这道理?
这次的多元成家法桉,我们看到很多基督徒上街头表达意见,示威游行。不管他们支持的是哪一个论点,大部分的人似乎都带着老大心态,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点令人感到遗憾,因为自认为对的一方不容易回家。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对于犯错的人能进天堂,不能忍受。所以,甚至会有对方如果在天堂,自己宁可留在地狱的想法。并且认为上帝的恩典有问题,怎麽可以连这样的人都接受。这就是老大拒绝回家的心态。
不久前听到谢依涵悔改信主了。你会替她高兴吗?还是认为她大概是希望在临死前可以蒙主赦免吧。她是利用咖啡把人害死的杀人犯!你会不会有老大的那种感觉,这样的人,她有什麽资格回来?这次多元成家法桉示威游行的民众中,有多少人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我是绝对的对,他们都错。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
耶稣所讲的故事没有结局。一个浪子放纵情慾,最后因为没饭吃而回家,悔改了。另一个则是认真工作,什麽错都没有犯,却因放荡的老二回来,他选择出去,不回家。爸爸出去劝他:「亲情比什麽东西都重要,回来吧!」故事在此结束。我们很想知道,这老大有没有悔改,这个老大最后有没有回家呢?我们并不晓得。
在此,那个十字架上的大强盗,就是浪弟。他愿意悔改选择回家而享受主的恩典。而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赛人,就是浪兄。他拒绝回家并向主抱怨。卢云曾写书分享林布兰所画的浪子回家,他说:「在我们的心裡面,或许同时都存在着大儿子、小儿子的角色。」一部分只管自己的享受不管家人的感受,一部份只觉得自己对别人都不对。只是大儿子的悔改,远比小儿子的悔改困难许多。今年圣诞节为什麽要以回家为主题呢?在浪子回家的故事中,爸爸必须先离家,才能将浪弟接回家。同样的,爸爸必须再次的离家,才能规劝浪兄回家。耶稣也是如此,为了带我们回家,他愿意离开天上的家,降生到这个世上。这正是圣诞节的意义。
让我们低头祷告
天父,你是充满着慈爱,不管我们犯什麽错误,你都愿意原谅我们。但,问题是,我们愿意回家吗?今年的圣诞节,我们演出这齣回家的戏。不管是剧中哪个角色,主,他们正扮演着,我们人生所遇到的问题。家让我们领受到爱,也领受伤害。我们不知道,在我们的原生家庭、衍生家庭、父母、兄弟姊妹、子女之间,是不是还有伤害?是不是还有无法解开的心结?如果有,我们要向你祷告,求你帮助我们,让我们学习这故事裡的慈父。愿意用宽容的心,忍耐接纳,饶恕来让所有的浪子放下心中的害怕,所有的浪子都能够回家。主啊,当我们想到家的时候,心裡往往有很多纠结的感受。主,我们跟你的关係也是一样,或许我们因为放纵自己的慾望,以至于伤害你或伤害家人的心。或许因为夸口自己的成就,以至于指责我们的家人,也伤了他们的心。不管我们是浪兄还是浪弟,你都邀请我们,希望我们回家。因为你的爱,是要领我们回家的。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可以回到地上的家和回到天上的家。如果我们跟人之间有失去和平的、失去爱心的,求主帮助我们可以去弥补、饶恕、宽容、接纳,让我们可以再次归入家的温暖。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