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清明节,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4-04-04 作者:大漠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清明节.jpg


编按:一年一度清明节,如何度过才能荣神益人?究竟是信仰引领文化,还是信仰融入文化?由于每一个基督徒的经历和感悟不同,答案肯定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要圣洁,要忌邪,因为我们的神是圣洁的,是忌邪的,作为神的儿女应当如此。《旷野呼声》基督教网站特编发《清明节,掀起你的盖头来》一文,希望能够给予众圣徒有益的启示,因为约瑟在主人波提乏的妻引诱他的时候,言语上追求的是"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参创世纪39:9)行动上用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听从、不同寝、不在一处"(参创世纪39:10),言行一致的约瑟即使被诬告下在监里,"但耶和华与约瑟同在、向他施恩"(创世纪39:21)有的圣徒可能会问“编辑,你引用的经文不恰当,这是说女子引诱男子的事情,怎么用在清明节上来了”,难道世俗和世界的事,就不能被撒但化妆为美丽的妙龄女子(伪善的谎言)显出各种姿态(用各种方法)来引诱嘛!愿神对文字吹上气息,成为众圣徒的祝福!


  基督徒可否参与清明节的祭祀扫墓,这个话题由来已久,已经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几乎是年年清明节时都会被基督徒提起。自从2008年清明节这天被列为法定假日后,将这个话题逐渐推向高峰。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件事的确是基督徒要面对的,是一件关乎信仰的大问题。话题虽繁,论述虽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种声音。一种是反对基督徒参与清明节祭祀扫墓,一种是允许基督徒参与清明节祭祀扫墓。每一种声音都有其充足的理由。两种观点,孰是孰非,都是难以定论的。可是,从网络上来看,允许基督徒参与清明节祭祀扫墓的观点已经成为主流观点。也就是说,允许基督徒清明节祭祀扫墓,已经成了众多教会与牧师的共识。

  就在这众口一词之下,很多基督徒坦然地步入了清明节祭祀扫墓的行列。于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融成一体,俨然一支支浩浩荡荡祭祀扫墓的大军,潮涌一般地拥向各地的墓园。因为这样,每年一度的清明节,每年一度的焚香烧纸,逐渐演绎成了每年一度的车塞路堵,每年一度的火灾连绵。清明节不仅不见清明之象,却见芸芸众生,拥集墓园,摆坛供果,焚香磕头,因烧冥纸滕起的烟雾,弥漫了静谧的蓝天,祭拜缅怀之声嘈杂灌耳,可谓是乱象叠生,热闹非常。本是一座清静的墓园,在清明之日顿成与庙会集市别无二致的地方,嘈杂之音与跪拜之状,人头攒动与塑花之招展,都在因燃烧的冥纸而腾起的烟雾缭绕之中,一闪一烁,时明时暗,形成了一道只有清明节才会呈现的风景。至于鬼在这样的时刻会是一种什么心情,什么情状,我不得而知,但由人的各样情状所透给我的信息,心底里居然蹦出这么一个极为难听的词汇,那就是"人鬼狂欢"。

  凡是清明节到过墓园的人,都可以看见那种由人的百态横生所引起的,一场接一场的令人嗤之以鼻的闹剧。这里仅举一例,某墓园祭祀的兄弟姐妹共五人,就在几人同时跪拜已逝父母灵牌之时,猛见兄弟两站了起来,吵骂没有几句,哥俩便拳脚相向地打了起来。后被三位姐妹拉开,闹了个不欢而散。在两人吵嚷之时,旁边的人才了解到,这完全是因为父母遗产分配不均而引起的。当然,这是个别之例,不能以偏概全。期间的喜怒哀乐所引发的各种情态自不必说,但祭祀之后的酒店聚会,酣饮欢笑,大吃大喝却是令我大惑不解。这一现象,却又是那么地普遍。因为这样,心里不免发出一连串的问号;我们无论对亲人还是故友的缅怀,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形式主导内容,还是内容早已失效?这种徒有其表的祭祀与缅怀,其意义又在哪里?自然,还要问一下,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基督徒?

  清明节本来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感人的典故,即"介子推割肉献主"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此不予赘述,有兴趣的人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了。知道了这个传说,就会知道所谓清明节是由当初的寒食节而来,直到唐朝才被定为清明节。而且其真实的意义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由于儒释道及各类民间信仰的介入,清明节经过长期历史的演变,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但无论形式怎么繁复多样,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对已逝先人的祭祀与怀念,儒家倡导的孝道观念占据了其主导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明节所呈现的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甚至可以说是儒释道思想与观念上的一些碎片,杂糅相陈,所引发的一种滥觞与蔓延。若谈文化属类,完全可以归类于中国的"鬼文化"一脉。

