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浅谈不义的管家的比喻

2019-10-22 作者:王成定  
来源:OC橄榄社区我也要投稿

 

640-21.jpeg
 
        《路加福音》16章1至13节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他说:‘一百篓(注:每篓约五十斤)油。’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玛门。”    
 

 
 
        耶稣说比喻的特色
 
        耶稣所讲的比喻,既简洁又扣人心弦,虽是小故事,却隐含大道理;有时,他在比喻中特意略去许多细节,为的是给人留下更多想象空间,并激发人深入思考。
 
        一般而言,耶稣比喻的目的,是藉由谈论神和神的国度,来纠正或改变人的价值观、行为,并教导、培育门徒,间或讽刺与教训法利赛人与文士。因此,耶稣说比喻是为了扭转人们旧有的错误观念,并且期望他们有所回应。
 
        细节:欠债人的身份
 
        在这个比喻中,两个欠债人所欠主人的,一个是一百篓油,一个是一百石麦子。因为这些物品都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按照常理,一般人不可能欠那么多的油或麦子,偶尔向人借用是可能的,但不会长期积欠到如此的数量。
 
        笔者推想,这两个欠债人很可能都是佃农。一个是承租一块种橄榄的地,他用橄榄油折抵租金;另外一个是承租一块麦田,他用麦子折抵租金。他们与财主,不是一般的借贷关系,而是佃农与地主的关系。土地是肥沃或是贫瘠,还有气候、雨露、水源、虫害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佃农可以说是靠天吃饭的一群人,作物歉收时,只能拖欠租金,寄望来年有好收成可以补上。
 
        背景问题
 
        按照旧约记载,神要以色列子民进入迦南,得地为业,12个支派都分到地业,特别是利未人分到的是48座城,以及自城根算起,向东南西北各扩展三千肘为郊野的地业(参《民数记》35:2-8)。另外,神还规定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产业(参《民数记》36:8-9),其用意是要让每一个以色列的男丁,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神也规定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神的(参《利未记》25:23),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把地卖给同一支派的人。
 
        既然全地都是神的,地主只是神赐给他土地暂时保管,他就要善用资源,并且要照顾穷苦的人,譬如圣经中有写道,收割麦田或收取葡萄园的葡萄时,不可收尽,落在地上的也不可收取,必须任由寡妇和穷人拾取(参《利未记》19:9;23:22)。这是神所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此外,圣经中多处讲到均平的原则,也有施比受更为有福的教导(参《使徒行传》20:35)。譬如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在旷野吃天上降下的吗哪为生,多取多收无用,只能收取够吃的分量,否则隔日腐败不能吃(参《出埃及记》16:16-20);大卫出征时,后方看守器械的人也可以分到掳获的财物(参《撒母耳记上》30:23-25)。这些都是属于均平的原则,此原则和前述的收取庄稼的原则,也就是富者要周济穷者的原则,是彼此相合兼容的。
 
        三个要点
 
        有了以上的认知,我们就可以言归正传,先谈这个比喻的前9节,笔者将它归纳为三个要点:
 
        第一,世上没有一个义人(参《罗马书》3:10),唯有相信主耶稣的人,才被神归算为义人。由此观之,不义的人就是罪人,包含未信和不信耶稣基督的人。
 
        第二,不义的钱财在此比喻中指的是,作属世用途而未为神所用的钱财。实质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包括土地、海洋、财物、生物等,一律都是属神的。个人的财富是神允许或赐给的,富人就应该周济穷人帮助孤儿寡妇,这正是把财宝积攒在天上(参《马太福音》6:19-20)。
 
        第三,从第8节的“不义的管家”转折到第9节的“不义的钱财”,笔者认为,这是路加有意将这两个词语作出类似于对句的安排,所以,这两节经文中的“不义”,可以理解为“不归给神使用的就是不义”。
 
        第8节中的今世之子就是属世的人,是属血气的人,虽然拥有一般的智慧却不是属灵的智慧(认识神),但他们仍然有值得光明之子学习的地方,因为光明之子不一定能够灵巧像蛇(参《马太福音》10:16)。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对人类有重大贡献或是有重大影响的人,不一定全部都是信神的光明之子;但重点是,一个人今生的荣耀却不为神所看重,他这个今生的荣耀也不能存到神永远的国度里。
 
        至此,第9节的经文,便可以理解为:“借着不义的钱财(作属世用途的钱财)周济穷人(结交朋友),到了人死的时候(钱财无用的时候),他所作的这些事都会被神记念,这人只要信神成为神的儿女,他就可以被接到天国里去。”
 
        管家的仁义
 
        大部分的人会认为管家擅自作主的减债行为,是不诚实与不义的。但是,笔者从管家内心里的自白来看,已经透露出他除了本行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本事,他也没有什么积蓄,他若被炒鱿鱼,食宿马上就成问题,他只能作乞丐去讨饭。由此可以推想,他在作管家时,并没有贪污或怠忽职责的行为,也没有收取回扣谋取私利的情形;他只是有些浪费没有控制好食物的多寡,或者是不多买季节性的食物而专买主人爱吃的,而当食物储存的数量,超过储存期限没有吃完,食物自然腐烂,这些都可以成为他被控告为浪费的把柄。
 
        而管家在绝路中,想到减债的方法,虽然动机是自私的,无意之中却代替财主作出了合神心意的事——减债的作法是合乎仁义的,因为圣经说:“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参《哥林多后书》9:9)。
 
        再者,依据文意的脉络来看,从第8节的后半段起,应当是主耶稣评论的部分,因为财主不会知道什么是光明之子,主耶稣只是认同财主夸奖管家聪明,却没有认同管家的动机。
 
        管家减债的作法,有点类似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的故事,只不过冯谖作得更澈底。冯谖自告奋勇要去收债,临行前问孟尝君要代买什么回来,孟尝君回说,就买家中缺少的东西。冯谖竟出人意外地、擅自把全部的借据烧毁,免除了所有欠孟尝君债的人的债物,空手而返,只报说自己代为孟尝君买回了家中独缺的仁义。
 
        一年之后,孟尝君被新任的齐王革去相国之位,他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去,而在百里之外的回乡路上,薛邑当地的老百姓早就扶老携幼,等候迎接他了。
 
        因此,若以这个故事作类比,比喻里的管家得着主人的称许,是合情合理的。
 
        经文的第10节是说,从人作小事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作大事的态度。不义是忠心的反面。这是一般原则性的评论,没有特定的对象。
 
        至于11至12节的评语,笔者认为它所评论的对象,已经从管家转换为贪财的人,两节中的“你们”指的就是第14节的法利赛人。此两节经文的大意是:“贪财的人若在钱财上不认为那是神赐给他代为管理的,不献给神为神所用,反而只图自己的享受,神怎么会把他的钱财托付给这样的人呢?”
 
        所以,第13节是11至12节的总结:“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结语
 
        不义的管家的比喻,是教导我们基督徒,应当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管家,必须把握今生的机会,忠心事奉主,在神的家中作一个聪明的好管家(参《彼得前书》4:10),以求将来可以无愧于心地向主交帐。我们若是对神所托付的事工或钱财不忠心,不但将来受审判,就是在今生今世,神也会收回已经给我们的托付,而另外转托给别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