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信心的彰显

2021-06-12 作者:恩曦2018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信心的彰显.jpg


  得3:1-9

  路得记1章让我们看到以利米勒这一家人为了躲避饥荒离开神应许之地寄居到了摩押地——一个被神咒诅的外邦之地,在那里为他的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娶了摩押地的女子为妻。最后以利米勒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摩押地,只剩下拿俄米和她的两个儿妇。在绝望中拿俄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光景,她听见了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于是选择要从摩押地归回。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拿俄米劝自己的两个儿妇各回自己的娘家去,不要跟随她回犹大地。然而路得因着有一颗爱拿俄米和投靠耶和华的心就定意跟随拿俄米。就这样两个寡妇回到了伯利恒,她们要面对许许多多现实的问题,在人看来这是一条完全没有指望的道路,不免让人为这两个寡妇担忧。但是进入第2章,神的慈爱就越发的显明,黑夜过去黎明即将到来。在困境中,路得勇敢的站出来去拾麦穗以解决她们温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路得完全是对神信心的仰望,她并不知道要到哪里才可以拾到麦穗,她出去的时候只说“我蒙谁的恩,就在谁身后拾取麦穗。”神就为这两个寡妇预备了一个又丰富又有能力的波阿斯。神一路带领路得来到波阿斯的田间,在那里神使她与波阿斯相遇,并享受波阿斯暗中的眷顾。路得也将这份恩典与拿俄米一同分享。于是在绝望中变得苦毒的拿俄米因着经历神的丰盛开始转变,她从冷漠开始学会感恩,会为别人祝福,并且她也开始关注路得,会为路得的未来去考虑。所以进入第3章,拿俄米又开始说话“女儿阿,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3:1)如果说在第2章里,路得是凭着信心面对困境,那么面对婆婆为她所做的安排她更需要有勇气和信心才能去回应婆婆的这个想法。对于拿俄米而言也是需要十分的信心才能够跨出这一步。

  一、信心中的冒险

  (得2:23)“于是路得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拾取麦穗,直到收完了大麦和小麦。”路得仍与婆婆同住。以色列人的收割季节开始于收割大麦的时候,通常是在三至四月中收割,整个收割季节持续七个星期,直至七七节,约在五月底或六月收割完小麦。这就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路得都是在辛勤地拾取麦穗,且没有因为自己得到波阿斯的恩惠而放松了对婆婆的照顾与供养,始终跟婆婆一起相依为命。路得对生活的这份积极的心态及舍己的奉献都深深的影响着拿俄米,她不再消极的等待路得的供养,转而开始积极筹划路得的未来。拿俄米再次说话“女儿阿,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3:1)”原文在这句话的前面有一个字,意思是“然而”,(英王钦定版圣经中这句话的开头是“then”即然后)也就是说拿俄米会说出这样的话是经过了前面一切的故事以后。拿俄米在回到伯利恒的时候是一个极为苦毒、可怜的人,她失去了生命中所有在人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因此起先的时候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甚至对于路得的安危都是视若无睹的,但是神却在她身上借着路得一直给她祝福,于是拿俄米的生命中有了一些真实的改变:她从自怜自艾到为波阿斯祝福,再到为路得的未来筹谋。拿俄米要为路得找个安身之处,使她享福。这里的“安身之处”原文有安息或追求安息的意思。通常译为休息,都是“归宿”的意思。所以普遍认为拿俄米就是要使路得藉婚姻解决作寡妇的困境,而得到安息。确实,对古代的妇女而言,没有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女人的幸福比“丈夫、家庭、儿女”更大的了,因此婚姻确实可以解决路得的困境。实际上,早在1:9拿俄米就已经表达了她的愿望,祝俄珥巴和路得“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早前拿俄米是寄望于耶和华来帮助路得找个安身的地方,现在,她要亲力亲为,因为拿俄米深深的知道所谓的“安身之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要得安息,就必须要有所行动。于是拿俄米出计谋,要路得做她的同谋:V2“你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看得出拿俄米是有了周全的计划,尽管会有失败的可能,但也绝不是一次盲目的冒险。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拿俄米最大的改变就是她重拾了对神的信心,她相信神的话。如果她对神没有信心就不会鼓励路得与她“同谋”去做接下来的事。正是因为她相信申命记25章5-10节中的利未拉特律例是真实的,她相信至近的亲属,神的这个“赎业至亲”的要求是有可能实现的。因此拿俄米就愿意做一次信心的冒险。她告诉路得:“你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时候,你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你所当做的事。(V3-4)”在这里拿俄米再次成为主导者,她十分清楚的让路得知道她需要做什么。从拿俄米的话里让我们看到波阿斯有波阿斯要做的事,而路得有她要做的。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如此,主耶稣要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做好多的工作,那是主要做的;但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在我们的生命中神要做的事我们不能够替神做,但我们该做的事神也绝不会替我们做。很多人觉得拿俄米完全没必要自己煞费苦心的去安排这些,还要冒着失败的风险,神的恩典够她们用,神自然会带领她们前面的道路。然而我觉得拿俄米所做的并非多余,很多时候我们貌似属灵,相信神会带领,其实更多的是我们不愿做信心的冒险。然而一个人对神的体会,其实很在乎他走过怎样的路;不然,神就不是一位活的神,只不过是我们先祖所接受的一套组件,再传给我们,像接力赛中的接力棒。我们之所以会称神作“同伴”,是与我们同行的人,那是因为我们自己要先上路,否则,神也不可能与我们同行。我们总以为相信神的安排,就必须放下自己任凭神来摆布,单单等候神做主动;可是神难道从来没有赐人手脚,没有赐人脑袋和主意吗?难道明明阳光普照,我们却仍要坐在阴暗中不能出去吗?明明面对传染病,我们却不能外出接受防疫注射吗?如果我们觉得这就是信心,那我们对神就还不够认识。在这个计划里,不单拿俄米凭着对神的信心在冒险,路得更是。计谋虽是拿俄米出的,可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就须得路得亲自去执行了,她所要冒的风险远超过拿俄米,毕竟到那夜,躺在禾场上的人是路得。我们要知道,黑夜,出到城外,到禾场上,这对一个单身的女子而言,这本就是一件冒险的事。在士师记的那个时代,到处充满了危险。再者拿俄米和路得谁也无法预料在禾场上会不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如果让人发现,路得或将颜面扫地;又或者波阿斯轻看她、拒绝她怎么办呢?更可怕的是万一波阿斯吃饱了喝足了酒后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那又怎么办呢?我想这些路得不是没有想过的,但是她信任她的婆婆,她相信耶和华神,她就愿意凭信心顺服婆婆的吩咐,路得毫不犹豫地回应拿俄米说:“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V5)”一个人如果真有信心,势必会带出顺服的行动,因他知道:有神与我同行,纵然前无去路,祂却能带领我闯出一条路来。因此路得就敢在信心中去冒险。你我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敢于在信心中去“冒险”呢?但要明白的是“冒险”绝不是盲目行动,信心中的“冒险”也不是无原则的,难就难在如何在神的心意中凭信心“冒险”。

