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正确解读咒诅诗

2018-03-11 作者:倪宏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正确解读咒诅诗.jpg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我所赞美的神阿,求你不要闭口不言。因为恶人的嘴,和诡诈人的口,已经张开攻击我。他们用撒谎的舌头对我说话。他们围绕我,说怨恨的话,又无故地攻打我。他们与我为敌以报我爱。但我专心祈祷。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以恨报爱。愿你派一个恶人辖制他,派一个对头站在他右边。他受审判的时候,愿他出来担当罪名。愿他的祈祷反成为罪。愿他的年日短少。愿别人得他的职分。愿他的儿女为孤儿,他的妻子为寡妇。愿他的儿女漂流讨饭,从他们荒凉之处出来求食。愿强暴的债主牢笼他一切所有的。愿外人抢他劳碌得来的。愿无人向他延绵施恩。愿无人可怜他的孤儿。愿他的后人断绝,名字被涂抹,不传于下代。愿他祖宗的罪孽被耶和华记念。愿他母亲的罪过不被涂抹。愿这些罪常在耶和华面前,使他的名号断绝于世。因为他不想施恩,却逼 -/迫困苦穷乏的,和伤心的人,要把他们治死。他爱咒骂,咒骂就临到他。他不喜爱福乐,福乐就与他远离。他拿咒骂当衣服穿上。这咒骂就如水进他里面,像油入他的骨头。愿这咒骂当他遮身的衣服,当他常束的腰带。这就是我对头,和用恶言议论我的人,从耶和华那里所受的报应。主耶和华阿,求你为你的名恩待我。因你的慈爱美好,求你搭救我。因为我困苦穷乏,内心受伤。我如日影渐渐偏斜而去。我如蝗虫被抖出来。我因禁食,膝骨软弱;我身上的肉也渐渐瘦了。我受他们的羞辱。他们看见我,便摇头。耶和华我的神阿,求你帮助我,照你的慈爱拯救我。使他们知道这是你的手,是你耶和华所行的事。任凭他们咒骂。惟愿你赐福。他们几时起来就必蒙羞,你的仆人却要欢喜。愿我的对头,披戴羞辱。愿他们以自己的羞愧为外袍遮身。我要用口极力称谢耶和华。我要在众人中间赞美他。因为他必站在穷乏人的右边,要救他脱离审判他灵魂的人”。

  “咒诅诗”就是面对仇敌和恶人的恶行,而发出咒诅的诗歌。一般咒诅诗是以祷告或许愿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诗人极其盼望审判或报应会临到敌人的身上。

  “咒诅诗”几乎都是在哀诉诗中出现的。而且大多数的咒诅诗都很简短,例如:5篇10节;6篇19节;31篇17-18节;40篇14-15节;41篇10节;55篇9节、15节;70篇2-3节;71篇13节;79篇6节;129篇5-8节;140篇9-10节;141篇10节;149篇7-9节。因此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但是有些咒诅诗不但长而且还十分严厉。例如:《诗篇》35篇、58篇、59篇、69篇、83篇、109篇、137篇。这就引起了不少研经者的反感和疑惑。

  对于“咒诅诗”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A、反对的观点,反对者认为咒诅诗完全不符合圣徒的体统,有违《圣经》教导的总原则。a、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有些反对者认为咒诅诗违反了圣徒凭信心生活的原则。他们认为诗人之所以发出咒诅,纯粹是不相信神的审判和报应。因为缺乏信心就自己谩骂泄愤。b、是没有盼望的表现,也有些反对者认为咒诅诗违反了圣徒凭盼望生活的原则。《罗马书》5章3-5节说:“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可见诗人发出咒诅是缺乏盼望的表现。c、是没有爱心的表现,更有些反对者认为咒诅诗违反了圣徒凭爱心生活的原则。基督耶稣曾教导我们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 -/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4-48)。使徒保罗也曾教导我们说:“逼 -/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作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反对者认为咒诅诗明显有敌视的态度,报复的心理,有违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违爱人的宽恕原则。所以都应该废弃,甚至删除。

