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大卫:我不再拿;上帝:我不再罚

2023-03-07 作者:鲍维均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img_09271dd8310f1c13733bfe6d0684630264967.jpg
 
        经文: 撒母耳记下 24:10-25
 
        引言
 
        感谢神让我再次有机会分享神的话语。今天是我们第十天的时候,我也藉着这个机会谢谢弟兄姊妹的祷告和参与。谢谢许多位培灵会的董事在楼牧师的带领下忠心事奉;其实培灵会背后有许多职员很努力地在工作。也谢谢九龙城浸信会弟兄姊妹的协助和其他许多转播站的同工的协助。最重要的是谢谢周牧师的传译。也谢谢手语的翻译,李弟兄和王传道和其他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团队。我们每天早上,在讲道之前都有小组讨论的时间。我很少有机会在讲坛事奉上感到不孤单的,跟弟兄姊妹一起同工的时候是很大的福气。也谢谢这麽多弟兄姊妹在每天早上研经会或是讲道会的参与,我知道要放下这麽多天的工作、学习或娱乐等等的时间是不简单的。但我感觉到,这十天的培灵会是很宝贵的,不单是这麽多堂的总和,而是在这十天裡面,我们对神话语的反思,在下午或是晚上,我们就回想神的话语,其实是一个很宝贵的时候。大家总有点不捨的心情。但是今天我们终于要下山。我希望我们能够运用神给予我们的激情继续事奉祂。
 
        今天我们看大卫生平的最后一段。对我们来说,到底最后一段要说甚麽?圣经有一点反高潮(Anti-climactic)的感觉。因为当我们来到大卫最后,这应该是最精彩、辉煌的时候。但这裡精彩、辉煌的地方在哪裡呢?到底作者想留下甚么印象给我们呢?或者是,当我们今天听完,之后回想起过去这麽多堂的信息分享后,大卫给我们甚么印象?有甚麽我们可以带走?今天我们尝试讨论这么困难的经文。
 
        一、错在哪裡?
 
        这裡经文讲到,大卫进行人口普查,因此被神责备。第一个我们会提问的问题,也是弟兄姊妹会提问的问题:大卫错在哪裡?人口普查在圣经裡出现不只是一次,而且不是每一次普查神都责罚。究竟这裡错在哪裡?我觉得,我们要先处理背景问题,不然,就没心情听下去。
 
        大卫的错的第一个可能性,就是大卫心中的骄傲。历代志上第21章是同一件事件的重述,那一章圣经的上文是记述以色列人刚刚打胜仗了。大卫在这时刻来数点人数,似乎意味着大卫看到自己的军队有多威风和多厉害。是不是这样呢?是不是大卫心中的骄傲?我们不能排除这一个可能性,因为在撒母耳记下第23章也是数点军中领袖和勇士的名单。所以,大卫在这个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军力的伟大。在诗篇第20篇,「数点军马」代表人心中的骄傲。
 
        第二个可能性,不是排除第一个可能性,而是在第一个可能性上再加上的,是根据撒母耳记的上下文作点补充。因为扫罗失败的时候,是在撒母耳记上第13章。我们也多次提到,先知撒母耳迟到,百姓开始跑了;敌人则是大比数的逼近。就在这敌人逼近的时刻,扫罗开始担心:我们是不够他们打的,剩下几千人是不够与上万的敌人争战的。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犯罪了───他先献燔祭,没有听从先知的话语。背后根源的错在哪裡?就是扫罗分析现实的时候忘了神的存在。他只看到人间数目的多少,并以此来断定了战争的成败。约拿单就不一样。人少他都不会怕,因为他说,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会不会大卫在这裡也有同样的试探?数点军中人数,以为人得胜是倚靠人多人少?确实这裡有这样的可能性。
 
        至于第三个可能性,我们要来到比较前面的经文,就是撒母耳记上第8章、最初选扫罗作王的那段经文。在那裡,神已经警告以色列人:这个王会压制你们,使你们全都成为他的奴僕。你们会成为他的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等等,在不同的岗位上服事这个王;你以为王带来救赎,其实王带来更多压制。历代志上第21章对这个人口普查的另外一个记述比较强调这一方面,因为裡面强调劳工的数目、劳工的苦处等等。
 
