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十个典范
诗51篇;撒上18:6-7;王上1:1-4
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典范,值得我们去效法。
一.谦卑的典范
1.大卫受膏不骄傲:撒上16:12-13耶西就打发人去叫了他来。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华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13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在他诸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
因着扫罗王违背神的命令,神废除扫罗的王位后,差遣撒母耳去在耶西的八个儿子中膏牧童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大卫就是实际上的以色列王了,但大卫不骄傲,没有表现了一点儿高傲来。
2.面对赞美不骄傲:撒上18:6-7大卫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同众人回来的时候,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里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歌唱跳舞,迎接扫罗王。7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
牧童大卫依靠万军之耶和华神的名,用机弦甩石击杀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撒上17:48-49),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民族英雄,因此当扫罗班师回朝时,妇女们为大卫唱赞歌,面对众人的赞美,大卫不骄傲,他将荣耀归给神。
二.忍耐的典范
撒上18:8-9扫罗甚发怒,不喜悦这话,就说:“将万万归大卫,千千归我,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9从这日起,扫罗就怒视大卫。
妇女们给大卫唱赞歌,激起了扫罗的妒忌,从此开始了长达十来年左右对大卫的追杀,大卫因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涯,神两次把扫罗交在他手里,但他不杀扫罗,不自己伸冤,只交托神,等候神给伸冤。
三.赞美的典范
1.善于弹琴:撒上16:18其中有一个少年人说:“我曾见伯利恒城耶西的一个儿子善于弹琴,是大有勇敢的战士,说话合宜,容貌俊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
大卫在旷野为父亲牧羊的时候,就学会弹琴,用乐器来赞美神,他也曾作过扫罗的宫庭乐师,为扫罗弹琴驱魔(撒上16:23从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
2.带头赞美:撒下6:5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华面前,用松木制造的各样乐器和琴、瑟、鼓、钹、锣作乐跳舞。……14大卫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
当大卫把约柜运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大卫带头赞美神,在约柜前跳舞歌唱。
3.组建乐队:代上23:5又有四千人用大卫所作的乐器颂赞耶和华。
大卫组成了由四千人组成的乐队,派定圣殿中的圣乐人员,分了班次,专职在圣殿赞美神(代上25章)。
4.呼召万有赞美神:诗103:22你们一切被他造的,在他所治理的各处,都要称颂耶和华。
大卫不仅自己赞美神,也呼召万有都来赞美神。
四.祷告的典范
诗篇150篇中有近一半的诗篇是大卫写的,其中有赞美的祷告、感恩的祷告、求助的祷告、认罪的祷告等。
第3篇是求助的晨祷,第4篇是求助的晚祷,第5篇是求主保护,第6篇是患难中求主的祈祷,第7篇求耶和华坚立义人……
大卫是一个祷告的典范,他早祷告,晚祷告,祷告贯穿着他的生活。
五.感恩的典范
1.感谢神:撒下7:18-21于是大卫王进去,坐在耶和华面前,说:“主耶和华啊,我是谁,我的家算什么,你竟使我到这地步呢?19主耶和华啊,这在你眼中还看为小,又应许你仆人的家至于久远。主耶和华啊,这岂是人所常遇的事吗?20主耶和华啊,我还有何言可以对你说呢?因为你知道你的仆人。21你行这大事使仆人知道,是因你所应许的话,也是照你的心意。”
大卫起意为神的名建造圣殿,神不许,但藉着先知拿单给他立下大卫之约,大卫知道后,就进到神的殿,献上感恩的祷告。
2.感谢人:撒下9:1-7大卫问说:“扫罗家还有剩下的人没有?我要因约拿单的缘故向他施恩。”2扫罗家有一个仆人,名叫洗巴,有人叫他来见大卫,王问他说:“你是洗巴吗?”回答说:“仆人是。”3王说:“扫罗家还有人没有?我要照神的慈爱恩待他。”洗巴对王说:“还有约拿单的一个儿子,是瘸腿的。”4王说:“他在哪里?”洗巴对王说:“他在罗底巴亚米利的儿子玛吉家里。”5于是大卫王打发人去,从罗底巴亚米利的儿子玛吉家里召了他来。6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来见大卫,伏地叩拜。大卫说:“米非波设!”米非波设说:“仆人在此。”7大卫说:“你不要惧怕,我必因你父亲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与你,将你祖父扫罗的一切田地都归还你,你也可以常与我同席吃饭。”
大卫是个知恩感恩的人,他纪念自己与约拿单所立的生死之约,因此在约拿单死后,大卫坐上王位时,主动地寻找约拿单的后人米非波设,照着神的慈爱恩待他,恢复他王子的地位,把他祖父扫罗的产业赐给他,抬举他与王子同等。
大卫不仅感谢恩人约拿单,也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
六.饶恕的典范
1.示每咒骂大卫:撒下16:5-8大卫王到了巴户琳,见有一个人出来,是扫罗族基拉的儿子,名叫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骂,6又拿石头砍大卫王和王的臣仆;众民和勇士都在王的左右。7示每咒骂说:“你这流人血的坏人哪,去吧,去吧!8你流扫罗全家的血,接续他作王,耶和华把这罪归在你身上,将这国交给你儿子押沙龙。现在你自取其祸,因为你是流人血的人。”……13于是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往前行走。示每在大卫对面山坡,一面行走一面咒骂,又拿石头砍他,拿土扬他。
当押沙龙阴谋造反时,大卫逃离耶路撒冷,示每乘大卫落难之机来咒骂大卫,拿石头砍他,拿土扬他。
