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没有
2017-11-01
作者:蔡维伦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讲道内容
讲题:有和没有
经文:路加16:19-31
主讲:蔡维伦牧师
几年前,当我还在神学院的时候,有一位学长在他的毕业讲道中,开头就说了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他说:「一篇好的讲道,是给不平安的人听了得到平安,给平安的人听了感受到不平安。如果你的会友时常感到生活很平安,你有责任让他们感受到不平安。」这是他引用一位讲道学老师的话,之后他接续说,「然而,在现在的礼拜中,很少听到会使人觉得没平安的讲道,可能原因是因为这样的讲道没有市场,也可能是现在听众的口味已改变,他们只期待牧师今天要变出什麽把戏,要是没说几个笑话、没有什麽梗,可能就没有什麽看头。」我自己也在想,这段时间所传讲的信息,是否有将耶稣基督的平安,传达给我们来听到和领受。同时,或曾有说过怎样信息,使原本平安的人感到不平安,让基督耶稣来挑战我们的生命。在每次礼拜裡,当我们一同敬拜上帝,也让上帝有机会来改变你我的生命。
耶稣是一个很会用比喻来说故事的老师,在路加福音书中记载好几个。作者路加特别收集到的耶稣比喻,像是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以及感动人的浪子跟他父亲的故事等。在路加的记载中,耶稣常用很生动的描述,带领我们听众进到故事中,去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在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称为「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是属于一个有很大「对比」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个是财主,另为一个是乞丐。这个财主身穿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这在当时是大祭司在穿的尊贵衣服。他每天奢华宴乐,吃着大鱼大肉,跟一般人每天劳碌,只能在特别日子才有机会吃到一点肉的人来说,财主是一个放纵自己,很会享受生活的人。跟财主对比的,是那个叫做拉撒路的乞丐。这个拉撒路虽然会使我们联想到,在约翰福音书中记载的另外一位拉撒路,他是马大跟马利亚的兄弟,耶稣让他从死人中复活,但是这两位中间并没有直接关係。这个拉撒路,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是四福音书耶稣所有的比喻中,唯一一位有提到名字的角色,而拉撒路在原文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帮助」,来表达他对上帝的信心。这位拉撒路浑身长疮,别人将他放在财主家的门口,要得财主桌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飢。在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吃饭是不用刀叉的,直接就用手来拿食物,在有钱人的家裡,他们会准备一些麵包来擦手,擦过之后就丢掉,这些就是拉撒路每一天、每一餐在等候的麵包。不只是这样,还会有狗来舔拉撒路的疮,这也表明他是一个不洁淨的人,而且他身体虚弱,无力将这些狗赶走。如此看来,财主跟拉撒路真是完完全全对比的两个人,不过,这两个人却有一个同样的经历,就是他们后来都死了。
耶稣所讲的故事,说到这裡还算是开始,真正故事的对比才正要开始,当这两个人都死了之后,好像镜头一转,来到另外一个世界中。在那裡,那个翻转更大。这位拉撒路在荣耀中,天使将他接到亚伯拉罕的胸前,表明那是一个特别受关心和照顾的位置。同时,那个反转,也在于这位财主,却落到阴间中受痛苦。当他举目远远看见祖先亚伯拉罕,以及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胸前,就喊着,对他的祖先亚伯拉罕有两个请求,第一个是请他差遣拉撒路,用指尖蘸点水来凉他的舌头,因为他在火焰中,极其痛苦。然而这个请求,却被亚伯拉罕来拒绝,因为这件事也不是亚伯拉罕能够当家做主的。亚伯拉罕告诉他说,在他们所在的地方,跟这位财主所在的地方,中间隔着一个极大得深渊,无人可以从那边过来,也无人可以从这边过去。
