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信心的凯歌

2024-07-05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11223100438.jpg

信心的凯歌

  经文:可5:21-43。

  这里圣经所记载的都是与信心有关的二则故事;一是管会堂的睚鲁,为他女儿的病求主医治,结果还未等到耶稣给他医治,就已经死了。但是耶稣此刻对睚鲁说:“不要怕,只要信!”于是便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耶稣到了那儿,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就拉着孩子的手,对他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的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人给他东西吃。

  二是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妇人,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他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于是他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他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耶稣为了激发她在众人面前作蒙恩的见证,于是对周边的人说:“谁摸我的衣裳?”后来那妇人在众人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蒙恩的经过。最后,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下面我就以“信心的凯歌”为题目,来思想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作彼此的勉励:

  一、睚鲁为儿,求主医治

  经文:可5:21-24。

  “会堂”是犹太教徒聚会的地方,故“管会堂的人”象征犹太的宗教领袖,他是在犹太会堂里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犹太人中间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睚鲁作为一个有相当地位的人,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身分,而在众人面前俯伏拜主,这表明他的谦卑之心;谁肯谦卑,谁才可以领受神的祝福(参太5:3;雅4:6)。

  许多会堂主管都与法利赛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有些会堂主管很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被迫反对耶稣。因此,睚鲁能够俯伏在耶稣面前是一个意义深长的举动,也许更是一个勇敢的行动,表明他对耶稣的尊崇和敬拜。

  “睚鲁”的原文字义是“光照”;这就告诉我们,惟有得着神启示的人,才能认识主并来到他脚前俯伏求他。“再三的求他”这表示他的态度十分诚恳和迫切。“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这话显明他对主的认识还不够完全,不知道只要主的“一句话”,就能治好他的女儿(参太8:8,13)。

  “女儿”是从父亲身上出来的产物,所以“管会堂的女儿”快要死,象征从死板的犹太教及其领袖所造就出来之人的光景,乃是缺乏生命,近乎死亡。如果我们在教会中单注重一些道理、教条、仪式,恐怕我们所造就出来的人,都是一些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3:1),这样的光景。

  我们的主是专门来解决人的难处的,只要我们肯借着祷告把难处告诉他,他必乐意帮助我们。我们的信心虽小,主并不轻看,他关心我们真诚的需要。我们无论到哪里,我们也当跟主到那里,因为主是怜悯医治我们的神。

  二、血漏妇人,得主医治

  经文:可5:25-29。

  一位情绪低沉的女人截住了耶稣往睚鲁家的路。我们的主没有被这件事困扰,也没有生气。我们看自己的计划遇上的拦阻和障碍,是神对付人在事工上自私的心,这样的训练和试验,是很有益处的。

  这妇人患了慢性血漏病十二年,看过好些医生,接受过不同的治疗;花尽了她所有的,但病情反倒更重。正当痊愈的希望都幻灭了,有人把耶稣的事告诉她。她就把握时机寻找耶稣,她走在人群中间,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即止住,她觉得灾病好了。

  据圣经学者考证,那“一个女人”是外邦女人,所以她象征外邦的宗教。“血漏”象征漏掉生命,因肉身的生命是在血里(利17:11)。这外邦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而前面那个快要死的犹太女孩刚好是十二岁,所以两者都同指一件事,即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在神的眼中看来,都是漏掉生命的,都是死亡的宗教。它们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十二年,”表征已经受神够多的对付和管教。凡不为神活着,给神得着的,都是患了血漏——消耗生命。

  犹太人视“血漏”为不洁,凡接触患血漏女人的,也会成为不洁(利15:25-30),这可能就是这女人不想让人知道,而偷偷来摸他衣裳的原因。

  她虽然在宗教上被视为不洁,被排挤在犹太人的社交圈子之外;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要耶稣医治她。她知道根据律法,她摸耶稣,她的血漏病会使耶稣成为不洁的,但仍然凭信心伸出手来,于是痊愈了。

  主的“衣裳”象征主的义行;“摸耶稣的衣裳”意即借着信心来接触主,与主联合为一,来取用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义,作为我们的义。“她听见耶稣的事”,可见,听见主的事给她带来一生的转机;信徒应当以传福音为己任,让更多的人听见耶稣的事。没有传道,就没有听见;没有听见,就不能相信(参罗10:14-15)。

  这女人不寻常的举动,除了清楚地反映了她那纯真的信心以外,还下意识地表露了自己可怜的自卑感。像她那样的一位被律法判决为不洁净的女人,不但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还经常成为别人藐视的对象。因为根据律法,不只是这女人本身被宣告为不洁净,甚至连他“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要看为不洁净……凡摸这些物件的,就为不洁净。”(利15:26-27)。这个可怜的女人,在这种压力下过活已经有整整十二年了!她心灵的孤单与痛苦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她甚至可说是自卑到连在众人和耶稣面前公开地露面的勇气都没有。她只想到暗中摸耶稣的衣裳。然而,耶稣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罪人”和“病人”而道成肉身(可2:17),这就是福音了。

