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亚伯拉罕因着信

2023-08-31 作者:黄晓远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640 (9).jpg

  经文:来11:8-10,16-19

  信心是什么?一些人以为只是对问题给予肯定的答案。“你信耶稣是主吗?”“是的。”“你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吗?”“是的。”“你信耶稣降世为人,且为你的罪舍己被钉十架吗?”“是的。”“你信他死而复活吗?”“当然,我相信,你考我任何问题吧!”谈论这些,终究不着边际。雅各切实地指出:信心若没有行为,就如同身体没有灵魂一样,是死的(参雅2:17)。他引用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这事,一是旧约的喇合,因信故有了接待探子的勇敢之举,要知这事被察出得赔上生命的;另一就是亚伯拉罕,他被称为信心之父,其信心是经历百般磨练的。

  今天我们就来思想亚伯拉罕的信心,看他那真活的信,好激励我们。读经来11:8-10,17-19。

  希伯来书十一章被称为信心英雄谱,而在这群信心伟人中,着墨最多的就是亚伯拉罕。我们这群因信来到神面前、以信为本的人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加3:7),既然是其子孙,理当熟悉先祖的信心举动。那么,先祖亚伯拉罕的信心之举具体有哪些呢?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这里简单扼要地指出他因着信而有的行动。

  一、因信遵命出去

  创12:1-3详细地记录了这“命令”。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这是荣耀之神对亚伯拉罕清楚地呼召。这呼召里至少了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

  1、离开:过分别的生活。

  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即与吾珥地,与迦勒底人,甚至与父家离别,这一去将不再返回。非出外闯荡,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乃是彻底的告别,不容一丝留恋。

  为什么要如此?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先了解迦勒底人的特性。在先知哈巴谷的书中,我们很清楚地得知他们强暴凶杀、诡诈狂傲、淫乱残忍,甚至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哈1:6,2:4-5、12)。神要亚伯拉罕成为大国,地上的万族要因他得福,他必须要与这样的“故土”告别,过着分别的生活。

  这要求与人本性那种对故土的依恋有着极大的冲突,但亚伯拉罕毅然而然地离开了。从此,他不再是迦勒底人,不再回归吾珥地,也不再与父家有任何瓜葛。

  这对我们的信仰而言,有什么意义与教训呢?难道我们信仰神也当离开本地、本族与本家,如佛教徒们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吗?不是这样的,乃是要我们“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诗1:1)。“离开”,意味着从此以后不再犯罪,与原先的罪恶行径一刀两断。因我们蒙了神恩召的人,彼得形容是“出黑暗进入奇妙光明”(彼前2:9),所以要“脱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罗13:12),不再与罪恶为友,乃应远避一切罪恶,在圣洁上竭力追求(来12:14),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2、前往:过寻求的生活。

  前往是离开的积极一面,但往哪里去呢?神没有指示,只是告诉他先要离开,这意味着亚伯拉罕必须时刻仰望神的带领,寻求神的旨意。想象一下亚伯拉罕告诉家人,要他们一同离开时的对话。“准备行李,我们要出去了啊。”“往哪里啊?”“不知道,先出去再说。”“不会吧?……!”疑惑、质问、指责、戏笑等一拥而上,但他是真实的不知道往哪里去,只有寻求。故在亚伯拉罕的生活中,有一“物件”一直陪伴着他,那就是祭坛。每到一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坛,感恩的同时寻求神的引导。创12:8这样见证:“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

  照样,当我们归信了神,从罪中出来行在义路上。这路是我们未曾走过的,如何继续,如何不偏左右,这需要我们寻求。惟有寻求,我们才不至于迷路,才能前行。

  亚伯拉罕因着对神的信,选择了全然顺服。虽然有太多的未知,但相信神不会错。就像古时的挪亚一样,面对神的吩咐:造方舟,不问为什么,立刻行动,因着顺服听命,救了自己的一家,且定了那世代的罪。

