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与尊荣
腓立比书2章5-11节: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祂本有神的形想,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是一节承上启下的经文。它像一根纽带,将前面四节经文和后面六节经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段落。针对这节经文可以问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答案就在前面四节经文。特别是2章2节说﹕“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若要过这种同心合一的肢体生活,就“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二、“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有可能吗?或者说,“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因为,当我们接受耶稣为主并受洗时,便加入基督的身体(加拉太书3﹕27)并在同一位圣灵中(林前12﹕13)。属于同一个基督的身体,并且同感一位圣灵,使我们能够以基督的心为心。可惜,在今日的教会中,有一些弟兄姐妹不懂得这个真理,才使得基督的教会有时出现分争甚至分裂。
三、什么是基督的心呢?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到2章6-11节。让我们首先思想这段经文的主题是什么?
从字意上看,6-8节讲基督的降卑,9-11节讲基督的升高。因此,可以认为这段经文的主题是“降卑与升高”。不过,这种提法容易造成两种误会。其一是,降卑与升高不能同时发生。其二是,降卑是手段,升高是目的。前一种误会很容易引到第二种误会。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到,有些主的工人在服事的前期是谦卑的,后来却变得骄傲起来。或者,虽然继续保持谦卑的外表和言词,内心却是骄傲的。他们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总认为自己最正确,最有资格。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了解谦卑与尊荣的关系,以致让世俗文化传统中的论资排辈等观念溜了进来。
其实,仔细分析圣经的意思,谦卑与尊荣本质上是不分先后的,更没有目的与手段之分。耶稣将祂钉十字架的时候称为得荣耀的时候(约12﹕23-25)。所以,把这段经文的主题定为“降卑与尊荣”是较为合适的。
现在让我们思想第6节﹕“祂本有神的1,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注意“神的”这个词,它与林后4章4节“基督本是神的像”以及歌罗西书1章15节“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中“神的像”在原文中有一点区别,但它们意义却是相通的。这使我们联想到创世记1章27节“神就照着自己的造人”。
“神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像”的作用在于表达,使得传达成为可能。希伯来书1章3节上说﹕“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罗马书3章23节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可见,“神的”意指神的荣耀的反映。圣经说人是按神的所造,表示人具有神所赋予的尊荣。
圣经也把基督称为“末后的亚当”。祂本有神的,享有与神同等的荣耀,但祂却“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第一位亚当只是因照着神的所造而享有神赋予的尊荣;但他却因蛇的引诱,而希望与神同等(即像神那样知道善恶)。由此我们看到基督的谦卑。
第2章7-8节进一步告诉我们,基督的谦卑有四个重要方面:
一、虚己﹕就是自愿降低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本有的荣耀没有表现。
二、服事﹕就是“取了奴仆的”。奴仆的工作就是服事。奴仆与奴隶不同。奴仆的服事可以是自由忠心的服事,而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只能被奴役。
三、顺服﹕仆人的美德就是顺服。顺服不等于盲从。顺服是出自爱和真理,盲从是出自恐惧与无知。
四、舍己﹕耶稣因爱和顺服而舍己,自愿上十字架,将自己的生命倾倒。因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虚己、服事和舍己,使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谦卑,同时也使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荣耀。
我们需要将基督的谦卑与人的自卑自怜区别开来。中国人的性格中虽然从不缺少自卑自怜,却缺少真正的谦卑精神。
在耶稣基督身上,我们看到,谦卑与尊荣是互相联系的。自卑自怜则与虚浮骄傲互相联系。尊荣是从神而来,是神本体的荣耀的反映;虚浮骄傲是从人而来。社会赋予人以虚荣,虚荣又激发起人的虚浮与骄傲,目的在荣耀人自己。耶稣自愿降低自己的地位,道成肉身来到人间,虽然祂的荣耀没有表现,却仍不失祂荣耀神性的本质。而自卑自怜的人则将他的社会地位等同于自己的本质。因此,社会地位的降低就意味着人格的降低,由此产生自卑自怜。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地位上升,就看自己超过所当看的,由此产生虚浮骄傲。
贪图虚荣是罪人普遍的特征,但华人在这一方面却有更深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几千年都是一贯的等级社会,无论是先秦的贵族等级社会,还是秦汉之后的官僚等级社会,都是如此。儒家文化十分重视“名份”。所以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份”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尊卑就决定了一个中国人的人格价值。几千年儒家文化已“积淀”到中国人的“遗传基因”之中。因此,追求社会地位名望、贪图虚荣,以外表看人在中国人当中积习太深,连教会也未能幸免。因此,我们需要基督的生命品格的光辉来光照我们的深层心理,深刻反省,效法基督的谦卑。
我们需要真正明白,人的社会地位不等于人格价值尊荣。我们的人格价值尊荣不是社会文化所赋予的,乃是从神而来。因为我们是神的杰作,并具有神的;因为我们是由圣灵重生,并有基督的生命;所以我们的人格是尊荣的。我们不需要从社会地位和名望中去寻找人格尊荣。
使徒保罗也许是新约作者中对基督的谦卑体验最深的一位,因此他才能在圣灵的感动下写出腓立比书2章6-11节这段伟大的赞美诗。一些解经家认为这段经文是保罗从别处移植而来的。但我很难想象还会有另一位作者对基督的谦卑有如此深刻的体验。保罗不仅宣讲基督的谦卑,他所宣讲的福音也是以基督的十字架为中心;而且他一生效法基督的谦卑。
主后55年左右,保罗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大约一年后,那里发生一个危机,起因是有一个从耶路撒冷来的人到了哥林多教会。那人手持耶路撒冷教会的推荐信,且有着希伯来人的血统,可能还有一些属灵的恩赐。凭着这些“优越”的条件,他很快取得了哥林多教会的信任,成为他们心中的领袖。这个人很快便对保罗的使徒权柄提出挑战,甚至贬低他的人格。令人疼心的是,哥林多教会竟听信了这些,起而反对保罗。[注]
当保罗在哥林多建立教会时,他只传钉十字架的基督,也从不吹嘘自己。他对教会一贯地细心关怀,并且忍耐他们。保罗的这种谦卑的态度后来反被人指为「软弱」,并因此认为他不够使徒资格。保罗为了减轻教会的负担,一边建立牧养教会,一边作工谋生。结果这也成为人的话柄,被人说成保罗自知不够资格接受教会的资助。
在这种冲突与误解中,我们更看到保罗的谦卑。大概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使保罗更加深了对基督的谦卑的体验吧。
[注]:参看﹕陈德荣主编,《证主圣经百科全书》I(福音证主协会,1995年)页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