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钱财的事奉

2018-06-17 作者:北京好管家教会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钱财的事奉.jpg

   引言:

 
  号称很多圣徒的中国教会,在各个宣教前沿皆无显著绩效,这很大程度跟宣教资金不足有关,即便有钱,亦未必能够善用之。圣徒若在钱财的事奉上难尽本份,便会失职于福音使命、无份于社会关怀,致使教会缺失当有的见证。
 
  谈钱虽然伤感情,但钱最能体现感情,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那里(路12:34)。”本文籍《旧约》“当纳十分之一”(简称:十一)的律法与《新约》的应用,来阐述钱财事奉的意义。
 
  经文:(申14:22-29)
 
  14:22你要把你撒种所产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
 
  14:23又要把你的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牛群羊群中头生的,吃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就是他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这样,你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
 
  14:24当耶和华你神赐福与你的时候,耶和华你神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地方,若离你太远,那路也太长,使你不能把这物带到那里去,
 
  14:25你就可以换成银子,将银子包起来拿在手中,往耶和华你神所要选择的地方去。
 
  14:26你用这银子,随心所欲,或买牛羊,或买清酒浓酒,凡你心所想的都可以买。你和你的家属,在耶和华你神的面前吃喝快乐。
 
  14:27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你不可丢弃他,因为他在你们中间无分无业。
 
  14:28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取出来,积存在你的城中。
 
  14:29在你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和你城里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可以来,吃得饱足。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解释:
 
  1)籍奉献敬畏神(22-26)
 
  “你要把你撒种所产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又要把你的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牛群羊群中头生的,吃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就是他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圣徒若将劳动所得的“十分之一”纳出,便“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因为人最容易受到钱财的辖制,神便颁布“十一”的律法来炼就人——让人承认一切皆属于神的主权、且能增强人支配钱财的意志。神非因缺乏而令人纳上“十一”,因为一切都属于祂(诗50),可人则需要籍纳“十一”来锻炼成长。“十一”始于亚伯拉罕将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献给为他祝福的麦基洗德(创14:20),后演变为要承担因举办宗教仪式所产生的经济支出,到摩西时代已形成系统的律法,最后,教会便以“十一”为圣徒奉献的基数(上不封顶),足见亚伯拉罕的行为具备先知性。
 
  若路途遥远则可将当纳的祭物兑换成银两,到达奉献的目的地之后再重新购买祭物,而且,“凡你心所想的都可以买”。从奉献的方式来看,神给人一定的便捷与空间,但因此亦附带了危机与试探,因为罪人都喜欢钻律法的空子(中国人尤甚),就此,神系统地应许了遵行律法之福(申28:1-14),还单就纳“十一”而再次应许——“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神居然允许人籍“十一”来试验祂,这罕见的应许居然是真的,以色列人的历史兴衰便是证明。今天的教会若还以“十倍返还”的应许来鼓励圣徒奉献钱财则显得功利,而当用真理来引导会众,使他们关切于神的心意而非“无定的钱财”(提前6:17),因为“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23:5)。”认识钱财的本质,则有利于正确支配钱财。
 
  有人反对纳“十一”,认为恩典之下无需再守律法,可“遵行律法”不等于“律法主义”,要知道,恩典之下的圣徒,当用高于律法的标准来成全律法,因为律法只是伦理的底线(行为的最低标准),这正是“山上宝驯”的要旨(太5-7),应当说,现在的圣徒理当比律法时代的圣徒更具备奉献的自由。耶稣虽没强调纳“十一”,却把纳“十一”与“公义”“爱神”相提并论(路11:42),并且视伯大尼的马利亚那懂祂心意的重价奉献为去普天下都值得传讲的“一件美事”(太26:7-13)、穷寡妇那倾其所有也仅有两个小钱的奉献为质与量皆属上乘的“巨款”(路21:1-4);保罗也没强调纳“十一”,只是奉劝圣徒应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12:1),若按“良心”捐献则须“乐意”(林后9:7),因为在他看来——纳“十一”太过平凡,纳“全人”(一切为主而作)方算卓越。《旧约》纳“十一”,《新约》纳“全部”;《旧约》要钱,《新约》要命。即便如此,《旧约》不乏“舍命”之人,《新约》亦常见不守底线者。呜呼哀哉!奉献的肢体不可轻看不奉献的肢体,反要为自己能够奉献而感恩;不奉献的肢体亦当反省——是什么让自己窃取了神的物(玛3:8-9)?有一点可以肯定(多年侍奉的经验),不奉献之人最容易挑剔教会并很容易离开。
 
