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慈父的心

2021-09-21 作者:一道清泉书房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慈父的心.webp.jpg

  经文:路15:11-31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是表达父亲的爱如山一般的高大、稳固、可靠。母亲的爱象水一样的无私、柔和、滋养。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透过浪子比喻的故事,透过父亲对浪子的爱,来思想天父对我们的爱。这故事中有三个角色,父亲与两个儿子。其中的主角不是儿子,乃是父亲。这与当时的背景有关,当时主耶稣与罪人和税吏坐席时,面对自我清高的文士与法利赛人的非议时(15:1-2),他就借着三个比喻(牧人为失去的羊被寻回的快乐与庆祝;妇人为失去的钱,被找回的快乐与庆祝;父亲为失去的儿子,失而复得的快乐与庆祝)来回应宗教领袖。用意是教导他们,面对罪人的悔改,你们不应该去排斥,要乃以慈父的心去欢欢喜喜的接纳他们。主耶稣强调说:“我告诉你们,因为一个罪人悔改,神的使者也必这样为他欢乐”(15:7,10)。

  一.尊重儿子无知的选择(15:11-13上)

  小儿子主动向父亲索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家业(申21:17),这是对父亲的悖逆与冒犯。因为按照犹太人的习俗,分财产一定要在父亲年迈时或去世后进行的。故事之中的这位父亲有很好的眼力,可以飞跑过去用强有力的双手来拥抱儿子,又会使用精明的头脑与流利的言辞来吩咐仆人做事。可见,这位父亲是身强力壮、头脑敏捷,并非老朽衰败。小儿子在父亲身心强健的前提下,主动向父亲索取家业,他的行动是对父亲说:“现在就把我当得的那一份产业给我,反正在你死后就是我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得到家产与决意离家呢?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觉得父爱是他的束缚?是不良朋友与世界罪恶的诱惑?还是他要证明自己的生存与创业的能力?这并非故事的焦点,主耶稣的描述是在表达小儿子的无知与叛逆。这位父亲明明知道儿子拿着这笔财产,会到外面花天酒地,大肆挥霍。为何还是给他,这岂非纵容他吗?实际上,这是出于父亲的远见与爱。因为他晓得:我若留住儿子的身体,却是无法留住儿子的心灵;我若坚决不将财产给儿子的话。儿子可能会有三样选择。

  第一、儿子硬心不要财产,离家出走,就永远不再回家了;第二、儿子得不到财产就绝望了,他会以死来折磨活着的父亲;第三、儿子丧失理性,杀死父亲,夺回财产,离家出走。为此,老父亲深深的知道,若非让他在外面吃苦受累,他就不会珍惜父家的温馨和美好。智慧有远见的父亲,做出了痛苦而坚定的抉择。他为了挽救自己的儿子,做出将财产分给儿子的决定。天父对我们人类的爱,也是如此,他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赋予我们自由意志,他尊重我们的选择。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颗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只是始祖禁不起那恶者的诱惑,错用了自由意志,导致“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53:6)。

  二.等待浪子回家的时刻(15:20)

  小儿子迫不及待地将父亲所给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他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日子里(15:13),他的父亲却在家里一直期盼着他能够醒悟回家。当儿子起来往父亲那里去的时候,逐渐靠近自己的村庄。主耶稣说“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15:20)。这绝非是巧合,而是父亲在等待儿子的回家。我们从哪里知道呢?因为他早就为回家的浪子准备了肥牛犊、上好的袍子、戒子、鞋子。事实上,浪子离家的日子,父亲的心天天在等待,天天在想念、天天在盼望,他多么盼望远方的儿子,能够早日结束流浪的日子。他每日在家门前翘首以盼、或坐在一个可以望向远处的地方,等待儿子出现的那一刻。“妇人焉能忘记他吃奶的婴孩,不怜恤他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亲爱的朋友,你我是否也象故事中的浪子,肆意挥霍父亲的家业?是否花尽所有一切?是否饱受贫穷欺压?是否沦落绝望?是否忘记了天父也一直在望眼欲穿地等待你我回家呢?上帝是慈爱的天父,他不愿一人沉沦与灭亡,他愿人人都回家得救。他早就为我们预备了救恩与义袍,他正等待你这位远方的浪子回家(约3:16;彼后3:9;罗13:11-13)。