  今天,我们呢?愿意遵行神的话语,过分别的生活吗?愿意寻求神的引导,过顺服的生活吗?恳求主赐我们坚定的信心,活在神的旨意中。

  二、因信异地作客

  11:9节告诉我们亚伯拉罕信心的另一举动。“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

  帐棚,类似蒙古包,游牧部落的必备。亚伯拉罕每到一处,先是筑坛,后就是支搭帐棚。为何这样?是不是没钱盖房?不是,因亚伯拉罕当时已是大富户,家中生养的精练壮丁就有318名(参创14:14)。那为何这样?下文圣经就有了答案,是因为:

  “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11:10)

  “……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来11:13-16)

  这因信作客的态度,说明了:

  1、信心对人生的认识:客旅

  人生如客的比喻,形容了人生的短暂与快过。是的,人一生的日子,一般是七十岁,强壮得可以活到八十岁(参诗90:10),这很长吗?问老人们,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们:很快地过来了,想当年就感觉如在昨日。

  摩西用了多个比喻道出了人生的短暂。他说:“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乾。”(诗90:4-6)“我们度尽的年岁好象一声叹息。”(诗90:9)

  约伯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急速过去,不见福乐。我的日子过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鹰。”(伯9:25-2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怎样看待你人生的日子呢?如客吗?

  2、信心对世界的认识:寄居

  亚伯拉罕的帐棚,见证了人生的短暂,也见证了他对世界的态度:我不属于这世界,在这里我只是寄居的。

  “寄居”表达了这世界物质的空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约伯所说:“我是赤身出于母腹,也必赤身归回。”(伯1:21)如所罗门所言说的:“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1:2)

  有一首打油诗很有意思。它写道:世界空不空,请看火葬中。进出几分钟,出来三两重。在网络上,有人对人的一生这样描绘:一岁闪亮登场,十岁学习至上,二十岁春心荡漾,三十岁事业闯荡,四十岁稍微发胖,五十岁老当益壮,六十岁血压向上,七十岁记忆渐忘,八十岁摇摇晃晃,九十岁迷失方向,一百岁挂在墙上。总结得很精彩吧,也令人很无奈。谁不是这样的呢?

  正因为在世寄居,亚伯拉罕活出了相让的美德,把约但河全平原给予了侄儿罗得(参创13:7-12)

  我们呢?世上一切都会过去,记得让过去的过去,别留在心底。

  3、信心对天家的认识:更美

  亚伯拉罕在地作客,支搭帐棚,最重要的是表明他在等候一个更美的家乡。撒拉、以撒与雅各,他们也是如此。

  这家是神所建造、所经营的,这家不在地上,乃在天上。虽然他们在世时尚未得着,但他们凭着对神的信心已经看见,故此,他们藉着帐棚生活等候那荣美、永恒且坚固的城。在那里没有眼泪,更没有悲伤、哭号、疼痛与死亡;在那里神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在那里,一切都更新了。

  这家彼得也在盼望。他说:“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3-4)

  这家保罗使徒也在等候。“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林后5:1-4)

  我们呢?之所以软弱、沮丧、灰心,就是因为我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地上,只看见那高高地楼房、花花地钱币,看不见天上的荣美。但愿我们思念那上面的事!(西3:2)

  三、因信献上以撒

  主的兄弟雅各说亚伯拉罕的信心与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这成全信心的“行为”,就是指着亚伯拉罕献上儿子一事。(参雅2:21-22)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指出亚伯拉罕因着信才献上儿子。这事具体记在创22章。

  当神呼叫亚伯拉罕,对他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这声音犹如晴天霹雳,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试验。他没有丝毫地犹豫,走向摩利亚山顶,并将自己独生的、所爱的儿子以撒摆在那里。这一刻,天地要屏息。为什么他能如此?因为他信神!信神不但使无变有,也使死变活。在这事上,他的信心有以下的特色:

  1、不怀疑

  “把儿子献为燔祭”是神的吩咐,因亚伯拉罕熟悉神的声音,绝不会出错。但这事,合宜吗?我的回答是不大合宜,因为就伦理言,虎毒不食子,神怎么会吩咐一个父亲去杀自己的儿子呢?太残忍了。就宗教言,这献祭的方法是外邦祭鬼神常用的,却是耶和华神极其憎恨的,今日为何要吩咐亚伯拉罕如此行呢?太意外了。就应许言,这以撒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后裔,为了让其继承产业,亚伯拉罕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以实玛利母子赶出了家门,只给了一皮袋的水——毕竟也是他的亲骨肉啊。他现在只有以撒,独生的,若献上就没有了,这可是承受约的惟一后裔啊。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怎样?到底为什么?

