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

2021-11-15 作者:李世峥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11114164354.jpg

  经文:提前4∶13-15;太25∶14-30

  

  每一个经历重生的基督徒,上帝都已赐给他至少一样恩赐,并且希望他借着这些恩赐服侍教会、荣耀上帝。这样,“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也就成为所有基督徒都应当时刻牢记的经训。“轻忽所得的恩赐”,我们就成了《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那个把银子“埋藏在地里”的“又恶又懒的仆人”。怎样才能按着上帝的心意运用我们的恩赐?耶稣在“按才受托的比喻”中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一、恩赐各有不同

  “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主人决定在出国期间把自己的“家业”托付给仆人打理,但在分配银子的时候没有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三个仆人身份相同、地位相同、工作相同、责任相同,领受的银子却不相同。主人为什么这么做?耶稣讲得非常清楚——“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才干”出众的五千,“才干”一般的二千,“才干”较差的一千。领得多的没有担心太多,领得少的没有嫌弃太少,表明他们清楚自己的实力,尊重主人的决定。银子属于主人,分配的主权当然在他,三个仆人都能理解。

  上帝赐予我们恩赐,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分配银子,人人皆有恩赐,但恩赐各有不同,正如保罗所言:“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12∶8-11)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但这并不表示他在赐予恩赐的时候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赐予我们恩赐之前,圣灵会对个人、对教会进行“综合评估”,他“分给”我们的恩赐一定最适合我们,一定最有利于教会!故此,对于圣灵“分给”我们的恩赐,一定要接受,一定要感恩,不能对恩赐挑三拣四,不能对上帝说三道四!教会里常有人对自己的恩赐表示不满,对他人的恩赐表示羡慕,这就是“轻忽所得的恩赐”!对于这样的肢体,华理克(RickWarren)如此劝勉:“他(上帝)塑造你,是要你去完成一个目的,他期望你能尽用他赐给你的一切。他不希望你垂涎得不到的才能,或为此烦恼。他希望你专心致志地善用他所赐给你的一切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有些肢体的恩赐的确微不足道,但每一样恩赐的背后都有上帝特别的计划,只要合理运用,都能荣耀上帝!对于这一点,达利(W.W.Dawoey)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论述:“上帝给摩西一根杖,给大卫一个甩石的机弦,给参孙一片驴腮骨,给珊迦赶牛的棍子,给以斯帖美丽的容貌,给底波拉作诗的才能,给多加一根针,给亚波罗动人的口才——给每个人有能力去使用他所赐下的恩赐。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为上帝做了最有效率的工作。”无论拥有何种恩赐,我们都要看到赐予恩赐的上帝,让我们重温保罗的教导:“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上帝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4-7)

  二、恩赐必须运用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作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领到银子之后,第一个仆人“随即拿去作买卖”,表明他忠于主人的托付,重视自己的责任。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另外赚了五千”。第二个仆人领受的银子没有第一个仆人多,但他对主人的忠心和对工作的热情,与第一个仆人没有区别,所以他“也照样另赚了二千”。第三个仆人的态度则与前两个仆人完全不同,他“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对于三个仆人运用银子的方式,威尔斯比(WarrenW.Wiersbe)如此解读:“这三个仆人可被分为两类:忠心的和不忠心的。忠心的仆人运用才干为主作工;不忠心的仆人将他的才干埋在地里。他不把握机会,反而埋葬机会!他不是有意作恶,但他什么都不做,也是犯罪,抢夺了主的侍奉和利益。”

