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最后的祷告
2017-06-04
作者:任不寐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经文:约翰福音17:1-26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欢迎大家来到约翰福音17章。如果说约翰福音14-16是耶稣受难前对教会的最后一次证道,那么约翰福音17章就是耶稣证道之后的“结束祷告”,也是耶稣受难之前的最后祷告。如果说约翰福音6章和13章是约翰福音的最后晚餐,那么约翰福音17章就是约翰福音的主祷文以及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内容更具有教会实践性(路加福音20:37,21:7-13,22:31-32,22:39;马太福音26:30-36)。
这场祷告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教会的合一,因此也是顺延了约翰福音15章那个在仇敌世界彼此相爱的主题——相爱的最高境界是合而为一。合而为一这个概念在约翰福音17章中出现了5次,其中1次是祈祷11位使徒合而为一,4次祈祷普世教会的合而为一。(蒙恩)罪人是不可能合一的,特别是面对十字架和政zh i恐怖之际;除非靠从天上来的帮助。而合一是基督教会存在和兴旺的“组织基础”。这两方面是基督最后祷告中思兹念兹的根本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叛徒”为自己的不再合一祷告,并妄称主名:圣灵告诉我们离开你们。这些乱象不仅违背祷告的基本真理,也证明他们心里实际上没有神的爱。耶稣为教会合一代祷也再一次表明神的爱,基督对教会的爱,新郎对新妇的爱。更显明耶稣是我们的大祭司,因此这段祷告也被称为High-priestlyPrayer。主耶稣藉着祷告帮助教会胜过恐慌与绝望,并靠着合一完成大使命。
约翰福音17章可以有两种结构方式:第一、传统的三分法。教会传统上将约翰福音17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也算总论,可以交叉结构:为自己上十字架祷告,同时为一切信祂得永生的人祷告;实际上也是为教会祷告。第二部分(6-19)和第三部分(20-26),分别是为11位门徒祷告,和建立在使徒根基上的普世教会祷告,两者之间是平行关系。门徒可以指牧者,或初期教会;后者指门徒进入世界所建立的教会。请注意这两部分内容一一的对应关系:1、祷告对象:他们(门徒,6-10)与他们(因门徒传道而归信的人,20)。2、诉求目标1:门徒合而为一(11)与教会合而为一(21-23)。3、祈求目标2:脱离那恶者(12-16)与归入主基督(24);4、诉求目标3:用真理使他们成圣(17-19)与靠真理叫他们去爱(25-26)。这三项诉求之间也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合一是面对仇敌十字架的合一,靠合一胜过世界;合一的目的不是乡愿,而是为了真理:靠真理成圣,将真理传到地极。第二、主祷文的应用。约翰福音的主祷文几乎就是马太-路加中主祷文完美的应用,大家可以自己详细考察马太福音6:9-13与约翰福音17:1-5在结构上的平行关系。不过根据马太福音6:5-6以及马太福音26:36-46的信息,约翰福音17章记载的这篇祷告,应该是耶稣单独向天父的祷告,但不远处的约翰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了。也许这正是主耶稣“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的原因之一。
主耶稣的最后祷告是绝对有效或蒙天父垂听的祷告。没有这场祷告,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福音历史;我们也是这事的见证。事实上我们有两位保惠师和代求者,连同垂听祂们代求的父神,就是三位一体的神,与我们同在。这一神圣代祷的真理,诚如保罗的见证:“27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28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29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30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31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32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33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或作是称他们为义的神吗?)34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有基督云云或作是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的基督耶稣吗)35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 -/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36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37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马书8:27-36)。阿门。
一、耶稣为自己祷告(1-5)
1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父阿,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
