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西看老有所为
徒7:17-38 申34:7
“百善孝为先”,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年老体衰的人。尊老爱老更具体的体现在我国的历法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就是我国民间老人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九九(久久)重阳节。我们的上帝更加爱护年老体衰的人,他在“十诫”中特别要求我们“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埃20:12参弗6:2)我们在圣经中,也可看到上帝非常重用年老的人,比如神呼召亚伯拉罕时已是75岁,约翰写《启示录》时可能已经高达百岁等。
我们这次选择摩西作为代表,看年老的摩西如何被神使用。摩西在世120年,“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34:7)他120年的人生,可平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40年,他被法老的女儿收为养子,在王宫中享尽荣华富贵,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第二阶段的40年,因杀死了与希伯来人争斗的埃及人叛逃至米甸的旷野,其间娶妻养子、在旷野中帮岳父牧养羊群,可谓是山穷水尽经历了人世间的冷暖,“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埃3:11)第三阶段的40年,他奉上帝的名虽经历了无数的拦阻但硬是在刚硬的法老面前把数十万的以色列人浩浩荡荡的带出了为奴之地的埃及,“正满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埃12:41)
从摩西曲曲折折之人生的三个阶段来看,第三个阶段明显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日子,即从80岁开始至120岁离开人世为结束。在这个黄金的日子中,他做了诸多惊天动地而又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这些日子中,他不仅把数十万的以色列人,浩浩荡荡的领出了寄居四百三十年之久的为奴之地,另立属于自己同胞的国度;而且更是借此,使众人特别是以色列人对耶和华上帝有了更新的认识,“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有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埃14:31)当然,第三阶段的辉煌,并不是意味着或否定了,摩西第一和第二人生阶段的颓废或无所作用了。我想,正是有第一和第二人生阶段的充足预备,才成就了第三阶段的辉煌;虽成效不同,但关联紧密。我们可以粗略谈谈,摩西人生三个阶段的几种改变。
首先,性情的改变。由一个做事鲁莽的人,变成一个柔和谦卑的人。前四十年的摩西虽然学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说话行事都有能力,但在为人处世的分寸上却拿捏的不够稳。圣经对青年时期的摩西并没有过多的着墨,唯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埃2:11-12)这样的介绍,可以很直接的体现出摩西具有很强的同情心且对自己的民族具有比较强的认同感,美中不足的是,他忽略了做大事的谋略。很明显,他有勇无谋地在埃及王的眼皮底下杀死了一个埃及人,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因叛国而落荒逃亡至米甸的旷野,“法老听见这事,就像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埃2:15)我们再看看老年时的摩西,“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埃12:3)
我们会发现,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摩西之性情有了极大的转变。由“学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说话行事都有能力”换成了“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极其谦和”代替了“一切学问”,很好的反映了晚年摩西做人处事的智慧。老年人人老,但心可以不老,仍可以积聚能量做大事。正如诗人说,“发白如雪,那是岁月沧桑撒下的鲜花;弯驱如弓,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手如槁木,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眼若黄珠,那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
其次,意识形态的改变。由一个自我意识膨胀,变成一个凡事被神占领,以神为中心的人。第一阶段的摩西自我意识膨胀,“他左右观看,看见没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摩西以为学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依靠自己或自己的拳头帮助同胞脱离苦海了,这显然是自信心爆棚的表现,具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埃2:12)而第二阶段的摩西,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后,我们会发现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已丧失遗尽,取而代之的是抑郁寡欢、优柔寡断,甚至有了自卑感,不断的在否定自己,“摩西对耶和华说:‘主啊,我素日是不能言的人,就是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奔舌的。’”(埃4:10)
第一阶段的摩西自信心爆棚,舍我其谁;第二阶段的摩西却充满着自卑感,否定自己;两者反差何其之大。摩西的这钟由高亢转向自卑的表现,都是神所不喜欢的,神喜欢的是以神为中心的处世态度。我们会看到第三阶段的摩西就是这样,他凡事以神为中心,不卑不亢,完全按照神的要求制作帐幕、按照神的启示颁布律法、按照神的吩咐审判以色列民等,“摩西把贡物,就是归与耶和华的举祭,交给祭司以利亚撒,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民31:41参埃39:1、5、7)其实,雅各的人生也可以分为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特点是‘抓’,抓长子的名分、抓祝福、抓妻子、抓财产,但第三阶段却是历经人世间沧桑后转而以神为中心,“于是以色列(或作“扶着杖头”)在床头上敬拜神。”(创47:31)
最后,信仰体验的改变。由一个没有宗教生活体验,变成一个凡事求问神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在摩西前两个人生阶段中,很难找到摩西有什么样的宗教生活。我想,在前两个人生阶段中摩西虽然会知道耶和华上帝,但那可能只是自己民族的上帝,与自己却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毁呢?’”、“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埃3:3 6)显然,摩西并没有说神是自己的神,那只是他祖宗的神。摩西可能自认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只是带领以色列人出为奴隶之地的埃及,到迦南地过幸福的日子;但神却不是这样,神的目的不但要以色列人出为奴隶之地的埃及,最为主要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人建立以神为中心的国家,而这一切的前提只能是带领的人明白神的旨意。老年的摩西就具备了这种特质,比如四十天在山上与神对话、与亚玛利人争战等。
宗教体验,对于基督徒来说事非常重要的事。台湾神学家沈介山在他的《信徒神学》一书中提到,基督徒整全的信仰需要具备三项要素。一是,要有客观的真理认识,因为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客观的真理之上;二是,要有主观的经验,要在生命中确实经历到神的同在、赦免、安慰等;第三,要有外在的宗教的生活,这是与主观的经验相铺想成的,我们在外在要有我们的宗教信仰表现,比如礼拜天参加聚会、祷告等。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天将要赐予重大责任在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经历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摩西论长相,押沙龙、但以理能与之相媲美;论智慧,所罗门能与之相媲美;论成就,可能没有人能够出其左右。大器晚成的摩西,给步入人生暮年却仍然一事无成、刁然一身之人勇气、希望;给正直青春年华却事业有成、事事顺心的年轻人以鉴戒,避免重滔覆辙。
【作者简介】 左培友:雅博网作者。 安徽人, 2000年信主,2001年受洗,2005年回归校园,2012年毕业。2012年7月份进入教会,专职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