        所以,从多方面来讲,我们肯定大卫是有错的;但是至于哪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错误,圣经则没有交代。但是,这会不会是我们问错了问题?可能我们应该要问的不是「大卫错在哪裡」,而是「为甚麽作者没有交代大卫错在哪裡」。以往大卫犯罪的时候,神会藉着先知讲明他错在哪裡;「拔示巴事件」是最明显的例子。但是这一段圣经没有交代大卫错在哪裡。可能我们不应该问他错在哪裡,反而要问,为甚麽作者不讲他错在哪裡?我们常常对大卫有这样的印象───他是个罪人。但是我们忘记了我们的主题───他是在罪中,也是个义人。我们看今天的经文的时候,应该要问的是,为甚麽「人口普查时间」与「拔示巴事件」的记述方式这麽不同的?为甚麽来到最后的一章,作者还要讲这些东西呢?难道不应该讲大卫生命的高峰吗?但是你留意看的时候,我相信这段圣经不是在强调大卫又再失败多一次。作者描述大卫这一次失败的时候,跟描述「拔示巴事件」是很不一样的。
 
        二、与「拔示巴事件」不同的地方
 
        如上面所说,「人口普查事件」跟「拔示巴时间」的第一个不同地方是,圣经没有清楚讲到大卫的罪名。
 
        第二个不同的地方是耶和华的角色。大家如果听过我们分享「拔示巴事件」的时候,我们觉得撒母耳记上第11章有个奇怪的地方───故事内容没有讲到耶和华的名,直至到最后一节才提到耶和华「甚不喜悦」。但是这裡第24章就完全不同。这裡一开始就提到耶和华;裡面不单提到耶和华,好像祂在背后还有工作要做的一样:「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24:1)耶和华之前没有激动大卫犯奸淫,但这裡耶和华有一定的角色。在这人口普查的事件上,原来是耶和华激动大卫的,这与「拔示巴事件」很不同。然后,第24章裡有18节经文提到耶和华的存在,还有4个地方有天使的出现。天使与耶和华同时出现,这在圣经裡是罕有的;这是讲到神特殊同在的意思。可见这跟「拔示巴事件」的记述完全不同。
        
        第三个不同的地方是:在「拔示巴事件」裡,大卫需要拿单讲了比喻后他才能慢慢知错。但这一段圣经不同;大卫自己知道错了,不需要人提醒。第10节:「大卫数点百姓以后,就心中自责,祷告耶和华」。他不需要先知提出。虽然他是犯罪,但事件的记述很不同。
 
        第四:「拔示巴事件」的惩罚没有选择,大卫在这裡可以选择惩罚。而最大的不同是,耶和华在惩罚当中突然后悔。第16节:「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灭城的时候,耶和华后悔,就不降这灾了。」在「拔示巴事件」,耶和华没有后悔;事实上,在旧约圣经,撒母耳记之前很罕有会提到耶和华后悔。
 
        第五:也是最后一个的不同,就是,在18-25节这麽长的一段圣经裡,作者讲了一些看似不关痛痒的事情。作者不讲犯罪,也不讲惩罚,而是说他买地───大卫买哪块地,该怎样买,买完用来筑坛。这裡其实半节就可以解决了,就好像是亚伯拉罕做的,「大卫筑了坛,神就接受了大卫的献祭。」这就行了。为甚麽作者要讲筑坛的地方是在哪裡,又详细描述如何购置这地方,还有的是在讨价还价、怎样讨价还价?这裡的讨价还价跟我们今天的习惯还刚刚相反。地主说,「你拿走吧。」大卫说,「不可以,我一定要付钱给你。」大卫觉得太便宜,要求贵一些。这裡讲了这麽长的经文,为甚麽作者要讲这些东西呢?
 
