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珍贵的香膏

2015-09-15 作者:郑慧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5146_org.jpg

  经文:约12:1-8

  “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4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5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6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7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当你最爱的人将要离开世界,你会对他做什么呢?相信你一定想把最好的都给他。马利亚也是这样,她在主离世前,用最好的香膏来膏抹主,她的行为被主称赞。主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太26:13)。我们遵循主这样的教导,在此述说并纪念膏抹主的美善行为。

  当一个人将要离世,别人如何对他常常是最真实的。我们在马利亚膏主这个事件中看到各种人对主的态度不尽相同。犹太宗教领袖誓死除掉主耶稣,犹大把主当作可买卖的物品,门徒们软弱又无知,轻易就被犹大误导诱骗。他们的表现使得马利亚三姐弟对主的爱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对主的爱就像是荆棘中的玫瑰,在一片敌意、危险中绽放,散发出馨人心脾的芬芳。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的事件是在犹太宗教领袖敌对主的背景下发生的。主使拉撒路复活,许多人因着他的见证信了主耶稣。犹太宗教领袖祭司长们就想杀害主耶稣,“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约11:57)。他们连为主做见证的拉撒路也想谋害,因为拉撒路是个活见证,只要他活着,就能证明主耶稣的大能,他能使死人复活,他是生命的主。

  这个事件的时间是“逾越节前六日”。第二天,主就荣入圣城,一步步走向十字架。这天是安息日,也是主在世的最后一个安息日。主要找个地方安静、歇息,而后去面对艰难的十字架。这样的时间记述把膏主事件和逾越节连接在一起,二者都指向死亡,显明主耶稣就是逾越代赎的羔羊。

  事件的地点是“伯大尼”。圣经中称伯大尼为“马大马利亚的家乡”,现在那里被称为“拉撒路的家乡”,是见证奇迹之地。他曾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病死,而后又在那里主使他从死里复活。周边的人亲眼看见他所经历的一切,乡亲们亲眼看见他裹着裹尸体从坟墓里走出来。“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约11:45)。“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约12:11)。可能外乡、远处的犹太人听说了,也来了,看到拉撒路活在他们眼前,就信了主耶稣。“伯大尼”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贫穷之家”,可能原来那里是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可是他们却非常慷慨地为主献上极其贵重的真哪哒香膏。香膏膏主这个事件使这个小村庄万古留香。

  我们来看看,主将离世时不同人的表现。

  一、犹大——假冒为善

  经文特别指出是“加略人犹大”,为的是要界定他就是那个卖主的犹大,不是别个犹大。就是他,万夫所指的那个犹大。一个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主的话语里记录得一清二楚。人有可能一时能蒙骗一部分人,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蒙骗所有人,在主那里没有糊涂账。“他是门徒中的一位”,指明他既是主的门徒,更应体贴主的心意,可是他却卖了主。“门徒”的名号不能保证一个人的信仰、人品。“他的门徒”:原是属主的门徒却背叛了主,这是何等让人痛心的事。“将要卖主的”:虽然犹大那时还未卖主,可主知道万人的心,他也能预知犹大的作为,他是为我们罪人甘心舍命。

  这段经文中,突出众人的行动“做”,“有人在那里给主预备筵席”,“预备”即“做”;马大伺候,也在做事;马利亚拿香膏、膏抹主、又用头发擦,接连三个动作。而犹大呢,什么都不做,我们看到的是他一直在“说”,约12:5-6“(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别人都在“做”,他却都在“说”。不服侍的人倒是去指责服侍的人,别人做事,他批评,而且是以慈善的名义。马可提到,不只是犹大一人指责马利亚,其他门徒也参予其中。可能他们被犹大貌似良善的言语欺骗了,以致他们也加入到了批判的大军,他们也认为马利亚很浪费,做的是无用功,香膏这样全部倒出来很可惜,应该拿去卖钱周济穷人嘛。盲从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在教会这么大的群体中,时时慎思明辨是有必要的。人多,更要有智慧和秩序。群体更容易盲从、无意识。