2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
3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4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5父阿,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
这段经文首尾呼应的信息至少有:“天”与“地上”;“父阿”与“父阿”、“时候到了”与“现在”;“荣耀”等。犹太人有一个讲道之后进行结束祷告的传统,耶稣的祷告可能是遵循了这个传统。不过这场祷告不仅是约翰福音14-16这篇讲道的结束祷告,也可以是四本福音书甚至全本圣经的结束祷告。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学习这段经文:祷告以及两个基本诉求。
1、耶稣的祷告(1a;4)
1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父阿,时候到了。……4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首先,祷告的时间和地点。与人说话之后(12-16),耶稣与神说话,祂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与神说话就是祷告。耶稣祷告的时间应在最后的晚餐和客西马尼园被 b u之间。符类福音都记载了主祷文和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但约翰福音似乎将这两部分内容都融合在第17章了。关于祷告的地点,请注意这两节经文:约翰福音17:1,“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约翰福音18: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18:1中的“说话”(ε?π?ν)是动词分词,用来修饰“出去”以及“他和门徒进去了”;而17:1中的“说活”(?λ?λησεν)是独立动词。这可能意味着,这场祷告发生在客西马尼,是符类福音相关记载的“完全版”。这场祷告之后耶稣被 b u,在这一点上,四福音书完全一致。另外注意这个祷告相关的时间概念:“说了这话”之后,“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之后。这个信息非常重要:耶稣向父神祷告乃是在完成大使命之后,是在福音使命中,并继续为福音使命祷告。这至少意味着,那些与福音使命和教会使命完全无关的妄求(雅各书4:3),根本就不是基督教导的祷告。
其次,祷告者和祷告的对象。耶稣的祷告是儿子对父亲的祷告。父的称呼在约翰福音17章中这段经文中出现了7次:17:1,5,11,21,24,25。而在约翰福音17:1-5中,“父阿”首尾呼应出现2次。这个称呼首先表明了祷告者和垂听者之间的父子关系,没有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祷告。所以外邦人或假基督徒的祷告是不蒙上帝垂听的。然后这个关系已经表明了耶稣在祷告之前已经定意对天父的完全顺服。祷告不是逼 -/迫神,而是顺服神。
最后,我们看祷告的方式。第一、双目望天,?π?ρεντο???φθαλμο??:lifteduphiseyestoheaven。耶稣讲完了一切的话,这位孤独的人子只能将目光投向天宇,或天上的父。祷告乃是向天上的神祷告。祷告不一定要紧闭双目。向天祷告也意味着对来自世人的帮助的完全绝望:这事儿只有神能帮助。关于举目望天可以参考如下经文:路加福音18:13,“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约翰福音11:41,“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诗篇123:1-2,“(上行之诗)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2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直到他怜悯我们”。但以理书4:34,“日子满足,我尼布甲尼撒举目望天,我的聪明复归于我,我便称颂至高者,赞美尊敬活到永远的神。他的权柄是永有的。他的国存到万代”。罪人合一这事儿,比世界和平更难。第二:说,ε?πον。这个“说”就是向人一样对人正常说话(马太福音2:5等)。耶稣祷告不是说方言,更不是脱口秀的表演,是非常正常的人的说话。
2、为两种荣耀(1b,5)
1b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5父阿,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
耶稣为自己的祷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荣耀”(1b,5);另一方面是为属祂之人的永生(2-3)。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这段经文有5个“荣耀”,其中4节的荣耀是感谢赞美神在耶稣地上事工的同在,而1b与5各自有两个“荣耀”前后呼应。首先我们看见,耶稣根本不求在世界里的荣耀,根本不求人的荣耀——不向人求荣耀,也不向神求从人而来的荣耀。耶稣只要从神来的荣耀。那么这荣耀是什么呢?1b的两个荣耀指向十字架,就是耶稣的死而复活。5的两个荣耀指向耶稣的复活升天。这也是基督徒应该效仿的祈祷:求神赐给我们力量走十字架的道路,在我们跑完当跑的路之后,求神赐给我们天上的赏赐和天上的冠冕。