这位财主,就说起第二个请求,就是请亚伯拉罕差拉撒路复活,显现给财主的五个兄弟看,免得他们也同样来到这个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说,他们已经有摩西跟那些先知了。但是财主说,那是不同的,要是有一个从死人中复活的去做见证,他们就要悔改。但是亚伯拉罕跟财主却有不同的看法,亚伯拉罕认为,他们要是不听摩西跟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人中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故事就停在这裡,留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耶稣所讲这个关于反转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文化中会较西方人来得容易理解,有关于因果报应,我们会将民间宗教中,关于十八层地狱中的种种,读入这段经文中,为的是要「劝人为善」。但是,如果这样直接的套用,我们也可能失落一些耶稣所要传达的真理。
请我们再去想想看,为什麽耶稣要说这样的故事呢?耶稣用这麽大的反转,到底是要表达什麽?我们会问,照这样讲的话,有钱难道是一件错误的事吗?有钱难道不是从上帝来的祝福吗?还是,有些穷人是因为外在环境所造成,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懒惰。那麽,为什麽在地面受痛苦的,就能够上天堂?而且,这位财主,老实说他也算是不错的,至少他还没有赶走拉撒路,也没是拒绝他,至少财主还有将他的麵包留给拉撒路吃啊。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开始问问题,就有很多是我们想要去理解、去问清楚的问题,更可以将此延伸为神学上的讨论。如果我们只根据经文中所记载的理解,有些是无法完全得到解释的。但是,耶稣确实留一些线索在经文中,来解释这个比喻中,为什麽这两个人在今生跟来世的处境会完全的反转。
耶稣所讲这比喻中的两个人,他们在今生跟来生所产生的反转,的确跟他们彼此的互动是有关係的。在耶稣比喻中这位财主,是等到当他死了之后,才发现他的问题。在第22节中,这个财主到那个时才第一次「看见」拉撒路,当他们两个人都在世的时候,这位财主知道有这个人,每一天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并没有喊叫要拉撒路离开他的家门口,他也没有阻止拉撒路去捡他所丢下来的麵包,甚至他也没有踢过拉撒路,或是去作什麽虐待过他的事。但是,财主的过失,或是他罪就在于──财主从来没有注意过拉撒路,没有正眼看见他。耶稣是用很讽刺的方式表达,那位会影响这位财主在来世生活那麽重要的人,他竟然「有看见」却如同「没有看见」,他所犯的并不是他作了什麽,却是因为他「什麽都没有作」。这,可能会成为这位财主所怨恨的「千金难买早知道」的那个「早知道」。
那麽,耶稣说起这的比喻,他的对象是谁呢?当我们从经文往前看,就会发现对象是法利赛人。在十六章14节说,那些法利赛人听见耶稣的教训,在嗤笑他,耶稣就续接说起这些话。那麽,法利赛人又是为了什麽在嗤笑呢?从第十六章一开始,是关于「不义管家」的比喻,耶稣说有一位不义的管家,要被主人炒鱿鱼的时,当他还在做管家时,他先为自己作打算,就叫那些欠主人债的叫过来,替他们改欠据,欠一百桶油的,改写欠五十桶,欠麦子一百石的,改写欠八十石。耶稣说,这位主人虽然知道这管家的不义,却不禁要称讚他的聪明,因为他会为了自己在生的日子来图谋。说完后法利赛人嗤笑耶稣,耶稣便继续对他们说起这位财主跟拉撒路的比喻,耶稣要讲的是,世人都会要为自己将来的日子来图谋,更需要为未来世来做预备。
兄弟姊妹,透过了解这个比喻的前后文和比喻的听众,是否能帮助我们了解经文。然而读圣经到这裡还不够,因为还少走一步,就是这段经文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麽关係?这就好像在打棒球,如果只有跑到三垒,打出外野高飞球却被接杀,只留下残垒而没有得分,就实在很可惜。关于这段经文的应用,我们将面对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对我们现代的信徒来说,会去问谁才是那位财主?谁又是那位拉撒路?因为,对我们大多数的信徒来说,我们会认为自己既不像那位财主那麽有钱,也不像拉撒路那麽穷,我们好像不属于这两边的极端,而是介于两者中间,那裡正好是耶稣所没有讲到的。
当我在准备的时,我有读到一本书,名叫做「财主跟穷人」,是一位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博士,神学院的教授,用将近三百页的内容,来说明这个比喻中的两个主角和主题。这本书在40年前(1977年)出版了后,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讨论,他有一半的内容,引用很多的统计数字来说明,当时那些在西方跟已经开发国家中的人,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有钱人」。那些统计的数字,也使我看了吓一跳,例如:
