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你能成熟客观地看待教会吗?

2017-12-02 作者:黄幸平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1.jpg

  教会一词在新约圣经中耶稣用的是ekklesia,希腊语是指一群蒙召聚集在一起的人,主要指在基督里的神的百姓,就是一群为着敬拜而聚集在一起的天国的子民(弗2:19)。“教会”一词既可指某一个地方教会(太18:17,德15:4),也可以指普也性的教会(太16:18,徒20:28,弗2:21-22)。

  教会就其性质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无形的教会是一切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借着他们对基督活泼的信心互相联络而成的身体(罗5:21),包括创世以来,直到末日,凡真心悔改,归依基督的人(启2:5)。有形的教会是指地上有组织体制的地方性信徒团体(启2:11、17、26),其中也有挂名的基督徒(启2:2),还有“堕落的”(启2:5),灵里已“死的”(启3:1)和”“不冷也不热”的信徒(启3:16,徒12:5)。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对教会的认识:

  一、新约圣经中的教会形象

  新约圣经中有许多不同的关于教会的隐喻反映出不同的教会形象,总体上可归为以下三种形象:

  1、上帝的子民(罗9:25-26)

  神的美意原是怜悯所有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并将所有信基督的人都归入他的国度中(罗11:30-36)。教会是一群蒙召出离世界,进入神的国度的人,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2:9)。是神的工作,神的再造(在基督里造成的新人),心志改换一新,有神的形象,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其首要责任是与神建立活泼的个人关系,作神的儿子彼此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彼前2:5,来11:6)。

  2、基督的身体(林前6:15,10:16-17,12:12-27)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基督的众肢体(教会)若没有生命的连结,就不是真正的教会(弗1:22,4:15,15:23,西1:18)。教会是从基督出来的,又是属基督的,是基督的新妇(林后11:2,弗5:22,启9:7-9),与基督联合成为一体,是基督在地上的延续,见证和代表。

  3、圣灵的团契(koinonia)(林后13:14,腓2:1)

  教会是由信徒在圣灵里相交而组成的,团契一词原文意:相交,参与。这团契不是单独的而是整体的;不是社交的,而是属灵的。“都饮与一位圣灵”,强调从圣灵而有的重生经验与在圣灵中相交的信徒的合一,借圣灵的恩赐进行配搭事奉。是圣灵的殿,表明教会当有圣灵内往(路11:13,约7:37-39,20:22)和在圣灵里的合一(弗4:4),并要领受圣灵的洗(徒1:5,2:4,8:14-17,10:44,19:1-7)。这团契的肢体当被一灵所感,一爱相连而彼此相爱,成为世人面前的见证(约13:35)。

  二、教会的四个特性

  1、唯一性。教会只有一个,基督是其首领。肢体的人数虽然多,但身体只有一个,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一圣灵(弗4:4-6)。教会的唯一性因她“首先是koinonia,一种精神上相互关心的团契,其次才是Ecclesia,一个从众人中被呼召出来的组织。”“理想的教会应该是把普世万民都当作同胞兄弟。”基督在受难前,祈求天父,使他的门徒合而为一,指属灵上和信心上的合一(约7:10),但基督也祈愿外在上的合一(约17:21)。

  2、神圣性(林后6:16-18)。“神圣”原文“与众不同,分别为圣”之意,是教会的独特性。分别为圣是神对其子民一贯的要求(出23:24,11:44),要我们从这腐败的世界和不虔不义的妥协中,从犯罪而拒不悔改的罪人中分别出来。因教会是神的家,神的殿,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所以教会具有神圣性,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要求教会要圣洁,威严,博大。但教会又是由蒙恩的罪人组成,又是有人性的软弱,所以教会要不断的更新,以确保其神圣性。

  3、大公性(普世性)。在本质上基督的教会是普世性的(徒1:8,太28:19)。因为神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方特有的,普世只有一位神,一位救主,一个身体,基督教不是西方人的宗教,乃是普世的宗教。初期教会虽分散各地,但各地教会在外形上和内心都同属一个团体,大家彼此分担困难,互相帮助,当今教会也应为一个不分种族,地区,贫富,阶级的普世性团体。

  4、使徒性。表现在:新约教会的根基是建立在使徒的认信和教训上。历代教会虽然经过许多信仰波折,可基本的信仰始终代代相传。主曾应许,阴间的权柄不能制胜教会,因此自使徒时代起,新约教会一直存在并来间断过。

  三、教会模型

  1、机构型。教会主要通过可见的结构来表现,可见的结构尤其是指教牧人员的权力。典型的是中古时代的天主教。根据太16:18,29:18-20建立基督的身体,有清楚的教阶制,为管理教会,教训真理,使人成圣,能给人强烈的认同感,连续感,归宿感,依赖感。但容易形成教权主义,律法主义,胜利主义。强调牧师,主教的权利,忽视了信徒的作用。

  2、团契型。教会是一个与基督紧密相连的亲密团契。强调教会是上帝的子民,圣灵的团契,营造信徒的团契感。信徒皆祭司,很民zh u化,重视祷告与交通,以“小群”形象出现,易产生属灵的骄傲,可能成为教派主义。

  3、仆人型。教会为服务他人,完成其世界使命而存在,向世界开放,在服事中体现的国(太25:31-46),却忽略了基督教的独特性。

  4、圣事性。主张教会是不可见恩典的可见形式,是在圣餐和洗礼中体现恩典,强调基督的身体,圣灵的团契,过分强调恩典的外在表现,形成圣礼主义。

  5、宗教型。认为教会是信徒聚会,宣扬上帝之道的地方,强调读经祷告,坚信因信得救,具有先知精神,却忽略了“肉身”的责任(道成肉身)。

  以上五种模型各有所长所短,应取长补短,有机地结合。

  四、牧师的角色与任务

  机构型教会中牧师是管理者,组织者,有权力和能力;

  团契型教会的牧师与平信徒同等,有组建信徒团契的能力,

  圣事型教会中的牧师是祭司,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主持圣事,并保持圣事的神圣性和神秘感;

  宗教型教会中的牧师是传道者;

  仆人型教会中的牧师是社会活动者,先知,众人的仆人。

  五、教会与社会的关系

  教会与社会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①以马丁路德信义宗为代表的,认为教会与社会是两个王国,教会要帮助上帝在社会里控制罪恶,两者是合作关系。

  ②加尔文的神学认为教会要建立社会,教会里有恩典也有罪恶,所以要不断的改革,教会要影响和改造社会。

  ③激进的改革派认为教会跟社会应完全分开,不合作,因社会是罪恶的,但教会要如山上的城,世上的光对世界有见证,有影响。总之,在不同时期,不同教派中教会与社会关系不同,作用不同。有时凌驾于社会之上,有时进入社会之中,有时与社会分开,但无论怎样教会应是金灯台,在任何时代都要发出真理的光来。

 

     (本文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利未文坊)

 

【作者简介】 黄幸平,生于基督徒世家,1992年蒙恩,1999年蒙召,2003年毕业于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学士。现居安徽宿州,从事教会与神学培训工作。任宿州市基督教两会秘书长。牧会至今九年,在青年事工、校园事工、文字事工、教会历史研究等方面深有负担。蒙神恩典,有机会受邀在安徽各地、河南、内蒙、浙江等地领会;热心文宣事工,在国内外各类杂志网刊发表论文、讲章、随笔多篇,已逾30万字。曾在全国两会举办的“中国教会写作人才培训班”学习,现被聘为中国基督教杂志特约撰稿人。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