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的诗(诗22)——牧人诗篇
2016-03-21
作者:wangxuanzhen5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诗篇22、23、24这三篇诗被称为牧人诗篇。22篇预言主耶稣是为羊舍命的好牧人(参约10:11);23篇是描述主耶稣为羊而活、牧养羊群的大牧者(参来13:20-21);24篇是描述主耶稣领群羊进入荣耀的牧长(参彼前5:4)。所以,这三首诗篇被称为牧人诗篇。而22篇主要在预言主耶稣钉十字架,因此也被称为十字架的诗。
当思想本诗篇感人的叙述时,我们觉得所叙述的远远超越大卫的经历,所以没有基督徒读诗篇22篇时,不会想起十字架,因为本诗预言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
开头就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第四句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参太27:46)。
本篇诗还预言了耶路撒冷众人侮辱和藐视主耶稣(参诗22:7-8;太27:23,26-31)。
预言了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的祷告,以及门徒的四散(诗22:9-11;参太26:39-40,56,59-75)。
预言了主耶稣受苦时,敌人如何凶恶(诗22:12-13;参太26:47,59;27:1,26)。
预言了主耶稣受难时的痛苦(诗22:14;参太26:37-38)。
预言了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口中极其干渴(诗22:15;参约19:28)。
预言了兵丁扎主耶稣的手和脚,但没有打断祂的骨头,因为祂的骨头已经被神数过了(诗22:16-17;参约19:18,33-37)。
预言了主耶稣的衣服被人拈阄瓜分(诗22:18;参太27:35)。
预言了主耶稣把灵魂交在父神的手中(诗22:19-21;参路23:46)。
更预言了主耶稣复活后,门徒将神的道传给后代(诗22:30),阐述明白救恩是由神所做成的(诗22:31)。
虽然诗歌中有弦外之音,但所描述的苦难除了带着预言的作用之外,其实对于我们也大有用处。我们也可以从中学晓向神呼求,得安慰、得保护,有倚靠的心,以祂为神,并且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神必显明祂的信实。这些都是我们的心路历程,包括:被弃、被拒、遭仇视,受痛苦,以至死亡,因祂凡事上受过试探,像我们一样(来4:15)。
所以,我们在读这篇诗时,要从三个角度来思想,其一,就是诗篇作者自己的角度,这首诗篇是作者自己的经历,他有与主耶稣相似的经历,他所说出的话,有许多并不是主耶稣所说的,因此我们可以比较主耶稣受苦与作者本人受苦的不同感受与表现,从中看见主耶稣的伟大,也看见作者的有限。其二,我们从主耶稣的角度来看本诗,描述主耶稣如何地顺服神父,为了人类的罪恶来到世上,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如何地被恶人攻击,却为恶人去死。其三,我们自己的角度,我们在读本诗篇时,看见主耶稣受苦,看见作者受苦,再看我们自己受苦,从中对比我们与主耶稣、我们与作者本人的不同,蒙神的光照,知道自己所当行的。
其一是作者的本意,描述自己的经历;其二是作者的预言,预言主耶稣基督的经历,显明主的伟大;其三,是作者的教训,引申到我们身上,使我们知道该如何事奉神。
本首诗可以分为三段:1-10节是作者的一些疑问,涉及了三个方面;11-21节是作者的祈求,主要是祈求帮助和拯救;22-31节是从中发出的教导,主要是作者本人要怎样,和万民要怎样。
一、疑问(1-10)
在这段经文中,作者提出了三个疑问,自己又作了一些答复,分别出现了三次“但”,这样的转折,表达了作者的一些不同心境。
第一方面的疑问:神为什么离弃我?(1-3)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1)
每当我们看见这节经文时,都会想到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作者在自己的诗篇的一开头,就发出类似绝唱的疑问,想必他的经历非凡,试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出这样的疑问。
作者本人明确地感受到神对他的离弃,神与他的远离。我们无法知道作者本人经历了什么,也许是他下面所描写的恶人攻击,被人藐视,自己身体中骨头的脱节,精力的枯干,如同在死亡之地。更有甚者,当他在自己的环境中呼求神时,神并没有答应他。所以,他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
其实,神是不是离弃他,和作者感觉到可能是神离弃他,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神对属神之人的熬炼,神并没有离弃;后者是人的信心软弱,神也没有离弃。