■当有人生病就去看医生,我们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是,却不是世界上所有地方的人都可以如此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只要每年增加七角五分美金的预算(新台币20元),在第三世界的人身上,这些钱每年可以救活五百万人,这些所需要不会超过三十亿美金,但是单单在美国,每一年花在减肥的费用,超过五十亿。
■联合国1974年报告,富裕国家牲畜所吃的粮食,跟印度和中国大陆所有的人口所吃的穀物一样多。
我也上网查到一些较新的资料,是关于世界儿童现在的处境:
■缺乏医疗关顾的机会
根据2010年数字,每年有76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超过三分之二的早期儿童死亡是由一些通过负担得起的简单措施就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病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FEI炎、腹泻、疟疾,以及生命第一个月中的健康问题,所有儿童死亡中三分之一以上与营养不良有关。
■无法接受初等教育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估计,2000年全球有将近1亿学龄儿童未能接受初等教育,平均每6个就有1位儿童被剥夺受教育机会,其中约有4,403万人在南非洲,3,241万人在南亚及西亚,合计占7成。女性佔全世界文盲人口近2/3(不能阅读或写字)。
■童工从事危险工作
2012年全球统计约有1亿6800万童工,占世界儿童人口总数的11%,其中约有8500万儿童从事可能对健康、安全或身心发展有危害的危险工作,包括矿场、农药、杀虫剂、或危险的机具。
大家觉得怎样?是不是跟我们平时所感觉的不同?我们都同意,对于有钱跟没钱的界定,原本就是一种相对的,就看是和谁比较。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受到媒体消费强力推销的环境中,我们的自我形象,往往感觉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永远欠一个更大的衣橱、欠一个够用的储藏室、欠一个新的手机、欠一个更快的笔电等。而且,也会感受到,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的人是比我还有钱的。当然,这样的经验和感受也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将眼光更向外打开,就会发现我们跟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比起来,实在已经是排在很前面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已经有一些机会,让我们发现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参与在暑假金华国中服务队去花莲原住民部落,或是去缅甸的医疗团宣教,透过实际接触的经验,看见他们和我们的对比,或是听见短宣队队员回来的分享,他们如何在那样欠缺的环境中,继续所活信仰的美好见证,我们的确是这世代中「富有」的人。
在那本书中的第二部分,有具体的一些建议,包括个人关怀和群体参与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倡议改变等。在此,牧师先不要进入那样的讨论,但是我要分享几个故事,使我们可以来想想看,我们还可以做什麽。
大家有听过台湾世界展望会,这个基督教的机构,除了我们较常听见他们持续举办「飢饿三十」的活动以外,在它的网站上,还有很多发生在台湾,那些在别人需要中看到自己责任的故事。我看见一则报导,有一位八十岁的陈味奶奶,五年前他和小女儿一起加入资助儿童计划。陈奶奶说,自己是很幸福的人,儿女们已经长大,而且都事业有成,已经没有什麽可顾虑的了,就应该帮助世界有需要的人!因为小女儿知道母亲的心愿,特别留意各种助人的管道和讯息,当在电视上看到台湾世界展望会资助儿童计划的报导,立刻和母亲分享,母女俩便一同资助了三名国外儿童(分别在罗马尼亚、萨尔瓦多、蒙古)。陈味奶奶最高兴的,就是每一年都会收到儿童所寄来的圣诞卡及儿童成长报告,从照片和信件中看到自己所帮助的孩子一年年长大,这份对生命成长的喜悦,以及从付出、给予所得到的满足感,是无以形容的快乐与真实。2007年4月初,当陈味奶奶获知他资助的罗马尼亚男孩弗罗林的画作入选「世界听我说!」小画家联合画展,且将来台接受颁奖,平日需拄着柺杖、并以轮椅代步的陈味奶奶告诉小女儿:「不管怎样,都要去看看我的国外孙子!」在相见欢会场上,当罗马尼亚的弗罗林推着陈味奶奶的轮椅一起欣赏她的画作时,祖孙俩虽然受限于语言而没有太多话语,但是连小女儿都感受到母亲神情的变化,在慈祥的面容透露着一份喜悦满足的光彩、活力。白髮遇上童颜,爱,走进了彼此的生命之中,这对异国祖孙,跨越时空距离、文化语言,共谱了一曲美丽心灵交流的春晖乐章。这样的关怀,每个月几百元的经费,却是使在世界上另外一个角落的小孩得到帮助,是我们可以作的。
