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包袱》5:彻底卸下包袱
《卸下包袱》系列讲章5:彻底卸下包袱
经文 太十九30/二零16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人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文/黎弟兄
我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有同事来和我说,他与另外一位同事经常闹矛盾,原因是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经常偷懒,而老板却不管。他们都觉得老板不公平。我对他说,如果我用心做好了工作,老板却没有按时给我发工资,那就是老板不公平;如果老板给我发工资,我却没有用心做好我的工作,那就是我不公平;我上班做事,老板也按时把所说好的工资发给我了,这有什么不公平呢?至于其他同事,哪怕他什么事都不做,老板愿意养着他,那也是老板与他的关系,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不公平,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心态没有摆正。我们常听见有些人在评论问题的时候——或社会上的问题,或教会上的问题;或公司同事的矛盾,或家中婆媳、妯娌的纷争,好像听起来是振振有词,十分有理,但实际上,他的心里可能带着嫉妒,带着苦毒,带着偏激和带着敌对的情绪。有人说信耶稣不好,这客观吗?不客观。有人说上帝不公平,这客观吗?不客观。今天许多人在网络上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攻击,其实也是不客观的,因为他们是带着不良的目的。所以,人若是站在一个不公正的角度去评论他人,这本身就是不公正,所以,哪怕他说的听起来再有道理,实际上也是不公平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圣灵教导我们不要论断的原因。
“在前的,要在后;在后的,要在前。”这是主对门徒说的。为什么在前的要在后;在后的要在前呢?因为那在前的身上背着重重的包袱。所以,虽然他们是先跟从主,是先走上了去往天国的道路,但由于身上背着重担,所以他们举步维艰。那后来的人,他们已经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因此能快步前行,反而成了那在前的。
有些包袱是隐藏在人心里的,在跟从主的时候,人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但其实并没有完全放下,就像门徒一样。他们对主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跟从你了。”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撇下所有,正因为他们没有完全撇下,所以后来他们才会彼此争论谁为大。有些包袱则是在服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又背起来的,我们在进入服侍的那一刻,确实是放下了,我们是欢欢喜喜,充满盼望,充满活力去参与服侍的,但当我们服侍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越来越不开心,我们感到压力重重,我们感到上帝不公,我们感到别的同工的不配,和自己不被重视的劳累。这就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把包袱背上了。
主耶稣讲的这个比喻中,园主比喻的就是上帝;那先进入葡萄园做工的人就是门徒,在今天,指的就是我们这些跟从主的人;而那些后来进入葡萄园的人,就是那些被我们认为不配,却偏偏得了上帝恩典的人,当然,这些人也有可能会是我们。
这些人为什么会在市上闲站?为什么没有人愿意雇他们?为什么直到太阳快下山了才出来找工作呢?或许是因为无奈,身有残疾,所以迟迟不被人雇用,你们想,那么多健康强壮的工人来找工作,谁会愿意去雇一个残疾的人来做工呢?又或许是因为软弱,身患某种疾病,不能受热,只能在午后出来讨活计。尽管午后的工作机会很少,但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他也不得不出来碰碰运气。又或许是因为某些遭遇,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他需要把家里的事情照顾妥当了,才能出来干活,但这时候往往已经是下午了。又或许确实是因为懒惰,对生活没有什么盼望,睡到下午才想起晚饭还没有着落,所以,出来混口饭吃。究竟是什么原因,主没有说,为什么不说?因为各人的经历各人知道。你为什么没有早些跟从主?我为什么不能早点来服侍?或许是由于以上提到的某个原因,或许是多个原因都有。
没错,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像这些人一样,会因为某些他人不知道的,或不理解的无奈,软弱,遭遇,或某些时候的懒惰而成为那些刚强的,勤劳的工人所看为不配的人。我们不怪他们这样看待我们,因为我们确实不配。但感恩,我们的上帝是满有怜悯,满有慈爱的,乐意体贴我们软弱的主,所以,纵然我们不配,他仍旧乐意向我们施恩,就像主耶稣讲的比喻中的这位家主一样。
当然,我们也有可能会成为那些先进入葡萄园的人。他们很幸运,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他们都比那后来的人更有福。他们的身体强壮,他们的家中没有什么不幸的事情缠累,他们的心理也健康,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盼望,所以,他们能够大清早就来到市上,并且一到市上就被雇用了。他们的蒙福让他们没有包袱,没有负担。他们被雇用的时候当然是开心的,他们一定会感谢上帝恩待了他们。然而,到了晚上发工钱的时候,他们反而不开心了,因为家主恩待那后来的人,给他们的工钱和给自己的一样多。在他们心里,他们认为那后来的人是不配的,是不该得到与他们一样的报酬的,他们认为自己是配的,是该得到这样的报酬的。但他们却忘了,家主给那后来的人的,不只是做工的报酬,更多是是怜悯,是恩典。而他们能够没有包袱,没有缠累,清早就能出来,并且能比其他人先被雇用,这些不也是怜悯,也是恩典吗?并且,这些是他们上帝的怜悯,上帝的恩典。这些怜悯,这些恩典是他们配得的吗?是他们该得的吗?当然不是。既然他们得了怜悯,那他们又为什么会认为别人不该得怜悯呢?