        因此,如果我们带着「拔示巴事件」的眼光来看这段圣经的话,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或许讲得清楚一点,如果我们觉得这裡只不过是大卫再次犯罪的记述的话,这就不能完全解释这段圣经。我觉得这段经文不是一段负面的经文。没错,大卫是有犯罪,但是经文的中心不是他再次犯罪;其实这裡开始是一段很特别的、比较正面的介绍。在故事结束的时候,神要我们对大卫和上帝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有这种新的认识的话,就知道怎样学习大卫。圣经没有描述大卫是一个无罪的英雄;这是我们的幻想。圣经没有介绍任何一个角色───包括亚伯拉罕───是一个无罪的英雄,这些不能够成为我们的偶像。但是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相信对大卫的描述是正面的,是他整个事奉的高峰。
 
        三、大卫事奉人生的高峰
 
        回到刚才所讲的第18-25节。表面看来,可能你会觉得无聊。但是,我觉得这裡很重要,有多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方面就是他怎样讲价。大卫是怎样讲价的?为甚麽大卫要这样?我们看看其中一节经文。地主对大卫说:「我主我王,你喜悦用甚麽,就拿去献祭。」(24:22)你拿吧,不用给钱,地也可以给你来筑坛,你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拿去是甚麽字?就是Take(拿取)这个字。
 
        若你这几天一直有来,你记得这个字的重要性。在「拔示巴事件」,撒母耳记上第11章说大卫「拿取」了人家的妻子;第12章,拿单责备大卫的时候,比喻就用「拿取」这个字。现在来到结尾的时候,大卫学到了,我不可以Take(拿取)的。其实Take(拿取)这个字不单在「拔示巴事件」和在这裡的事情裡出现;我们看看撒母耳记上第8章最初拣选王的时候的经文。「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儿子为他赶车、跟马……」(8:11)「派」这个字就是Take,意思是,王会Take(拿取)你们的儿子来当兵。13节:「必取你们的女儿……」就是Take(拿取)你们的儿女来作奴役。14节:「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圣经一直地讲下去,在第15-16节继续说下去。大卫差一点全都犯了───之前他拿取了人家的妻子,但这一次他不愿意拿取别人的田地。最终大卫学到了,他不是王,只有耶和华才是王。所以,他死也不肯拿别人的地来献祭,他不可以再取、再拿、再Take。这裡是大卫最终敬畏上帝的表现,不是一个负面记述。因此,作者花了这麽多的篇幅来讲这件事情。
 
        但是第18-25节还有第二个重要性:筑坛。第24章所描述的大卫是个怎样的大卫?是不是一个王?我相信这裡描述的大卫是一个祭司。我们来看第1节。整件事是耶和华向以色列人发怒,是耶和华和以色列人中间发生了事情;大卫要做一个祭司和中保。第10节,大卫的认罪仍是望着自己的:「我行这事大有罪了。耶和华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但是,来到第17节的时候,他焦点不是单看自己。他望向事情的根源───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关係出了问题。17节大卫这样说:「这群羊做了甚么?不要再责打他们,若我做错,就只责罚我一人,愿你的手攻击我和我的父家。」
 
        大卫有这样的能耐。当王犯罪的时候,一国受损;大卫为国向神哀求,为子民向神哀求。他甘愿自己和整个家族沦亡,但是以色列人不能沦亡。他为以色列人代求。第19节,在代求的时候,大卫照着先见迦得奉耶和华的名来做,为耶和华筑一座坛。
 
        整段大卫的记述,最后一句讲甚麽?「耶和华垂听国民所求。」大卫做了称职的祭司───他为百姓代求,耶和华便不再向以色列人发怒。大卫一个人的代求和献祭,能改变整个子民与上帝的关係。是不是说大卫没有错?不是。以色列人也有错,就正正是因为人有错,所以人神之间就需要中保;在这裡,大卫做了中保,为百姓代求。神听到他的代求,就息怒了,不再向以色列人发怒。这是对大卫生平最大的印证。
 
        一个王可以改变人心,但是要改变上帝的心就很困难。大卫最后有这样的尊严来改变神的心意,可以成为人神之间中保;这是大卫王特别地方。他纵然犯罪,但他不停的归向耶和华;他不单不停地归向耶和华,在他犯罪的时候,他明白人处在罪中的挣扎,他能成为人神之间的中保。如果大卫是这麽完美的话,他能不能成为中保呢?耶稣基督可以;但人间可不可以呢?
 