  二、信心中的等候

  (得3:6)“”路得就下到场上,照她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路得回应婆婆后就遵照拿俄米的吩咐,起程往打麦场去。伯利恒是个山城,是打麦子和簸麦子的场地,通常位于不远的空地或山谷,所处位置比伯利恒城较低,以便有足够的风力做筛麦子的工作。路得来到打麦场,旁述者率先报道说:“照她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很明显,路得照着拿俄米的预谋行了。拿俄米曾吩咐路得下到场上后不要使那人认出她来。她要路得等波阿斯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时候,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路得所当做的事。而路得也确实是照着拿俄米所吩咐的下到场上后,她便隐藏自己耐心的等候直到波阿斯吃喝完了,躺下休息。(得3:7)“波阿斯吃喝完了,心里欢畅,就去睡在麦堆旁边。”路得便悄悄地来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路得的等候不只是在波阿斯休息之前,当波阿斯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吃喝完了,躺卧休息后,路得虽然有所行动,悄悄地掀开了波阿斯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但她仍是一动也不动地等候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极大的忍耐和毅力。很多人认为《路得记》描写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其实不然,路得不过是遵着拿俄米的吩咐按照以色列的习俗和律法行事,那时仆人睡在主人的脚下甚至共享被子是常有的事。路得是通过遵守这项习俗,告知波阿斯可以成为她的至近亲属,这样,波阿斯就可以找另外的亲属,或是他本人娶路得为妻。这是家族的内务,不带有任何浪漫情调。只是在故事的结尾,路得与波阿斯彼此间那种无私而深厚的爱慕之情却演变成了一部绝妙的浪漫佳作。我想路得不是不明白个中道理。就这样,她躺卧在无边无际的星空下,自己是显得那样的微小和无力,她不能做任何的事,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这一夜,路得的心中应该是五味杂陈的。如果没有对神有足够的信心,大概是没有办法这样耐心的等候的。就好像我们在神的面前祈求常常是耐不住性子要神即时即刻的让我们看到结果才好。事实上,真正的信心是既可以在绝望中因着信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也可以在行动中因着信停下脚步等候神的带领。其实在整个事件中,不只有路得在耐心等候,拿俄米也是如此。尽管她做了这个看似比较激进的决定,但在这个计划的最后她是要路得寻找这位至近的亲属之后听他的安排,把自己摆在他的手中。虽然起初是拿俄米占主导地位,但最终的主权却仍是交给了波阿斯。拿俄米并没有觉得:反正律法上有这一条,就去逼波阿斯就犯。她让路得去找波阿斯然后听听他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拿俄米也一定曾想过如果波阿斯拒绝了该怎么办?或许连现在的眷顾都会失去,她不是完全没有顾虑的。然而她还愿意去冒这个险,等待波阿斯的回应是需要对神有足够的信赖,深信神一定有美好的安排。很多时候我们在等候的功课中经常失败,因为我们对神的信心还不够。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要在信心中去冒险,又要在信心中等候,那我们到底要不要行动呢?其实冒险与等候并不矛盾,我们说过在我们的生命中神作的事我们不能够替神作,但我们该做的事神也不会替我们做。换言之,每个人的生命里有主要做的工,但也有我们当尽的本分。这就需要我们去“冒险”,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清楚知道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什么是神要做的,而最终的主权到底又该交给谁?

