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讲章:孝之道
2015-10-15
作者:左培友
来源:乐清乐成堂我也要投稿
申5:16 弗6:1-4
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为九九重阳。在重阳这天,人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习俗。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另外一重意义,我们国家在1989年把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百善孝为先,我们基督教也非常重视老年人。圣经中有诸多相关的教导,“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 神。我是耶和华。”。(未19:32)对于“白发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学会“孝敬”。我们根据圣经的教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谈谈与孝敬老人有关的孝之道。
一、孝之赡养
孝,自然包含着赡养长辈或父母之意。赡养,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更是圣经的启示。单说“养”字,其包含着双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夫妻要生养儿女,“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这个“养”,指的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是既要生也要养,两者是并进而行。另一方面,也指儿女或后辈待长辈老了之后要反哺父母或长辈养育之恩,赡养他们,也了了父母“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心愿,“约瑟用粮食奉养他父亲和他弟兄,并他父亲全家的眷属,都是照各家的人口奉养他们。”。(创47:12 参创45:11 撒下19:33)
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孝的论述,其中我们所熟悉的《论语》中就有很多。从《论语》来看,孔子认为孝的具体实践首先应表现在对父母的赡养上,然后是尊敬,或两者应该相互交织一起,“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单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此看来,孝之赡养往往会被很多人误以为是晚辈对长辈尽孝的唯一责任,以此忽略其它。其实,孝之赡养并不是尽孝唯一的责任,而只是尽孝的物质基础,使长辈有物质保障以安享晚年,“我要在那里奉养你;因为还有五年的饥荒,免得你和你的眷属,并一切所有的,都败落了。”。(创45:11)
二、孝之尊敬
孝,包含着对长辈或父母的尊重和敬畏。“孝”字,在圣经中共出现了13次,遍及旧约和新约,其中,“孝”与“敬”连在一起出现的有10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埃20:12)。可见,神在向我们表达一个意思,即孝中要有敬,有孝就要有敬,两者不能分开,分开就不足以为真孝。同时,神也藉着摩西对不孝敬父母之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可7:10)这样的警告,在历史中有着无数的案例,一代帝王大卫的两个儿子就是如此下场,“我若妄为害了他的性命,就是你自己也必与我为敌。原来无论何事,都瞒不过王。约押说:‘我不能与你留连。’约押手拿三杆短枪,趁押沙龙在橡树上还活着,就刺透他的心。”。(撒下18;13-14参王上2:25)当然,这种因为不尊敬父母而招来杀身之祸的报应,未来还会有很多无知者会重滔其覆辙。
对人性有些领悟,得着上帝许些星点之光的孔子,对孝也有相似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所以,作为神的儿女,我们要领受由神而来的启示,对待父母不单要尽全力的赡养,也要尽全力的尊敬父母,这才是基督徒应有的孝之道。按此道而行,咒诅自然就会远离我们,就如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
三、孝之顺服
孝,包含着对父母或长辈的顺服,顺其意而行事。晚辈应该顺服长辈或父母,是圣经和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一致教导。圣经对此方面有着诸多教导,教育我们晚辈应当知晓,顺服是孝敬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弗6:1)在神看来“听从父母”是一件不需论证而“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理所当然”是来自于“主里”,因为听从父母是“主里”之真理的一部分,所以晚辈应当理所当然的听从自己的父母。当然,教育的责任重大,神也在提醒父母教导儿女的时候应当以“主里”为原则,就是应当以真理为原则教导儿女,不应乱教乱来,“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注重,晚辈对于长辈的顺服,虽然这是一种倾向于“奴性”的顺服,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精华而用之。儒家的顺服在现代社会仍可以运用的,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侍奉父母时应有好的表现,“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为政》《论语·里仁》)
第二,顺服应和继承先辈志愿相关联,“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就应当向孔子教训的那样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而不能“色难”,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吃好喝即是顺服的狭隘观念上。同时,我们作为儿女的也应当树立继承父母志愿即为孝的理念,当然,这个“继承志愿”,应该是“主里”的志愿,合乎真理之路的志愿。
四、孝之蒙福
孝,也包含着福分。在孔子看来,孝为天下第一大德。不仅,君子由此而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君子务实于根本才有道,而孝就是根本。而且,也可以促使人民百姓的道德水平更为完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时常追念久远的祖先,这样老百姓的道德就会日趋忠厚老实了。所以孔子看来,孝的作用是极大的,甚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本”,而且可以使人成为圣人君子,更可以净化整个社会风气。
圣经中对孝的论述,也提及了遵行的人会蒙福,“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埃20:12)在13处论孝的经文中,有8处经文是一般性的论孝,有2处是咒诅性的论孝,有3处是赐福性的论孝,“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可见,尽孝而蒙福,也是孝之不可少的一部分。显然,这个福是指“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这个“长久”明义上指的是长寿,“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3),也有可能指因此而世代长久蒙福。至于孝敬父母,就会“长久”或“长寿”的原因,圣经中给的答案是,“‘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太15:4)当时代来说,孝敬父母,是法律层面的责任,以强制力为后盾,“必治死他”。在现代社会,并不是以强制力为后盾了,虽然如此,但神的应许不会因此而失效,会永远发挥光芒,以此福分来昭示世人应当孝敬长辈。
【作者简介】 左培友:雅博网作者。 安徽人, 2000年信主,2001年受洗,2005年回归校园,2012年毕业。2012年7月份进入教会,专职侍奉。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