2.大卫宽恕示每:撒上19:18-23王要过约旦河的时候,基拉的儿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19对王说:“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时候,仆人行悖逆的事。现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与仆人;不要记念,也不要放在心上。20仆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约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来迎接我主我王。”21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说:“示每既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不应当治死他吗?”22大卫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使你们今日与我反对呢?今日在以色列中岂可治死人呢?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吗?”23于是王对示每说:“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当押沙龙兵败身亡后,示每又第一个来迎接大卫,大卫就宽恕了示每。
七.奉献的典范
代上29:1-5大卫王对会众说:“我儿子所罗门是神特选的,还年幼娇嫩。这工程甚大,因这殿不是为人,乃是为耶和华神建造的。2我为我神的殿已经尽力,预备金子作金器,银子作银器,铜作铜器,铁作铁器,木作木器,还有红玛瑙可镶嵌的宝石,彩石和一切的宝石,并许多汉白玉。3且因我心中爱慕我神的殿,就在预备建造圣殿的材料之外,又将我自己积蓄的金银献上,建造我神的殿,4就是俄斐金三千他连得,精炼的银子七千他连得,以贴殿墙。5金子作金器,银子作银器,并藉匠人的手制造一切。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耶和华呢?”
大卫不能为神建造圣殿,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但他为建殿而尽心地奉献礼物:金、银、铜、铁、木、石等,使自己有份于建造圣殿。且号召首领与众民为建造圣殿献上礼物,在大卫的带领下,众民为建殿奉献的礼物甚多。
八.等候的典范
1.大卫受膏:撒上16:12-13耶西就打发人去叫了他来。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华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13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在他诸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
大卫少年受膏,他一直在等候神的时候。
2.大卫受膏作犹大王:撒下2:4犹大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
从大卫17岁受膏到他30岁作犹大王,大卫等候了13年的时间。
九.悔改的典范
1.大卫悔罪:撒下12:13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耶和华了!”
大卫犯罪后,神差遣先知拿单来谴责他,拿单给大卫讲了一个为富不仁的故事,激起了大卫的义愤,之后拿单告诉大卫“你就是那人。”宣布了大卫的罪行以及刑罚。大卫听到后,谦卑地认罪悔改:“我得罪耶和华了!”并写下忏悔计51篇。
2.大卫改正:王上1:1-4大卫王年纪老迈,虽用被遮盖,仍不觉暖。2所以臣仆对他说:“不如为我主我王寻找一个处女,使她伺候王,奉养王,睡在王的怀中,好叫我主我王得暖。”3于是,在以色列全境寻找美貌的童女,寻得书念的一个童女亚比煞,就带到王那里。4这童女极其美貌,她奉养王,伺候王,王却没有与她亲近。
大卫晚年的时候,虽然把童女放在他的怀中,他也没有与她亲近。
十.怜悯的典范
1.大卫救基伊拉的居民:撒上23:1-5有人告诉大卫说:“非利士人攻击基伊拉,抢夺禾场。”2所以大卫求问耶和华说:“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华对大卫说:“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3跟随大卫的人对他说:“我们在犹大地这里尚且惧怕,何况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军旅呢?”4大卫又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回答说:“你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将非利士人交在你手里。”5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往基伊拉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杀败他们,又夺获他们的牲畜。这样,大卫救了基伊拉的居民。
大卫在逃躲扫罗的追杀时,听说非利士人攻击基伊拉,自己虽然在难处,没有见死不救,求问神后就去与非利士人打仗,拯救了基伊拉的居民。
2.帮助落难的埃及少年人:撒上30:11-15这四百人在田野遇见一个埃及人,就带他到大卫面前,给他饼吃,给他水喝,12又给他一块无花果饼,两个葡萄饼。他吃了,就精神复原,因为他三日三夜没有吃饼,没有喝水。13大卫问他说:“你是属谁的?你是哪里的人?”他回答说:“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亚玛力人的奴仆。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就把我撇弃了。14我们侵夺了基利提的南方和属犹大的地,并迦勒地的南方,又用火烧了洗革拉。”15大卫问他说:“你肯领我们到敌军那里不肯?”他回答说:“你要向我指着神起誓,不杀我,也不将我交在我主人手里,我就领你下到敌军那里。”
在大卫要去与亚玛力人争战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个快要饿死的埃及少年人,大卫虽然自己并不丰富,还是乐意去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给他饼吃,给他水喝,及时救了他一命。大卫是个怜悯的典范。
当然,大卫还不仅在上面事上是典范,他在其它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典范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作者,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