  “从后头来”意即带着谦卑的灵,自觉不配;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意思说,”这是指她里面的信心;“摸他的衣裳”这是指她的信心在外面的行动。“痊愈”指得救,得医治。

  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诗93:1);我们摸着他,就得着他的能力。主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我们什么时候觉得软弱,什么时候就应当来到主面前,取用他的能力。基督徒遭遇难处时,不是去摸难处——试图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借着祷告用信心的手去摸主,让主来对付问题。信心乃是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主,让他来作事、施行拯救。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2:20);信心须要付诸行动,这个行动就是来到主的面前,仰望他,依靠他。

  我们任何难处,若是求助于属人的帮助;“好些医生”,不过是徒然“受苦”,“花尽所有”,拖延了“十二年”,“病势反倒更重”;惟有“摸”着独一的救主耶稣,就必立刻痊愈,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出于信心的祷告,乃是大有功效的(参雅5:15-16);信心祷告的答应,也是“立刻”的。真正与主有亲密交通的人,必定会感觉到被主的能力所刚强;凡在祷告前和在祷告后感觉不一样的人,才是真正接触到主的蒙恩者。

  三、蒙恩得救,见证主爱

  经文:可5:30-34。

  妇人蒙主医治后,她本想立即溜走,但主不容她错失公开承认救主的福气。当她摸主衣裳的时候,他就感到属神的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他付上代价去治愈了她。他问道:“谁摸我的衣裳?”他知道答案,发问只为使她站在人群面前。那女人……恐惧战兢地,站出来,俯伏在耶稣跟前,首次公开承认耶稣。

  门徒以为他的问题多此一举。人群正不断拥挤他,还问“谁摸我么”?可是,身体接近的触碰,跟恳切信心的触摸是有分别的。主耶稣并非不知道是谁摸他的衣裳,因为他是无所不知的;他所以问这句话,乃是要这女人在众人面前作蒙恩的见证:勇于见证自己从前的光景如何可怜,如今因着一摸(信心的接触)而得医治。

  主的身上满了能力,正等待着我们伸出信心的手,来向他支取能力。有些信徒蒙了主的洪恩,虽经主屡次感动和催促,竟仍不敢在人面前承认自己信主,羞于为主作见证!

  许多人“拥挤”主,主并不在意;但在其中那真实要主,实际“摸”着主的人,是主所知道的。“拥挤”主的有许多人,“摸”他的只有一个。“拥挤”只是热情的冲动,“摸”必须用信心的手。“拥挤”并不叫主的能力从身上出去,“摸”才叫他的能力释放。“拥挤”后仍是一无所得,“摸”后十二年的“血漏”得医治。今天我们对主是“拥挤”,还是“摸”呢?

  主不愿人偷着信他,也不愿人偷得他的恩典。今天我们的主也正在四处“观看”,看是谁真正对他有信心的人。

  “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恐惧”意为害怕,畏惧;指内心的感觉。“战兢”意为颤抖;指外表的态度。“实情”真理,真道的意思。

  公开承认基督是极重要的。若不肯这样行,基督徒生命总不会有很大的长进。当我们勇敢地为主站立,他便给我们充足信心的确据。主耶稣的话不仅证实她身体的痊愈,无疑也包括灵魂得救的极大祝福。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罢;你的灾病痊愈了。’”“你的信救了你”这是说明她用手去摸主衣裳的行动,乃是出于她里面的信心;惟有以信心去接触主,才能得着主的医治。

  “平平安安的回去罢”这是指心灵蒙拯救;“你的灾病痊愈了”这是指身体得医治。“痊愈”健全,完全康复。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11:6)。宗教徒想以善行来讨神的喜悦,结果却落到可怜的死亡光景中。惟有借着信心接受主耶稣的救恩,才是蒙拯救、得医治的路。

  我们若伸出信心的手来摸主,主的能力也必能使我们胜过难处。患血漏的女人只从“心里”祷告,就蒙了主的垂听,得了主的医治;可见祷告蒙主垂听,在乎存心,不在乎话语。

  28节的“痊愈”与34节的“痊愈”含意是不同的;那女人原只想她血漏的病症能够“得医治”,但主的拯救却令她“得着健全”。主所作的,总是超过人所求所想的。凡遇着基督的人,必“在平安中往前走”(原文字意)。此处指没有内心的忧虑,而且因为与神的关系恢复,整个生命在基督已经完美健全了。