  三.接纳诚心悔改的浪子(15:13下-24)

  1.浪子的悔改(15:17-20上)养尊处优的富二代,在外面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很快就耗尽一切所有。屋漏又逢连夜雨,他又遇见那地方的大饥荒。他在极其穷苦的境地,习惯了高大上生活的浪子,为了生存,他无奈去投靠一个猪老板,沦落为养猪仔。“投靠”希腊文kollaō,“粘在一起”,有“联合”或“依附”之意。猪在神的眼中是肮脏不洁的动物(利十一7;彼后二22);犹太人是会不养猪的,他们既不会用来献祭,也不吃猪肉。拉比认为养猪是不污秽的事业,认为养猪的人是被上帝诅咒的。当时的浪子堕落的程度,真是连不洁净的、低贱的猪都不如,因为他连猪吃的豆荚都吃不到。他完全沦落到被弃绝的死地。身:得不到所需要的食物;心:远离了父家;灵:不能亲近上帝。但是!这位浪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他在猪狗不如、穷途末路、绝望无助之中并没有进一步的醉生梦死、犯罪作恶,或自寻短见。而是“醒悟过来!”他下决心回家向父亲认罪,深感不配做父亲的儿子,情愿做父亲的仆人。“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我不配做你的儿子,把我当做雇工吧”(路15:17-19)。浪子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得罪了“天”(上帝)、得罪了父亲、不配做儿子,他央求父亲将自己当做一名雇工。“雇工”在犹太人的家中是最底下的人,比家奴还不如。因为家奴是属于主人家庭的一份子,不必为衣食住行担忧。而雇工却不一样,只要主人不高兴,就要马上走人。浪子将自己看为雇工表明了他彻底悔罪的态度。他的忏悔是由神至人的,由上而下的。他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大逆不道得罪父亲,是因为他先得罪上帝的缘故。他的认罪从根源开始的,是真诚可靠的。

  2.欢喜的饶恕(15:20-24)如果你是父亲,你会如何对待回家的浪子呢?会嫌弃浪子的污秽与肮脏吗?会把浪子拒之门外吗?会痛骂责打这逆子吗?还是与他断绝关系呢?比喻中的父亲他所做的却出乎人意料之外!主耶稣将父亲对诚心悔改的儿子的接纳描述得极其的生动。相离还远,父亲‘看见,’暗示一直想望着儿子回家的父亲,他的眼动了;‘动了慈心,’父亲的心动了;‘跑去,’父亲的脚动了;‘抱着,’父亲的手动了;‘连连与他亲嘴,’父亲的口动了。父亲对愿意回家的浪子,他的全人都动了。不等儿子把话说完,他就亲吻衣不蔽体、全身污垢的儿子了。不仅如此!父亲又急忙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15:22)。‘上好的袍子’即第一的,是高贵的外袍,代表作儿子的地位。这‘戒指’不是普通的戒子,它刻有小印章,代表作儿子的权柄。‘鞋’则代表作儿子的自由。父亲又吩咐仆人“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父亲要用‘肥牛犊’使小儿子得着饱足,不再有流浪日子里有的饥饿,并以此来招待亲朋好友,庆祝浪子失而复得,死而复生、以及父子相聚的极大快乐。

  诸位!父亲所表达的一切,都是向我们表明:真心悔改的罪人,是令父亲极其的喜悦,父亲乐意完全的接纳他,乐意赋予他儿子的身份与待遇。使徒约翰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一1:9)。“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1:12)。浪子从远离“父家”到“远方”13节,沦落到“放猪的田里”15节,直到如今归回到“父亲的怀里”20节。这个堕落、悔改、重生的过程使得他更加珍爱家的美好。

  四.开导心怀不满的大儿子(15:25-31)

  1.大儿子的不满(15:25-30)大儿子从田间回家的路上,听见有唱歌与跳舞的声音从家里发出。就问仆人是怎么回事。仆人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弟弟无灾无难的回来,父亲宰肥牛犊来欢迎他。他得知此事之后,就不肯进到家里。并对前来劝勉自己的父亲大发怨言。

