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传扬福音,神恩彰显

2018-05-07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8117-12010114225650.jpg

   经文:徒10:34-48。

 
  使徒行传第十章,记载了意大利人百夫长哥尼流一家蒙恩得救的故事;从此在使徒时代真正打开了向外邦人传扬基督福音的大门。当时的罗马帝国,版图包括地中海沿岸欧、亚、非三大洲的精华地区,而且罗马帝国的公民都高度受到“希腊文化”的熏陶,因此,一旦有人成为基督徒,便会很迅速的将福音扩散到其它地区和种族,这是神奇妙的作为。
 
  这个外邦军官——哥尼流及其亲友,他们归主的经过,是使徒行传中篇幅最长的叙事文,而且在11章中再次被提及,可见其重要性;这件事使彼得成为向外邦人传道的核心人物。哥尼流蒙主指示和彼得得见异象,都是出于同一位圣灵的启示与引导,目的只有一个:拓展福音事工,彰显神恩浩瀚。
 
  一、公义之神
 
  经文:“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
 
  我们的神“不以外貌取人(即不偏待人)”(申10:17)。他喜悦和接纳任何离弃罪恶、信靠基督、敬畏真神、行事公义的人(参见罗2:6-11)。公义是神的本性,诗人说:“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诗11:7-2)百夫长哥尼流的蒙恩,正是在于这样的基础。
 
  彼得后来在他的书信中也指出:“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1:17)我们所信的神既是不按外貌待人的神,我们也不可按着外貌待人(雅2:1),这是基督徒的生活原则,以及神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那敬畏主、行义的人”指对神敬畏、对人公正;即生命讨神喜悦之人的美好行为。“都为主所悦纳,”这话并不是说行善是人得救的另一项条件。哥尼流的内心是虔诚的,行为是善良的,但他仍然需要救主;因为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而不是凭着行为(弗2:8-9)。彼得在这篇信息里面也清楚地表明,必须是相信耶稣基督之名的人,才能得蒙赦罪(参见徒10:43)。然而,一个对神有正确态度的人,必会乐意让神在他的生命中作主,而神也必乐意向他施恩,将神的心意启示给他,使他更得以在基督的救赎恩典中被神所悦纳。
 
  信心就是信靠神的应许,并回应他的呼召。靠着完全的信心,哥尼流差派他的家人前往天使指示的地方,即彼得所在的地方(徒10:7-8)。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第十章24至33节里,了解到哥尼流得救之前的信仰生活:1、他以一个期待的心,请了他的亲属密友们一起等候彼得的来临,以准备听福音。2、他以一个恭敬的心,俯伏迎接彼得,谦卑领受福音。3、他以一个欣慰的心,和其他的人一同接受神的吩咐。
 
  神的义只有在基督十架救赎中,使人因信成圣。圣经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这是基督救恩的根本原则。
 
  二、万有之主
 
  经文:“神藉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徒10:36-37)
 
  基督是万有的主,他又是和平的福音。“他是万有的主,”这句话有两个意思:1、他是万有的主宰,万有都在他的手中(罗11:36),人有了他就有了万有;2、他是万人的主,不只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罗10:12),不只是信徒的主,也是世人的主(提前4:10)。
 
  基督被称为“万有之主”(参见西1:15-20),也可看到神顾念外邦人的心意。教会历史显明,福音要传给万族的人,耶稣被外邦教会宣称为“主”。因此称耶稣为万有的主,是外邦宣教时的信经宣言之一。
 
  “和平的福音”具有三重意义:1、使万有与神和好(西1:20);2、使犹太人与外邦人和好,两下合而为一(弗2:11-18);3、使人的内心有真正的平安(腓4:7;太11:29)。
 
  基督来到世上,就是为了使人与神和好(罗5:10),复兴万物,使之在他们里面同归于一,并且将这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赐予我们(林后5:18-19)。民族、血统、地区、地位、身份等,都不能成为我们在神面前蒙恩的阻碍。
 
  耶稣是对旧约应许的实现,要把平安带给他的子民以色列(包括新以色列民——教会);“和平”一字,与“救恩”是同义词。耶稣在世“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1:79)“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5:1)接着彼得又强调,这平安的信息已于耶稣在世的日子实现了。
 
  今天,惟有真正认识耶稣基督是“万有的主”,才能破除一切人为的障碍,而衷心承认基督是“我们的主”,也是“他们的主”(林前1:2),接纳一切主所接纳的人,这是我们蒙恩者在世的义务和责任。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彼此和睦(林前7:15),所以信徒应当在主里彼此相爱,切不可相咬相吞(加5:13,15,26)。
 
  三、被杀羔羊
 
  经文:“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徒10:38-39)
 
  圣灵和能力是二而一的,圣灵显在人身上,使人得着神的能力。首先是信从主耶稣,再者是遵行主道的能力。主耶稣原是从圣灵生的(太1:18;路1:35),他的里面早已满有圣灵,但是为着工作与使命,圣灵必须降临在他身上(太3:16;可1:10;路3:22;约1:33),这就是神用膏膏他(路4:18),使他得着能力,在地上作神的工。
 
  主耶稣整个传福音事工的主要力量乃在于圣灵。我们传扬福音,若没有圣灵作工,就得不到任何成效。圣灵在我们身上,如同膏油的涂抹,安详舒适。膏油的涂抹是从奉献(分别为圣)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神面前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奉献生活。
 
  这里彼得把十字架称为“木头”;十字架和木头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旧约《申命记》21章23节:“被挂(在木头上)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如今耶稣成了“在神面前受咒诅的”,亲身担当了我们罪的刑罚(永远的)。
 