我们很多时候,向神发怨言,就说神离弃我们了,神远离我们了。或者是神在熬炼我们,或者是因为我们得罪了神,神借此提醒我们,神不离弃我们,除非人离弃了神。
这句话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说过。当主耶稣说这句话时,神确实离弃了主耶稣。诗人说,未见过义人被弃(参诗37:25),但那至圣的义者却是被“弃”,为我们成了咒诅(加3:13)。因为主耶稣当时背负了众人的罪孽,神一定要离弃罪人,因此主耶稣被父神离弃。这是主耶稣最伤痛的事。
这3节经文,应用在主耶稣身上,表达在那可怕时刻,祂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态度。无罪的基督为罪人成为有罪(林后5:21),为要符合神所要求的义。赎罪祭是在营外燃烧,远离神所在之处。此仪式是基督被“眼目清洁不看邪僻”(哈1:13)的神弃绝的实体预表,这使祂能在为人子的极大痛苦中,祂的呻吟、呼喊,得不到神的回应,祂在“太远救不到的地方”。
受难者,诗篇的作者自己提供了答案:“你是圣洁的”,在被遗弃的可怕遭遇中,祂称神为义的。神的圣洁拒绝受任何干扰。因着神的圣洁,神就要刑罚有罪的人,因着神的慈爱,祂要来到世上拯救这些罪人,使信的人得救,因此祂就要为罪人受苦,被父神离弃。
注意,在我们身上,神没有离弃我们,我们却以为神离弃我们;我们有罪,神必定离弃罪人,主耶稣没有罪恶,为了人类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祂说神离弃祂,和我们以及作者说,神离弃我,是完全不同的。从中我们看见主耶稣的舍命,看见我们人的罪恶。正如耶利米所说:“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哀3:39)
圣经记载过,人离弃神,例如:“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来3:12)
圣经记载神离弃人都是因为人的罪恶,例如:“耶和华因你行恶离弃他,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使咒诅、扰乱、责罚临到你,直到你被毁灭,速速地灭亡。”(申28:20)惟独神离弃主耶稣,不是因为祂自己有罪,而是为了我们的罪。
神离开一个人,也是有原因的。例如神离开希西家王,是要试验他:“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代下32:31)但是,当神要试验一个人时,人常常是失败的,那些得胜的人都得到了极大的赏赐,而那些信心软弱的人,常常发怨言。诗篇的作者在此产生了疑问:“我的神为什么远离我?”不过这话也显明,人们何等需要亲近神,当神稍微远离人一点,人就会有不安全感,足见人的幼小。
紧接着,作者受到了他对神离弃和远离的这种感觉因何而来,那就是神不听他的呼求。
神“不听我唉哼的言语”,足见作者所经历的,给他内心所带来的创伤是何等大。“唉哼”,表达了作者的无望、无助与凄惨。神是发怜悯的神,神为什么不听这样凄惨的呼求?我们确实要有疑问?
“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2)作者告诉我们,他的呼求不仅语调凄惨,时间也漫长,白日、黑夜不断地呼求神。
是的,这样向神呼求,神不垂听,没有任何答复,又有谁能继续坚持下去,不发出疑问?又有谁能不疑问,是不是神离弃我了?是不是神远离我了。
“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或作“居所”)的。”(3)当作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后,他写到第三节,又笔锋一转,好像在否定自己前面的疑问,自己在说服自己。注意,“但”是转折。他说到了神两方面的是:
其一,神是圣洁的。作者在此提到神是圣洁的,说明作者认为自己没有冒犯神的圣洁,不会因为作者冒犯了神的圣洁,致使神不听他的呼求。这是作者对自己的省察。这种省察排除了作者犯罪的可能性。我们在作者的环境中,也应该常常省察自己,先自己找原因,看神为什么“离弃”、“远离”我们。
其二,神是“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这说明神愿意垂听人的呼求,以至于人们赞美神,神把自己的宝座安放在以色列的赞美上。作者知道神是极其愿意听人的呼求。他的知道,使他对神没有垂听他的呼求,产生更大的困惑。
第3节说神“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这个观念丰富浓缩:神自己是圣洁的,既然如此,祂又为何不向受苦者施援手?既然祂以自己百姓的赞美为宝座,人们赞美祂的大能奇事,那么何以现在不施展大能呢?
而神的圣洁与神愿意垂听人的祷告,都促使神应该对呼求神的人有所回应,但是现在神似乎离弃我,神远离我。这就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我们有许多时候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表现出来的是怎样的?我们又是怎样面对的?