  大儿子生气的理由有三个,其一、认为自己多年来、从来没有违背父亲的命令;其二、认为父亲亏待了自己,没有为他宰杀羊羔让他与朋友一同高兴快乐过。其三、他认为浪子与娼妓一同犯罪、花尽一切的回来,是不配此等的礼遇,父亲更不应当接纳他。平心而论,大儿子的确有好多的优点:他长期在父家工作,他向来听从父亲的话(15:29)。他默默无闻殷勤的劳作(15:25)。但是他的错误盖过了他的优点。理由如下:第一、他强烈拒绝认罪悔改的浪子是自己的弟弟。他大言不惭的对父亲说:“你这个儿子。”第二、他拒绝进入家里,他用行为告诉浪子:“你若不从这个家出去,我就不会进这个家门!”第三、他亲手挖开弟弟的伤疤,“他与娼妓吞尽了你的所有。”做哥哥的居然把亲弟弟不堪的过去重新翻开来。而这些在父亲爱地饶恕里,早已不再追究的了。第四,他对父亲长期的不满,觉得父亲向来亏待了他。“你并沒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以上这四个元素都表达了他自我清高、心胸狭隘、没有怜恤、拒绝接纳的丑陋本相。实际上这是他将自己放在雇工的位置上,他看重父亲的待遇,而非儿子的自由。他并不理解、并不体贴父亲对浪子失而复得的心是多么的喜乐。显然,大儿子在父亲心里并没有比之前离家出走的浪子好,他在父亲地眼里就是“浪大!”他的态度正是那些反对主耶稣接纳罪人的法利赛人和文士的态度。

  2.父亲的开导(15:31-32)父亲面对忿忿不平,满心排斥的浪大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1-32)。我亲爱的孩子啊。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分家业时,父亲已经照着律法将双份产业交给了长子)。面前大儿子用挖苦的口吻对父亲说“你这个儿子”,而此时,父亲却用温柔的词汇“你这个弟兄”来回应他。父亲的意思是:“他可是你的手足之情啊!他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啊!我们理当欢喜快乐、庆祝的啊!”按理来说,小儿子是不配得到这样的接待的,但是父亲为什么还是坚持给他一个充满喜乐的迎接。因为这场宴席并非庆功宴,而只是父亲心中喜乐的外在表现,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儿子“理当”体贴父亲的心,一起参加这场欢乐的庆祝才对。父亲对浪子的爱并不会削减他对大儿子的爱。他们不论有什么明显的过失,父亲都依然爱他们。主耶稣以父亲对大儿子的回应来提醒当时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天父对他们的爱和对税吏和罪人的爱一样的。你们不要因着我对罪人的好态度就感到生气,你们要以天父爱的心肠来接纳这些悔改的罪人才对。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大儿子有否回心转意,进到屋内与家人同乐。但这比喻教导我们,就算你我从没有离开父家,若不明白天父心意或不按照天父态度对待悔改者的话,那就是“家里的浪子”了。故事中的父亲,他一直在等待心爱的儿子回转,他好不容易等来浪子的回头,而如今又要等候浪大的回转!试问:你我需要回转吗?

  结言:浪子比喻将天父的爱深刻的表达出来,天父爱我们,他赐给我们自由意志,尊重我们的选择,哪怕我们违背他的话,伤害他的心;他依然等待我们悔改的那一天,他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离家的浪子。不论我们堕落与污秽到怎样的地步,即或全世界都轻看你、抛弃你,天父的家门、天父的怀抱却永远向你敞开。只要你我愿意醒悟过来,彻底知罪、痛罪、离罪、认罪,天父乐意赦免我们的过犯、洁净我们的不义,接纳我们的全部。他要以救恩的义袍为你穿上,赏赐你儿子的生命与自由。今天,你愿意接受这份沉甸甸的爱吗?

  诸位,我们对那些悔改得救的罪人,是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是抓住他们曾经的过犯不放?还是接纳他们成为神家的一员?让我们弃绝“浪大”狭隘的心,以天父的爱来欢喜快乐地接纳一切真心悔改的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