  犹大以经济利益衡量一切,他的话语无时不在暴露他邪恶的内心。看到香膏,他不是闻到香气,不是去理解马利亚的用心,不是去体贴主的心意,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卖”,他的人生真是“买卖”的人生。最后把亲爱的主也给卖了。犹大关注的钱,不是人。贪财的人什么都想变成钱。唯利是图是他的本色。“成功神学”又何尝不是唯利是图。他们信仰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得着世人认为的一切好处。却忘了十字架最本真的是“舍”。

  犹大的假冒为善暴露无遗。犹大责备完马利亚浪费,就出去把主耶稣卖了,得三十块钱。他卖主得钱,却责备别人浪费。他以慈善的目的来偷钱,说是周济穷人,其实是想中饱私囊。他用假意的慈善来掩盖他的贪婪。今天借慈善之名谋取私利的大有人在,以前我们只听过诈死,没想到这时代还有诈捐之说。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来欺骗人。假冒为善是可怕的,但却是基督徒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我们特别要警惕的。帕斯卡说“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的是,想成为天使的人往往变成了禽兽”。我们是被主称为义的罪人,不必冒充天使,去讨每个人的喜欢。做个真实的基督徒,才能与人分享健康的生命。

  “这香膏”,犹大是指着马利亚手中“这瓶”香膏,这瓶特别要献给主的香膏,没有人可以从马利亚的手中夺走。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敬拜主。假意的慈善不能代替福音,马利亚是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那不可少的一件。

  二、拉撒路——无言见证

  伯大尼离耶稣撒冷只有两三公里,主耶稣从这里进入圣城,开始十架受死之行。马利亚一家陪伴主走完在世最后的旅程,经常在这家住宿的主,直到最后一个礼拜五晚上再也没有回到这个家。

  在这样的时刻,主来到伯大尼,选择和他的好友拉撒路一家共度最后的时光。我们在圣经中只见到他们三姐弟,未见记述他们的父母,可能他们三个是孤儿,主耶稣用爱温暖他们。

  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主和他的处境都变得非常艰难。这时他们公开露面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祭司长们想把拉撒路和主一同除掉。伯大尼可以说是那些宗教领袖的地盘,因为离耶路撒冷很近。他们一家三姐弟和主在一起都有着生命的危险,而主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看望他们的。冒死相见,他们之间的爱由此可见一斑。

  “拉撒路”的名字意为“上帝是我的帮助”,主确实是他的帮助,主不只经常去他们家探望他们,安慰他们,在他们家劝勉,而且主也曾使他从死里复活。他什么都不用说,坐在那里就是个见证。从始至终,我们都没有听到拉撒路的只言片语。他的见证是无言的。拉撒路真是个蒙恩的人,他有份于主的筵席。“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主耶稣是圣洁的主,他竟然和罪人一同坐席。上帝的儿子,竟然愿意和罪人同坐,这是恩典。世间的筵席却不是这样,人们总是热衷于排资论辈,可是我们的主却不是这样,天上来的圣者,和人间被人厌弃的、无有的、污秽的人坐在一起,一同吃喝。对犹太人来说,你和谁同席,一同吃喝,就意味着你接纳他,认同他,你承认和他是一类人。这也是彼得经常纠结是否要和外邦基督徒坐在一起吃饭的问题。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来到世界,成为人类的一员,和世人吃住在一起,表明上帝对人的接纳,对人价值的认同。尊重的主降卑到世人中间,是为把卑微的世人从尘土抬高到上帝面前。伯大尼的晚宴,是分别的筵席,主要和他所爱的人,一起分享这最后的美好时光。和他们一起吃喝,表明他是他们中的一员。因着慈爱与怜悯,他愿意为救他们而舍命,被钉十架流血牺牲。

  拉撒路在筵席中,坐着吃、喝,过平常人的生活,说明他是真正地复活了。从死到生,他的生命极其真实。教会里有许许多多的“拉撒路”,他们从未言语,却有着极为美好的见证。“信他所差来的,就是做他的工”,好的信仰是最好的侍奉。

