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崇拜,以谁为中心?
人类受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麽?《威斯敏斯特信经》第一条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世界的目的是荣耀上帝,并且以祂为乐。”圣经在《以赛亚书》43章7节说:“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
这并不是说上帝缺少荣耀,需要人类为祂加上荣耀,才会变得更加荣耀。祂是荣耀的本体,一切的荣耀都是从祂而出的。如太阳光照大地,不需要什么光使太阳更亮,因为它本身就是光体。荣耀上帝是我们的需要,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如何才能荣耀上帝呢?当然,我们每天的生活与言行,都能够用以荣耀上帝。上帝更要透过教会——基督的身体,彰显出来。教会是基督用重价的宝血赎买的(参《林前》6:19-20)。我们在教会中荣耀上帝,是藉着教会的崇拜来实现的。
笔者愿从圣经所启示的崇拜原则出发,就当今教会崇拜的现状,做一些探讨。
一、圣经中的崇拜原则——以上帝为中心
受世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今人的思想模式与意识形态,“无形地开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为出发点的生活哲学,同时也影响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教会在其中也不能幸免……特别是教会公众的崇拜生活。要……崇拜的事上有真正的归正与更新,必须要撇弃文化负面的影响,归回圣经所启示的真理原则中来。”(注1)
圣经所启示的崇拜原则,到底是什么呢?主耶稣受洗之后,魔鬼把主耶稣带到高山上,以万国与万国的荣华试探祂,而条件是拜魔鬼。对此,耶稣回答:“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路》4:8)我们看到了非常清楚的原则:唯有上帝是我们敬拜的对象与中心。
真正的敬拜,如萧寿华牧师所说:“是人对圣经所启示的神做正面的回应,并以神为敬拜的中心。在崇拜中,我们按圣经所启示的原则,诚心的承认神的伟大、智慧、全能。藉着诗歌、祷告、奉献,把我们的尊崇献上,确认祂是配得的,祂理应得到我们完全的崇敬。”
从新旧约圣经中的一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上帝是敬拜的中心(注2):
1.从摩西会幕看
以色列民从埃及出来的时候,上帝藉着摩西,把百姓带到了西乃山,颁布十诫与律法,设立了敬拜的条例与礼仪。上帝吩咐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建造会幕,并亲自启示了会幕的蓝图(参《出》25:8-9、40)。
会幕分3层,有外院、圣所、至圣所。会幕的里层是至圣所,在至圣所里有上帝的约柜与施恩座。这里是上帝与以色列民显现与说话的地方。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牛羊的血进入至圣所,与上帝会面。
从《出埃及记》可以看出,会幕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至圣所是会幕的中心,约柜、施恩座是至圣所的中心。可见,上帝是祭司事奉的中心,是以色列全民敬拜的中心。上帝在律法中明确指出,在以色列境内不可有任何的偶像,除了上帝不可拜其他的神。因为上帝是独一创造万物的主(参《申》6:4),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2.从教会的功能看
教会是蒙上帝呼召、重生之人的聚集。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以耶稣基督为元首的。教会的主要功能,是传福音,见证主,把人带到上帝面前,在教会里成长,一同敬拜上帝、事奉上帝、荣耀上帝。教会是主耶稣用宝血所赎买的,是圣灵的殿(参《徒》20:28;《林前》6:19-20;《弗》2:19-22)。
故此,教会一切的事工都当以上帝为中心,靠主耶稣的名而做。教会若失去了这个目标,一切都失去意义。
3.从天上的敬拜看
《启示录》第4章所描述的天上的敬拜场景中,我们看到了永坐宝座的主、我们的上帝,并天上的大敬拜。我们看到了上帝的伟大、尊贵与荣耀——祂不单是教会敬拜的中心,更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
4,小结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变的总原则——崇拜,是以上帝为中心。
这里所说的上帝,是指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圣灵。我们唯有清楚认识上帝的三而一的特性,才能在敬拜中保持平衡。保罗?康安说:“基督徒的崇拜特征,取决于上帝藉启示所显示出来的本质。这启示基本上是三而一的。所以,广义来说,三一神观无可避免地构架了崇拜方向。”(注3)