我们再一次强调,在约翰福音中,耶稣所说的荣耀主要关注的就是死而复活这个核心事件(1:14,2:11,7:39,11:4,12:16,12:27-28,13:31-32)。这里首先强调的是“时候到了”,荣耀与这个关键时间相连(约翰福音12:23,13:1,16:21),然后与使命相连:“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换言之,承担使命并誓死忠心是荣耀的基本含义,没有福音使命并且不能殉道之人,与神的荣耀无关;灵恩派和改革宗的荣耀神学与圣经启示的荣耀无关。一方面,侍奉不是作我们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完成神所交托的事。另一方面,这个荣耀的侍奉不仅不会有属世的荣耀,反而有十字架,但只有面对十字架的侍奉才被神视为荣耀。你如果想荣耀神,不是靠你的功成名就,特别是教会之外的功成名就;而是为基督和祂的真理去死。不仅如此,这不是你决志和自愿做到的,要时时刻刻靠祷告才能支取这种荣耀的意志(约翰福音21:18-19)。
完成:τελει?ω,执行并完全彻底地结束(约翰福音4:34,5:36,17:23,19:28)。与荣耀对立的是耻辱,神以这样的祷告和成功为耻:专为世上的事祷告,而且在任何侍奉中偏行己路、不务正业和半途而废。特别是那些一遇到十字架就分裂教会,到处逃窜的人,基督以他们为可耻的“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马可福音8:38)。他们根本不配成为基督徒:“37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38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10:37-38)。
3、为属祂的人(2-3)
2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
3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教会是基督的新娘,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徒是基督的朋友。当把最好的赐给所爱的人,当为所爱的人祈求上好的福分:认罪悔改,信得永生。我们可以将这2节经文交叉结构。核心诉求是“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将永生赐给人呢?首尾呼应的经文包括了这两方面的真理。
第一、“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这可以指向律法对人的定罪,并催逼人认罪悔改。这节经文也是单重预定论的重要根据。一方面,耶稣的权柄遍及所有人。这也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在祂的影响和权势之下,这让任何人在末世审判的时候,都不能用自己的不信而推诿审判。“凡有血气的”指所有人,包括仍有血气的基督徒(创世纪6:12-13;约伯记34:15;诗篇65:2,145:21;以赛亚书40:5-6,49:26,66:23-24;耶利米书22:13,25:31,32:27,45:5;以西结书20:48;但以理书4:12;约珥书2:28;撒迦利亚2:12;马太福音24:22;路加福音3:6;罗马书3:20;加拉太书2:16;彼得前书1:24)。这句话也指向最后的审判: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另一方面,最终归信的人,不是出于他们自己,而是神所赐的(以弗所书2:8-9)。若没有耶稣的“管理”,你靠什么认罪悔改呢?另外,这节经文也表明,耶稣从始至终就在。
第二、“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即听道信道,因信称义;这信和道的中心就是真神,并且是在耶稣基督里面启示出来的真神。这个真理是约翰福音始终如一的启示(3:16-21,5:26-27,20:31)。一方面,耶稣来不是为了审判世人,而是为让世人因祂得救进入永生。另一方面,认识神并藉着耶稣基督认识神就是永生。“认识”这个字(γιν?σκω)就是创世纪“知道善恶树”的那个“知道”;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223次,其中在约翰福音中就出现了57次(超过四分之一)。γιν?σκω作为名词,主要翻作知识(γν?σι?,29次,不在约翰福音);关于神的知识是神对子民在信仰上的基本要求(路加福音11:52;罗马书15:14;哥林多前书1:5;哥林多后书6:6,8:7,11:6;腓立比书1:9;歌罗西书2:3,3:10;提多书1:1;彼得前书3:7;彼得后书1:5-6;彼得后书3:18;约翰一书)。圣经中的知识有如下特点。首先,关于基督和神的知识(列王记上8:43;箴言9:10,30:3;以赛亚书1:3,53:11;耶利米书9:24;何西阿书13:4;约翰福音14:7-9;腓立比书3:8;约翰一书5:20)。其次,反对“祭偶像”的“知识”(哥林多前书8:1,11),以及与方言有关的知识(哥林多前书13:8)。因为只有认识基督才与永生相关,认识偶像只能不断获罪(申命记32:17;撒母耳记上2:12;以赛亚书59:13;耶利米书4:22,9:3-6)。再次,罪人认识神有一个过程;因此需要传福音,需要持续住在施恩之具中(撒母耳记上3:7;何西阿书5:4,6:3,8:2;约翰福音1:10,1:26,1:31,1:33,7:28-29,8:19,8:55,14:17,15:21,16:3,17:25;使徒行传13:27,17:23;罗马书1:28;哥林多前书1:21,15:34;哥林多后书1:13,10:5;以弗所书4:13;帖撒罗尼迦前书4:5;彼得后书1:2;约翰一书2:3-4,3:1,3:6,4:6-8)。再次,认识神就意味着在祂的殿中侍奉祂,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否认祂,甚至愿意为神殉道(历代志上28:9;历代志下6:33;以赛亚书11:9,19:21;但以理书11:32;哥林多后书2:14;腓立比书3:10;彼得后书1:3,1:8,2:20;约翰一书2:13-14)。认识不仅仅是指信仰,更指持续信道、承认基督并见证基督。最后,认识神的本质是被神所认识,而且神认识并爱认识祂的人;神不认识或咒诅不认识祂的人(诗篇36:10,79:6;耶利米书10:25,24:7,31:34;何西阿书2:20,4:1,6:6;马可福音8:38;约翰福音10:14-15,10:27,10:37;加拉太书4:8-9;帖撒罗尼迦后书1:8;提摩太后书2:19;提多书1:16;希伯来书8:11)。
