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怜悯的国度

2024-12-23 作者:刘长川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我也要投稿

截屏2024-12-20 16.40.44.png

     太18:15-35

  在现实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处理上很是叫人头疼。往往在这时候,叫人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而且要格外的谨慎。在同一间事上方法对了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比如说,你和一位同事共同负责一个项目,你发现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结果必然会把你牵扯到其中,甚至会丢掉工作。那么这件事如果换成在座的各位,你会怎样的处理?照样,基督的教会里也是如此,有型的教会是不完美的,组成教会的人都是一群有限、软弱,并且带有罪性的人,所以教会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那该如何解决?解决问题有原则吗?
 
  1、怜悯体现在对犯罪弟兄的看顾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
 
  我们是否还记得,在马太福音第16章里,当彼得宣告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之后,耶稣就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8-19)这钥匙就是基督升天后,赐给地上教会的天国权柄。
 
  教会是神的国在地上的一个缩影,教会是荣耀的,是圣洁的,为了维护教会的荣耀和圣洁,教会实行基督的权柄,执行教会纪律是十分有必要的。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这句话是和上文第7节里“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是有关的。第5节里的“得罪你”,不是一个弟兄一般性的亏欠另一个弟兄那么简单。在新译本和吕振中译本里,把“得罪你”翻译成“犯了罪”。因此,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比前者严重。罪的严重性就是,不单是一方犯罪绊倒另一方,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教会,使更多的人因为你的行为被绊倒。再者,归根结底犯罪是冒犯神的行为。
 
  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一点,耶稣明确的指出,假设一位弟兄开罪了另外一位弟兄时,处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是单独的找到那位开罪他的弟兄,指出他的错来,事情应由双方私下处理。若犯错者承认有罪,认识到自己的错,以至能悔改,双方便可和好如初。当然被得罪的一方,要带着怜悯和爱的态度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得到弟兄。但要谨记,千万不可在这之前,在众人面前到处张扬,把犯罪的弟兄公开出去。总要给犯罪的弟兄有个悔改的机会,这时处理事情的第一步。
 
  但不是所有的人会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罪,几乎都会不肯承认。所以耶稣接着提供了第二步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被开罪的一方就要带上知情的一两个人前去,以两三个人的见证,就可以定准。若对方还不承认,就要反应到教会,教会要做最后一次提醒警告,如果当事人一意孤行,刚硬到底,拒不承认所犯的罪。那么教会就要存着怜悯的心,执行教会纪律。摩根说:“虽然他可能是真信徒,但由于表里不一致,所以便应接他的行为来处分他。他仍然是这个整体教会的一员,但却不可在地方教会中享有权利。这是极为严重的处分;因为这是把信徒暂时交付在撒但的权势下,“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五5)。换言之,当教会藉祷告,遵照圣经的教导,捆绑和处分犯错的信徒,天上也会尊重这个行动,因为这权柄是来自于基督。若受处分的人悔改认罪,教会便要让他重新恢复相交,这种赦免的做法是神所认可的。
 
  那么,什么样的规模教会才可以执行惩戒的权柄呢?耶稣的回答是,就算只有两三个基督徒组成的单位,它就是教会,他们在执行教会纪律时,同心合意的为此祷告,神就在他们中间,与他们同在。
 
  纵观今日的许多教会,其情形犹如当日的哥林多教会。那时在他们中间出现了纷争、结党,甚至有人犯了连在外邦人中都很少见的淫乱罪。保罗痛责教会不作为,对犯罪的人视若无睹,放任自流,还自高自大,不知哀痛(林前5:1-2)。
 
  教会针对犯罪的弟兄实行惩戒,是一件很痛心的事,但为了基督属灵的身体的圣洁和荣耀,必须要执行基督赋予教会的权柄。但教会执行纪律的动机必须出于爱心,希望犯错的人能切实悔改,这样才可以达到惩戒的真正目的。
 