第二方面的疑问:为什么我得不到帮助。
接着的第4-8节把基督的受难、与别人作了强烈的对比。别人的呼叫带来拯救;祂却得不到。
比较太27:39-43,祂不属殉道者之死;神必不撇弃殉道者。人对祂而发的莫名、高声的嘲骂,起因于神的无回应。神似乎与他们一同对抗祂。如是,祂所有的宣告,似乎都是假的。
“我们的祖宗倚靠你;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他们倚靠你,就不羞愧。”(4-5)祷告不蒙垂听,急难中祈求,神长久缄默,情况似乎跟神的本性不符(3节),又跟前人的经历迥异(4、5节)。当作者得不到答案时,他回顾了历史,在历史中他看见祖宗们如何依靠神,又看见他们因依靠神而得到神的解救,以至于他们不羞愧。
我们在痛苦中,眼睛在看哪里?能不能看见历史中神的作为?是不是看见了先祖们对神的信靠?有没有只叹息自己的“命薄”?我们在黑暗中的时候,如果看见别人得救,更会觉得自己命苦。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信心被神“辜负”了,就会感到耻辱,觉得自己的信心太愚蠢。但是,实际神一直在显明祂自己是可靠的。
其实,在痛苦的经历中,我们才能和先祖们共鸣,借这痛苦的经历,我们与那些伟大的先祖走上了同样的路,可以体会他们的经历,慨叹他们的刚强,学习他们对神的依赖,体恤他们的软弱,感知神的保守与拯救。这是神的美意,把我们放在那些属灵的伟人所曾经经历的路程中。
“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6)当作者回顾历史时,他能得到榜样和信心,但是当他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时,他认为自己又是那样的卑微。他觉得自己被神藐视,像一条爬虫,不受神所理会,这是他自卑的心理,是一种灰心的表现。他知道自己无法与历史中的伟人相比。因为他看见自己是“虫,不是人”,这种极度的自卑,是因为他“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是的,我们常常活在别人的目光中,为着别人的称赞而高兴,因着别人的藐视和羞辱而自叹。作者的话也显明,这个世界上的人,常常说长道短、评头论足,他们常常把自己邪恶的价值观、荣辱观拿出来,左右那些正直人,而那些不刚强的人,就会随从他们,随从众人的恶,以至于作恶。所以,主耶稣告诉门徒,仇敌就是家里的人(太16:34-39),祂教训我们,要舍己跟随祂,不要随从这个世界。主耶稣的门徒彼得也教训我们:“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彼前4:4)
其实,我们的先祖也曾经在他们的时代经历过同样的事,他们也会有我们同样的感受,正如圣经所说,以利亚是与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雅5:17)。只是我们常常看见他们的得胜,忽视了他们的软弱;常常知道他们的结果,却没有细究他们走向得胜的过程。
主耶稣更是被人藐视,被人厌弃,连门徒都曾经说拿撒勒有什么好的;当人们不接待主耶稣时,祂向天上的父神感谢(太11:20-30)。祂的表现,使我们自惭形秽。祂没有说“我是虫,不是人。”但是,在那些钉祂的人来看,祂是说了僭妄的话,是大逆不道的,是应当被治死的。
第三方面的疑问:把自己交托给神却得不到搭救。
“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7-8)
“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很显然作者把自己交托给神了,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交托,是圣经常常教训我们的。例如,彼得教训我们:“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前4:19)怎样就是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神?
注意,是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神,而不是将自己的事情交托给神,不是将所想往得到的物质利益交托给神。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神,是指要自己的灵魂蒙神保守,要使自己得以造就,灵魂中的美德得以建立好。
凡是将自己交托给神的人,都是完全信任神的人,假若我们不信任神,又怎么把自己交托给神呢?把自己交托给神的人,神都会负他们完全的责任,神也一定会按照神的美好旨意来待他们。在我们一般信徒中,常常愿意将自己交托给神,但是当神按照神的美好旨意带领我们学习各种功课时,我们又常常不愿意学习,因为学习功课时要使我们经历痛苦。在我们学习功课时,神的美意还没有成就时,在我们学习功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看不见美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常常灰心。不认识神的人,不知道神在我们身上美好旨意的人,也会常常阻止我们按照神的心意行事,常常劝勉我们按照世上原则行事。因此,他们也常常嗤笑我们。
神为了使我们学会各种功课,常常不用一般人所认为的方式“搭救”我们,反而常常把我们放在患难里。世人嗤笑我们,有时我们也会误解神的心意而灰心,甚至埋怨神。
这时,诗篇的作者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其实,并不是神不搭救我们,而是神要我们的灵魂更加兴盛。因此,主耶稣明确地教训门徒:“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9:24)
