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
2022-01-31
作者:李世峥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经文:诗65∶1-13
《诗篇》第65篇起始的4篇诗歌(第65至68篇),风格十分相似,都是典型的赞美诗,都谈到了上帝借着大自然赐予他子民的丰盛恩典。由诗歌标题可知,本诗也是“大卫的诗歌”,但其内容和风格均与前面十余篇诗歌截然不同,欧尔顿(RobertL.Alden)就曾指出:“第65篇是一首赞美诗,是乐观、有生气,正面和有益的;没有仇敌被咒诅,也没有祈求咒诅任何人,连申诉也没有记录。”(《天道研经导读——诗篇》)本诗写于何时、何境?大卫为何会有那么轻松、愉悦的心情?诗歌未作任何交代,但一些解经家根据内容推测,认为本诗极有可能写于丰收时节,因为大卫用大量篇幅感谢上帝“为人预备五谷”(9至13节)。出埃及后,以色列人一直保持着为丰收感恩的优良传统。摩西律法规定:“在收割初熟麦子的时候,要守七七节。又在年底,要守收藏节。”(出34∶22)这里提到的两个节日都有庆祝丰收的内容,以色列人会通过奉献土产的礼仪向上帝表示感恩。“七七节”(又称“五旬节”)在春季,以色列人会“将初熟的庄稼一捆带给祭司”,“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参利23∶10-11),以此感谢上帝赐予丰收;“收藏节”(又称“住棚节”)在秋季,他们会在“把禾场的谷、酒醡的酒收藏以后”,为上帝赐予的收成“非常地欢乐”(参申16∶13-15)。大卫可能被其中一个节日的崇拜氛围感染,便写下了这篇诗歌,至于究竟写于五旬节,还是住棚节,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篇诗歌里,大卫用质朴的情感和唯美的语言,将丰收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柯德纳(DerekKidner)评论道:“本诗高潮的段落非常新鲜、亢奋,就像它所描述丰肥的景象一般;相形之下,所有的收成诗歌都显得笨重、费力、黯然无光。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哗啦哗啦的阵雨、欣欣向荣的草原就在身旁。”(《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上〕》)
本诗共有13节,可分为三段:1至4节为第一段,诗人为上帝的“赦免”感恩,因为他体验到了圣殿崇拜的喜乐;5至8节为第二段,诗人为上帝的“威严”感恩,因为他领会到了上帝权柄的奇妙;9至13节为第三段,诗人为上帝的“眷顾”感恩,因为他感受到了五谷丰登的喜悦。
一、为上帝的“赦免”感恩(1-4)
写这一段时,大卫的思绪在圣殿中,他与同胞一同庆祝丰收,一同呈献祭物,一同赞美上帝,所以体验到了圣殿崇拜的喜乐。这样的时刻,大卫被上帝光照,看到了自己的亏欠,所以他不由得为上帝的“赦免”感恩,于是就有了如下感慨:“罪孽胜了我,至于我们的过犯,你都要赦免。”
第1节,诗人描述崇拜的氛围:“上帝啊,锡安的人都等候赞美你,所许的愿也要向你偿还。”《新译本》译为:“上帝啊!在锡安城里,人们都在等候要颂赞你,他们也要向你偿还所许的愿。”诗人参与的崇拜氛围良好,具有三个特点:(1)内容充实——有颂赞(“赞美你”),有还愿(“向你偿还所许的愿”),二者都是以色列人极其看重的崇拜内容。关于颂赞,诗人如此说:“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参诗22∶3)关于还愿,上帝如此说:“你向耶和华你的上帝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申23∶21)(2)态度谨慎——“等候赞美你”。希伯来文中的“等候”意思非常丰富,有“寂静”、“平静”、“安宁”、“静待”等多种含义,汉语很难译出其全部的意思。将“等候”与“上帝”连用,是要表达一个人在上帝面前的敬畏和谦卑,如《诗篇》所言:“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诗62∶1)清楚了“等候”的含义,我们马上就会遇到另一个问题,“等候”怎么能和“赞美”联系在一起呢?柯德纳如此解释:“有时敬拜的高潮乃是安静俯伏在上帝面前,因他的同在而畏惧,并顺服他的旨意。”(3)参与者众多——“锡安的人都等候赞美你”。“锡安的人”,指耶路撒冷的居民,也可以代指整个以色列。一个“都”字,表明参与圣殿崇拜的以色列人极多。摩西律法规定:“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上帝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却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上帝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申16∶16-17)大卫的诗句巧妙地回应了律法的要求,对读者遵行律法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2至3节,诗人感谢上帝的“赦免”:“听祷告的主啊,凡有血气的都要来就你。罪孽胜了我,至于我们的过犯,你都要赦免。”《现代中文译本》译为:“因为你垂听祈求。人因犯罪都要来寻求你。我们的过犯击败我们,但你都赦免了。”诗人从崇拜中获得了喜乐,但他深知自己不配承受那些恩典,因为他时常陷入罪中,不能自拔。不过,这位诗人对上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无论他多么不堪,上帝都不会将他丢弃,这是因为他对上帝的“赦免”有深刻的理解。上帝是“听祷告的主”,所以“凡有血气的”都可以来到他的面前,无论罪恶多么深重,都能得到他的“赦免”。诗人能够在崇拜中省察自己,及时忏悔,实在难能可贵!崇拜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及时认罪悔改,参加再多的崇拜也没有意义。威尔克(MichaelWilcock)一针见血地指出:“耶路撒冷礼仪的重心,不是礼仪本身,而是它献牲祭的制度。如果上帝的子民要把圣殿看为一个他们与上帝相会的地方,那么,他们需要不断地被提醒,他们能够与他相会,不是因为他们的德行,而是因为他的恩典。他们中间的每一个,就算是大祭司,也是一个需要被赦免的罪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圣经信息系列——诗篇〔上〕》)“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我们应当时常为上帝的“赦免”感恩!