  拉撒路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陪伴”,他陪伴在主的身旁,默默地支持着他。一个即将离世的人可能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需要可能只是爱和温暖。有一个小女孩才11岁,得了白血病,虽然做了骨髓移植,可是状况却越来越糟。我和小萍、岳芳去43医院看她,见她很难受,躺也躺不了,坐也坐不住,就蹲在床上,让人看了心疼。我们给她传福音,她就那样蹲着听完,而且马上就说她要信耶稣,也愿意接受洗礼。最后她提出的要求是“小萍姐姐,你可不可以留下来陪陪我?”她喜欢和小萍说话,喜欢小萍陪伴她多走一段路。等到我们再次去看她,想多陪陪她,可医生说她已经回家了。打她家的电话,她爸说是那年中秋那天就被主接走了。我们是否愿意花时间陪陪那些别人?听听别人的心声?陪伴对于苦痛中的人是多么重要。

  三、马大——殷勤侍奉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这一次的筵席可能是在长大麻疯的西门家中,无论是在自己家,还是别人家,马大都参与服侍。能为主预备晚餐是她特别乐意做的事。做饭这样的活,需要耐心,也需要好的体力,可马大都任劳任怨、欢欢喜喜地去做,因为这是为主做。平凡生活因服侍主而变得美好。马大总是那么忙碌。也可能是家中的大姐,若父母早逝,她就需要照顾弟弟妹妹,养成了忙前忙后的习惯。当她弟弟死了,她听说主来了,是第一个冲出去找主的。而马利亚则静坐家中,直到姐姐悄悄告诉她主来了,她才出去找主。她们的性格一动一静,始终都表现在生活中、侍奉中。“马大”名字的意思是“贵妇”,服事主的人是尊贵的。她热衷于服侍人,并不觉着屈尊、羞辱。虽然她所做的在别人看来是何苦卑微,做饭,照顾大家吃饭,可是这一切都是为主做,她表显出来的生命是极其尊贵的。就像我们教会的姚姐妹,下午礼拜结束,总能看到她一个人在地下室拖地,数年如一日,默默服侍,没有言语,她的生命如空谷幽兰,散发芳香。

  虽然同样是预备饭食,马大这回没有抱怨了,她也成长了。在此之前,当马利亚静坐主前听道的时候,马大责备她偷懒,没来帮忙。听了主的训诲,马大知道了主话语的宝贵,她不再责备妹妹,而是自己多承担杂事,让妹妹有更多的机会主听话,表达对主的爱。马大所做的更像教会的执事所做的,为教牧分担许多的杂事,让牧者专以祈祷、传道的事为念。

  每年圣诞节都是教会最忙碌的时候。弟兄姐妹要布置圣殿,又要排练节目,非常辛苦。而牧者呢,也要预备圣诞讲章,同样是一年中最忙碌的。那年,我刚从神学院毕业,第一次在圣诞节向几千人证道,理所当然地花了很多时间预备讲章。结果一个姐妹是负责布置圣诞树的,她很生气,指责说“传道你整天躲在房间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和我们一起布置圣诞树呢?就是来帮我们贴贴棉花、挂挂果果都好。”当时,我很愕然,原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活是最重要的。可我们不要忘了主说的“那不可少的只有一件”。每个人的服侍都是有价值的,但主的话语仍是最需要关注的。当忙碌的时候,就尽量要求自己,做半天的马大,就要做回半天的马利亚,安静在主前听主的话。不要一味地忙碌,而忽略了主的话语,那样是极其危险的。

  四、马利亚——谦卑膏主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在中东,把香膏倒在客人头上,是表示尊敬。而马利亚,则把香膏倒到了主的脚上。不只对主表达尊敬,更显明自己的卑微。

  马利亚和米利暗是同一个名字,意为“神所爱者”(启导本)。她真是这样一个被主所爱的人。她一直以来,都是安静听道,留意主的话语。她最能体贴主的心意。长期地安静听道,使她有着别人并不具备的智慧。主曾评价她,“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2)。马利亚总是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那个宁静的黄昏,马利亚再一次静坐主前,天色渐沉,黑夜极将来临,马利亚安静地聆听主话,倾囊奉献,她的美善为沉沉的黑夜带来一抹光亮。也给主苦痛的心带来极大的安慰。