别人的这种嗤笑不仅落在信徒身上,他们也嗤笑过主耶稣。在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宗教领袖们曾经嗤笑说:“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神,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神的儿子。”’”(太27:41-43)
作为诗篇的作者,听见世人的嗤笑,他有疑问;但是,我们的主耶稣并没有疑问,因为祂知道自己来到世上是为了什么。正是因为祂不救自己,所以祂才能救了别人;假若祂面对别人的嗤笑时,救了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了,祂就无法拯救我们。
我们在学习自己的功课时,也必须知道这样的属灵原则,使我们不救自己,使我们单单地仰望拯救我们的那独一的真神。
作者疑问,信靠神却没有好报(6-9节)。诗人提及“祖宗”信靠神,祷告便得解救(4-5节),引出诗人的疑问,似乎一心信靠,但是毫无果效,反而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6-8节)。然而神令诗人一生投靠祂(9节,“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引出下文。
“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神。”(9-10)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之后,又用了“但”作转折,这次他思考了自己的一生。
“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这话显明,神对我们非常了解,在我们还在母腹中时,神就认识我们,神掌管着我们的出生,这就是“生有时”。从我们的出生开始,神一直爱我们。
“我在母怀里,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在母怀中的孩子,必须依赖母亲,天天、时时仰望母亲。诗篇的作者思想了自己在小孩子时,是神给了母亲作小孩子的依赖,虽然他依赖母亲,现在他知道,那是神给他的恩典。因此他又说:“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里”,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母亲手中,更是在神手中。他最后的结论是:“从我母亲生我,你就是我的神。”
这样,神不改变,神的爱不改变,所以现在的艰难不能否定神爱我。作者是用这样的历史和个人经历,来建立对神的信靠,然后又用这样对神的信任,来解释现在所经历的艰难。
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上,祂的一生都已经安排好了,祂知道自己的一生将如何度过。他的一生也是神所知道的。祂从出生,就明白要投靠神。这种恒久的信靠,是祂求助的根据。此刻,主呼求神的帮助。
作者以上提出了三方面的疑问,自己又作了回答。似乎作者在自己说服自己,所以我们从这三方面的疑问,能看见作者本身的矛盾和有限;但这些疑问应用在主耶稣基督身上,我们能看见主耶稣基督对父神的顺服,对世人的慈爱,对自己的舍弃,这些都叫我们看见主耶稣基督的伟大;而这些疑问应用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就能认识自己的可怜属灵情景,我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地效法主耶稣,过得胜的生活。
二、祈求(11-21)
这段经文是大卫向神发出的祈求,在祈求中,他继续述说自己的痛苦经历,但似乎在他述说的同时,他看见天上向他预示的基督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幕,大卫把自己的痛苦和主耶稣的经历作了比较,但是他所记录的,大都是主耶稣所经历的,而非大卫自己的经历。
作者发出了以上三方面的疑问后,在这段经文中,作者就向神提出了两方面的祈求:
1、求帮助(11-19)
“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11)
作者以为神远离了他,所以他沿着自己的思路向神祈求,不要远离他。他特别提到他这样祈求的原因:“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是的,在急难中我们特别需要帮助,而我们遇到急难,却没有帮助使我们更加恐慌。
神常常把我们放在急难中,又不叫我们从人得着帮助,就是要我们单单地从神得着帮助。诗篇的作者已经看见自己的软弱与无助,所以他向神发出了这样的呼求。其实,在此前作者也向神昼夜地呼求过,他能继续呼求说明他对神仍旧有信心。他之所以要继续呼求,是因为他面临着急难,却没有人帮助。
人是有限的,人特别需要帮助,人又常常遇见急难,而向神呼求帮助。人们的这种帮助常常又是求神救我们脱离各种艰难。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也曾向神发出呼求,天使也来帮助过祂;虽然祂说过求神挪去那杯,但是祂更说过,要成就神的意思,不要成就自己的意思。祂向神求的帮助不是挪去艰难的环境,而是有力量能负担起来。这就和作者,和我们完全不同了。
接下来,作者就述说了他所遇到的艰难。这些艰难在诗篇的作者身上经历过,更在主耶稣身上切实地发生过,也可能在我们学习功课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在作者身上,他有什么反应?在主耶稣身上,祂有什么反应?在我们身上,我们又会怎样?值得我们好好思想。
每一个研经者都很明了,本诗篇是在预言“基督受难,及随后的得荣耀”(彼前1:11)。而这一段经文描述的最真实。论到祂在人手下忍受的肉身折磨,是极其感人肺腑的受苦记录。那些无人性的敌人,被形容为“公牛”、“狮子”与“犬类”。公牛会压碎挡它路的东西,或是把它踢到一边去;狮子则是把它吞吃掉。这是形容力气大,伴随它们的是残暴与贪婪。巴勒斯坦的狗是很狂野的,靠着垃圾维生,常是成群结队地猎取食物。这些无理性的兽类,是那些无情、嘲笑、折磨濒死的耶稣之群众的写照。祂的软弱、脱了节的骨头、疲惫的心、严重的口渴、被钉穿的双手与双脚、半裸,祂的痛苦全都生动地描绘出来。