第4节,诗人表达自己的立场:“你所拣选、使他亲近你,住在你院中的,这人便为有福。我们必因你居所、你圣殿的美福知足了。”《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蒙你拣选、能住在你圣所的人有福了!我们在你美好的居所,你圣洁的殿中心满意足。”感谢上帝的“赦免”之后,诗人将目光移回到圣殿。不过,这一次,他将重心放在了未来,他向上帝表达了自己对圣殿的渴慕。“住在你圣所的人”,是指被上帝“拣选”的全职侍奉的祭司和利未人,他们之所以“有福”,是因为他们可以随时“亲近”上帝,经历他的同在,接受他的指引。出自犹大支派的大卫,没有可能像祭司一样长久地“住”在上帝的殿中,但他一直无比向往那种生活,他在一篇诗歌中写道:“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诗27∶4)他在这里描述祭司和利未人的生活状态,还是要表达他对“住”在圣殿的渴望,尽管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指出:“圣殿复合式建筑虽然主要是祭司阶级的活动范围,能够‘住’在上帝的面前依然是立约社群的每个成员的渴望。”如果不能长久地“住”在上帝的圣殿,那么,就珍惜圣殿崇拜的机会,所以他说:“我们必因你居所、你圣殿的美福知足了。”
二、为上帝的“威严”感恩(5-8)
写这一段时,大卫的思绪在天地间,他从上帝在圣殿中的作为,联想到了上帝在宇宙中的作为。这位上帝不仅有“赦免”罪人的权柄,而且有掌管宇宙的权柄,诗人的这一认识,会使他更加坚定地相信上帝的赏赐,所以他如此祈祷:“拯救我们的上帝啊,你必以威严秉公义应允我们。”
第5节,诗人感谢上帝的“威严”:“拯救我们的上帝啊,你必以威严秉公义应允我们。你本是一切地极和海上远处的人所倚靠的。”《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拯救我们的上帝啊,你凭公义、行可畏之事来应允我们的祈求。你是普天下的盼望。”对比两种译文,“威严”即是“可畏的事”,比如带领以色列人脱离仇敌、困境和饥荒等等。诗人认为,上帝的“威严”向他的选民保证了两件事:(1)他是“拯救我们的上帝”:他是“听祷告的主”,不仅在听到祷告时“赦免”我们,而且还要进一步“拯救我们”!(2)他“秉公义应允我们”:上帝“拯救我们”,自然就会“应允我们”,但他的“应允”不是不讲原则的。范甘麦伦(WillemA.VanGemeren)这样说:“他大能的作为在所有的人心中激发敬畏之情,但他的大能却不是随便彰显的,他是公义的,他的作为也都‘公义’。公义是上帝的一个完美的特性,保证上帝的统治得以确立。”(《麦种圣经注释:诗篇〔上〕》)诗人真实地领会过上帝的“拯救”和“应允”,所以他不由得为上帝的“威严”感恩。讲述过自己对上帝之“威严”的理解,诗人写道:“你本是一切地极和海上远处的人所倚靠的。”诗人如此用笔,是因为他相信外邦人也必亲眼看见上帝的“威严”。赖特(G.A.F.Knight)指出:“我们是罪人!自然我们高喊上帝是拯救我们的上帝。但不只是我们,也包括一切地极,和海上远处的人!很明显,盼望显示出为什么普通的信徒会被拣选的理由;这就是他也许邀请外邦人直接来到至圣所,好像《以赛亚书》56章6至8节中盼望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一样。”(《每日研经丛书——诗篇》)
6至7节:诗人颂赞上帝的权柄:“他既以大能束腰,就用力量安定诸山,使诸海的响声和其中波浪的响声,并万民的喧哗,都平静了。”《现代中文译本》译为:“彰显你的大能;你以威力安定群山。你平静了海洋的怒号,浪涛的呼啸;你制止了万民的喧哗。”这一部分,诗人将目光从世人转移到世界,透过上帝对“诸山”和“诸海”的控制,描述上帝的权柄,继而见证上帝的“威严”。为了强调上帝的“威严”,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以大能束腰”,唐佑之这样说:“他以大能束腰,这是诗意所绘出的图画,描述神是战士,他以大能来束腰,准备作战,是普世无可匹比的。”(《诗中之诗〔第二集〕:感恩诗》)诗人所处的时代,异教文化均将海洋视作混乱和死亡的权势,但诗人坚信上帝掌管海洋。相信上帝的“威严”,我们就不会惧怕任何困难,正如一位诗人所言:“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46∶1-3)
第8节,诗人描述世人的回应:“住在地极的人,因你的神迹惧怕。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欢呼。”《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你奇妙的作为使远在地极的人心生敬畏,你使日出之地和日落之处都传来欢呼声。”“住在地极的人”,是指远离上帝子民也远离圣殿崇拜的外邦人,他们不认识上帝,更不敬畏上帝,但上帝却从未放弃他们,所以他要向他们彰显他的“威严”,使他们因他的“神迹”而“惧怕”。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上帝之“威严”的“惧怕”,会使他们认识上帝、敬畏上帝,并赞美上帝,于是就有了“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欢呼”的景象,正如《罗马书》所言:“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