        大卫犯罪后,他认罪。他知道怎样自责,也是在认罪当中,焦点不是单单的望着自己,而是望向整个神的子民,最终成为神子民的大祭司,角色由王转移到在这裡的祭司。难怪历代志清楚地讲,筑坛的那个地方最后成为耶路撒冷圣殿的所在地。为甚麽圣殿在那裡呢?因为大卫认罪,为百姓哀求。他不需要建造圣殿,但可以成为神人之间桥樑。没有一个比这个更大的奖赏给大卫,他最大荣耀不是王位,而是他祭司的荣耀,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
 
        四、耶和华后悔
 
        作者选择这样来结束对大卫的描述,是因为大卫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神差遣我们成为神人之间中保。但是这样的描述还不够,作者还有一件事情要交代。因为整卷撒母耳记上下是描述大卫王朝,但是第二个不停出现的角色,就是上帝。所以,在第24章也交代我们所认识的上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上帝。在第24章,作者决定讲了整卷书最震撼的神学句子:「那时耶和华的使者在耶布斯人亚劳拿的禾场那裡」但是之前说「耶和华后悔,就不降这灾了。」(24:16)神罕有地后悔。后悔是甚麽意思?就是悔改(Repent)。
 
        耶和华终于「悔改」了。当然,耶和华的悔改不是因为犯了罪的那种悔改;这裡的意思是祂改变心意。这段圣经中心不是大卫后悔这麽简单。大卫曾经后悔过;以前虽然是大卫因为先知拿单责备他而后悔,但这裡特别的地方是神第一次后悔。「耶和华后悔」是甚麽意思呢?祂放下公义原则,决定用恩典来对待祂的百姓。神以公义的原则来惩罚百姓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在这裡祂放下公义的原则,以恩典盖过。
 
        旧约有另一段明显的经文是关于「神后悔」的───后期的约拿书。在那卷书裡面,耶和华也后悔,不降所说要降的灾。在那裡约拿很不爽,因为他告诉耶和华,「祢拣选我到尼尼微城,我逃跑不去,就是因为我知道祢会后悔、不降灾给他们。」约拿是不是一个弱者?不是,他有骨气,他是位公义的先知。但是,凭着公义的原则,他不明白恩典的道理。约拿认为,对了的就该赏赐,错了的就该惩罚;「我知道,当我宣讲福音以后,他们会全都归信耶和华而得救,所以我不想传」。约拿是旧约裡面唯一一个开佈道会有人决志信主但是会感到不高兴的传道人。凭着公义原则,尼尼微城的人是应该下地狱的。他明知耶和华会以恩慈对待他们,所以,他不愿意去传这福音。他是一个有骨气的先知。所以,在船上翻起风浪的时候,船上的人问这是谁的错;他说,我错了,把我送到海裡。这是公义的原则会做的事情;但是他只明白上帝公义的那一面。
 
        大卫在这裡开始学习看到神的另一面───耶和华后悔。「耶和华后悔」不是因为耶和华没有想清楚。祂在公义与恩典之间,祂决定放下公义原则,以恩典来对待祂的百姓,接受祭坛的祭物,让以色列人继续存活下去。
 
        我们今天事奉上帝两方面都要明白:我们的角色是甚麽?神是怎样的神?
 
        如果神只是一位公义的神,我们不用传福音,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能达到公义的准则。但正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祂以祂的宝血来遮盖神公义准则的时候,因为祂已经成全公义,我们就有福音可传。因为神的恩典,我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定位。我们不是可以做到完美的人。但神用恩典来呼召我们。在我们无能的时候,神拯救我们,以致我们能够传一个无能者的福音,传讲神的恩典足够遮盖我们的罪。
 
        神对我们的呼召是:当我们向大卫学习,我们不是挑选一两件事情来学习。我们要学习大卫的整个人生:罪中挣扎、不停悔改,最后学习到能够把自己成为祭物,宁愿自己死,使百姓得到好处;也成为祭司,带领以色列人来到神的跟前,让耶和华息怒。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信徒的挑战。
 