  保罗在《罗马书》中写道:“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罗12∶6-8)保罗反复强调“专一”,就是要我们主动地、积极地运用恩赐,使自己的恩赐得着最大限度的发挥。海尔(ThomasHale)说得好:“无论基督所赐的是什么恩赐,他都希望我们使用它们。如果他给了我们土地,他希望我们辛勤地生产谷物;如果他给我们学习的机会,他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如果他给我们教导或领导的恩赐,我们就必须努力,及有智慧地教导别人;如果他给我们财富,我们就必须把财富用在侍奉他的工作上。基督没有期望人人都给他同样的回报(参可4∶20),但他却期望我们尽力而为,尤其是我们对他的爱、信心和顺服。”拥有恩赐而不能竭尽所能地运用恩赐,就是“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莱尔(J.C.Ryle)说:“把我们的银子藏起来,这就是我们有机会荣耀上帝,却忽略了这些机会。藐视《圣经》的人、疏于祷告的人、不守安息日的人、不信的人、放纵情欲的人、思念地上之事的人、轻慢的人、无心思想的人、寻欢作乐的人、爱财的人、贪婪的人、自我放纵的人——所有这些人都同样是把他们主的银子埋在地里。他们有一切的光,却不使用。他们本来可以比他们实际做的更好,但他们每天都在抢夺上帝的物。他已经把如此多的借给他们,他们却不给他回报。”有些基督徒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奉为人生信条,他能严以律己、远离罪恶,对教会、对他人、对社会,都不会有一点危害,但如果不能按着上帝的心意运用自己的恩赐,他就不是一个上帝喜悦的基督徒!巴克斯特(RichardBaxter)曾说:“不害人,这是对一块石头,而不是对一个人的称赞。”很多时候,无“功”就是有“过”!

  三、恩赐伴有审判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三个仆人分别汇报工作,主人分别评价他们。对于前两个仆人,主人给予了相同的褒奖:“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对于第三个仆人,主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对于前两个仆人,主人给予的奖赏包括两项:(1)“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工作;(2)“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就是给予他们最高的礼遇。对于第三个仆人,主人给予的惩罚也包括两项:(1)“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就是让他失去工作的机会;(2)“丢在外面黑暗里”,就是让他感受绝望的滋味。主人对仆人的赏罚,正是上帝对我们的赏罚,我们是否“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决定着上帝是否给予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否给予我们最高的礼遇!

  所有从上帝领受过恩赐的基督徒,都要经历上帝的审判:“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将会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得着冠冕,得着尊荣,得着权柄;“又恶又懒的仆人”却将一无所获。有些学者将“丢在外面黑暗里”解读为不得救、下地狱,但更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参林前3∶15)。除了将来的审判,还有现在的审判,就是是否给我们更多工作的机会。马太·亨利(MatthewHenry)如此解读:“拥有属灵恩赐并善加使用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恩赐。这些恩赐借着操练变得更有能力,借着运用变得更加显著。但有些人没有挑旺自己里面的恩赐,不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要求自己,他们的恩赐生锈了、衰退了,像被忽视的火一样熄灭了。”“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对于服侍上帝的我们,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应许,它会激励我们以最高的热情做好上帝托付给我们的工作!巴克莱(WilliamBarclay)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一样才干,并用它,就越来越善用。可是有一样才干却不去使用它的人一定会失去它。如果我们精通于某种游戏或艺术,如果我对于做某种事情有天赋,那么我们越运用,越熟练,就越能够担负起更艰难、更重大的工作。可是不使用它就丧失它。这个规则无论在玩高尔夫球,弹钢琴,唱歌,写讲章,雕刻木头,或在思想意念方面,都是同样地实在。保持一样恩赐的唯一方法,就在服侍上帝与人群中使用它,这是人生的一个功课。”

  丹麦有一句谚语:“你之所以成为你,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怎样使用你自己的生命,就是你送给上帝的礼物。”上帝给予我们恩赐,我们就应当用自己恩赐服侍上帝,荣耀上帝!巴克莱说:“人的才干有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如何使用他的才干。上帝决不会要求人所没有的,但上帝却要人各尽其才。人在才干上是不平等的,但在努力上可以相等。”最后,以《彼得前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上帝的圣言讲;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上帝所赐的力量服侍,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彼前4∶7-11)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