  约12:1-8记述马利亚用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来膏主,在此之前,记述的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图谋杀害主耶稣,在此之后,经文记述的是祭司长商议杀害主的见证人拉撒路。在这样的经文夹层中,记述马利亚隆重献礼,她的爱心更是凸显,也更显得弥足珍贵。不管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你只管爱主。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这次主来看望他们,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马利亚为表示敬爱,她要竭尽全力来表达对主的爱。而且经历过兄弟的死亡,她更能感受一个临终之人的哀伤。此时的主是什么心情,全世界集结反对他,都不理解他。这时的主多么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作为心灵的歇息之所。好友的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一个星期之后,主就要上十字架。当一个人即将离开世界,他一定更愿意和最亲密的人在一起。马大、马利亚、拉撒路是主在世的密友。这时的主,多么盼望有人理解他,知道他的使命。可门徒们各怀心思,甚至被犹大误导。而马利亚在这时却能深深体贴主的心意。她的所作所为安慰了主伤痛的心。

  马利亚用行动来表达她对主的爱。她用“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足向她对主的爱。这香膏表现出她对主的爱是“重”、“净”、“真”、“贵”。“重”:她用了整整一斤的香膏来膏主,足向她的慷慨,以及她对主爱的热烈。她没有留下丝毫给自己。“净”:哪哒香膏,是用世界最高山喜马拉雅山高处的甘松做成,是极为纯净的植物。“真”:是真哪哒香膏,不是掺假的,是纯度最高的。马利亚是把最好的献给主。香膏有真就有假,世上不乏贴着香膏标签的毒药。服侍主真心最为要紧。“贵”:30两银子,原文作300得拿利(罗马银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用最贵重的香膏膏抹主的脚,又用头发擦拭,长头发是女人的荣耀,马利亚这样的行为是表明主的尊贵,人的卑微。如施洗约翰所说“我给他解鞋带也不配”。服侍主的人都应是谦卑的,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等,那是显摆,而不会是爱的服侍。在那个时代,一个受人尊敬的女人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解开头发的,马利亚根本无视别人的眼光。她的卑微更显明了爱的贵重。

  马利亚爱的行动使屋里满了香气。服侍主,满屋飘香。用我们的服侍、用我们的祷告,使家、使教会、使国家、使世界充满香气。马利亚的香膏散发的香气,不只充满了当年的小屋,随着福音的传讲,也溢满了全世界。今日我们置身于此事件中,仍能闻到当年马利亚香膏的香气。“解经王子”摩根说:“马利亚可爱又美丽的举动像神的彩虹般照耀在笼罩耶稣四周的黑云之上。而犹大的话却如同从地狱射出的又深又阴的仇恨”。马利亚散发的是香气,犹大散发的是毒气。

  听到犹大极为恶毒地攻击马利亚,主耶稣及时站出来鼓励马利亚,主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约12:7-8)。主也说“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可14:9)。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说,只要听主怎么说。马利亚上次被姐妹误解为偷懒,这回又被犹大指责为浪费。犹大看到只是钱,而主看到的是:奉献、爱与珍惜。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凡物都不洁净。传道者也劝勉我们说“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存留”二字足见马利亚的用心,她不是为自己积攒嫁妆,而是用尽积蓄为主存留膏抹的香膏。在我们教会建堂时,时常会看到一些老姐妹拿出包了一层又一层的钱来奉献。那些多半是儿女们给她们的零用钱,她们舍不得花,就留着给主用。有一次我们去一个老姐妹家探访,她从枕头下拿出一包钱,那是她全部的积蓄,她要我们帮她悉数奉献到教会建堂。她说“我还有退休金,这些钱我用不上,你们帮我带去给主”。我们是否“存留”给主用?

  马利亚的爱也非常及时、适时。主说“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主这样说不是他不挂念穷人,而是预言他将要离世。当两项事工都很重要的时候,要求主赐给我们智慧去判断先尽哪项责任。如果马利亚现在不膏抹主,可能就没有机会了。马利亚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她会懊悔终生的。

  盼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每一个爱主的机会,能像拉撒路一样无言地为主见证,像马大一样殷勤地服侍主,像马利亚一样慷慨、谦卑、适时地来侍奉主。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