三、为上帝的“眷顾”感恩(9-13)
写这一段时,大卫的思绪在田地里,他从浩瀚的宇宙迅速回到丰收的土地。上帝是宇宙万物的掌管者,同时也是日用饮食的赐予者,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感恩:“你眷顾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上帝的河满了水;你这样浇灌了地,好为人预备五谷。”
9至10节,诗人感谢上帝的“眷顾”:“你眷顾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上帝的河满了水;你这样浇灌了地,好为人预备五谷。你浇透地的犁沟,润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软和;其中发长的,蒙你赐福。”《当代译本修订版》译为:“你眷顾大地,降下沛雨,使土地肥沃富饶。上帝啊,你使江河涌流不息,浇灌大地,为世人预备五谷。你降下甘霖,浇透垄沟,滋润垄背,使地松软、长出庄稼。”这一段里,诗人以“降下”、“浇灌”、“预备”、“浇透”、“润平”等一连串动词,描述上帝在农业方面给予以色列人的全方位的“眷顾”,借此感谢他在物质方面给予他们的全方位的供应。喜获丰收之际,诗人没有将眼前的收成视为劳作的成果,因为他们的丰收基于上帝的“眷顾”,这是上帝早已赐予他们的应许:“你要进去得为业的那地,本不像你出来的埃及地,你在那里撒种,用脚浇灌,像浇灌菜园一样。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上帝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上帝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11∶10-12)诗人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上帝的“眷顾”,他们就没有丰收的喜悦,他要把这个观念告诉所有读者。
11至13节,诗人描述丰富的生活:“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谷中也长满了五谷。这一切都欢呼歌唱。”《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你赐福使年岁丰收;你足迹所及百物富饶。牧场上牛羊成群;山岭间欢声载道。牛羊漫山遍野;谷物满坑满谷。万象欢呼高唱。”上帝“眷顾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年复一年,恒久不变,所以以色列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诗人被上帝的“眷顾”感动,于是就写下了下面这个常被基督徒引用的诗句:“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诗人感受最深的是上帝不变的“恩典”。欧尔顿写道:“当他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和以高度象征性的语言使‘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这主题达到了最高峰。路的上下满了佳果蔬菜,皆因牛车已超载而溢泄出来。”上帝如此恩待他的选民,连“小山”、“草场”和“谷”都仿佛在“欢呼歌唱”。我们当如何理解、面对这样的丰富?威尔斯比(WarrenW.Wiersbe)说:“这些经节使我们不得不因我们的上帝的美善而称谢、敬拜他,并且立志不浪费食物(参约6∶12)或他所赐的宝贵土地和资源。有一天,上帝会毁灭那些破坏地球的人(参启11∶18),他们不知道我们有责任好好管理他宝贵的恩赐。”(《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
《诗篇》第65篇,是大卫在与他的同胞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时写下的群体感恩诗,诗人从上帝的“赦免”、“威严”和“眷顾”三个不同的视角,颂赞上帝的作为,感谢上帝的恩典。今天,我们也在不断领受上帝的各样恩典,也当时常为上帝的“赦免”、“威严”和“眷顾”感恩。经上说:“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我们不能白白承受上帝的恩典,所以应当时常献上感恩:“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诗103∶1-5)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