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在神面前作无愧的工人

2017-07-04 作者:汪维藩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在神面前作无愧的工人.jpg

  使徒保罗在他人生道路即将结束的时候,在提摩太后书中劝勉他所培养的青年同工提摩太:“当你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提后2:15)。“无愧”也就是要对得起那召选我们的神和为我们舍身的主,对得起我们所服事的教会和主所交给我们的群羊。古话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正是这个意思。“愧于天”,是对不起上帝;“怍于人”,是对不起人。保罗所希悦、所要求于青年同工的,正是尽心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一个“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的主的工人。

  (一)

  作为一个无愧的工人,首先应当作一个“良心无亏”的人,这正是使徒保罗对他自己的要求。保罗在耶路撒冷被 b u之后,被解押到该撒利亚。犹太人赶到该撒利亚向腓力斯巡抚控告保罗。保罗在腓力斯面前为自己分辩时说:因有死人复活的盼望,“我因此自己勉励,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24:16)。不但对神,而且对人,常存一颗无亏的良心,这是保罗自大马士革路上蒙召之后,对自己的一种勉励和鞭策。

  什么叫“无亏的良心”,这首先要从得蒙救赎说起。上帝按他自己的的形像造人,包括为人造了一个天良或良知,这就是圣经所说的良心,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道德心”。但从始祖犯罪堕落之后,人的良心受到了罪的污染。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影晌不同,各人的良心被污染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良心丧尽的人,尽管是极少数,但每一个人的良心都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罪的污染,则是事实。

  所以,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所要解决的,首先是洗净我们的良心。正如希伯来书所说:“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神吗”(希伯来书9:13--14)。

  基督徒信主之后,都要接受洗礼。这“洗礼,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方面,它是我们在人面前的见证,见证我们已经是一个信靠主耶稣基督的信徒。但更重要的是:“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前3:21)。使徒彼得的意思是说,受洗不同于洗个澡,要把身上的污秽洗掉,受洗的实质是,要藉这洗礼洗去良心的污秽,好有一颗无亏的良心。洗礼只不过是一个外面的仪式,所以不必为用哪一种洗礼方式争论不休。浸礼也好,点水礼也好,关键是自己被罪污染的良心有没有被主的宝血所洗净。

  形式上的受洗,不一定就是良心已被洗净。我们被罪污染的良心为基督的血所洗净,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属灵经历,而且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经历的经历。从我们的牧养工作来说,千万不能满足于受洗人数的增多。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将他们带到主的十字架下,帮助他们在主的光中看到自己的罪,看到良心上的污移,并且在认罪悔改的同时,让主的血洗净一颗颗良心,从而对是非、善恶有一个新的标准,有一种新的判断,而对为主作工的人自己来说,这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经验,是作神工人的最起码的属灵经历。如果连这一点最起码的经历都没有,那就根本不配为主工作。

  作为一个神的工人,单有这最初的良心洗净的经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常存无亏的良心”。神儿女的良心不是一次洗净就了事的,在归主之后,良心仍有被玷污,被污秽的可能(参林前8:7)。正像一个人在路上行走之后,总免不了要沾上一些尘土,在人生道路上行走的圣徒,同样免不了要沾染一些世俗的尘土,沾染一些不合主的心意和不合基督徒体统的不良影响,乃至罪恶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来到主的面前,求主鉴察,求主光照,求主赦免,求主洗净。

  保罗接着告诉提摩太:“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船破之后,非沉不可,一位神工人的一生,犹如一艘漂洋过海的船,领航和掌舵的是耶稣基督,航道是主的真理或真道,船身则是我们自己,而保守我们自己的,则是我们无亏的良心。

  所以,作神工人的人,必须有经常在主面前省察自己的工夫,正像一艘船必须经常检查一样。任何一点良心上的污染,任何一点良心上的灰尘,都当及时靠主的血洗净,免得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船破之后,就难以挽回沉舟的结局了。

  我们常讲要爱神爱人,但真正的爱心从何而来?保罗嘱咐提摩太:“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l:5)。

  真正的爱心,首先是源于“无伪的信心”。我们讲伦理道德,但我们所信的不只是伦理道德。一个基督徒的爱心,是从他无伪的信心而来,是从他对上帝和耶稣基督的认识而来。一个没有经历过神的大爱,没有被基督的大爱所征服的基督徒,很难指望从他身上会有源于上帝的圣爱流露出来。