  B、错误的理解,面对反对者的意见,有些解经家不明就里地牵强乱解,结果不但不能自圆其说,反倒节外生枝。这些解经家为了化解冲突,提出了几种观点:a、认为是将来的时态,有些解经家认为咒诅诗表达的是将来的时态,所以不是诗人用狭隘的心态盼望发生的,乃是诗人用属灵的目光高瞻远瞩的。但这并不能解释那些用祈使语气表达的诗句,例如:“主啊,求你吞灭他们,变乱他们的舌头”(诗55:9节)。可见这种观点完全站立不住。b、认为是过去的观念,也有些解经家认为咒诅诗的观念是旧约的观念。他们认为旧约是律法,新约是恩典。咒诅诗是律法主义的产物,所以在新约就已经废止。但是这种观点是在站不住脚,因为《圣经》乃是一致和谐的,前后并没有矛盾。旧约也有爱惜仇敌的教导,新约也咒诅仇敌的经句。例如:“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提后4:14)。而《加拉太书》1章8-9节更是严厉,“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c、认为是今生的报应,更有些解经家认为咒诅诗所指的是对仇敌今生的报应,并不会影响他们将来得永生。此话也很难自圆其说。

  C、正确的解读,面对种种的反对意见,面对种种的错误理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阐释咒诅诗呢?要想正确解读咒诅诗,首先要晓得诗歌的写作背景,其次要体会诗人的内心挣扎,还有要了解诗句的真正意义。要想正确理解咒诅诗必须要探究诗人写作咒诅诗的动机、立场和作用。a、动机,每一个人做事情都会有不同的动机,咒诅诗并不是恶人被义人无私谴责后产生的无理谩骂,乃是义人被恶人无理迫害后产生的义愤填膺。这种咒诅并不是源自对人的恨,乃是源自对罪的恨。这种咒诅乃是要求神制止恶行,基督徒要宽容罪人,却不能纵容罪恶。咒诅诗的作者并不是不爱仇敌,他们爱仇敌的结果是“他们与我为敌以报我爱。但我专心祈祷。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以恨报爱”(诗109:4-5)。可见咒诅诗的作者遭受的是以恶报善,以恨报爱。诗人所咒诅的是那些不懂感恩,不思悔改的恶人。从咒诅诗让我们看到基督徒的爱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因为爱在“不计算人的恶”的同时,又是“不喜欢不义”(参林前13:5-6节)。咒诅诗实在是平衡了爱的原则。b、立场,一个基督徒做事的立场直接反应了他的信仰观念,属己的人关心的是自己利益的得失,却不在意真神利益的得失,就如面对歌利亚的扫罗。属灵的人关心的真神利益的得失,却不在意自己利益的得失,就如面对歌利亚的大卫。使徒保罗对别人对他的论断当做小事(参林前4:3节),但当教会利益受到影响时却当仁不让(参加1:8-10节)。诗人所咒诅的并不是自己的敌人,乃是真神的敌人。诗人认为迫害个人还能宽恕,侮辱真神,绝不可恕。这正体现出了基督徒爱憎分明的信仰原则。c、功用,我们很难想象大部分的咒诅诗都是大卫所写。可能我们会觉得这与《圣经》上所记载的大卫完全不符。这么能宽容别人的大卫,又怎么能发出如此的咒诅之言呢?其实咒诅诗有两个重要的功用:其一,是为了宣泄,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在面对不公正的对待时,都会义愤填膺。神并不愿意他的儿女“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参弗4:26-27)。我们心中的不良情绪必须宣泄出去,但不是向自己宣泄,因为这种方法只能给自己带来二次伤害;也不是向别人宣泄,因为这样做不但会伤及别人,更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乃是要向真神宣泄,因为神最知道我们的委屈。基督徒在人前要完全绝对地忍羞含怒,在神前却要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其二,是为了伸冤,特别要注意的是咒诅诗并不是用来咒诅仇敌的,乃是用来祷告真神的。正因为诗人十分相信神公正的作为,让他把一切的怒气都卸给了神。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2章19-21节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咒诅诗表达了诗人在极大的痛苦中急切盼望神能伸冤的心情。

  咒诅诗清除了我们心中不良的情绪,带给了我们嫉恶如仇的心理,增加了我们对神当有的信心,赋予了我们对正义感的祈愿。

【作者简介】 倪宏恩,雅博网作者:男,汉族,1974年生于辽宁海城,1996年蒙恩,同年奉献传道。2007年授受牧师圣职。自从服事至今,渴慕圣道,喜爱文学解经,并开创《整全式研经法》。自2004年起,开始从事编著,和培训门徒事工。主要编著有《实用祈祷学》、《实用研经法》、《实用解经集》等40余部作品。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