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后勇的彼得
经文:可14:26-72
选读14:29-31“彼得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却极力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14:66-72“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夥的。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
人做错事情在所难免,但错了还把自己怎么错的事由详细告诉别人,并且写成书告诫后世的人免得重蹈覆辙。这不但需要勇敢的心,还需要一颗知耻的心态,说明其灵性的高超。人的本能反应总是会在他人面前展示好的一面,遮掩软弱的一面。正所谓扬长避短吧!但彼得不是,他是一个勇敢的使徒。
马可是彼得属灵儿子,他所写的《马可福音》基本来自彼得的口述。当彼得告诉马可他因三次不认主的软弱,想起来是何等懊悔与伤痛;马可或许受其启迪,也回忆自己曾经的软弱,他与保罗、巴拿巴一起出去传福音,却半途返回,以致后来再去宣教时,直接被保罗否定,才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何等的严重。所以,他俩在失败和软弱面前属同病相怜。一般人不会向人讲自己曾经刻骨铭心的失败之痛,但他俩除外,把怎么失败的因由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以作后世信徒的鉴戒和提醒。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实,我们作为杭州教会的负责同工,也有很多的软弱与失败,自己想想都惊讶。在分析彼得的失败原因同时,也来看看自己失败的身影和需主怜悯的光景,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一、自夸太多(14:29-31)
在彼得失败前夕,耶稣曾经再三提醒彼得有失败之寓,但彼得由于太过自信,导致失败告终。他信誓旦旦地向主保证,“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马太记载了性质更严重的话:“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太26:33)“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吕振中译本作:“我总不”,“我决不否认你”。正是这种自以为刚强,自以为爱主的心理致使他走向软弱。正应了“骄傲来,羞耻也来”(箴11:2),“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的经训。
保罗劝勉说:“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以赛亚说:“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赛5:21)
所以,同工之间我们“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罗12:16)
彼得太相信自己的肉体了,所以连主的提醒他也听不进去。彼得的嘴硬,表示他内心的自夸。《箴》3:7节说:“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我们要引以为戒,当在主前谦卑,不自以为是,不要自夸,要追求长进。
二、祷告太少(14:37-42)
彼得为什么软弱失败?正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得“极其痛苦、汗流血滴、几乎要死”时,他却在那里打盹睡觉,而且沉睡不醒;他三次被主叫醒,问他能不能与我惊醒片时?——“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他却不懂救主的心情,又呼呼大睡,没有感觉危机已经临近。所以,彼得跌倒是因祷告太少,离主远了。
今天,我们似乎还能听见主对你我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14:38)我们每天用多少时间亲近主呢?从彼得的身上让我们看见一个事实:凡沉睡的必然跌倒,缺少祷告的也没力量,在试探面前全然跌倒。
求主让我们少讲多做,空谈误国,空话误教,多多祷告,寻求主面,为自己谨慎,为全群惊醒。
三、动作太快(14:47)
彼得肯定是个急性子,当他看见“犹大来到耶稣跟前,说:拉比,便与他亲嘴。他们就下手拿住他。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那个拿刀砍人耳朵的是谁?就是彼得。可能是他出于对主保护的本能反应,拔刀削掉马勒古右耳,以此表明他的爱主,但过分快速的动作,主不一定欣赏,因为主并没有表扬他。马太作见证,耶稣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约翰见证:“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可见,他的血气动作太快了。可见“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20)
我们许多时候也是,血气的东西太快太多。对别人的攻击太快,论断是非太快,往来传舌太快,决定行事太快,结果使主的工作受损,使人的灵性受绊。求主叫我们凡事多忍耐,多等候,多祷告,不要走在主的前头,不要增加主的麻烦。
四、离主太远(14:54)
彼得跌倒的第四个原因是他远远跟随主。“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从彼得藉着马可所记的《马可福音》来看,不是彼得不爱耶稣,只是他没有贴近主的身边。他怕遭苦难,他怕付代价,但又不愿完全丢下主,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导致他亦步亦势、远远跟随,想看看他们究竟要把耶稣怎么样?就一路尾随跟来。
多少时候我们知道主为我们舍命流血,当我们碰到心理怄气的事,实在不想再干。这时候的矛盾心理不亚于“那时候”的彼得。想走又不敢走,想离又不敢离,想跑又不敢跑,但又提不起精神紧跟主的步伐,“彼得现象”出现了,若即若离,远远跟随。如风筝在空中飘荡,非常危险。远离主的人容易在世俗中同流合污,容易与亵慢人同坐,容易失脚跌倒,成为失迷的人。求主叫我们重新得力,悔改归正,重新开始。
五、想起太迟(14:71-72)
彼得第五个失败原因是“想起主话太迟”。虽然主耶稣再三再四提醒警告,他总自以为是。从经文中隐隐可见彼得自己知道为什么失败。他叫马可如实记录自己的失败,“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可惜太迟了,已经跌倒了。
我们在教会里一起服侍并非一人,主预备我们六人,可以彼此洗脚,彼此提醒,彼此服侍。我们出于爱心的提醒是需要的,也是合宜的。《箴》27:6节说:“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又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27:5)关键是我们是否顺服彼此的提醒?是否及时记得主的话语?彼得是事后才想起主提醒的话,可惜已经迟了,于事无补,亏损极大。我们要牢记主的话,免得得罪主;我们也要听同工的劝,免得落在失败里。求主让祂的话作为你我的脚前明灯、路上亮光,在爱中彼此扶持,同跑天路。
结语:
彼得的“痛哭”已经表示了他对主话语提醒不听的后悔。这是悔改的前提,是来到主前复兴的迹象。主总是怜悯那些真心悔改来到祂面前的人。如大卫所说:“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最后,主对彼得说:“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2)多年之后,彼得在写书信时,以自己失败的经历,不忘提醒主内肢体,“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这是他的经验之谈。血的代价,很痛,也很宝贵!
求主除去我们身上一切的软弱和亏欠,只是我们不要太多自夸,太少祷告,太快动作,太远离主,太迟想起主的话语;我们一定要从彼得身上吸取教训:
谦卑自虚——“当趁耶和华……相近的时候求告他。”(赛55:6)
祷告亲近——“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雅4:8)
紧紧跟随——“我心紧紧地跟随你;你的右手扶持我。”(诗63:8)
及时想起——“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