  爱心的第二个泉源,是“清洁的心”,是一颗单纯,纯洁、无邪的心。从一颗充满私心杂念,恶念邪思的心里,是生不出爱心来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爱心的第三个来源,是。无亏的良心"。一个蒙上灰尘的良心,一个被世俗观念所左右的良心,一个对圣灵的感动和责备失去敏感的良心,不可能从中生出真正的爱心来。这对我们为主作工的人,更为重要。

  传道人是在台上教训人的,爱神爱人的道理,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我们的爱心到底如何?到底有多少源于“无伪的信心”、“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的爱心的表现?保罗指责当时有些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也就是“空话”,想作“教法师”(犹太人的律法专家,或专门将律法教导别人的教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话的、所论定的(提前1:6—7)。对信徒灵性的牧养,最重要的是爱心的栽培,这就要求牧人自己首先被主的大爱所吸引,被主的大爱所征服,真正经历而不是空谈爱心,像保罗那样“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若不然,我们站在讲台上只能讲虚浮的空话,讲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理论和道理。

  (二)

  作一个无愧的工人,也就是要求我们作一个“无可指摘”的人。使徒保罗在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中说:“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劳苦碌,昼夜作工,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我们向你们信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帖前2:9--lO)。保罗这里所讲的,侧重在经济问题上。他在帖撒罗尼迦传福音为主作工的时候,生活来源全靠自己的双手,用辛苦劳碌,昼夜编织帐棚的收入养活自己,而没有在经济上让教会和弟兄姊妹受累。保罗在经济问题上一清二白,圣洁无瑕,对待弟兄姊妹公义正直,不亏负任何人,以致他的“无可指摘”不但弟兄姊妹可以作见证,上帝也可以作见证。

  这正是使徒保罗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由于耶路撒冷遭遇饥荒,保罗在外邦各地教会呼吁弟兄姊妹为耶路撒冷圣徒捐款,并收集起来送往耶路撒冷。但使徒保罗自己并不经手,而是让提多和另外两位弟兄经办,并且这两位弟兄是众教会所推选的(参林后8:16--19,22—24)。保罗之所以这样做,是“免得有人因我们收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林后8:20),而保罗的原则是:“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林后8:21)。

  保罗不像有些人,口称对上帝负责,实际上对谁也不负责,对神对人都是一笔糊涂帐。这不是一个传道人对待经济问题应有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遵循保罗的原则:不但对主负责,也对人负责;不但在主面前光明磊落,在人面前也同样光明磊落。实际上,只有一个在人面前光明磊落的人,才有可能在主面前光明磊落;一个在人面前行暗昧之事的人,不可能在主面前行光明的事。

  当然,一个为主作工的人,他的无可指摘并不仅仅限于经济问题。保罗在他写给提摩太的信中说:“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责”(提前3:2)。这里的监督原义是“在上面照管或照看的人”,是指一个地方上的基层教会中负责照看群羊,在神的家里当管家的人,这就包括我们许多同工在内。

  在写给提多的书信中,保罗对“无可指责”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保罗说:“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不义之财,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辨的人驳倒了”(多1:7—9)。因酒滋事或动手打人的教会负责人现在可能没有。即使有,也可能是极少极少。但在其他品质方面,仍旧是我们今天为主作工的人所当引以为戒,或引以为训。

  任性和暴躁是同一类型的毛病。“任性”,原义为傲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专横拔扈,这是身居领袖地位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随之而来的是“暴躁”,它的原义是固执己见,作威作福,盛气凌人、动辄暴跳如雷。我们这些为主作工的人,不但是主的奴仆,也是众弟兄姊妹的奴仆,我们只有谦卑服侍他们的义务,决无高踞于他们之上的权利。

  “不贪不义之财”,对今天为主作工的人,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基督徒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弟兄姊妹凭自己的劳力、技术和智慧增加经济收入,我们不能再看为是“贪爱世界”;因为在圣经里面,特别是旧约圣经里面,是把财富的增加看为上帝的祝福或赐福。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社会上确也存在着一种“拜金主义”,一种“见利忘义”的坏风气。这种坏风气不可能不刮到教会里面来,不可能不成为我们的一种试探,特别是我们的同工经济收入相当低的情况下。求主不让我们忘记:“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也求主不让我们忘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叫我们遇见(陷入)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那恶者)”(太6:11,13)。