  四、复活生命,在于耶稣

  经文:可5:35-43。

  当血漏的妇人被主医好的时候,管会堂的睚鲁家中的仆人,带来了睚鲁女儿的死讯。耶稣对此鼓励这位父亲在悲观绝望的情形中,仍要持守信心。

  从整个救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信徒在失去一切的时候,仍能坚定不移地信靠神。在这些生死的紧要关头,神仍能赐给他们所需的信心,并且依据他的旨意和计划拯救他的子民。

  他们看见有人在那里大大的哭泣,这是东方家庭的哀伤表现,有时候还雇用哀号者。耶稣向他们保证说,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不哭泣,反而轻蔑他。他并不畏惧,带着家人到那毫无动静的孩子身旁,拉着孩子的手,用亚兰文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十二岁的闺女立时起来行走。亲属就大大惊奇,甚至欢喜若狂了。

  “劳动”有麻烦之意。“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这话明显地表示这家人的盼望,乃是在小女儿未死以先能得着医治,她既然已经死了,就不再存什么希望了。

  睚鲁所面对的困境令他慌乱、害怕、绝望,耶稣对正在危机中的睚鲁说的话“不要怕,只要信”,也是对我们说的。在耶稣那里有无限的应许和盼望,当我们在生活上感到绝望和恐惧时,也试试从耶稣的观点来看自己的困难,他是一切盼望和应许的源头。

  “不要怕,只要信”是现在式命令语气。主的意思是要他立刻停止那不断的害怕,而鼓励他不断地信靠下去。

  人的话叫我们灰心害怕,甚至失去信心,但主的话叫我们得着安慰与鼓励,并且增添信心。害怕会叫人失去信心;信心刚强就不会害怕。

  耶稣说女孩不是死了而是睡着了,哭丧的人都嘲笑他。耶稣为了教导门徒保持对他的盼望和信心,故他忍受其中一些人对他的侮辱。今天,当我们表示对耶稣的信心和对永生的盼望而被人轻视时,要记住基督是生命之主,是超越一切的,在他没有难成的事。

  女儿死了,无论众人怎样吹号、乱嚷,仍旧不能起死回生;教会的光景死沉,无论如何用人的办法鼓动、激励,仍然于事无补。当人活着的时候,一般人的常态是漠不关心;当人死了的时候,人才来表示同情。事后的帮助,常是多余的。

  人因为死亡的痛苦所形成的混乱和生命的主耶稣所带来的安静,形成了强力的对比(太11:29;约16:33)。凡是蒙神拣选豫定得永生的人,不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死了就完了,我们乃是睡着了(帖前4:13-14)。

  嗤笑主的人,应当从教会中赶出去。宗教的办法必须从我们的心房里被“撵出去”,然后主耶稣才能进来。主一进来,死亡就要消除,难处就必解决。主所有的工作,不是要叫人赞同,乃是要叫人活;不是要叫人知道,乃是要叫人得生命。

  这女孩明明死了,但耶稣却说她是睡着了,表示她只是暂时死去,将会复活。福音书记载耶稣三次叫人复活:拿因城寡妇之子(路7:15)、拉撒路(约11:44),和此处的睚鲁的女儿。

  管会堂的要主为他女儿按手,主却直接拉着闺女的手叫她起来了。无限的基督从不按照人既定的方法行事,我们信主能作就够了,不应限制主一定要怎么作,这也是祷告的一大原则。现今是我们该趁早睡醒的时候(罗13:11),因为主也正对我们说:“我吩咐你起来!”

  “闺女已经十二岁了”前面所记那女人是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可见这闺女诞生之时,正是那女人开始患血漏之时;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人视作一个人完整的事例。它表征人一生在世上,就因着罪恶而虚耗生命,人虽活着,但在神的眼中看来,乃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2:1);人惟有借着相信主耶稣,才得以与他“大能的手”相联结,而与他一同活过来(弗2:5),也就是“出死入生”(约5:24-25)。

  主一吩咐闺女起来,她立时就起来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约5:25)。“拉着孩子的手”;主一摸我们事奉、工作的手,我们的事奉、工作,就有了转机——“闺女立时起来走”。

  “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主耶稣禁止他们把神迹宣扬,他对群众的喝采不感兴趣,只毅然朝着十字架前行。主不愿意人因着一种好奇心而来跟从他。耶稣叫女孩从死里复活的大神迹,不可用来宣扬,免得被人误会耶稣只是个行神迹的人,这个神迹是要见证神的大能可以拯救一切相信他的人。

  “给女孩东西吃”要证明她的身体已恢复正常机能。生命的需要是“吃”,“吃”就是生命的表现。教会中许多人只注重传福音,而忽略了喂养初蒙恩的信徒,但主在此要我们关心他们的需要。《马可福音》第五章,深刻地描述了耶稣的能力胜过了魔鬼、疾病和死亡。但愿你我都依靠这位生命的主,过每一天见证主名的生活吧!

微信图片_20220607161652.jpg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