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耶稣为门徒洗脚 .

2019-03-04 作者:林玉解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timg (34).jpg

   从约翰福音13章开始,耶稣不再向众人讲道,而是只针对门徒讲论。因为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在临行之前,他有很多话要告诉门徒。就像一个家长,当他要远行的时候,有很多重要的话需要嘱咐自己的孩子。经上告诉我们,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考虑到有些教导门徒听不明白,或是印象不深,于是耶稣通过为门徒洗脚这个举动,让门徒明白他的心意。这段圣经,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1、这是一个隐喻
 
  耶稣为门徒洗脚,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举动,它象征着耶稣将要借着十字架的救赎洗净门徒的罪。(参约1:29,19:34)经上说:“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约13:3-5)结合腓利比书2:6-10节,我们会明白,耶稣“脱了衣服”可指耶稣离开天上荣耀的宝座,脱下神性的尊荣。他拿一条手巾束腰,表明他以谦卑束腰,成为奴仆的形象。为门徒洗好脚之后,他“就穿上衣服,又坐下”,《腓利比书》告诉我们,“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希伯来书》也告诉我们,“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来10:12)那是耶稣得荣耀的时刻。
 
  耶稣替门徒洗脚不仅是礼仪的问题,在礼仪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属灵隐喻。当年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时候,这个超乎常人理解的举动让门徒感到震惊,挨到西门彼得的时候,彼得忍不住对耶稣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将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这句话的意思乃是说,若不经过耶稣宝血的洗净,我们都是与基督无份的人。因耶稣基督“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并且“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来10:14、22)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神的面前,乃是因为耶稣宝血洗净了我们的罪。
 
  今天我们与耶稣的关系,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耶稣有好感,或是对耶稣的教导有所了解,那我们仍然是与基督无份的人。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因信被耶稣的宝血所洗净,使我们有份于耶稣的救恩,有份于神的国度,如此我们才能成为神家里的人。
 
  2、这是一个榜样
 
  耶稣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4-15)耶稣是我们的夫子,是我们的老师,尚且如此,作为跟从耶稣的人,我们也应照他所作的去做。那么耶稣所作的是什么榜样呢?
 
  第一,这是一个谦卑的榜样。在犹太社会中,为人洗脚是奴隶所作的事。耶稣时代巴勒斯坦的道路沙尘滚滚,人们所穿的是草鞋,客人到主人家之后,主人会为他们预备热水洗手洗脚。由于这是一个卑贱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仆人给主人洗脚、妻子为丈夫洗脚,或是学生给老师洗脚,从来没有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洗脚。耶稣通过为门徒洗脚,乃是要告诉门徒“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太23:12)天使因为骄傲堕落成为魔鬼,平凡的人因为谦卑,可以成为圣徒。
 
  在人类社会中,人类最大的罪是骄傲。人因为心中无神,目中就无人,所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那谦卑是什么?谦卑不是说一人有能力,故意说自己没有能力。谦卑指的是我们在神面前认识自己的有限和渺小。有人曾说,一个人骄傲、看不起别人,那是因为他没有遇见比他更伟大的人。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神,他就会明白自己在神面前的渺小,而这样的自我认识就是一种谦卑。
 
  今天我们生活在启蒙运动后时期,我们的理性都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在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崇尚理性,在法语中,启蒙(TheEnlightenment)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启蒙运动时期,在先进的思想家眼中,神学家常是被嘲讽的对象。著名的哲学家狄德罗在他的《哲学选集》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话:“夜里,我迷失在一个大森林里,只有手里一只微弱的烛光来引导我。忽然,来了一个陌生人,对我说:‘朋友,把你手中的烛光吹灭,以便更好地找到你的路’——这个你不认识的人,就是一个神学家。”(《狄德罗哲学选集》DenisDident.1713-1784)狄德罗笔下的“烛光”指的是理性之光,他认为是神学家的作用就是让人吹灭理性之光,继续生活在黑暗中。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对人性充满乐观,这个思潮发展到后面,认为人类成熟了,人不需要神了。
 
  曾有一个无神论者说过:“历史在人类创造神的时候开始,在人类成为神的时候终结。”当人类成为神的时候,人类的社会将会如何?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告诉我们,人性是邪恶的,如果没有充分地认识这一点,那人类的未来很可怕。理性带给人智慧、知识和光明,但理性有他够不到的地方,如果没有耶稣的救赎,那人性之恶是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有限,承认自己的软弱,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需要耶稣的救恩,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未来才有新的出路。
 
  第二,这是一个服侍的榜样。耶稣在离开门徒之前,为什么要给门徒留下这样的一个榜样呢?符类福音告诉我们,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时,门徒在路上争论谁为大。为了这事,雅各和约翰还把他们的妈妈请出来为他们说情,让耶稣在得国之后,让他们两个人一个坐在右边,一个坐左边。
 
  耶稣通过为门徒洗脚,要让门徒明白,作主的门徒,不是要争权夺利、不是彼此争大,而是要彼此服侍。真正的领袖是领子和袖子,在一件衣服上,领子和袖子比其它部位有更多的担当。作为领袖,他比其他人要有更多的付出,这才是领袖应有的角色。耶稣给我们留下了榜样,他说:“我是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生活中,我们服侍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如果去服侍一个深深伤害自己的人,那将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耶稣不仅洗彼得的脚,他也洗犹大的脚。他知道犹大要卖他,但他仍然希望用他的爱去感化犹大。这就是主留给我们的榜样,叫我们要照着他所行的去行。
 
  3、这是一个应许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13:16-17)这里耶稣给我们一个应许:“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怎样的人是一个有福的人?首先他是一个明白真道的人,第二他是一个遵行真道的人。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叫知行合一。
 
  保罗说“信道从听道而来”,若没有聆听、明白主的道,我们很难明白真理。就像当年伯大尼马利亚一样,她因为在耶稣脚前听他讲道,耶稣说:“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因为她专心听道,听进了耶稣的话,听明白了主的话,所以耶稣说她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单单听道还不够,耶稣的兄弟雅各说:“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3-24)在这里耶稣教导我们:“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有福的人不仅仅是明白真道的人,也是一个遵行的人。就像马利亚在耶稣受难之前,将香膏预先浇在耶稣身上,耶稣说,“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
 
  耶稣曾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5-27)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主的应许是赐给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明白主的话,并行在其中,成为一个蒙恩得福的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