在敬拜的时候,有人可能只注重圣父的位格,有人只注重圣子耶稣,有的人则注重圣灵。这是偏颇的。三位一体的上帝的三个位格,在我们的敬拜中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因为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体。“在敬拜上帝的时候,我们会说:天父,或者主耶稣,或者圣灵。但在我们称呼每一个的时候,都包括上帝的全部。”(注4)
三一神是我们敬拜的对象,如保罗所说:“我们两下藉着祂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弗》2:18)就是说,我们被圣灵感动,靠着圣子耶稣,来到父面前,与上帝相交、对话。正如密克斯所言:圣灵上帝授权我们敬拜祂,圣子上帝是崇拜的创始者,而父上帝乃是创造我们,使我们有潜能,可自如地回应祂对我们无尽的爱,使我们能满心喜乐和感谢祂(注5)。
二、教会崇拜的现状反省
进入21世纪,在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之下,教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崇拜方面。
1.崇拜自我中心化
什么是崇拜自我中心化呢?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崇拜方式。置身功利社会,事事讲求快、有效率,不在意过程,只要以最短时间达致目的。
“消费文化”的全面渗透,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要以为消费主义只影响人的外在生活,它更是一种建立自我身份的方法——高举理性的人说“我思故我在”,消费主义者则说“我消费故我在”(注6)。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正表达出以个体为主的个人主义。
受世俗主义潮流的影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会的崇拜也变得越来越自我中心了。从前那种对主的单纯、专一,越来越少。参加聚会,目的性越来越强。在崇拜中,越来越注重个人感受、追求感官上的满足。
例如,有人为了有释放或兴奋的感觉,会播放抒情的音乐,会使用电子乐、打击乐器;有时大哭,有时大笑——我不反对在崇拜中哭与笑,但不应该是纯粹的情感发泄,而应该是圣灵感动的情感流露。“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所敬拜的对象永远是上帝自己。
在崇拜中,如果我们没有按上帝的本质,以心灵和诚实去敬拜祂的话,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崇拜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感受与得失,而是让上帝在我们的崇拜中得享受,得荣耀;尽心、尽意地把一切感谢、赞美、敬拜献给祂。”(注7)
因此在崇拜中,任何影响我们与上帝关系的人、事、物,都应该撇除。因为,上帝永远是我们敬拜的中心。
2.崇拜礼仪世俗化
而今的社会,早已被“世俗主义”侵蚀到不可逆转。许多教会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世俗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崇拜的礼仪上,包括歌唱的方式、讲道的方式、所用的乐器等,都随波逐流。
有些教会认为,只要能引人信主,用任何方法敬拜都没关系,可以使用舞蹈、小组领唱、现代乐器、投影机加大屏幕、挂彩旗,歌唱赞美时都站立,手舞足蹈。谁都可以上台,参与带领崇拜,随意分享经文。在讲道方面,不再注重解经,而是注重心理辅导及实际生活指引……这一切,都是世俗化的表现。
“只要能引人信主,任何方法都可用”,绝对是错误的(虽然错误的方法也可能取得一些成效)。我们必须知道,不可功利性地衡量崇拜的价值。重点是,信徒在崇拜中、崇拜后的见证,成为了传福音的管道(注8)。一切的礼仪必须圣化,回归圣经真理,有属灵的表征意义。
3.崇拜音乐流行化
教会崇拜最大的改变是在音乐上。一直沿用的传统圣诗,被流行短诗所取代。不管歌词或旋律,都采用现代流行的风格。容易上口的短歌,可以重复颂唱一小时,会众易投入,宗教感情完全释放出来。而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曲词皆优的传统圣诗,却被视为“太重”或“过时”……这其实已陷入了世俗的“主观感受主义”及“实用主义”。
这类型短歌音乐,甚至创造出另一种“圣礼”,成为人体验上帝同在之媒介,构建出上帝与敬拜者之间的一种神秘关系——崇拜者高举双手,反覆歌唱,显得很属灵、很满足(注9)。
我们必须抚心自问:当万籁俱寂时,自己是不是一样可以感动?还是没有这些音乐,我们就不能和上帝亲近了?感官的刺激,终究象是使用吗啡,一旦上瘾,剂量就得一次比一次大,例如排场、音效、灯光,必须一次比一次豪华。那么,我到底是被诗歌感动呢?还是被旋律?我的泪水是出于圣灵的感动?还是硬被音乐“拧”出来的(注10)?
