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信徒品格与圣灵的果子(一)

2017-02-07 作者:tianyoucn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基督徒的品格不是道德修养的结果,而是救恩的彰显!保罗把基督徒这些品格形容为圣灵的果子,这是圣灵充满的表徽,是圣灵的作为,这些品格是在基督里生命的流露!

  仁爱、喜乐、和平等等品格也是社会上推崇鼓励和欣赏的美德,社会若缺少这些美德,社会就会出现各种摩擦,甚至崩溃。基督徒站在属灵角度看这些美德,都是基督徒的生命要努力建立和追求的内容。

  圣灵所结有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有事没有律法禁止。(加5:22-23)

  一、仁爱

  (太22:35-40)耶稣在这经文里道出了爱的真谛,这里启示我们,爱有三个方面:

  对造物主、对他人和我们自己。而第一是对造物主的爱,应当放在首位,我们爱任何人或其他事,都不应当超过对造物主的爱!

  原来“上帝就是爱。”(约一4:8)

  不是生命带来爱,而是爱带来了生命!

  出于爱,上帝给了我们生命,因此离开上帝去谈什么是真正的爱都是枉然。

  要想完全彰显爱的真谛,要让爱与被爱的双方都能充分享受这种情感,我们首先应当爱上帝,其次去爱他人,最后才是爱自己!

  在圣灵所结的果子中,居首位的是“仁爱”,其余的果子可视为仁爱的演绎。

  圣经中的仁爱,是在圣灵感动下的仁爱,是基督徒生命的内涵,他对人(不论是信徒或非信徒)都应该要有爱心的行动或表达,这是属灵生命自然的流露。

  圣经中记载了约拿单与大卫之间的爱,这是可以把自己的命运前途托付给对方的爱。这种爱不会因利益冲突而消逝,也不会因死亡临到而终止。在这样的爱中,完全没有个人的考虑。(撒上18-20章)

  约拿单本来是王位的继承人,但他却将这权利拱手奉给大卫甘心乐意承认了大卫的地位。因为他爱大卫,就甘心成为“第二“,甚至连”第二“都当不成!

  从约拿单身上可以学习仁爱:

  1、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撒上18:1、3,20:17),这就是“爱人如己“的爱;

  2、约拿单对大卫的爱是可以让人托付终身的爱(撒上20:3、8);

  3、约拿单的爱是有量度和胸襟地对别人的爱;

  4、约拿单的爱是完全发自内心,本着真诚选择和决定的爱。这仁爱的行动影响深远,甚至奠定了以色列今后的历史。

  总之,圣经中的仁爱是无私的、是舍己的。他是经过长时间培养和学习,甚至经过挫折才慢慢结出来的果子。

  二、喜乐

  你常常喜乐吗?现代人的确活得不太快乐。

  传道书列举了一些原因:

  人的成就十分有限(传2:18-23);社会的欺压与不公(传3:16-18,4:1-3);嫉妒他人的成就(传4:4);孤独常常使人的喜乐大大减少,并带来无意义或无目标的人生(传4:7-8);世上常常有很多不由人控制的事(传1:15,5:13-17,6:1-6)令人感到生命无常且难测,并感到人的无能。

  原来真正决定人生的道路不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先知感叹说:“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10:23)

  原来人是活在一个谜中,人虽有活动的空间,但这空间很有限;人可以作各种决定,但这些决定都受“定时”(传3:3-4)所限制。

  “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这或许就是“永生”的具体呈现和提醒吧!

  但传道者却再三教导人要喜乐!

  首先,喜乐是“出于神的手”(传2:24),喜乐也是神的恩赐(3:13),喜乐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

  “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传2:24)

  “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的恩赐。”(传3:12-13)

  以上传道者说的从物质来的喜乐并非纵情的大吃大喝,而是日常生活人人皆可得着的享受,这是神所赐的,是恩典,是上帝眷顾人的表示。

  当人能够体会到这都是神所赐的喜乐,就是有了对上帝感恩的属灵经验了。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如何才能总是喜乐?

  传道者的秘诀是,肯定上帝是一切的核心。不论环境怎样,上帝总是掌管一切!

  基督徒要坚定上帝的作为是人生的轴心,这是以信为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人在百般局限中仍能喜乐的原因。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贴前5:16)

  这是对上帝恩赐的最大尊敬、赞美、欣赏和感谢!

  反之,若活在上帝的恩典和祝福中却不喜乐,这是对上帝作为最大的羞辱!

