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4:回娘家,还是回父家?【上】(得1:8——14)
《路得记》第四讲:回娘家,还是回父家?【上】(得1:8——14)
得1:8——14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他们亲嘴、他们就放声而哭、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文:黎弟兄
独生子女结婚后经常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在回娘家过年,还是在婆家过年。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的小家庭。
其实,人的灵魂也有两个家。一个是属亚当的“娘家”,这是属世的,不能进入永恒,灵魂也不能在那里得着安息。另一个是天父的家,这是永远的家,是灵魂真正的归宿,人若归回到天父的家里,灵魂就能享受到永生的安息。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婆媳关系,同时,在这三婆媳的对话中也让我们产生一个思考,那就是——回娘家,还是回天父家?
一、你们回娘家去吧(8、9)
得1:8、9节是拿俄米对两个儿媳说的话,从她的话中主要讲到三个方面:
1、劝她们各人回娘家。
2、祝福她们蒙神的恩待。
3、祝福她们在新夫家中得平安。
这些话让我们看到,拿俄米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她并不是只想着自己,她更多的是替两个儿媳考虑。她年纪已经大了,一个老寡妇,就算是回去捡麦穗,她也捡不了多少,但有两个年轻人在身边,她的生活压力自然要轻松许多。其实,无论是倚老卖老,还是道德绑架,她完全可以要求两个儿媳一起回到伯利恒去服侍自己,然而,她并没有这样作。她当然也会想到这些,但是她如果让两个儿媳留着自己身边,那么,自己始终是她们的累赘。自己家乡还有亲属吗?经过一场饥荒,丈夫家的族人还在不在?十年了,他们是不是也去了别的地方?
她离开伯利恒已经十年了,对于家乡,她是陌生的,而这两个儿媳本就是外邦女子,对于以色列就更加陌生了,如果跟自己回到以色列,她觉得自己无法帮助她们过上新的生活。而回到娘家就不同了,她们在自己的本地,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以父母兄弟的人脉,相信很快就能给她们找到新的对象,暂且不说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家庭,至少她们可以有丈夫依靠,不用再陪着自己一起守寡。寡妇是没有产业的,没有产业就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捡别人家的粮食度日,所以,寡妇的生活是很苦的,在拿俄米看来,只要有一点希望,她断不愿这两个儿媳与自己一同受苦。
拿俄米关心这两个孩子,虽然她们是儿媳,但是她俨然已经把她们看作自己亲生的女儿,她替她们着想,她愿意看见她们有好的生活,她也乐意去为他们谋求幸福。
有人说世上最难处理的就是婆媳关系。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也说明,婆媳关系确实很难处理好。拿俄米与两个儿媳的关系是很和谐的,她们的关系很好,而拿俄米善良的品格正是她们关系和谐的关键。拿俄米总是视儿媳为亲生,处处为她们考虑,因此,两个儿媳也都时时不忘恩待婆婆。
女孩子嫁到夫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这个环境从陌生到熟悉是需要时间适应的。而作为公婆,若能真从心里将儿媳视如己出,这就能够帮助儿媳大大缩短适应的时间。这自然也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我们必与你回“父家”(10——13)。
1、当拿俄米劝她们回娘家的时候,这两个善良的儿媳也表态了,她们拒绝了婆婆的劝勉,并不愿意与婆婆分开,所以,她们对婆婆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得1:10)”
我相信她们对婆婆说的这句话,并不是表面的客套,也不是仅仅是想替死去的丈夫尽孝道,而是真正出于感情上的不舍。也就是说,在感情上,婆婆把她们视如己出,她们也已经把婆婆当作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她们实在舍不得与婆婆分离。
弟兄姊妹,是不是很羡慕她们与婆婆的关系这么的好?她们与拿俄米才认识多久?我们不知道。相信她们嫁到拿俄米家短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别人家的婆媳之间,是时间越长,矛盾越多,关系越僵;但她们是时间越长,感情越深,关系越好。这怎么能不叫人羡慕?