其一,四围被野兽困绕:“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他们向我张口,好象抓撕吼叫的狮子。”(12-13)
“巴珊”,位于约旦河东,以肥沃的牧场和又大又壮的牛羊著称(见申32:14;结39:18;摩4:1)。
“公牛”,比喻凶狠的人,想要毁灭他。“大力的公牛”,有文献说是指“水牛”,也指神话中的一个人物,由巴力和他妹妹亚纳所生。
“吼叫的狮子”,用贪婪的公牛作比喻似乎还言尤未尽。诗人现在用虎视眈眈,准备扑向猎物的狮子来加强自己的语气。本节把狮子和野牛比作攻击的武器。
试想,一个牧人带领羊群在这种环境中是何等的艰险,这些经历都是大卫所经历的,他对此有很多的体会。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周围也会有同样的恶人环绕我们,正如主耶稣教训门徒时所说的,我们如同羊羔进入狼群(太10:16)。
但是,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之后的任何一个属于主的人,他们所经历的都不如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时所经历的严重。当时的各阶人士,纷纷地反对主耶稣、攻击主耶稣,尤其那些宗教领袖们,更是拿着他们手中掌握的律法知识,凶险地攻击主耶稣,远远胜于巴珊的公牛和吼叫的狮子。
这节经文除了描述作者所经历的,更是非常清晰地预言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经历的人们对祂的嗤笑和攻击。
其二,心如蜡熔化:“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14)
“如水被倒出来”,水是不值钱的,当人们不用的时候,就将水倒掉了;当水被倒出来是,器皿中空了,水也很快地散在地面上,渗透到土壤中,消失了。这是形容作者经历艰难时,痛苦的心情如同空荡荡的器皿,更如没有价值的水被人弃绝,如同水消失在地土中。
“骨头都脱了节”,我们无法想想一个人骨头“都”脱节后会是种什么感觉,不过我们知道一个人骨头脱节后的疼痛,身体的无力,也一定会给他的心灵造成极大的痛苦。这种经历似乎在大卫的一生中,没有记载过;但是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我们能知道祂身体下垂,骨头脱节是可能的。这种痛苦是无人能体会的,除非亲身经历过。
“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这是形容作者的意志不再坚强,已心力交瘁。蜡在成型时,可以被点燃以给周围带来光明;但蜡熔化,无法成型,又无法使用了;当一个人的心这样熔化,他什么也不能干了,也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任何的益处。
作者经历患难,好的心志没有了;我们在经历一些患难时,也会心志改变;但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仍旧愿意成就神的旨意,在十字架上时,仍旧在拯救那强盗,并为十字架下钉祂的那些罪人祷告。主耶稣的心并没有象我们一般人经历患难这样熔化,尽管祂亲眼看见了世人已经疯狂到了不能再疯狂的地步,他们连救他们的主也要杀死,但是主耶稣仍旧用祂的大爱来爱他们。假若这句话一定要应用在主耶稣基督身上的话,那是指祂完全为我们舍弃自己,蜡烛成灰泪始干。
其三,精力枯干如在死地:“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15)
作者用“瓦片”来形容“精力枯干”,说明他不再像生长的树木一样充满活力,而是象瓦片干燥易碎,像脆弱的陶器。
“舌头贴在我牙床上”,是指极其干渴。
“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有时神将我们这些属神的人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来试验我们(参诗66:10-12),为要炼净我们的渣滓。神将主耶稣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是因为祂有渣滓,而是为了我们世人的罪孽。以赛亚先知说,是神定意将主耶稣压伤。
其四,扎我的手脚:“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他们瞪着眼看我。”(16-17)
这些经历都不是大卫所有的,这分明是在预言主耶稣基督被恶人攻击,为罪人钉十字架的情景。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人们用钉子钉了祂的手和脚;人身上的骨头一共才208根,在主耶稣被钉的时候,每一根骨头是什么感受,祂都清清楚楚。
“他们瞪着眼看我”,就是在主耶稣如此痛苦中,十字架下的恶人们,没有一个同情的,反而都在那里“瞪着眼看”祂,显出罪人的邪恶,也显明主耶稣为了爱罪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其五,分我里外衣服:“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18)
圣经也没有记载别人分过大卫的衣服,这些也都应验在主耶稣基督身上。
人们分主耶稣的衣服是嗤笑主,但是他们的行径正好应验了圣经的预言。人们把主耶稣的外衣和里衣都拿了去,是在羞辱主耶稣。主耶稣要经历身体上痛苦,还要忍受这些人的羞辱。这些都是为了我。主啊,你怎么这么爱我?我感谢你!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远离我;我的救主啊,求你快来帮助我。”(19)当作者述说完了自己的经历,(他的述说用在自己身上有些夸张,因为很多是他自己没有经历的,只应验在主耶稣身上。)他向神发出了呼求,求神帮助他。