对于某些肢体,我们是后来的人;对于某些肢体,我们又是在前的人。我们进入了葡萄园,在主的园子作工、服侍。我们得以先跟从主,是因为我们的义吗?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吗?是我们配得的,该得的吗?都不是,是因为我们蒙了上帝的怜悯,上帝的恩典。我们曾经作为那后来的人,当那时我们不被那在前的人理解、接纳,被他们轻看的时候,我们流泪、难过、伤心;后来,当我们成为了在前的人,我们却又会不自觉的效法那先前在前的人,去轻看那在后的,就是那些软弱的,懒惰的。我们忘了我们原来也是软弱的,懒惰的,被人轻看的。
我们因着上帝的怜悯与恩典,从软弱变成了刚强,主以自己的慈爱卸下了我们的包袱,好叫我们跟从他,得以成为那在前的。但我们在服侍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又背上了包袱,自以为义,嫉妒肢体,使得自己有成为了那在后的人。
“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主耶稣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着重对门徒讲说了这个真理,主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时刻警醒。走天国的道路与走世上的道路相似,有的人在前,有的人在后;有的人先走,有的人后走。领先的人不能一直领先,落后的人也不能一直落后;在前的人不会一直在前,在后的人也不会一直在后。龟兔赛跑,跑得快的是兔子,但是兔子不警醒,中途睡着了,所以他就成了在后的;乌龟虽慢,但他总是保持警醒,向着标杆直跑,没有半刻放松,所以他就先得了冠冕。
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要得着上帝在耶稣基督里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保罗是最明白主心意的人,他之所以值得我们效法,是因为无论他为主作了多少的工作,为福音受了多大的苦楚,在服侍上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他心里面所关注的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要得着主耶稣基督的生命。他从不把所得的成就,所受的苦楚,所作的工作放在心上,以为得意,以作功劳。他乃是忘记这一切,一心只以基督是生命为标杆,为冠冕,专心去得着祂,努力去奔向祂。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当我们说出这样的话,或者心里有这样想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生命与保罗的生命有多大的差距了,我们也该知道,为什么保罗从在后的成为在前的,然后就一直保持着在前,而我们却是从在后的成为在前的,又从在前的成为后的了。
以得着基督的生命为标杆,专注于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这样才能彻底卸下包袱,才能在属灵的道路上保持进步,保持成长,甚至得着冠冕。“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目光已经偏离主了,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基督的生命,不再是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而是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劳苦,自己的成就,和别人的软弱,别人的不配,别人的所得。因此,我们自义、骄傲、嫉妒,我们本来已经脱去缠累,如今却又背上了这些包袱,这些包袱破坏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使我们与上帝疏远了。
家主对那些埋怨的人说:“拿你的走吧!”这句话表达了家主的失望,愤怒和家主所作的决定。他没有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失望,但却对他们的嫉妒和无礼的埋怨失望。“明天再来吧!”和“拿你的走吧!”这两句话,我们更想听到哪一句呢?当然是前面的那一句。“明天再来把!”说明我们与家主的关系更近一步了,家主认可我们的工作,悦纳我们的服侍,所以继续邀请我们来为他做工,继续赐恩叫我们服侍祂。而“拿你的走吧!”说明我们与家主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好的发展,祂并不期待与我们继续合作,所以也不邀请我们继续来服侍祂。
然而,弟兄姊妹们,我们都是蒙了救主恩典,又蒙召来服侍上帝的人,我们怎会不渴望被主使用,受主差遣呢?所以,但愿上帝对我们说的不是“拿你的走吧!”而是“明天再来把!”,当然,最好是“你们是我的儿子,我喜悦你们。”
所以,要警醒,主已经卸下了我们身上的缠累,我们只要紧紧跟从他。不要自义,目光不要离开基督。总要记得自己也曾软弱过(且常常软弱),是主恩待了我们,饶恕了我们,又扶持了我们,叫我们在后的成为了在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看那在后的,却要像家主一样怜悯他们,帮助他们。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我们主耶稣基督荣耀的生命,直跑!
【作者简介】 黎弟兄:雅博网编辑。广西桂平市人,2011年参加神学培训,毕业后进入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