上帝要扭转人类在认识论中的两种败坏。第一就是邪教。那些中了蛇毒的人,知道人、特别是指像神一样知道别人的善恶,却不知道神。这种人本主义的知识越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越是魔鬼的道理。这是两种婚姻:与善恶结婚(????????????????????????????,创世纪3:5),还是许配给基督(哥林多后书11:2)。所谓淫乱,从知道善恶却不知道上帝开始(创世纪2:17,4:1,4:17)。中国儒学是这种思想的代表;而儒学化的华人教会律法主义,是这种邪教的教会版。第二就是异教——以不知和无知为荣——印欧哲学是这两方面的代表。苏格拉底自诩无知,佛道成禅将无知故弄玄虚为大愚若智,并与儒教行为主义淫乱,先知行合一,然后以行代知,以行罪知。这些淫雨洒到教会就孵化出无知神学和生命神学以及律法主义的怪胎,我们不与之合一,绝不。
二、耶稣为门徒祷告(6-19)
约翰福音17:6-19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6-8算是引言,重点是介绍耶稣要为之祷告的人,就是这11位门徒。而9-19节,让我们看见耶稣为门徒祷告的三个基本方面:合一、得胜与成圣。这三个方面分别涉及教会三个主要的关系: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基督徒与魔鬼和世界的关系;基督徒与神或神的真理之间的关系。
1、代祷对象(6-8)
6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
7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
8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
祷告包含一个三角关系:祈祷的人,祷告的对象,代祷的对象。即这段经文不断出现的我、你和他们。根据原文,在这3节经文中,“我”出现了8次;“你”出现了10次,“他们”出现了8次(包括themen)。这些人或他们是什么人呢?他们是与神有份的人,与神有关系的人,这是代祷的前提。具体来说,第一、他们是父神赐给基督的人(6);第二、他们是信耶稣是基督的人(7);第三、他们是因为听道而信耶稣是基督的人(8)。这里的“他们”首先指在最后的晚餐上与耶稣同席的11位使徒,但也可以指向教会领袖或者牧者,他们首先需要靠主耶稣的代祷在真理上站立得住,因为他们在福音使命上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如果我们将这3节经文交叉结构,6节中“你的道”(τ?νλ?γονσου,thyword)和8节中“我的道”(τ???ματα,thewords)就前后呼应,而中间的7节,旨在强调这“道”是从基督而来的圣道。而他们“现在”(ν?ν)完全“知道”(γιν?σκω)了,这个“知道”进一步解释了上文的“认识”。
2、合而为一(9-11)
9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10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
11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阿,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
现在我们来看耶稣为门徒的第一项祷告。祈求(?ρωτ?ω,toquestion,toask;topray)这个概念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4次(17:9,15,20)。祈求就意味着,所祈求的祝福不是“他们”配得的,更不是他们靠自己能取得的。耶稣为使徒的第一诉求“合而为一”,这是罪人靠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因为每一个人都“像神一样知道善恶”,诸神之间没有和平,只有强暴(创世纪6:13)。若非藉着主的祷告,“合而为一”永无指望。根据这三节经文,我们可以看见合一的三个基本真理。
第一、不与世人合一(9)。耶稣不可能为世人求真理上的合一,因为他们根本不信。耶稣在合一上不为世人祈求,这一点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会与异教的合一从来不是基督的旨意,而任何以牺牲真理为代价的多元包容与普世合一,都是一种属灵淫乱。
第二、在基督里的合一(10)。合一的基础是共同的信仰:“10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这些人都是信神的,信基督的。最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δεδ?ξασμαι?να?το??,Iamglorifiedinthem。可能是指,耶稣已经多次在门徒面前藉着神迹显出自己的荣耀,而门徒已经开始信了基督(约翰福音2:11,7:39,11:4,15:8)。