这种“帮助”,是指求神给他力量,脱离这种患难。但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向神祈求的是,愿神的旨意成就。所以,主耶稣祈求的帮助,不是撤去苦杯,而是坚固心志,成就神的旨意。这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都是求神帮助我们脱离患难。
2、求拯救(20-21)
“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原文作“独一者”)脱离犬类。救我脱离狮子的口。”在这里,作者向神所求的,有三个“救”
其一,“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这里的灵魂是指作者本人,因为刀剑是伤害不了灵魂的。正如主耶稣所说的,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你们不要怕。
其二,“救我的生命(原文作“独一者”)脱离犬类”,注意,这里对“生命”作了注解,生命就是“独一者”。是的,人的生命在世上只有一次,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的,与别人不同的,这样我们的生命就格外的珍重,凡是知道自己生命珍重的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假若我们的一生总是被犬类围绕,假若我们的一生被犬类吞食,我们会多么委屈,又认为是何等的没有价值,难道我们生活在这世上,就是被别人吞食的吗?所以,作者发出这种感慨,求神拯救他脱离犬类。
但是,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上,神给了祂一个身体,要借着这个身体被钉在十字架上废掉冤仇(弗2:14-15),神给祂一个身体,就来为我们钉十字架的,就是为拯救世人的,包括这些围绕祂的犬类。主耶稣多么伟大,祂的人生多么有意义。
其三,“救我脱离狮子的口”,一个人被狮子吞噬,是何等可怕的事。神曾经救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神也曾经救过大卫脱离狮子和熊的爪。但是,神没有救主耶稣脱离十字架的痛苦,这些都是为了我。主啊,我是个罪人,我感谢你这样爱我,因为你从来不救自己,所以今天我才能获得拯救,你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得救赐给了我,我感谢你!哈利路亚!
“你已经应允我,使我脱离野牛的角。”(21)到这里。作者突然得着神的回应,“你已应允我!”来得戏剧性,诗人在恳求的过程中忽然发觉神已垂听,一切随即雨过天晴!这对于重压下的人是多么大的喜信?这对于枯干的心灵是怎样的滋润?这对于脱节的骨头是怎样的修复?难怪作者在下面要在弟兄中赞美神,要引导列国的人来敬拜神。他是怎样转变的呢?
大卫自己经历痛苦,他向神祈求,他描述了主耶稣钉十字架的痛苦后,他继续向神呼求,求神拯救他(20-21)。但是,当他正在这样呼求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了,他为什么能描述出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情景?这乃是神向他启示这事件,这正是神在应允他的呼求,他知道了他的痛苦遭遇,怎么得解决?就是仰望钉十字架的耶稣。至此,患难并没有离开大卫,但是他的心态由惧怕,转变成赞美神,他知道了连神的儿子都要经历这样的痛苦,连无辜的主耶稣都要经历患难,何况我们呢?这时的大卫,不再注重自己的患难,而是注重如何传扬神,如何使以色列人惧怕神、荣耀神,如何使地极的人认识神。这才是神应允他而使他有的表现。说神应允了大卫,其实更清楚地表达乃是神改变了大卫的观念,所以他的哀求就变成赞美,进而传扬神,教导以色列百姓和普天下的人。
你现在还在患难中吗?你一直在祷告神吗?祂现在已经答复你了,你知道了吗?这种峰回路转的经历使那些在患难中的人无不赞美神;这种突如其来的应允,使那些几乎灰心的人,喜的不敢信。但是这是真实的。也许作者的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他的心灵已经改变了,他凭信心等候神的成就,他亲眼看见神的奇妙工作。
三、教导(22-31)
虽然受到“犬类”、“狮子”、“公牛”和“野牛”的围困,受难者知道自己没有被抛弃。在神的应允临到时,沮丧和忧愁变成了信靠、平安、欢乐和赞美。第22-31节是赞美的凯歌。门德尔松在为本诗配合唱谱的时候,从这里起突然由小调转为大调旋律,以表达情感的剧变。
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两段:大卫首先说到了他自己和以色列人要怎样;又说到了地极的人,列国的人要怎样。
1、选民所要的(22-26)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又可以分为一下几方面:
第一,大卫说到了他自己要怎样:
“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赞美你。”(22)作者在此说到他两个“要”:
其一,“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他得到了神的应允以后,不仅自己得到了安慰和力量,他更有力量去向弟兄传说神的名,因为他知道他的弟兄现在也有许多在同样的患难中。
其二,“在会中我要赞美你”,他以前曾经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那是因为他在患难中,听不见神的声音,看不见神的作为,只知道自己的患难;而现在他得到了神的应允。当年,以色列人在红海边,发怨言;但是当他们过了红海,他们就一同地赞美神;作者也是这样,我们岂不也是这样吗?