        我们不是要学习大卫完美,我们也学习不到,因为大卫都不是完美的。我们也不是学习他做王,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王。但是神呼召我们作祭司。我们要心中懂得自责,能够有普世关怀的胸襟,不单单认罪悔改、仰望上帝,而把这个福音传开去,让人看到福音的伟大。纵然我们失败,正正是因为我们失败过,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福音;我们知道怎样回转,也能坚信耶和华是一位能够后悔的上帝。当我们明白自己是谁、明白上帝是谁,我们就能明白自己要做的是甚麽。我们对神有误会、对自己有误会,我们就不能够做出甚麽神的工作;我们对神有正确认识、对自己有正确认识,我们才能改变世界。我们改变世界,不是因为我们是完美的,而是因为我们是罪中打滚的义人。我们明白甚麽叫罪,也明白神的恩典,我们愿不愿意这样做呢?
 
        我有一个学生在三一神学院读书。虽然我是新约系,他读的是宣教,但我们讨论新约怎麽看苦难的时候,他向我解释为甚麽他要当宣教士。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他是一个失明人。
 
        失明的人去宣教?很多宣教机构都不接受他。但是他已经在泰国事奉了10年。我问他甚麽时候开始失明的,他说,他是20岁的时候失明。那我就问他,20岁时候失明困难一点,还是天生就失明比较困难?他说,「我不会回答。一方面我已经看过东西,知道世界是怎样,这是好处。但坏处是,我没有20年训练,我的触觉不能补足我眼睛的缺乏。」为甚麽他要去宣教呢?他说,早期的宣教士,无论是到亚洲还是非洲,他们都是带着文化、科技和高超的教育来到贫穷地方来教导当地的百姓。他说这样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会给别人觉得这是文化侵略,或者是帝国主义的散佈。第二个问题是,今天已经不同了,我们不能再分东西方,我们不能说西方就是先进一点。在这样的处境下,神要另类的宣教士。我是个盲人,这样对宣教有甚麽好处?我去到那裡以后,我需要求当地的人来帮助我。我不能教导他们很多其他的东西,但我能教导他们,我最软弱无能需要人家的帮助的时候,神就在那时候让救恩临到我。以前我以为传福音是要很威风的传:我的文化比你的文化好,所以你要接受我;或是我的学识高过你,所以你要接受我;或是我更会跟你辩解,我比你更厉害,所以你要接受我。他说,这些我做不到。我反而给他们看到我比他们更软弱。但是,在软弱裡,我找到盼望,找到神的恩典;因为,福音是软弱者的福音。
 
        这就是大卫的生平。大卫教导我们怎麽样?不是做一个伟大的王,而是到了最后一章,还是个在认罪的王。但是在最后的一段,他是为众人代求的祭司。他不能够以他的威势来使我们亲近上帝,但当他与我们一起挣扎的时候,就能把我们带到上帝那裡。神呼召我们是怎样的呼召呢?不是需要一些文化或是教育各方面水平很厉害的人,而是需要自认自己无能、但是能够被神用得着的祭司。我们愿不愿意这样做呢?
 
        在最后的一堂呼召的时候,我要问,我们愿不愿意为神做一个祭司,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我们不是学习大卫王,是学习大卫这个罪中蒙拯救的义人,学习大卫这位祭司,以致人能够与神和好。这个祭司的职责,最终成全的,就是在耶稣基督大卫的子孙身上。他的子孙比他更伟大,所以诗篇110篇这样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神右边。」大卫会称耶稣为主,纵然是他的子孙,因为最终带来救赎的不是大卫,而是耶稣基督自己。神呼召我们不是做王,神呼召我们不是做救主,神呼召我们是做先知和祭司,神人之间的中保。把自己放下,献给上帝。我们愿不愿意这样做呢?我们低头祷告。
 
        结束祷告
 
        如果神在最后的一天呼召你愿意这样做的时候,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做一个和好福音的职事,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上帝,你在神的面前祷告。或许在这十天裡面,神感动你要做一个全职事奉的传道人,今天是最后的机会!从早上到晚上,神要呼召你,你愿意回应神的呼召的时候,不要抹煞神在这十天裡对你的感动,你自己在神面前作一个合适的回应。我们低头,在神面前自己立下承诺。
 
        讲员: 鲍维均牧师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