第三、面对世界的合一(11)。门徒仍然留在这个世界上承担福音使命,而这个世界是仇恨逼 -/迫我们的世界,我们只有靠合一才能胜过魔鬼的试探、分裂和败坏,完成大使命。这里耶稣特别称天父为Π?τερ?γιε,HolyFather,圣父。这也在宣告教会要与世界分别为圣。然后再一次谈到“名”。这与主祷文的开篇一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11节中的名指“耶稣”(马太福音1:21),与拯救相关。因此,为了拯救世人,耶稣祈求天父保守门徒的合一。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何为“合而为一”。π?ντε??ν?σιν,theyallmaybeone(21)。首先,合一的对象是所有的信徒(π??)。一方面,他们必须是信徒;否则,合一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信徒都要追求合一,没有特权,没有例外。其次,合一的主体是神,信徒是合一的客体——神带领我们合一。动词?σιν的用法是Tense:Present;Mood:Subjunctive;?是ε?μ?的subjunctive,表明应然状态——应该如此,但实情未必完全如此。再次,这个“一”的标准是“像我们一样”,有分工,但永远相爱,一体。
3、脱离恶者(12-16)
12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
13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
14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15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罪恶)16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教会的合一是面对仇敌的合一。教会面对的第二个重要关系就是和世界以及世界之王的关系。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祈求,可以分别指:不与灭亡之子合一(12)、不要在仇恨中成为政zh i基督徒(13)、不要在逼 -/迫中沦为出世的异教徒,甚至放弃福音使命(15)。
第一、教会的合一在内部不包括那灭亡之子(12)。?υ???τ???πωλε?α?,thesonofperdition。蛇的后裔与女人的后裔不可能合一。?π?λεια,Destroying,utterdestruction,aperishing,ruin(马太福音7:13,26:8)。这首先是指加略人犹大的。关于“灭亡之子”,可以参考撒母耳记下12:5,“大卫就甚恼怒那人,对拿单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行这事的人该死”;以赛亚书57:4,“你们向谁戏笑,向谁张口吐舌呢?你们岂不是悖逆的儿女,虚谎的种类呢?”使徒行传8:20,“彼得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灭亡之子的基本特征就是自己犯罪却审判、弃绝、出卖和杀害别人的罪人;而他们犯罪的动机是为了钱财。
第二、教会要在敌基督的世界里靠真理合一(13)。这需要不断依靠耶稣所传讲的圣道中产生的平安喜乐。不与灭亡之子合一,不是要我们陷于和他们的政zh i战争,而是让我们披戴属天的全副军装来保护自己,抵挡魔鬼及其差役。同时,也不是让我们一脸阶级斗争,在逼 -/迫中愁苦,而是让我们靠着真理的平安喜乐不断得胜。注意13节中“说这话”与“你的道”(另参约翰福音6:63,8:31-32,16:33)。特别是在这个恨我们的世界上,住在道中是得胜的最好保障。如果在仇恨的试探中没有真理,又不顺服真理,就会沦为灭亡之子;或者沦为世界的一部分。所有政zh i酒徒都是这方面失败的见证。这一点可以参考帖撒罗尼迦后书2:3-4,“3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4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
第三、脱离魔鬼的试探,但不要脱离世界(15)。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祈求。首先,“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在这一点上,基督教与出世的异教区别——他们只是恐惧和作秀,甚至用作秀吃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摩西、以利亚、约拿都曾请求上帝带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但都被拒绝了(民数记11:15,列王记上19:4,约拿书4:3,8)。魔鬼就是用逼 -/迫吓唬我们,让教会转入地下,让教会领袖落荒而逃,远遁江海。主耶稣不否认世界的邪恶,但是强调教会因此恰恰要进入世界承担福音使命,正如道成肉身,拯救百姓。其次,“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那恶者指魔鬼(马太福音6:13,帖撒罗尼迦后书3:3,约翰一书2:13-14,3:21,5:18-19;以弗所书6:6)。进入世界最大的试探是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甚至成为魔鬼的工具——妄称主名实际上是撒旦之子践踏弟兄乃是大恶。因此当求主代祷,不要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这是主祷文。
4、真理成圣(17-19)
17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
18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