对于儿媳的表态,拿俄米没有表现出很开心,反而是很愁苦(得1:13)。因为,她知道,她现在面临着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我没有能力帮你们找到归宿。她说:“你们跟我回去,我老了,丈夫也不在了,没有办法再生儿子来娶你们(在当时的以色列,若有人还未生子就死去,那他的兄弟就有义务娶嫂子为妻,并且,从嫂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要归到亡兄的名下。如此,一是为亡兄的产业有人继承,其名也能在家谱上得到延续,同时,也是让寡妇能有归宿。)。而且,就算我还能嫁人,还能生儿子,你们也不能等到他长大,不嫁人啊。”(得1:11——13)
她还说:“我的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得1:13)她觉得自己是被咒诅之人,她认为,若她们再跟着自己是不会有好生活的,她不想再连累她们。11到13节短短的几句话,拿俄米三次称呼她们:我的女儿们哪。两次劝她们:回去吧。可见,拿俄米对于两个儿媳的不愿离开,是非常焦急的。虽然她心中对她们也是万般不舍,但她无法忽略眼前残酷的现实,她实在不愿意让这两个善良的年轻人再跟着自己一起受苦。
2、拿俄米是一个好婆婆,她很善良,也有很好的品格,但,她不是一个好的属灵导师。她虽然听到了上帝的眷顾,也相信了,并且也决定归回了,可是,她对于属灵的事却几乎一无所知,她属灵的眼睛没有开启,她的信心还是很小很小。她相信归回后会得上帝的眷顾,但她还看不到,归回之后,上帝也会使她们复兴。弟兄姊妹,归回上帝,依靠上帝,上帝所给你的赏赐,绝不仅仅是赐粮让你活命,或者医治你的疾病而已,祂还要复兴你的生命,复兴你的生活。只要上帝愿意,他能复兴你的一切。
拿俄米没有这些信心的看见,所以,在她的心中没有喜乐,她看到的只有眼前的残酷,却看不到上帝的能力。人做不到的事,难道上帝也做不到吗?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难道上帝也解决不了吗?人不能给儿媳找到归宿,难道上帝不能吗?
亚伯拉罕的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但在老年的时候,神使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当迦南地遭遇饥荒的时候,神让以撒得着百倍的收成;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无路可走,神叫海水分开,给他们开道路……在神岂有难成的事吗?在神实在没有难成的事。阿们!
上帝既然能为先祖成就这么多人做不到的事,祂当然也能解决拿俄米的问题。可是,拿俄米没有这样的信心,她的神学太匮乏,她对属灵的事所知太少太少,所以,她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复兴,只能看到自己的软弱和眼前艰难的现实。
因此,她无法作好一个属灵的导师,她能在生活上尽量去体贴自己的亲人,却不能在生命上引导这两个儿媳进入属灵的安息。
没有属灵的看见,没有复兴的鼓励,没有生命的引导,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导致所爱的人与神无份了。拿俄米一心替儿媳考虑,要为她们谋求新的生活,但却因自己属灵的无知,反而让儿媳失去了那最大的福分。
三、终究还是回娘家去了(14)
两个儿媳中,有一个听了婆婆的话后,最终选择了离开,她就是俄珥巴。婆婆所说的,确实很现实、很残酷。感情再深,有再多不舍,在这些现实问题面前,换作任何一个人,倘若她不能看到复兴的盼望,她都有可能作出这样的决择,而能够像路得一样继续留下的,其实是很少很少的。
俄珥巴回到娘家后,会不会很快找到新的归宿?她能不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她与神无份了,即使她能因着良善的品格而得到神的祝福,这些福也是仅限于今生而已。她本来是有机会进入上帝的安息的,因为她嫁给了一个以色列人,只要她与婆婆一同归回到上帝那里,那么,她就可以承受上帝的产业,成为上帝的子民,领受属灵的福分。
但是她离开了婆婆,回到娘家、回到她原来的所熟悉的世界里去了。她既离开了,就与神和神所赐永生的产业无份了。因此,她的名字从此也就在圣经中消失了。这是很可惜的。
结语:
弟兄姊妹,属灵的眼光很重要,你若能看见上帝的眷顾,相信上帝复兴的作为会临到你,那么,你就能满有力量、满有喜乐盼望地归回。拿俄米只看见上帝的眷顾,却看不到上帝复兴的作为,所以,她虽然选择了归回,但心中仍旧是忧愁;俄珥巴既看不到上帝的眷顾,更看不到复兴的盼望,只看到眼前苦难的现实,她没有信心归回到上帝的家里,所以,就选择回到娘家,回到那个熟悉的世俗世界去了。
归回者,上帝必使他复兴;离开者,他必与上帝永生的国无份。
弟兄姊妹,你是要选择归回到天父的家,还是要回到世界,这个属世的“娘家”去呢?
【作者简介】 黎弟兄:雅博网编辑。广西桂平市人,2011年参加神学培训,毕业后进入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