  其实,人生能否喜乐,很大程度要看我们是否认识世界和人在上帝创造中的地位。

  正如传道者说:

  “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传5:18)

  “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传5:19-20)

  “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就是“不要忧虑”。

  甘心情愿地把上帝掌管的事归给上帝掌管,而自己则活在上帝大能的恩典和治理之下。这就是在种种令人困惑的环境中,仍能喜乐的原因。

  耶稣在马太福音6章25-34节的教导就是“不要忧虑”的经典原则。

  耶稣的这个教导告诉我们,人把忧虑剔除掉,只是消极的方法;还要有积极的一面,就是我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太6:33)。

  若人先求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就会叫自己忧虑起来,因为“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些烦事成了我们生命的核心,有限的人必然会忧虑不停,并失去了喜乐。

  但是当我们把生命的焦点校正过来,不再求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而只专心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我们的心就不在那些忧虑的事上,因为在神的国度已经成了我们的一切。而“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天父岜不及时供应给他的孩子吗?

  原来日用的饮食只是人生存的工具,是上帝为帮助我们追求他的国度降临,让我们能为建立他的国度而活所赐给我们的恩典。

  信徒的人生若以追求神的国度而活,去代替心中为衣食住行而起的忧虑,就是我们喜乐的源头;也是我们已经得救赎的印证;更是我们的属灵福气;这就是圣灵在我们心中所结的“喜乐”之果。

  三、和平

  所谓和平,亦有平安之意。

  这包括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神,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三大方面。

  这三个范畴紧紧相连,不能分割,若有所分割,那么和平与平安就不存在了!

  原来真正的和平与平安是从上帝而来的(罗15:13),为此结“和平”的果子,是属灵操练的目标。若自己觉得有欠和平与平安,那么问题可能首先出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出了问题!

  “和平”作为属灵的果子,是指人际关系上的和睦。

  诗篇34篇14节“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罗马书14章19节“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保罗告诉我们:各人要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要随便互相指责或批评,乃是要彼此接纳,“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罗14:13)

  为此,和平与和睦应该是信徒的共同目标,保罗要我们“一心追赶”,不只是弟兄姐妹之间要和平与和睦,更是要与教会外的人建立和平,因为这不是单纯的人际关系而已,其中更有将救赎的福音好消息传给他们的含意。

  信徒本是和平的使者,藉此可以见证主的福音和救赎的大能。

  使人和睦的意思,不只是个人心平气和,甚至息事宁人,而是要在有不和睦的或有纷争的地方建立和平,这才是基督徒要实践的,这是信仰生活中要我们去实践的内容。

  耶稣教导我们“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太5:39)若我们报复了,那就是与恶人作对,我们便落在恶者的手下了;我们若不报复,就能避免与恶人作对,就能脱离恶者的辖制和掌管了。

  要知道,当人放弃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彼此间的分岐时,结果就带来更大的伤害。

  所以,正确的教导和提醒是,爱心、和睦、宽恕所发挥的力量,比暴力的力量更大!

  耶稣提出三个理由,要我们如何结出和平的果子:

  第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原来这是属神的人的身份与地位,这是上帝的孩子应有的风范和气质,这是天国的生活方式,是真正属灵的人的标志!

  第二,在马太福音5章46节中,耶稣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这里所提到的赏赐,是指天国的赏赐,当天国来临时,在最后的审判中,上帝向所有谨守他诫命的人宣布:“他们必称为上帝折儿子!”这是至高无上的肯定。

  所以以上耶稣所提到的“赏赐”,目的是要我们以天国模式作为我们在地上生活的基础。

  第三,耶稣之所以要我们以爱来建立和平,追求和睦?是因为天父就是这样做的,“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天父是怎样行的?“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

  在今天的世界中,要结出和平的果子是难上加难,我们犹如生活在荆棘中,稍一不慎就被刺痛伤害一样。但耶稣教导我们的并非消极的自我保护,而是积极的建立与培养,耶稣要求信徒让教会成为培养孕育出和平果子的场所,所有神的孩子都要成为和平之子。

  每个信徒就要注重自己的属灵操练,因为平安或和平是从上帝那里来的(罗15:13,33),我们若不好好培养与神的关系,怎样结出和平的果子呢?

  建立和平,结出和平果子,是要从自己开始的,不要到纷争出现时,才开始追求和睦,那时太迟了。

  为此,平时要多坦诚与人沟通,多接纳别人,多向人问安,主动腾出空位给后来的人,少说批评的话我,多说建设性的话,要教导孩子们以礼待人。

  努力学习在爱中宽恕的功课,宽恕是救恩的精粹和内涵。要知道若我们蒙基督的宽恕赦免,却不能宽恕得罪我们的人,自己就与悔改的恩不相称了!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