19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教会的合一是面向使命的合一,而这福音使命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合一,胜过魔鬼和世界的逼 -/迫与试探。最后这个祷告涉及我们自己和神的关系。这个关系特别清楚地坚固在真理上面。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圣”(?γι?ζω,toseparatefromprofanethingsanddedicatetoGod;17节是主动语态,19节是被动语态)这个动词在这里以及在整卷圣经中的含义。这个“圣”不仅仅指生命神学津津乐道的道德上的干净状态;更指“分别”这个行动的过程。根据这里的语境,这个“分别为圣”主要强调的是与世界分别出来脱离那恶者的试探、捆绑和诡计。耶稣说:“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这首先让我们想到祂自己怎样不将自己交给万人,并且拒绝作王的催逼,以及面对政zh i伤害的连续退让。在这种意义上,分别为圣与其说是一种道德行动,不如说是一种政zh i行动,或反政zh i行动。更是神学行动:在这个人审判人的世界里,我们拒绝像神一样论断善恶。一方面,我们将审判交给主,另一方面,我们不顾一切传福音。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靠神的道,靠真理。神的话本身是带着能力的,足以使我们成圣。教会就是传讲圣道的地方,因此,这个祷告与坚持教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31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32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31-32)。其次,要靠我们积极的侍奉,这样一来,它在我们里面就一无所有了。这就是“差遣”的工作。只有在不顾性命地侍奉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将自己从世界中彻底分别出来,分别得连我们自己都无所知觉。侍奉才自由。彼得前书2:9则说的更为彻底:必须为福音的缘故超越私欲和世界的试探:“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另参希伯来书2:9-15)。“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是“成圣”的真正目的。这也意味着,圣不仅是个人问题(用真理使他们成圣),更是教会问题(因真理成圣)。
三、耶稣为教会祷告(20-26)
1、代祷对象(20)
20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
这句话将主耶稣代祷的对象从门徒转向普世教会和历代教会,也转向我们。我们一方面感慨神对我们的爱的确长阔高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见主耶稣的全知和信心——祂已经看见了福音进入地极的远景。教会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呢?“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这一点,与约翰福音17:6-8的启示是完全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只有一个基督的教会,就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的教会,就是因“话”而“信”的教会。请注意,不是因他们的行或他们的神迹奇事、八卦新闻而信的教会,而他们的“话”乃是基督所教导的话,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话(马太福音28:18-20)。值得一提的是,约翰福音中没有使用教会这个词,但是,在约翰书信(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和启示录中,教会这个名词则非常普遍。原因很简单,福音书所涵盖的时期,教会尚未成为普世的运动。
2、合而为一(21-23)
21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22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
23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约翰福音17:21-23与9-11是平行的,合一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对任何基督徒、任何教会都是首要的功课。合一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使徒时代,也表现在所有时代——特别是当更多的人进入教会之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合一变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这三节经文首先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像上文一样,合而为一的标准就是父子合一,并且父子合一分别深化为“神学互在”(21)和“完完全全”的合一(23)。在这个前提之下,这三节经文关于普世教会的合一,提出了三个使命或要求。
第一、“使他们都合而为一”。目的是“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一方面,所有信徒无论来自何方,都必须合一。另一方面,这个合一具有见证的意义——要让世人看见教会的合一而归信基督。这意味着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是基督徒必须顺服的命令。