  三、信心中的求告

  (得3:8-9)“到了夜半,那人忽然惊醒,翻过身来,不料有女子躺在他的脚下。他就说,你是谁。回答说,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大概半夜,波阿斯惊醒了,事情即将发生!与拿俄米的计划有所不同的是,波阿斯的反应不是一道命令,告诉路得你该怎样做,而是一个问题:你是谁?此时,拿俄米先前的说话已没有效力,路得需要随机应变了。路得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她首先道明了自己的身份,紧接着就将一个急切的请求摆在波阿斯面前。路得先形容自己是波阿斯的婢女,这就让人想起在第2章的时候她与波阿斯在田间的一番对话——在那里,路得先自称为外邦人(2:10),即是站在犹大社会与文化以外的人;接着,她说自己还不及波阿斯的使女,把自己称为波阿斯的奴婢(2:13),既是社会阶层中的最底层。相反,在打麦场这里,路得不再用“奴婢”称呼自己,而称自己为“婢女”。(可能不是太明白,奴婢与婢女有何区别,这里的“婢女”在希伯来文中是指可以成为“妾”的一个女仆人之意。)从由做局外人(比奴隶还不如),她把自己看为波阿斯的奴婢,最后成为波阿斯的婢女,路得的说话,可以看出她的成长。与此同时,路得连带着提出了请求,并故意将波阿斯在田里与她说的话连在一起,那时波阿斯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得2:12)”(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两句话)在路得的请求中,她说:“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这里的“衣襟”这个字与2:12的“翅膀”在原文里是同字根。只不过路得如今不是在耶和华的翅膀下寻求荫庇,而是在波阿斯的翅膀下。路得用了相同的字眼,表示波阿斯不能在耶和华的翅膀下躲藏,而是要展开他自己的翅膀。其实路得是在请求波阿斯亲自实现他所祈求神对她的祝福。除此之外,路得所说的“用衣襟遮盖”亦是当时的一种风俗:当男人以衣服遮盖在一个寡妇身上是一个惯常的求婚记号。在婚礼中新郎要用他的外袍盖在新娘的头上,是表示愿意娶她为妻,一生一世遮蔽她、保护她。据说类似的风俗在世界某些地区依然存在。所以路得说这话实际是在请求波阿斯娶她为妻。这样看来不免让人觉得路得似乎有些强人所难的感觉。其实不然,我们不能忽略路得的后半句话,她说:“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然而当初拿俄米形容波阿斯的时候说:“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路得与拿俄米不同,她没有说成“我们的亲属”;波阿斯是一个买赎者没错,但严格来说,根据律法,波阿斯对路得这个外邦人并没有什么宗亲的义务。(以色列的律法规定他们不能与摩押人通婚,因为这样会削弱他们对耶和华的信心,危及族人和支派的发展。代亡兄立嗣一例,并不承认对那些嫁进来的外族人又任何义务;这是合理的,因为这外族人没有资格留名,也不容将她本身的宗教信仰带进来。这一点拿俄米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路得的回答中,路得用“我”做开始,用“你”结束;她指出这是“我”与“你”的事;是我与你之间要解决的问题,直接了当。路得不能强人所难,波阿斯有权,亦有自由选择,虽然他买赎者的身份可以赋予他一点道德上的责任,但对一个异乡人他可以选择支持或拒绝。路得所能做的就是在信心中求告,至于结果掌握在神的手中。

【作者简介】 作者:陈国平或李佳,为主内夫妇,文笔细腻,引人入胜,循序渐进得到属灵的造就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