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人子必须受苦、受死

2024-03-26 作者:林孝清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6bbfa495d86d9b986c745ec043cbcaa0.jpg 

  经文:可8:31-38

 
  今天是“棕枝主日”,也是“受难周”的开始。圣经记载主耶稣在地上最后一周的生活、事奉是从荣进圣城开始,我们会看到主耶稣没有像世上的君王一样被尊崇,相反地祂却甘愿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走向各各他,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十字架。在福音书中,关于主耶稣受难与复活记载的篇幅非常多,达二十九章,这一大部分的真理教导非常重要,与创世纪记载的“创世周”前后呼应,都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刚才我们所读的这一段圣经是主耶稣的预言,祂预言自己必须受苦、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天复活。彼得不明白弥赛亚的使命,就拉着祂,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参太16:22)。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参可8:33)。接下来,主耶稣要门徒明白弥赛亚来世上的使命、作门徒的代价、以及关于生命“舍”与“得”的真正意义。
 
  一、弥赛亚的“苦”与“荣”(可8:31)
 
  “人子必须受苦”。在经文中,“必须”的字眼非常强烈,表明“受制约”或“绝对的必要”,因为神爱、信实、公义的属性,必须以一个秉公行义的方法为人类的罪提供救恩。刑罚必须执行,死亡也不可避免。一个完美的人必须为人类死,好让其完美的死代替并且遮盖全人类。完美的人只有一位,就是神的儿子耶稣。神子必须成为人子,为世人提供完美、理想的义,祂必须死,为世人提供完美的“死”。这是神爱奇妙的彰显,也是神救赎人类完美的计划。
 
  另一方面,经文提到:“人子受许多的苦”,不单祂受死时的痛苦,也包括祂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9“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这个顺从是因祂的神性所决定的,因为人子本是那位离开神面前的神子,祂放下一切祂本配得的尊贵、荣耀,离开天上的宝座,成为女人之子;祂本属天,却来到地上;祂本在完美无暇的天上作王,却成为人子置身于缺陷和败坏的世界中为仆。因为祂所面对的:一面是属天的真理和荣耀,另一面却是地上的罪恶和败坏。
 
  当主耶稣在橄榄山的伯法其那里,准备骑驴驹进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把衣服、棕树枝铺在路上,呼喊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参太21:1-10),众人都在欢呼、兴高采烈,唯有主耶稣心里在哭泣,因为祂深知道,荣进耶路撒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祂将被定罪、被弃绝,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祂一看见圣城就为它哀哭,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路19:42)。祂知道有一天圣城会变成废墟,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有一天这城里的百姓要被虏,被抛来抛去、流离失所,分散各处。在橄榄山的半山腰,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有一座教堂叫做“主哭耶京堂”,拉丁文意为“上帝哭了”,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教堂的形状酷似一滴泪珠,象征主耶稣的眼泪,为要纪念主耶稣当年为圣城的拆毁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
 
  人们不懂得人子来就是要受苦、受死,为要救赎百姓。祂受苦为的是人们将来不受苦,祂受死为的是人们将来不会永死。“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参彼前3:18)。
 
  二、人的“血气”与神的“计划”(可8:32-33)
 
  当人们要面对人子受苦时,人的“血气”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人们不明白神的计划。彼得在这个时候特别激动,就拉着祂劝祂!我们会看到人的血气往往体贴肉身,彼得可能当时是好心、为主着想,但却违背了神的计划,因为主来就是为了受苦、受死。如果主耶稣不替我们死,那我们就得永死,没有永生、没有盼望,也就没有今天的教会,我们也不用来这里做礼拜,大家都回家等死。
 
  所以人的血气是宁愿要其它方法而不要主耶稣去钉十字架,这就是彼得想做的,彼得可以接受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但不能接受祂是受苦的救主,所以他竭力阻止耶稣。他做了二件事:一是:“拉着祂”,原文有强烈地抱住之意,二是:“劝祂说”,试图强硬地阻止,说:“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这是彼得做的。
 