第二、靠基督所赐的荣耀合一。这一方面指向我们的归信,另一方面指向我们跟随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在苦难、逼 -/迫和死亡中,更要坚持合一。这是基督的荣耀。
第三、“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合一归根结底是爱的见证。即使世人不信我们所信的,我们仍然要藉着合一将爱见证出来。我们是蒙爱的人,因此在任何世人面前,我们要彼此相爱。23节与21节的首尾呼应是显而易见的。
教会见证的合一,在圣经中至少我们看见彼得和约翰同工的见证,保罗和彼得的见证,保罗和马可的见证,保罗小组的见证……但即使曾经“荣耀”过的人,也未必总能合一,因此每一个基督徒都需要住在主的祷告中,在跌倒的地方起来,靠真理重新走向合一。
3、与主同在(24)
24父阿,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哪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
主耶稣为普世教会的祷告,也要解决“那人你在哪里”的重要问题:教会要与主同在。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返回约翰福音1:37-39,“37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38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39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那么“我在哪里”?神在会幕中与以色列人约会;主在教会中服侍我们。因此这个祷告直接关系到教会以及不可停止聚会的真理(希伯来书10:25)。不仅如此,24与12-16平行,进一步强调只有坚持教会生活,我们才可能与世界分别为圣,脱离世界之王即那恶者的捆绑。
同样重要的是,在教会目的是“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这个荣耀同时包括上文所强调的两个方面。第一、十字架。基督徒来教会不是看人的荣耀,而是看基督的荣耀;耶稣就在教会中,藉着圣道和圣礼真实临在。但这里的荣耀首先指向十字架事件,特别是复活——面对魔鬼和世界,我们靠十字架的真理去得胜有余。这意味着,一方面,教会侍奉的真理中心就是复活;另一方面,我们要为这复活的真理承担死亡的逼 -/迫和殉道的使命。换言之,主所经历的死而复活,我们也要经历。主在十字架,我们也要就了祂去。第二、父爱子,让子将命舍去,又取回来。同样,父在基督里也爱我们,我们也将被高升,在那里,我们看见仇敌成了基督的脚蹬。
4、真理与爱(25-26)
25公义的父阿,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
26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
这2节经文是祷告的结语。首先,祷告者。耶稣再一次强调为什么我为他们祷告,因为我认识你,因为我是你的独生子(25a)。我们的神是“公义的父”,π?τερδ?καιε,righteousFather。更准确地说,是让人因信称义的父。“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9)其次,代祷的对象:这些人就是已经信基督的人。一方面,“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另一方面这些人还要继续听道信道:“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这里的“知道”、“指示”,与上文的“认识”、“真理”是平行的。换言之,耶稣为普世教会的祷告与为门徒的祷告一样:用真理使他们成圣。实际上25节中的2个“认识”和2个“指示”围绕1个“知道”也形成交叉结构——基督的认识和指示,目的是让人认信基督。不仅如此,25节的“认识”与2节的“认识”,以17-19的“真理”也形成交叉呼应关系(另外呼应的概念是“你的名”)。而真理的教导是持续不断的,教会生活周而复始,永不止息,直到主来。
而耶稣祷告的最终诉求,就是为了爱:“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在这篇祷告中,爱的信息可以交叉结构:“23b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24c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26b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这三句话也可以交叉,首尾呼应是我们要经历天父的爱,如同祂爱基督的那种爱,涉及国度、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3:35,5:20,10:17)。其次,中间的信息强调的是,耶稣自己是爱子,所以才能爱我们,先被爱才能爱,并为我们求神的爱。耶稣的祷告是爱的祷告:出于爱,为了爱。主耶稣与把祷告变成控告和自告粪勇的那种恶俗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当我们常常感觉不到神的爱的时候,主就在为我们祷告;而我们很快就会重新经历神的爱,让我们知道主的祷告和天父的公义以及神的爱是何等信实。亲爱的弟兄姐妹,愿我们“3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4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5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3-5)。
阿门!
——原文标题《最后的祷告:合一、合一、合一》,编辑时有变动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