大卫当时经历了神的赐福,他要传扬神的名。我们今天岂不更应该传扬神的名,因为祂的大爱,更是活化在我们眼前。我们更应该赞美祂,因为祂在我们身上成就了何等大的事。
第二,大卫又教导以色列人要怎样:
“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祂;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祂;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祂。”(23)这节经文,大卫更告诉我们,他希望那些敬畏神的人,有三“要”:
其一,“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赞美祂”。
首先,大卫用“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雅各的后裔”、“以色列的后裔”,作称呼,说明雅各的后裔,就应该敬畏神,以色列的后裔,就应该敬畏神,雅各和以色列的后裔都当敬畏神,敬畏神的人就是出自雅各和以色列的后裔。
敬畏神的人要赞美神,只有那些敬畏神的人才能看见神的作为,才能等候到神的应许;在极度的患难中仍旧倚靠神,神不会叫他们羞愧。我们接受了神给我们预备的救恩,亲尝了主恩的滋味,能不赞美神吗?所以,保罗说:“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罗11:33-36)
其二,“雅各的后裔,都要荣耀祂。”
那些说,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人,怎么能荣耀神?那些在患难中失去美好心志的人怎么荣耀神?那些面对犬类、狮子、大力公牛的人,假若以恶报恶,怎么能荣耀神?
是那些等候神的人,才能荣耀神;是那些得着神应允的人才能荣耀神;是那些焕发新生的人才能荣耀神。大卫有自己的经历,看见神在雅各、以色列人身上的作为,他充满信心地鼓励雅各的后裔,起来赞美神。
今天的信徒岂不更应该赞美神,因为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我们无法加添神的荣耀,因为我们是没有荣耀的,但是神却要叫我们起来荣耀祂。圣经教训我们,用好行为来荣耀神(太5:16);用感谢来荣耀神(诗50:23);广传福音使神得荣耀(帖后3:1);靠主结满仁义的果子荣耀神(腓1:11);品行端正便是荣耀神(彼前2:12);多有爱心使神得荣耀(林后9:13);信徒彼此接纳来荣耀神(罗15:7);在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20);在吃喝的小事上荣耀神(林前10:31);最后用生命的结束荣耀神(参约11:4;21:19)。
其三,“以色列的后裔,都要惧怕祂。”
大卫说到了敬畏神的人,要赞美神;也教导雅各的后裔,要荣耀神;最后教导以色列的后裔要“惧怕”神。之所以要惧怕神,是因为神本身就是可畏的;也是因为神有可畏的作为;还是因为祂要藉着主耶稣审判万民。那些惧怕神的人,是认识神的人,那些惧怕神的人,是愿意顺服神的人,那些惧怕神的人是荣耀神的人,他们也能发出真实的赞美。
第三,大卫这样教导的原因。
“因为祂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也没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祂就垂听。”(24)
前面大卫说,他被人藐视;这里说到,神“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
对于受苦的人,那些犬类、公牛们是藐视他们的,因为他们生活安逸,所以骄傲如链子戴在他们的项上(诗73:6),因为他们不认识神,他们是作恶的,他们使那些受苦的人,苦上加苦。
但是,神爱那些受苦的人,神常常藉着苦难,搭救那些受苦的人(伯36:15)。
一般人在受苦时,是有些让人憎恶的,因为在苦难中的人,常常失去理智,常常抓救命稻草,常常说起来不算完,好像祥林嫂一般。但是神没有藐视他们,也没有憎恶他们,更没有向他们掩面,而是在他们呼吁的时候,按照神的计划,“垂听”他们的呼求,应允他们。
我们世人最大的困绕是什么?不是金钱、物质,而是罪恶对我们的捆绑。当我们被罪恶奴役而苦不堪言的时候,神打发祂的儿子,为我们降生,来为我们钉十字架,救我们脱离罪恶的辖制。
所以,我们应该赞美祂,我们应该荣耀祂,我们应该惧怕祂。
第四,大卫要还原。
“我在大会中赞美你的话,是从你而来的;我要在敬畏耶和华的人面前还我的愿。”(25)
在前面,大卫的诗叫我们看见他非常孤独,没有神的帮助,自己周围环绕着恶党。现在我们看见大卫出现在“大会中”,他招集了许多人来听神的话,他要为神作见证。当基督耶稣为我们成就了救赎的大工之后,传福音的人成了大群,各地建立了教会,现在福音已经传到普天下。