  其实彼得所做的不也是今天一般世人所想做的吗?属血气的、情欲的心思意念,与神的救赎计划相悖,他们常以安逸、享乐为人生之道,把上帝看作是一位宽大的好爷爷,厚赐一切美好的,救拔人脱离困难,叫人安逸与享乐,忽略了十字架不仅是爱与关怀的记号,也是受苦、牺牲和舍己的记号。
 
  另一方面,属血气的人是属撒旦的,因人容易依从撒旦的途径。弗2: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所以主耶稣转过来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把彼得叫做撒旦实属严厉,可能当时彼得血气上来,体贴人的意思,被撒旦利用,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这是彼得的软弱,特别是他三次不认主。在耶路撒冷城外锡安山的东坡,有一座教堂叫“鸡鸣堂”,屋顶塑有金色的大公鸡,当人们望着它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可能单单想起彼得的软弱,而没有想到它也是彼得生命中重要的提醒。彼得看到“鸡鸣”会哭,会忧伤,但更重要的是彼得懂得悔改,懂得靠主重新得力。
 
  人都会软弱,特别是当人遇到试探、困境、难处时,面对这些如何处理,是跌倒?还是靠主刚强?我们会看到圣经中特别被上帝重用的仆人,他们也会软弱。以利亚为耶和华大发热心,不向巴力屈膝而遭耶洗别追杀,在罗腾树下求死(参王上19章)而躲进何烈山的洞中。一个先知软弱到求死,为什么?因他遭遇恶劣的政zh i环境,当神向他显现让他靠主得力时,他走出何烈山洞,经历被火车、火马,乘旋风升天的特别“待遇”(参王下2:11-12)。
 
  神有时会藉着环境让我们去经历,我们可能会遭遇试炼、逼 -/迫、风险在我们的生命、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体贴人的意思而软弱,但我们要靠主刚强,神许可让一些特别的环境临到我们,一定有祂的美意,可能是要在我们身上成就祂特别的计划,当我们这样去领受、去寻求、去明白的时候,就是我们得胜的时候。我们要深信当“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诗29:10)。
 
  三、生命的“舍”与“得”(可8:34-38)
 
  生命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生命因舍而得。主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主自己为世人受死、舍掉生命,让全人类因信祂、跟从祂的人得着永远的生命。世人不明白“舍命”的真理原则,说到“舍命”就想到死,避讳、不愿意提到死,即使真死也不说“死”。基督徒不避讳死,因为我们知道“死”的真正含义是“与主接近”、“与主同在”,是卸下劳苦、安息主怀,是“搬家”,家从地上搬到天上,结束地上的短暂岁月,到永恒的天家,那里没有痛苦、悲伤和眼泪,只有永远的福乐与荣耀。
 
  神看生命极为宝贵,肉身的死不是最后的判决,不是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肉身的死亡对基督徒来说是安息、是享福的开始。在教会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少的圣徒为了真道、护卫真理为主舍命,他们是历代圣徒的典范,就像主耶稣所说的:“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他们得着了永恒的生命,与主一同在祂的荣耀里。
 
  今天我们跟随主,寄居在这个时代,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挑战,但比起主耶稣为我们受苦、钉十字架算得了什么呢?主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我们应当明白“舍己”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含义,愿意去背负“十字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智慧地看待“生与死”。保罗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
 
  有人一生为了钱财而活,主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也有人一生为世上的名利而活,请问你有哪些东西可以带到永恒那里去?使徒约翰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2:15-17)。
 
  我们不仅要明白“为主而活”的观念,好好地去活,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要明白不要无谓地“舍掉”生命,不要自己去找死(跳楼、自杀),因为生命的主权在上帝,我们要藉着每年“受难周”的默想,常常仰望十字架上的主耶稣,藉着祂的受苦诠释了上帝真实的爱和赦免,当存敬畏的心,谨慎、谨守,安然度日。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