  因此,耶稣是被杀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新约的施洗约翰出来传道时,就有这样的见证(约1:29)。先知以赛亚曾预言:“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赛53:7-10)
 
  彼得在他的书信中写道:“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与主同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4)基督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不用承受自己应得的刑罚,即末日定罪的审判,这就是“代赎的工作”。
 
  四、人类救主
 
  经文:“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徒10:40-43)
 
  这是基督教信仰的宣言;其根基是建立在耶稣基督复活的历史事件上。使徒主要的任务就是作“耶稣复活的见证人”(徒1:22;2:31;4:2;5:32;13:31)。耶稣若没有复活,信徒就失去了盼望,将福音传到地极的劳苦就是枉然(林前15:13-19)。主的显现不是没有原则的,他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
 
  在复活的显现中,主吩咐使徒宣告他是审判活人死人的主。神已经将审判的事交给基督(约5:22),他将来要审判活人死人(提后4:1)。当基督再来时,他要坐在荣耀的宝座上,审判活人(太25:31-46);当千年国度之后,他还要坐在白色的大宝座上,审判死人(启20:11-15)。
 
  “审判活人死人”另一种解释:他身为人子,他将要审判犹太人,同样也要审判外邦人。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是神对全人类审判的惟一标准。但审判不是目的,救恩才是目的。接着彼得说出了福音真理的重要声明;解释如何避免受审判——归信基督,罪得赦免,获得永生。
 
  “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指罪行)。”这话并不是直接引自任何旧约经文,而是“众先知”在旧约中预言的总结。除了信靠耶稣基督的名以外,别无拯救(徒4:12),这是福音的核心信息。哥尼流敬拜神,但必须信主耶稣,才得蒙赦罪(徒10:43),这是福音的基本要求,任何人都不能篡改(参见《加拉太书》)。
 
  “凡”字在这里具有特别深长的意义;不但犹太人能因信主而得救,就是外邦人也能因信主而得救。得救完全是因着主耶稣基督的名,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更不用凭藉遵守律法来换取永生(参见约3:16),这是基要真理。
 
  五、灵恩沛降
 
  经文:“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听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徒10:44-48)
 
  圣灵以可见、可听的方式降临“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这些外邦人(哥尼流及其家中的亲友)在基督里有真诚的、使人得救的信心,领受了圣灵在新约中赐下的能力和丰盛的救恩,标志着他们已经被神所接纳,正式成为神的百姓。
 
  圣灵内住到人的里面,是别人所看不见的;但是这里提到圣灵降临在人的身上,显然是别人所能看得见的(参徒10:45),所以必定是指圣灵在人外面的浇灌。圣灵的内住,是指重生;圣灵的浇灌,是指为主作工得能力的一面。圣灵的内住,通常是在人相信时发生的;圣灵的浇灌,是在人相信以后发生的;但是这里却是在他们相信的时候,与圣灵的内住同时发生。
 
  “圣灵的恩赐”在此是指“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原文即“圣灵的恩赐”)。哥尼流家里所有的人,都得着了圣灵,表明神拯救人,不只是以个人为单位,也常是以一个家为单位,预示神救恩的完美性。
 
  这里把”说方言和称赞神“放在一起,即“方言”必须荣耀神的名。起先五旬节门徒接受圣灵,又用方言赞美神,这时外邦人也接受了完全相同的恩赐。这儿的”说方言“是指按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并不是天使的语言。圣灵显在人身上,有时会使人说起方言来,但不一定每一个被圣灵浇灌的人都说方言。
 
  ”称赞神为大“原文是”将神显大“、”尊神为大“等意(路1:46);但愿你我的生活也常常——尊神为大。
 
  彼得曾对犹太人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但在这里,圣灵在哥尼流及其家人有机会受洗之前,已经降临在他们身上了。可见,圣灵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和旨意来作工的。
 
  “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也可译作“给他们在主的名里受洗”。“奉耶稣基督的名”和““奉父、子、圣灵的名”(太28:19)只是措辞上的不同,意义却相同。在圣经中”名“的用法,代表一个人的品性,关于他的一切事实。马太福音28章19节中的“名”是单数,表明父、子、圣灵共享一个“名”(即相同的神性与属性)。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表明认同基督的属性,并拥有基督的性情,一生代表这名而活。
 
  洗礼是接纳人成为神子民的外在表记,表明洗净罪恶与得蒙赦免(徒2:38);同时,它也是内里受圣灵之洗的外在标志;但内在的灵洗,并不取代水礼。外邦人既已蒙圣灵所洗,当然就有资格接受水礼,愿神赐福与他的新子民,成为荣耀神的器皿。
 
  受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人若是真心悔改相信主,就应该受洗(可16:16);并且越早受洗越好。受洗不是教会生活的终点,乃是教会生活的起点。洗礼是一个外在的记号,表明接受洗礼的人内心有神的同在,以及委身于基督的一个信仰见证。
 
  总结:神爱世人;外邦人哥尼流归信主,印证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舍身十架,要拯救的对象不仅是犹太人,乃至全人类。求主开拓我们属灵的视野,使我们从整本圣经中能以看明神的心愿。靠主的恩典,让我们时常遵从神的吩咐,存敬虔的心行神所喜悦的事,荣耀他的圣名。
 
  当年,复活之主,在圣灵的浇灌下重用了彼得,把福音传给外邦人。在末后的日子,神同样也会重用我们;使我们成为众人的祝福,直至基督复临,进入永恒国度。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