  如此说来,基督徒可否参与清明节的祭祀扫墓活动,这只是表层的问题,而探其实质,却是基督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可否融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历代以来都是文化基督徒所极力关注的焦点。此类文章在网络上也是铺天盖地的,各类观点层出不穷。所以,就这个问题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结论的,甚至会永远存在与争论下去。既然这个最重要的根本的问题难以做出抉择,难以达成共识,那么允许基督徒参与清明节活动的结论,是否下得过于急躁,过于武断了呢?姑且这个观点可以成立,基督文化可以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那么是谁融合谁呢?是基督文化包裹着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包裹着基督文化?抑或是彼此包裹与融合,那么诞生出的信仰之婴,会不会是畸形的信仰?假使像利玛窦那样,将此作为一种传教的策略倒是应该给以宽容,给以肯定,但必须让每一个基督徒明白与清醒。即明白此举只是一种宣教策略,清醒此举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最终要实现的,应该是创建一个以基督文化为主流的社会环境,让神的真理覆盖每个人的心灵,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主的救恩,悔罪得赎,从而摆脱罪的辖制。正如我们基督徒常说的那样,宁让万人得救,不叫一人沉沦。否则,我们的基督信仰就有可能走向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质,我们的信仰就到了值得怀疑的程度了。

  信仰与文化不是平等的,信仰是超越文化的,信仰在文化中生根,但文化也会因信仰而更新。如果真的讲彼此融合,那么,基督徒所要做的却是以基督文化去融合传统文化,而不是让传统文化融合与取代基督文化,承袭传统文化里符合神意的因质,剔除传统文化里与圣经真理相悖的糟粕。这才是基督徒所应该去努力做的。对于清明节能否去墓园祭祀扫墓,笔者却另有一说,请恕我姑妄言之。

  从基督徒必须圣洁的角度来说,能避免就避免,能不去就不去,因为我们所信的神是忌邪的神。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以此坚守我们的圣洁。虽然我们难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圣经也没有要求我们去做到这一点,但"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翰一书2:15-17)然而,我并不否定对先人的缅怀与纪念及其慎踪追远的凭吊,假如我们真的有心这么做,也绝非只此一种方式。譬如,笔者每年都参加一次本市晚报与市文明办举办的清明节征文活动,每年都要写一篇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文章,而且多次获奖。这种方法虽然由世俗发起,但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文明,而且感情真挚,对已逝的亲人是一种最好的怀念方式。或者教会在这个清明节之日,来一场集体追思先人的活动等,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既文明又符合我们所信仰的,并可以为社会的移风易俗开拓出一条崭新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因清明节去墓园祭祀扫墓所给社会与人类造成的灾害。据消防部门的一份资料显示,仅2012年全国共发生火灾737起,死亡3人,直接财产损失772万余元。这是一份比较保守的资料,实际上这些数据远不止这些。如果再加上每年所烧的冥纸、香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被砍伐的树木作为代价的,这是对人类资源的一种浪费,对环境的一种污染,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就这个层面来说,我建议国家所列的清明节法定的假日应该尽快取缔,以避免这种弊端的持续滋长。

  综上所列,似乎与主流声音难以和谐,但我觉得一个基督徒可以接受这个世界,但决不可被这个世界所模塑。既为基督徒,就要重塑自己的形象,以基督之心来改造自己的灵魂,使其更接近主的样式。中国传统的很多节日,我们都可以程度不同的加以接受,唯独这种祭祀鬼神性质的节日要坚决拒绝领受。因为除了真神,任何所谓鬼神乃至包括自己已逝的祖先,都不是我们祭祀的对象。虽然有文章称基督徒不要跪拜上香等,但人在其间,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不相信,众多亲人在场之时,就因为自己是基督徒而与众人格格不入。这不仅仅自己显得尴尬,若从现有人们的普遍心态来看,一定会遭到亲人的白眼的。反而会引起自己的亲人对基督信仰的一种误解。

  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同时也是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宗教信仰的缺失是道德状况难以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既为基督徒就要忠诚自己的信仰,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戒烟戒酒等生活小事做起,从小的习惯做起,继而谨慎自己的言行。以此促使自己灵魂的逐渐改变与更新,因为信仰需要灵性的深层根基。如果我们对参与清明节祭祀扫墓活动过于宽容,最终定会导致我们信仰上的软弱,乃至被世俗之风裹挟而去。信仰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委身,参与俗世的祭祀活动,稍不留神,就会走向多元信仰的歧路上去。我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的确有这样的例子出现的。

  笔者是一位信仰时间并不是很长的基督徒,对于神的真理还处于模糊状态,很难领会贯通圣经上的真理。这一观点,只能说是我在信仰上的一种领悟。并没有与众多牧者的抗衡之意,更没有想过独辟蹊径,高居人上的意思。若有不同观点,欢迎彼此讨论,但不是争论,同为一主,彼此搀拉,也是我们基督徒之间相爱的方式。我愿意接纳来自弟兄姊妹不同的声音,但对于恶意的攻击,我只能保持沉默。

  愿神同在,阿们!

【作者简介】 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沈阳东关教会受洗归主。2012年开始在《雅博网》网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后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国》及网站发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