当然,这麽世界有这麽多的需要,太多的需要有时也会让人反而不知做能什麽。今年我们北二区牧师长老代表开过会,讨论要将今年世界圣餐主日的主日奉献,收集起来帮助「基督徒医学协会」,他们正协助88风灾后,南投邹族的医疗关怀,以及「芥菜种会」在偏乡的儿童自我成长营。我要大家一起来想想看,如果,如果我们已经是这个世界中的有钱人,那麽,我有什麽是有可能需要改变的。使人来看见别人的需要,同时,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我的责任。
第二个故事,是我自己的经验。几年前当我还住澹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上班族。有一年中秋节早上放假,我从家裡出去,看到常常在我们巷子收纸箱的老阿伯,我过去跟他说,请他等我一下,我上去拿一些东西给他,他就继续在忙。我上楼把整理旧书籍的回收旧纸搬下来,总共搬了两趟,当他打开那个黑色的塑胶袋,看了一下,就对我笑了,我还看见他没有什麽牙齿的嘴,笑得很快乐。我在想,我其实还可以多做一些,因此我再问他:「阿伯,请问要怎样称呼你?」(因为那个比喻中,拉撒路是有名的,我至少要知道这个人是谁,这是一种关心跟关係)。如果还有机会,可以再聊上几句,像是住哪裡之类,当然也不是要做户口调查,因为他可能有防卫心,该尊重他想要说和不想说的意愿,这些是我可以作得到的。因为他的身份,不是叫做捡垃圾或资源回收的人,他也是有上帝形象的儿女,跟我一样,或是在中秋节,正好可以跟他分享一颗柚子也不错。弟兄姊妹,这样的人就出现在你我的周围,或许在你所居住的巷子中,每个礼拜都会看见,他们在捡你家裡所不要的东西,他们是有欠缺的人。
从新约整全的福音来看,我们要去看到他们的身心灵上面的需要,试着去认识他们,当有机会来到时,预备好自己去分享福音、关怀帮助,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没做会受到处罚。我们去关怀贫穷人的动机,不是出于那种对死后报应的恐惧,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我们领受恩典后,更愿意来回应上帝的爱,在别人的欠缺中看到我们的责任,也看到福音的需要。
当然,我不知我可以做到什麽程度。在帮助贫穷人的经验中,或多或少会有那种在车站附近被强迫要我们买口香糖,还是面纸之类的经验,还有那些媒体报导当中,有些利用人的善心,使一些残障的小孩去吸引众人同情心的事件,这些都有,也都是真实的。然而,有时也因为这样,当我们面对这些人的时,我们会怀疑他们是不是真正的,成为我们什麽事也没有做的理由。然而,让我们重新来想一个基本的重点,如果我们真正属于这个世界中的有钱人,我们的确要去想,有什麽是需要做的,是我们做得到的,而这些甚至是上帝已经交託给我们的。
当听见有人发挥他们的创意,将生日庆祝餐会的费用,转去作帮助贫苦小孩读书的钱,或许那张薄薄的感谢状,跟满桌的大鱼大肉实在是没得比。但是,当生日那天晚上躺下来作睡前祷告的时候,哪种比较满足?或许两种都去作会最满足,这也给我们能有新的想法来庆祝生日。还是像我们教会,每年宣道部都用许多方式,帮助我们看见宣教机构的需要,不管是青少年、工业福音、原住民、偏乡教会等,虽然每年募款都很有压力、很辛苦。但作为一个基督耶稣的教会,我们还可以做什麽?金钱的,非金钱的,怎样可以让我们更看见他们的需要。我们要感谢主,我们的教会有份在这些需要上,出去服事需要的人,那种没有回报的服事。
因为,就像这段经文中的最后31节,亚伯拉罕讲的,「若是不听从摩西跟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对死人中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这句话对我们的提醒是,对于那些已经接受真理、拥有真理的人,如果还没有去看见别人的需要,这样的人耶稣真知道,需要用一个这麽大对比的比喻,来点醒这些已领受上帝恩典的人来回应。因为耶稣真知道,这是这个不公义的世界所需要的,这也是这些领受恩典的人所需要的。
我不知道,今天的信息,是给大家平安还是不平安,我也在想,讲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从平安到没平安的挑战,再到在主内得到平安的确据。我们同心来祈祷,愿在上帝圣神的光照下,以及耶稣基督的恩典,将所领受的化成行动,来回应上帝启示的话语。成为万民的祝福,就是先从看见别人的需要开始。而每次的圣餐礼拜,主耶稣邀请我们一同坐席,领受他的身体和宝血,同样让我们如此省思,特别是在今天普世圣餐纪念主日时,更是让我们有开阔的眼光,看见我们所领受的恩典和责任。弟兄姊妹们,你看见了吗?求主让我们一同看见,一起来回应,同心来祈祷。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