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犹太人在上海--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有感

2012-06-19 作者:小小鸟  
来源:旷野论坛我也要投稿

迈进大敞着的纪念馆缕花铁门,时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1902年,当时上海俄罗斯犹太人已有25户,他们迅速组织了自己的教会,并在5年内建造了摩西会堂。随着上海俄罗斯犹太人日渐增多,俄罗斯犹太人共同集资,于1927年将摩西会堂迁址到虹口华德路(现长阳路)62号新址,仍称摩西会堂,但一般人又称“华德路会堂”。当时,以俄罗斯犹太人为主建立的上海犹太宗教公会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在此后的一段岁月里,成为上海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
       1937年-1941年,大批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逃出的犹太难民欣喜地发现,当时的上海是个非常独特的城市,是二战中世界上唯一不用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上海人民把自家大门连同自己的心扉向他们打开,热情接纳并帮助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重建家园。
       当时,曾有两万余名犹太难民居住在虹口地区的长阳路、霍山路、高阳路等地方,摩西会堂成了难民经常聚会的场所,支持着他们的信念,使他们在新环境中迅速振兴。他们开设学校、医院、商店、工厂等,继续播种着生活的希望,并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上海成了他们在远东最温暖、最安全的避风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争结束后还逗留了许多年。
       在这段流亡上海的艰苦岁月里,上海善良的人民和犹太难民友好相处,患难与共,建立了深情厚谊。当时的上海居民逢年过节,热情邀请犹太难民到家用餐,共度节日;展馆里许多照片,以及回忆录都见证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5年二战结束,犹太难民陆续离沪返回原住地,但对上海十多年来接纳厚待之情,永远铭记心头。在虹口区度过童年时代的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门撒尔在再次看到那熟悉的历史场景时,思绪无限,老泪纵横,对中国人民连声致谢!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参观摩西会堂后留言:“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z /-府的名义表示感谢!”以中友好协会主席考夫曼先生曾说:“从历史上看,当年居住在上海虹口的犹太人达两万余人,这在犹太民族发展史上和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往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对全球犹太人来说,“上海”这个单词被记录进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文化里,如旧约圣经里的“逃城”、“避难地”的代称。二战后,尽管大批犹太人迁居世界各地,但对上海“摩西会堂”的思念情结已深深地烙在他们心底。 
      许多曾居住在虹口区的犹太人近年来携带子女来此旧地重游,缅怀那段难忘的岁月及与虹口人民之间结下的患难之交。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大约有5000人通过各种途径前来参观摩西会堂,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色列前总统赫佐克、前总理拉宾和前外交部长佩雷斯。许多犹太人来参观摩西会堂时,一般会在门口的捐款箱放些钱,并对中国人说很多“谢谢”。 在上海虹口区的公平路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日本人在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采用“空投”——将面饼等食物掷过去的原始方法救助了他们。

  在那段战乱的岁月里,与隔离区犹太人,在同一屋檐下的上海劳苦大众给予了犹太人无私的帮助——让出房间安置犹太难民居住;帮助犹太难民寻找工作;为犹太难民提供生活上的各种帮助,如临时照顾犹太小孩、借给犹太难民一些生活用具等等;安排犹太儿童同中国儿童一起学习,如霍山路小学接收犹太难民儿童进校读书等等。 可以说明问题的一组数据: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0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的时候,迁移和逃亡来到上海的3万犹太人,除了病老死亡之外,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而且还出生了408人。1945年以后,在国际犹大人遣返委员会的帮助下,他们离开上海回到欧洲。

  1994年上海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回上海重聚,老人们因为找到了当年一个个记忆中的物事而老泪纵横,那是记忆中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怀.........在展馆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无声地见证着上世纪30-40年代战乱期间的故事。犹太人这个与神立约的民族,他们的身上带着与神立约的记号,可是在千年的岁月也做了许多惹神愤怒的种种事情,所以犹太人历经苦难。想起哈巴谷书3章17-18节经文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
   神就是我的喜乐,我内心默默念着………
 

 

r1_副本.jpg

 

 

r_副本.jpg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