  当我们被动遭遇一些苦楚时,我们都禁不住地问神为什么。但亚伯拉罕没有问,一句话也没有,有的就是即刻的行动。他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儿子,还有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创22:3)。就像以色列民攻打耶利哥一样,默然跟随约柜绕城,哪怕这方法一点也不合常理(参书6:1-20)。也使人想起水变酒神迹中的众用人,明知没有酒,但耶稣吩咐他们担水、倒水、舀出、送给时,他们没问为什么,只是“吩咐什么就做什么”(参约2:1-11)。这些举动都诠释了“信心的辞典里没有为什么”一话的含义。

  2、不动摇

  从家中出发,到摩利亚山,需要三天的路程。要知道即刻的行动比起三天的等候要容易得多。三天,感情要经受多大的折磨。

  在途中,亚伯拉罕把仆人留在山脚下。不知原因,也许是怕到时他们会阻挠他的献祭,他要把一切献祭的障碍除去。

  往山顶时,可爱地儿子问:“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其实他清楚这羊羔就是自己这天真活泼地儿子。

  我们都有自己所爱的人,一想到可能失去他们,心中会连打寒噤。眼见爱人脸颊失去红润,或者自己生死与共的伴侣饱受疾病凌迟,谁不会心碎?所爱的人与世长辞是我们尽力都挽回不了的,可亚伯拉罕的情形更是痛上加痛——他必须亲手杀死儿子。以撒见他的最后一眼将是一双举刀下去的手。可过了三天,亚伯拉罕都没有动摇,为什么?只有信心解释这一切。因信心在毫无指望的时候,使人的目光投向神。

  3、不保留

  到了山顶,亚伯拉罕是如何行动的呢?

  创22:9-10记载,“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

  若有圣灵相感,我们应能洞见这感人的一幕,亚伯拉罕拾集石块,恭敬、准确地排列成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柴摆好,事事齐备,就转身向站在一旁诧异的童子坦承一切。于是,一阵哽咽、亲嘴、泪眼滂沱,儿子立刻顺服,虽然他已长大到可以反抗了,接着便是捆绑他柔嫩的身躯,最后把他举放在祭坛的柴堆上,最美的活祭摆上献给神。

  “拿刀,要杀他的儿子”,没有丝毫地保留。不是象征性地割一绺头发,也不是砍一根手指,乃是“杀”——全然献上。

  山上举刀的一幕证明了为着爱神,人所能作的极限,也回应了神对人类那怜悯牺牲的大爱——甚至赐下独生子(约3:16)。

  4、不落空

  当刀举起,即将落下的一刻,神的使者介入了。那只扣在稠密树丛中的公山羊,成了及时的供应。

  “耶和华以勒”,在神的山上必有预备。亚伯拉罕经历了神的拯救,也因信被神悦纳。神的使者第二次从天上呼叫亚伯拉罕说:“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6-18)

  以前神只是应许,现在却是起誓(指着自己,因没有比他更大的)赐福与他。这是一切愿不计代价顺服神的人,都能获得的祝福,何时献上至极的祭,何时便能蒙受主至极的福,使你的心欢喜、灵沸腾。

  结语:面对亚伯拉罕的信心行动,恳求主赐福并坚固我们,也让我们的信心显出真活的见证。

【作者简介】 黄晓远:雅博网作者。男,家居浙江温州,传道人,一个蒙主耶稣拯救,同时蒙主呼召去服事他的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