  弟兄姊妹,耶稣在处理解决犯罪弟兄的教导,也给我们提供了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圣洁公义的神面前,我们都是有限且不完美的人,人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例如夫妻、父母、子女、同事等之间,难免都会因出现的问题发生争执。这时,被伤害的一方就要在合适的时间,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沟通,用怜悯和爱心,坦诚的指出对方的错误,帮助他(她)们认识到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并且认错悔改,获取基督的赦罪,从而修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等事情严重到难以挽回的时候,才想起补救。
 
  2、怜悯体现在饶恕亏欠我的弟兄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彼得总是一个心急发言的人,他可能因为以上主教导他们,对待犯罪弟兄,要用饶恕的心,采用三次耐心的进行沟通。于是他就对耶稣说,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饶恕他其次可以吗?心想,七次比三次还多了四次,忍耐的限度总算够了把,其实彼得还不明白耶稣以上所说的意思。于是耶稣回答彼得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七”这个数目在圣经里往往是代表完全的意思。换句话说,耶稣要彼得完全的、长久无限的饶恕弟兄。那么,耶稣为什么要彼得完全长久的饶恕亏欠他的人呢?接着耶稣就讲了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一个王要与他的仆人算账。其中一个仆人欠他银子是一千万两,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无奈这个仆人家里贫穷,无力偿还。于是王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仆人听后就俯伏在地,苦苦哀求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太18:25-26)见此情景,王就动了慈心,决定免去这个仆人所有的债务,并且释放了他。但这个仆人很可恶,刚离开王的面,在路上凑巧遇见一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就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太18:28-29)然而不管他的同伴怎样的哀求,都不能打动他的心,竟然把他送到官府,把他的同伴关进监牢,要等他还清那十两银子。
 
  这事被其他同作仆人的看见,就将这仆人所做的事都告诉了他的主人。王听完以后,就将那仆人召来,严厉的斥责道:你这个恶奴才,因你求我,那全部的债我都给你免了,你怎么不怜悯你的同伴像我那样怜悯你呢?于是王就然大怒,把他送去服刑,等他把所欠的一切还清。
 
  弟兄姊妹,在这个比喻里,我们的天父就像比喻中的那位王,而我们都像是比喻中的仆人,欠了天父永远还不清的许多这债。不是这样吗?在每一天里,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得罪神,所犯的亏欠数都数不清,而我们的天父总是在我们省察祷告后,以怜悯的心肠一次次的赦免了我们。这样,当我们不愿饶恕那亏欠我们的弟兄的时候,天父也必不饶恕我们,并要追讨我们的罪。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时常就像比喻中的那个恶仆不愿饶恕人。例如夫妻,或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同事等之间,当发生类似比喻中的事时,不管对方怎样的认错,期望能得到我们的饶恕,但我们总是无动于衷,拒人于千里之外。
 
  弟兄姊妹,神对人类的饶恕,是祂爱我们的具体表现。我们本来都是犯罪背弃神的人,理应接受永远的惩罚,但神甘愿让祂的儿子担当我们一切的罪债,使我们的过犯得着完全的赦免。神既这样对待我们,我们也当要同样的待我们的弟兄;何况弟兄无论怎样亏欠我们。在程度上总不及我们对神的亏欠大,我们又怎能不肯从心里饶恕他们?
 
  结语
 
  弟兄姊妹,怜悯是神的基本属性,祂的怜悯,彰显与天父对我们的饶恕和基督对罪人的爱和接纳上。教会是属神的国度,是神的家,当然,作为祂的子民也要具备神怜悯的心肠,就算是对待犯罪的弟兄。虽然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教会要对其执行纪律,但我们还是要有饶恕的心,带着基督的怜悯和爱来挽救弟兄,使其悔改,重回神的家。至于有亏欠我们的弟兄,我们要有天父的怜悯和饶恕待之。我们的天父怎样一次次的饶恕我们的过犯,我们也当照样长久忍耐的心,饶恕得罪亏欠我们的人。这样我们就会完全像我们的天父。
 
  最后,我们以基督对饶恕的教导,作为我们的共同勉励: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