  接下去是一个为主作工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六种美德:

  (1)乐意接待远人,这是古代教会接待遭受迫害,背井离乡的圣徒的传统。

  (2)好善,意为甘心情愿为行善或成为善良的人而献上自己。

  (3)庄重,原义相当丰富,包含谨慎、慎重、不多言多语、深思熟虑,老成持重。

  (4)公平,意为待人正直。

  (5)圣洁。是指在神面前敬虔。

  (6)自持,意为自制、自律、自己管住自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这六种美德,特别是后五种,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功课,但使徒保罗对青年提多和其他同工的要求,却是要在这些方面做到无可指责。

  (三)

  使徒约翰在约翰壹书里对一些青年同工或青年信徒说:“小子们哪,你们要住在主里面。这样,他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当他来的时候,在他面前也不至于惭愧”(约壹2:28)。作为一个无愧的工人,必须努力做到,在见主面的时候能够“坦然无惧”,“不至于惭愧”。使徒保罗正是这样一位主的仆人。

  他写提摩太后书时,已经是第二次被 b u,关押在罗马监狱里。他预感到“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提后4:6)。被浇奠,是指旧约献祭中的“奠祭“,在献上祭物时,要将祭牲的血倒在祭坛的周围。保罗奔波劳碌一生,为的是将众教会、众圣徒作为馨香之祭献在神的面前;而他自已,现在到了将满腔热血倾倒在祭坛周围的时候了。此时此刻,保罗自感坦然无惧,毫无愧色。所以他敢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

  公义的冠冕,这正是保罗争战一生,拼搏一生所追求的。正如他在哥林多前书所说:“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象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意为自己征服自己),恐怕(免得)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已反被弃绝了(被淘汰)”(林前9:25—27)。

  那么,到底什么是保罗的冠冕?保罗在腓立比教会的信中说:“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我亲爱的弟兄,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住”(腓4:1)。什么是一个主的仆人的冠冕?他所服事、所牧养的弟兄姊妹能够靠主站立得住,这就是他的冠冕。保罗在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中说:“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帖前2:19)。所以说,到底什么是一个为主作工的人的冠冕?是我们所带领、所牧养的弟兄姊妹,一个一个都站立在主面前!

  南京迈皋桥有一片教会公墓。墓地上,有一个坟墓前竖立着两根石柱,右边的石柱上刻着“主工完毕”,左边的石柱上刻着“荣归天国”。我和神学院几位同学有一次扫墓时,在那里拍了一张照,在照片背后,我写了两句诗,头一句是借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一句是我有感而发加上去的“两手空空怎敢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两手空空怎敢归?”

  这是力求在主面前作一个“无愧的工人”的自我勉励和自我鞭策,也愿借此和主内的同工共同勉励,好不辜负那选召我们之主的心意,也不辜负众圣徒对我们的厚望!

  真正的爱心,首先是源于“无伪的信心”。我们讲伦理道德,但我们所信的不只是伦理道德。一个基督徒的爱心,是从他无伪的信心而来,是从他对上帝和耶稣基督的认识而来。一个没有经历过神的大爱,没有被基督的大爱所征服的基督徒,很难指望从他身上会有源于上帝的圣爱流露出来。

  爱心的第二个泉源,是“清洁的心”,是一颗单纯,纯洁、无邪的心。从一颗充满私心杂念,恶念邪思的心里,是生不出爱心来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爱心的第三个来源,是。无亏的良心"。一个蒙上灰尘的良心,一个被世俗观念所左右的良心,一个对圣灵的感动和责备失去敏感的良心,不可能从中生出真正的爱心来。这对我们为主作工的人,更为重要。

  传道人是在台上教训人的,爱神爱人的道理,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我们的爱心到底如何?到底有多少源于“无伪的信心”、“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的爱心的表现?保罗指责当时有些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也就是“空话”,想作“教法师”(犹太人的律法专家,或专门将律法教导别人的教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话的、所论定的(提前1:6—7)。对信徒灵性的牧养,最重要的是爱心的栽培,这就要求牧人自己首先被主的大爱所吸引,被主的大爱所征服,真正经历而不是空谈爱心,像保罗那样“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若不然,我们站在讲台上只能讲虚浮的空话,讲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理论和道理。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