大卫还说,他那些赞美神的话,是从神而来的。是的,他的话不是出于他自己,而是被神的灵感动才有的。“从你而来”,这更告诉我们,主自己就是我们赞美的源头和目标。
大卫要还原,这说明他曾经许过愿。人们常常在患难时许愿,以求神快快地垂听他们的祷告。
第五,祝福。
“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祂。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26)
注意,“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过类似的话(参太5:1-12)。
“谦卑的人”,就是那些为自己的罪忧伤的人,他们必能得着救恩而饱足。
“寻求耶和华的人”,就是那些在古代依靠神的人,就是在主耶稣完成救恩后,相信接受的人。他们都要赞美神。
注意,“你们的”,作者突然从第三人称“谦卑的”转为第二人称“你们”。这是希伯来语的特色,这是大卫直接在教导他面前的人。
“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一个人心活着就有力量和盼望,一个人的心死了,做任何事都是无意义的。
2、地极的人所要的(27-31)
第一,要想念和敬拜神。
“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27)在此,大卫照样用了对比的手法,“地的四极”,对应“列国的万族”;“都要想念耶和华”对应“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作者的视野从“敬畏耶和华的”“雅各的后裔”和“以色列的后裔”(第23节),扩大到神对亚伯拉罕所承诺的所有民族(创12:3)。藉耶稣基督的救赎,以色列和全地的人得以参加弥赛亚的筵席(赛25:6-10上;启19:9)。
这是说到主耶稣给人类带来的福音,影响到了普天下的人。福音的广传在大卫的诗篇中已经预言到了。“因为国权是耶和华的,祂是管理万国的。”(28)神不仅是以色列的神,神更是万国、万族的神,神的国权是没有穷尽的。正如保罗所说:“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9-11)
第二,要在神面前下拜。
“地上一切丰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尘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都要在祂面前下拜。”(29)
“一切丰肥的人”,本节应与上文联系起来,说明耶和华神是所有民族的君王。这里是描写富裕兴旺的国家,也要到圣所来敬拜神。这节的意思也是在告诉我们,神一视同仁,无论贫富(留意“丰肥人”和无助者的比较)都欢迎。恭敬地思想本篇感人的诗篇,结果必然是产生深度的敬拜,心、灵都被神所折服,手、脚都变得乐意事奉如此一位爱的至高主宰。自己一切的丰肥,在神面前都算不了什么,那些看见主伟大的人,都谦卑在神的面前。
“下到尘土中”,本意是指弱小民族,他们也要来叩拜神;也是指死了的人。这说明神是死人的神,神也是活人的神,神要审判死人与活人。这本身就说明,人死后不是不存在了,只是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他们仍旧要受神的审判。
第三,预言教会的兴旺。
“祂必有后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传与后代。他们必来把祂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言明这事是祂所行的。”(30-31)
“祂必有后裔”,就是信祂的人,正如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指与亚伯拉罕有一样信心的人。
“主所行的事”,主行了许多事,主给人带来的救恩,是主所行的最大的事。
“祂的公义”,就是祂的义,祂本为义,祂为人类钉十字架,显明神是义的。
“将要生的民”,那些接受神的义的人,就重生得救了。神的义要传遍天下,接受相信的人就得着了。这也说明,神的道要传到未来的世代,传到地极。
“言明这事是祂所行的”,救恩不是出于人,完全出于神。
在本诗篇22-31节里,有三圈不同的祝福:
第一,是在第22节,复活主在祂的教会之中(与来2:12比较)。
第二,是“我们”的祝福圈,包括了复兴的、与悔改的以色列民。
第三,是从25节到末了,出现了最大圈的“庞大群众”,其中肯定包括“列国的所有家族”。
在弥赛亚的未来国度中,祂还是会在其中,所有叛逆者将要在祂面前跪拜受审判,祂将成为至高。祂的旨意,要在地上如同在天上般的成就,更新了的世界,数不尽的得赎群众,都来称祂为义。那一天很快就到了。
主啊,我愿你来!阿们!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