  2)籍奉献供应人(27)
 
  《旧约》多次重申:“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你不可丢弃他,因为他在你们中间无分无业。”散居在各支派中的利未人,为便于专心牧养而没被分配产业,被牧养的百姓理当供其所需,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10:7)。当百姓按律法奉献之时,便是以色列复兴之期(代下31:4-12),因为百姓离不开利未人的牧养,因此,尼希米与以斯拉回归故土之后都及时恢复对利未人的供应。连吃庄稼的飞鸟都不可轰赶,难道还要克扣利未人养家的工价?利未人一旦因缺失供应而“不务正业”,便会致使以色列人“任意而行”,士师的时代已是惨痛的明证,再说,若得不到神的赐福,留下“十一”又能如何?要知道,关于咒诅的篇幅是赐福的三倍有余(玛3:9申28)。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因为凡头生的是我的,我在埃及地击杀一切头生的那日,就把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连人带牲畜都分别为圣归我,他们定要属我。我是耶和华(民3:11-13)。”以色列人献长子的祭是在预表神子的代赎而非真正的等价替换,因为神拣选利未人来替换以色列人的长子侍奉祂,因此他们理当得到全以色列人的供应。利未人是神的,“十一”亦是神的,神派自带干粮的工人来牧养以色列人,所谓的纳“十一”,其实是将托管于人的按神的要求使用罢了。
 
  没见过谁因奉献而致贫,也没见过谁因不纳“十一”而发达,即便那位倾其所有的穷寡妇亦定蒙神的眷顾(路21:1-4),如供应以利亚的撒勒法穷寡妇实乃沾先知的光而蒙神的供应一样(王上17),且羞辱与审判了以色列人,因为他们不供应为他们争战的先知,摩西也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申25:4)。”有专职呼召的传道人,当先把教会建设好,等有能力供给的时候,便可以拿薪水养家,因为利未人是在带领(冲锋在前)以色列人安居乐业之后才享受供给的,再说,传道人这样做也硬气些。会众所纳的“十一”,并非是对传道人的施舍,因为是神在供养他们。
 
  3)籍奉献帮补人(28-29)
 
  神吩咐以色列人:“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取出来,积存在你的城中。在你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和你城里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可以来,吃得饱足。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保罗诠释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弱势群体若得到有效的关怀,社会才会稳定与和谐,这也是圣徒的职责,但不可累着,所以三年一次纳出第二重“十一”,因此,以色列人的年均奉献率达13%,若加上“献长子”“献头生的”“献初熟的”“安息年的休耕与豁免”“喜年的休耕与豁免”等,可谓“损失”巨大。天国里的荣耀与今生的奉献(钱财的奉献只是其一)成正比,若定睛于“自己的损失”便看不见“神的赐福”,就会像个小孩子般舍不得从来自爸爸的一大包糖果里挑一颗最小的放进妈妈的口中。
 
  保罗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9:7)。”这为帮补圣徒的奉献,因强调“甘心乐意”而称为“乐捐”;与之相仿的则是“施舍”,强调为神而作的动机,因此主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太6:3)。”人的自由意志籍支配钱财得以彰显,若不能正确支配钱财便会深受其累,这是富人自杀率远高于穷人的原因,全球每年自杀的富人过万,09年甚至恐怖的迫近三万,这是他们不懂减负的结果,直至发起裸捐方才止息。
 
  保罗说:“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林后8:14)。”神造的世界本来丰足,之所以屡见缺乏,乃因公平缺失与人心不足所致,穷寡妇的两个小钱(只够买一个饼),不只彰显奉献的最高境界,更鞭笞了犹太社会的不义与失职,她为能够进入圣殿祷告而不得不饿肚子,这般窘况绝对是犹太特权阶层的恶行所致。不单教会需要“相互帮补”,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相互帮补,因此耶稣提醒说,“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路6:38)。”可现实却是——zf籍“深化改革”获得特权、富人籍“拿钱开路”获得特许、平民只能籍愤懑来表达“无权可特”,圣徒也只能籍“感慨”来显明“分别”。
 
  应用:
 
  一、不可收的奉献
 
  “娼妓所得的钱,或娈童(狗)所得的价,你不可带入耶和华你神的殿还愿,因为这两样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申23:18)。”非法所得不可收。
 
  二、可以收的奉献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路7:37-38)。”悔改之人的奉献可以收。
 
  结束语:
 
  钱财不单是生活资源,更是侍奉资源,须按神的心意支配,因为我们不过是钱财的管家。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