不适当的歌唱,会破坏崇拜的精神与目的,使崇拜亮起红灯。
三、对教会崇拜的建议
1.神学院、教会要教导“崇拜学”与“礼仪学”
虽然不同的教派、不同的教会,有不同的敬拜方式,但崇拜的原则,应该是相同的。如果神学生在神学院没有学好“崇拜学”、“礼仪学”,出去带领教会就可能不知所措——要么放弃带领崇拜的责任,要么只好模仿大教会的崇拜方式,学唱别人唱的诗歌,要么随便让没有信仰根基的弟兄姊妹,在主日崇拜担任领唱,向会众传递错误的神学理念……
为了教会有更好的崇拜规范,神学院、教会都应教导崇拜学、礼仪学。
2.教会应建立完整的圣乐系统
牧者应多方协助圣乐同工,为教会建立完整的圣乐体系,为上帝国度培养音乐人才。可以建立儿童诗班、少年诗班、青年诗班、成人诗班,以至乐龄(长者)诗班,等等。并组织乐团、手钟队等,让弹奏乐器的弟兄姊妹,也有机会服事上帝。如此圣乐体系,不仅造就教会的音乐人才,更让教会的弟兄姊妹不论年龄大小,都能以音乐服事上帝。
教会当重视圣乐教育,加强信徒对圣乐的认识,引导信徒多欣赏圣乐,在圣诗、圣乐中与上帝有更深切、更甜蜜的交通,得到灵命的造就。并且,让一些有音乐才能与负担的弟兄姊妹,参加更高的圣乐训练与神学训练。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圣乐部门,进行更有效的服事。
3.教会要建立正统的崇拜神学
耶稣指出:敬拜上帝在于“心灵与诚实”(参《约》4:24)。“诚实”原文或作“真理”,也就是说,敬拜上帝要按真理来敬拜。一切程序、礼仪、音乐、诗歌内容及讲章内容等,都要受真理的约束与规范。
学者指出,敬拜使用的音乐,与圣经与神学是密不可分的。预备礼拜时,必须站在神学的立场,就礼拜本身,及其与音乐的互相关系做出分析,才能找到理想的互动方式。故处理这些问题时,除音乐学、礼拜学之外,更须仰赖神学批判(注11)
有的音乐人,因缺乏诗词及神学方面的素养,无法发现歌词有神学问题,亦不知其是否与礼拜程序相吻合(注12)……可见,建立崇拜的神学基础与批判,是何等的重要!
神学可使得音乐不只达到音乐本身的目的,神学还能指明音乐的来源,归荣耀于上帝的创造。音乐可避免神学成为纯粹理性,感动人心思考神学的宗旨,归荣耀于上帝。神学需要音乐,音乐也需要神学,二者密切的配合,可在礼拜中发挥最大的功能。音乐、礼拜与神学,三者均应追求信仰上的真、善、美,且不断地进步、成熟,才符合基督福音的精神,及耶稣对人的要求(注13)。
结语
现今教会需要反省,何为以上帝为中心的教会崇拜。基督徒跟上帝的关系,应当是恒常的、永久的,所以基督徒敬拜上帝,也应当是固定的、持恒的,就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不可不行,也不可随感而行、随缘而作(注14)。
注:
1.黄达强,《崇拜的更新》(香港:建道出版社)页18。
2.郑丽霞编,《宣道会崇拜模式指引》(香港:宣道出版社,2003版)页62。
3.PaulW.Hoon,TheIntegrityofWorship(Nashville:AbingdonPress,1971)P.114
4.同1,页24。
5.参:密克斯,《敬拜上主的喜乐》(台北:使者出版社),页45-46。
6.关启文、张国栋编,《后现代文化与基督教》(香港:学生福音团契,2002。),页283。
7.李映娇编,《宣道会北角堂崇拜手册》(宣道出版社2000版)页3-4。
8.朱裕文,《现代崇拜》,页4。
9.曾立华,《世俗主义下的崇拜取向》。《教牧期刊》第4期(1997年11月),
页35-36。
10.叶启祥,《生命飞扬时我就高唱:敬拜赞美的迷惘与整全》,Saturday,27September,2003,16:25:21,下载自http://www.pctpress.com.tw/news/2514-2.htm#信仰言论版,页3。
11.骆维道,《音乐、礼拜与神学的初步对话》,页157-158。
12.同上,页162
13.同上,页173。
14.冯锦鸿,《现代敬拜与教会更新》,页15。
作者为浙江温州教会全职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